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F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更新时间:2024-05-20 03:35:32


诗人: 陆机
标题: 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内容: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魏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二首·其二》
翻译: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离家远游过山川,山山水水长又宽。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挥鞭策马登峻岭,提缰徐行过平原。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收缰驻马悬崖下,侧耳倾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露珠坠下闪清辉,明月皎皎多晴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抚几久久不能寐,披衣独自心怅惘。

参考资料:

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 第三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142-144
注释: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¹且广。
¹修:长。

振策¹(zhì)²崇丘³,安辔(pèi)平莽(mǎng)
¹振策:挥动马鞭。²陟:登上。³崇丘:高丘、高山。⁴安辔:按辔,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⁵遵:沿着。⁶平莽:平坦广阔的草原。

¹息抱影²(mèi)³,朝徂(cú)(xián)往。
¹夕:傍晚。²抱影:守着影子。³寐:入睡。⁴徂:往,行走。⁵衔思:心怀思绪。

顿辔(pèi)¹²嵩岩³,侧听悲风响。
¹顿辔:拉住马缰使马停下。²倚:斜靠。³嵩岩:即指岩石。嵩,泛指高山。

清露¹坠素辉²,明月一何³
¹清露:洁净的露水。²素辉:白色的亮光。³一何:多么。⁴朗:明亮。

抚枕不能寐(mèi),振衣¹独长想。
¹振衣:振衣去尘,即指披衣而起。

参考资料:

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 第三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142-144
赏析: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这首诗仍然是写陆机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首句仍然紧扣诗题来写的。陆机从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当然是“远游”。一路上越过万水千山,而山山水水是那样的修长和宽广。诗人有时挥鞭驱马登上高山,有时手握缰绳,在有草的平地上缓慢地向前走。从这一重重山,一条条水,忽而高山,忽而平地,可以想象到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因此,这里不只是描写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苦情。但是,这首诗中的写景与前首不同,前首“永叹”十句写沿途山水景色讲究辞藻,大肆铺陈;这首诗只是寥寥数句,轻轻带过。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使人感到各有特点。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晚上休息是孤零零地抱影而寐,早晨起来怀着悲伤又上路了。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忧伤。这些复杂感情的产生,固然是由诗人思念亲人,留恋故乡,大概也参杂了对前途的忧虑。前首诗说:“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呜咽辞亲,“世网”缠身,应该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具体内容。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说:“六代之文丽才多而炼才少。有炼才焉,如陆士衡是也。”陆机文如此,其诗亦复如此,“夕息”二句可见其语言提炼功夫。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动词“抱”“衔”的使用皆备极精巧,是陆诗中的佳句。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走了一段路程,停下马来,倚着高峻的山崖休息一会儿,侧耳倾听悲风的声响。这里,进一步写诗人旅途的孤独和艰辛。倚岩休息,竟无人与语,只能侧身倾听悲风,可见其孤独。称秋风为“悲风”,使秋风涂上诗人感情之色彩,又可见其心情之忧郁。诗人旅途生活中的这一细节,又使读者联想到前首诗所描写的沿途景色:“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这里对途中空旷无人和恐怖气氛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诗人的孤独和艰辛。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意思是:夜露下滴,闪烁着洁白的光辉,啊,月光是多么的明朗!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这是写途中夜宿的情景。“清露”二句,写得幽雅净爽,清丽简远,受到前人的赞赏。结尾“抚枕”二句,表现诗人不平静的心情,饶有余味。陆机是吴国将相名门之后,素有雄心壮志。他的《百年歌》中说:“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晋书·陆机传》说他“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可是在他二十岁时,吴国灭亡。太康十年(289年),他和弟弟陆云被迫入洛。其前途是吉是凶,难以逆料,所以他的内心忐忑不安,很不平静。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文赋》)这是认为诗歌具有注重抒情的性质和文词精妙的特点。这种诗缘情说和儒家的诗言志说不同,清代沈德潜认为“殊非诗人之旨”(《古诗源》卷七),其实这正是魏晋以来诗歌的新变化。作为“太康之英”(钟嵘《诗品序》)的陆机,他的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此诗中“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文词华美,对偶工稳,“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用词造句,刻练求工,都是例子。陆机诗精于语言的提炼,善于写景,即景抒情,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89-391
创作背景  陆机的祖父陆逊是三国时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是大司马。在吴国灭亡后,他于太康十年(289年),即二十九岁时,与弟弟陆云离开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赴洛道中作》二首作于他赴洛阳途中。参考资料:完善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89-39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家远游过山川,山山水水长又宽。
挥鞭策马登峻岭,提缰徐行过平原。
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收缰驻马悬崖下,侧耳倾听悲风响。
露珠坠下闪清辉,明月皎皎多晴朗。
抚几久久不能寐,披衣独自心怅惘。

