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Z 召公谏厉王止谤

召公谏厉王止谤

更新时间:2024-05-18 13:34:13


诗人: 佚名
标题: 召公谏厉王止谤
内容: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朝代: 古文观止
翻译:

召公谏厉王止谤翻译及注释

翻译一
  周厉王残暴无道,老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的巫者,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者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
  周厉王颇为得意,告诉邵公说:“我能制止毁谤啦,老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公回答说:“你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老百姓的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因而治水者只能排除壅塞而加以疏通,治民者只能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所以君王在处理政事上,让三公九卿及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史籍,少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能纷纷进谏,平民则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子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背理。老百姓有口,就象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以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便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去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去预防,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人们心中所想通过嘴巴表达出来,朝廷以为行得通的就照着实行,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翻译二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注释
(1)厉王:周夷王之子,名胡,前878至前842在位,共三十七年。
(2)国人:居住在国都里的人,这里指平民百姓。
(3)邵公:名虎,周王朝卿士,谥穆公。邵,一作召。
(4)命:指周厉王苛虐的政令。
(5)卫巫:卫国的巫者。巫,以装神弄鬼为职业的人。
(6)弭(mǐ米):消除。
(7)障:堵塞。
(8)为川者:治水的人。
(9)宣:疏导。
(10)天子:古代帝王的称谓。
(11)公卿:指执政大臣。古代有三公九卿之称。《尚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列士:古代官员有上士、中士、下士之分,统称列士。位在大夫之下。诗:指有讽谏意义的诗篇。
(12)瞽(gǔ鼓):盲人。因古代乐官多由盲人担任,故也称乐官为瞽。
(13)史:史官。书:指史籍。
(14)师:少师,乐官。箴:一种具有规戒性的文辞。
(15)瞍(sǒu):没有眼珠的盲人。赋:有节奏地诵读。
(16)曚(méng蒙):有眼珠的盲人。瞍曚均指乐师。
(17)百工:周朝职官名。指掌管营建制造事务的官员。
(18)庶人:平民。
(19)亲戚:指君王的内外亲属。
(20)耆(qí其)艾:年六十叫耆,年五十叫艾。这里指年长的师傅。修:整理修饰。
(21)悖(bèi倍):违背道理。
(22)原隰(xí席):平原和低湿之地。衍沃:指平坦肥沃的良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井衍沃”。疏:“衍沃并是平美之地。衍是高平而美者,沃是低平而美者,二者并是良田。”
(23)兴:兴起、表露之意。
(24)阜:丰盛。
(25)夫(fú扶):发语词,无义。
(26)与:语助词,无义。一说为“偕从”之意,句谓老百姓跟从你的能有多少?亦通。
(27)国人:“国”下原无“人”字,据别本补。
(28)三年:周厉王于公元前842年被国人放逐到彘,据此邵公谏厉王事当在公元前845年。
(29)乃 流王于彘(zhì):把国王放逐到彘地去。乃:终于,副词。流:流放,放逐。于:到,介词。.于是:从,从这里。彘: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县境内。