注释
修:长。
振策:挥动马鞭。
陟(zhì):登上。
崇丘:高丘、高山。
安辔:按辔,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
遵:沿着。
平莽:平坦广阔的草原。
夕:傍晚。
抱影:守着影子。
寐:入睡。
徂(cú):往,行走。
衔思:心怀思绪。
顿辔:拉住马缰使马停下。
倚:斜靠。
嵩岩:即指岩石。嵩,泛指高山。
清露:洁净的露水。
素辉:白色的亮光。
一何:多么。
朗:明亮。
振衣:振衣去尘,即指披衣而起。

参考资料:

1、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 第三卷: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142-144

赏析

  这首诗仍然是写赴洛阳途中所见的景物和自己的心情。但是写法略有不同。

  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委婉,语句精炼而流畅,格调清丽凄清,形象鲜明,意蕴深远,悲楚动人,富有韵味。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首句仍然紧扣诗题来写的。陆机从家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赴洛阳,当然是“远游”。一路上越过万水千山,而山山水水是那样的修长和宽广。诗人有时挥鞭驱马登上高山,有时手握缰绳,在有草的平地上缓慢地向前走。从这一重重山,一条条水,忽而高山,忽而平地,可以想象到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因此,这里不只是描写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苦情。但是,这首诗中的写景与前首不同,前首“永叹”十句写沿途山水景色讲究辞藻,大肆铺陈;这首诗只是寥寥数句,轻轻带过。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使人感到各有特点。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晚上休息是孤零零地抱影而寐,早晨起来怀着悲伤又上路了。写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忧伤。这些复杂感情的产生,固然是由诗人思念亲人,留恋故乡,大概也参杂了对前途的忧虑。前首诗说:“总辔登长路,呜咽辞密亲。借问子何之,世网婴我身。”呜咽辞亲,“世网”缠身,应该就是这种复杂感情的具体内容。清代刘熙载《艺概·文概》说:“六代之文丽才多而炼才少。有炼才焉,如陆士衡是也。”陆机文如此,其诗亦复如此,“夕息”二句可见其语言提炼功夫。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动词“抱”“衔”的使用皆备极精巧,是陆诗中的佳句。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走了一段路程,停下马来,倚着高峻的山崖休息一会儿,侧耳倾听悲风的声响。这里,进一步写诗人旅途的孤独和艰辛。倚岩休息,竟无人与语,只能侧身倾听悲风,可见其孤独。称秋风为“悲风”,使秋风涂上诗人感情之色彩,又可见其心情之忧郁。诗人旅途生活中的这一细节,又使读者联想到前首诗所描写的沿途景色:“行行遂已远,野途旷无人。山泽纷纡馀,林薄杳阡眠。虎啸深谷底,鸡鸣高树巅。哀风中夜流,孤兽更我前。”这里对途中空旷无人和恐怖气氛的描写,有助于读者了解诗人的孤独和艰辛。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意思是:夜露下滴,闪烁着洁白的光辉,啊,月光是多么的明朗!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这是写途中夜宿的情景。“清露”二句,写得幽雅净爽,清丽简远,受到前人的赞赏。结尾“抚枕”二句,表现诗人不平静的心情,饶有余味。陆机是吴国将相名门之后,素有雄心壮志。他的《百年歌》中说:“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力可扛鼎志干云。”《晋书·陆机传》说他“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可是在他二十岁时,吴国灭亡。太康十年(289年),他和弟弟被迫入洛。其前途是吉是凶,难以逆料,所以他的内心忐忑不安,很不平静。

  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文赋》)这是认为诗歌具有注重抒情的性质和文词精妙的特点。这种诗缘情说和儒家的诗言志说不同,清代认为“殊非诗人之旨”(《古诗源》卷七),其实这正是魏晋以来诗歌的新变化。作为“太康之英”(钟嵘《诗品序》)的陆机,他的诗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此诗中“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文词华美,对偶工稳,“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用词造句,刻练求工,都是例子。陆机诗精于语言的提炼,善于写景,即景抒情,具有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389-391
释意: :远 (形声。从辵,袁声。本义走路走得长) 同本义 远,辽也。--《说文》 远,遐也。--《尔雅》 屏之远方。--《礼记·王制》。注九州之外也。” 柔远人也。--《礼记·中庸》 穷高极远。--《礼记·乐记》 念悲其远。--《战国策·赵策》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三十三年》 缦立远视。--唐·杜牧《阿房宫赋》 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极目远望。--《广东军务记》 又如 远(遠)yuǎn ⒈空间或时间的距离长,跟"近"相对~方。~古。路~。长~。久~。 ⒉不接近,关系疏~亲。疏~。 ⒊(差别)大相差甚~。 ⒋深远言近旨~(说话浅近,含意深远)。 远yuàn 1.离开;避开。 2.不亲近;不接近。 3.违背。

:游 (形声) 同本义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韖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江河的一段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古水名 姓 游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 游yóu ⒈在水里行动,在水上漂浮,泛指游泳~鱼。泳之~之。畅~长江。 ⒉河流的一段上~。中~。 ⒊流动,不固定~人。~牧。~击队。 ⒋闲逛,从容的行走~园。~览。~玩。 ⒌远行,旅行~历。远~。外~。旅~。 ⒍交际,交往~说。交~。 ⒎纵,放纵~荡。~恣。 ⒏捕捉鸟时,用于引诱同类鸟的鸟鸟~子。 ⒐ ⒑ ⒒有关陆地上活动的,"游"与"? 游liú 1.古代旌旗上的飘带。

:越 (形声。从走,戉声。本义经过,越过) 同本义 越,度也。--《说文》 越,渡也。--《广雅》 越十七扼。--《吕氏春秋·长攻》 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 崖可越焉?--《楚辞·天问》 越天都之胁。--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予越其右。 越长城之限。--清·姚鼐《登泰山记》 越中岭。 又如越位;越度(跨越);越绝(越过,度过);越陌度阡(穿过田间小路);越冬(过冬) 超越,跃过 戒勿越。--《礼记·曲礼》 如今敕令吾,不越一家,搜捉太子并胡嵩。--《武王伐纣平话》 又如越 越yuè ⒈经过~过。 ⒉爬过,超过,超出~墙。~级。~俎代庖(主祭的、赞礼的越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喻〉越权办事或抢做别人的事)。 ⒊更加,愈加,〈表〉程度加剧、加深~发。工作就是要~干~快,~快~好。 ⒋远扬,高扬声音清~,感情激~。 ⒌坠落颠~。~于车下。 ⒍离,散精神劳则~。 ⒎抢劫杀人~货。 ⒏周代诸侯国名。也叫"于越"。在今浙江省东部,后扩展到北部,以及江苏全省和安徽、山东、江西等省的一部分。因此,后来作为浙江省东部的别称。~剧。 越huó 1.孔洞。 2.引申为挖孔洞。 3.一种蒲属植物。其茎可编席。参见"越席"。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川〈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 川 chuān ①河流百~归海。 ②山间或平原间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 ③指四川~菜。 【川鼻草约】见【穿鼻草约】。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由高腔、昆腔、胡琴戏、弹戏和灯戏,种声腔综合而成。剧目和音乐均以高腔最丰富。 【川流不息】像河水般流动不停。多用于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公路。全长2413公里。1954年通车。沿途道路曲折,先后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川资】路费。 川chuān ⒈水道,河流~流。百~归海。 ⒉平原,平地米粮~。平~(也指平地的河流)广野。 ⒊四川的简称~芎。~盐。入~。 ⒋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川〈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流形。本义河流) 同本义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 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管子·度地》 有川衡。--《周礼·地官》 利涉大川。--《易·需》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如川之方至。--《诗·小雅·天保》 川壅为泽。--《左传·宣公十二年》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又如川源(河川的源头);顺尊(取自河川的祭品);川游(游泳渡河);川口(河口);川水(江河之水);川防(河堤 川 chuān ①河流百~归海。 ②山间或平原间平坦而低的地带米粮~。 ③指四川~菜。 【川鼻草约】见【穿鼻草约】。 【川剧】戏曲剧种。流行于四川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形成于清代中叶。由高腔、昆腔、胡琴戏、弹戏和灯戏,种声腔综合而成。剧目和音乐均以高腔最丰富。 【川流不息】像河水般流动不停。多用于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川藏公路】四川成都到西藏拉萨的公路。全长2413公里。1954年通车。沿途道路曲折,先后翻越14座大山和跨越12条水流湍急的河流。对西藏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川资】路费。 川chuān ⒈水道,河流~流。百~归海。 ⒉平原,平地米粮~。平~(也指平地的河流)广野。 ⒊四川的简称~芎。~盐。入~。 ⒋

:修 (形声。从彡,攸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同本义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整修;修理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辪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修娖(整理 修(脩)xiū ⒈装饰,使完善或恢复完善~饰。~理。~道路。~汽车。 ⒉整治,建筑~治。~建。~守战之具。重~岳阳楼。 ⒊学习,钻研自~。进~。 ⒋著作,撰写~史。~订。~书(又指写信)。 ⒌高,长~短合度(度标准)。茂林~竹。 ⒍善,美好~态。 修yǒu 1.古代酒器。 修dí 1.洗濯。 修tiáo 1.纲目。 2.古县名『置,属冀州信都国,《汉书.地理志下》"修,莽曰修治。"颜师古注"修,音条。"

:且 此,这;今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毛传且,此也。” 且 将近;几乎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将要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魏禧《大铁椎传》 且jū ⒈〈古〉文言语气词。相当于"啊"匪我思~(不是我想念的啊)。 ⒉见qiě。 且qiě ⒈连词。〈表〉进一层~说。而~。并~。况~。既多~好。 ⒉副词。〈表〉暂时~慢。暂~。姑~。 ⒊连词。尚,还死~不怕,何惧困难。 ⒋副词。将,快年~八十。 ⒌〈表〉两者同时并进~看~走。~想~做。~战~退。 ⒍〈表〉经久这种鞋~穿啦。 且cú 1.通"徂"。(1)往。《诗.郑风.溱洧》"女曰觀乎!士曰既且。"陆德明释文"且音徂,往也。"(2)犹存,思念。《诗.郑风.出其东门》"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陆德明释文"且音徂,《爾雅》云存也。"一说为语助词。见朱熹集传。 2.通"粗"。见"且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