拼音: lì wáng nüè, guó rén bàng wáng.
厉王虐,国人谤王。
zhào gōng gào yuē:" mín bù kān mìng yǐ!" wáng nù, dé wèi wū, shǐ jiān bàng zhě.
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yǐ gào, zé shā zhī.
以告,则杀之。
guó rén mò gǎn yán, dào lù yǐ mù.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wáng xǐ, gào zhào gōng yuē:" wú néng mǐ bàng yǐ, nǎi bù gǎn yán.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 zhào gōng yuē:" shì zhàng zhī yě.
”召公曰:“是障之也。
fáng mín zhī kǒu, shèn yú fáng chuān.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chuān yōng ér kuì, shāng rén bì duō, mín yì rú zhī.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shì gù wèi chuān zhě jué zhī shǐ dǎo, wèi mín zhě xuān zhī shǐ yán.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gù tiān zǐ tīng zhèng, shǐ gōng qīng zhì yú liè shì xiàn shī, gǔ xiàn qū, shǐ xiàn shū, shī zhēn, sǒu fù, méng sòng, bǎi gōng jiàn, shù rén chuán yǔ, jìn chén jǐn guī, qīn qī bǔ chá, gǔ shǐ jiào huì, qí ài xiū zhī, ér hòu wáng zhēn zhuó yān, shì yǐ shì xíng ér bù bèi.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mín zhī yǒu kǒu, yóu tǔ zhī yǒu shān chuān yě, cái yòng yú shì hū chū yóu qí yuán xí zhī yǒu yǎn wò yě, yī shí yú shì hū shēng.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
kǒu zhī xuān yán yě, shàn bài yú shì hū xìng.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xíng shàn ér bèi bài, qí suǒ yǐ fù cái yòng yī shí zhě yě.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fū mín lǜ zhī yú xīn ér xuān zhī yú kǒu, chéng ér xíng zhī, hú kě yōng yě? ruò yōng qí kǒu, qí yǔ néng jǐ hé?" wáng bù tīng, yú shì guó rén mò gǎn chū yán.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sān nián, nǎi liú wáng yú zhì.
三年,乃流王于彘。
释意: :厉 (是砺”的本字。从厂,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同本义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祕。”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 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祸患;危险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卬》 又如厉阶(祸端) 恶鬼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疠,瘟疫,传染病 盗贼 厉(厲)lì ⒈"砺"的本字。磨刀石泰山若~。〈引〉磨,磨练~兵秣马。以~其气。 ⒉严,严肃严~。声色俱~。 ⒊严格,切实~行节约。 ⒋勉励以~三军。 ⒌很,凶猛,猛烈~害。雷~风行。 ⒍祸患,桅降此大~ 厉lài 1.生癞疮;癞疮。 2.指生癞病的人。

:王 (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 ”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 王wáng ⒈国君国~。帝~。  ⒉〈古〉秦代以后的一种最高封爵封~。~府。 ⒊大~父~母(祖父祖母)。 ⒋一类中的首领或最特出者蜂~★~、子~。百花之~。 王wàng〈古〉统治,做君主,统一天下~此大邦。自立为~。以德行仁者~。

:虐〈形〉 (会意。小篆字形。从虍,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同本义 虐,残也。--《说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虐世(残暴的时代);虐人(残暴凶狠的人);虐暴(暴虐,残暴酷虐);虐焰(残暴的气焰);虐行(残暴的行为);虐刻(残暴苛刻);虐烈(残暴酷烈);虐遇(虐待) 暴烈;险恶 遘厉虐疾。--《书·金縢》。传 虐nüè ⒈残暴,残害暴~。~待。 ⒉灾害,祸害乱~并生。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

:谤 (形声兼会意。从言,旁声。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同本义 谤,毁也。--《说文》。按,谤者道人之实,事与诬谮不同。大言曰谤,小言曰诽,曰讥。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有能谤讥于市朝。--《战国策·齐策》 以致天下怨谤也。--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谤书(攻击别人或揭发别人隐私的文书;亦专指《史记》) 诽谤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是故事修而谤兴。--唐·韩愈《原毁》 又如谤言(公开指责他人的话。同 谤 bàng 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厉王虐,国人~王。(《国语·周语上》) ②诽谤~书(诽谤人的信件或书籍)。

:王 (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 ”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 王wáng ⒈国君国~。帝~。  ⒉〈古〉秦代以后的一种最高封爵封~。~府。 ⒊大~父~母(祖父祖母)。 ⒋一类中的首领或最特出者蜂~★~、子~。百花之~。 王wàng〈古〉统治,做君主,统一天下~此大邦。自立为~。以德行仁者~。

:召 (形声。从口,刀声。本义呼唤) 召唤。用言语叫人来 召,呼也。从口,刀声。以言曰召,以手曰招。--《说文》 召,呼也。--《广雅·释诂二》 召有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召赵御吏。 大府召视儿。--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亦召供奉。--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又如召呼(呼唤;通知;交代);召致(使之至;唤来) 招致 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荀子·劝学》 召武受辞。--《汉书·李广苏建传》 收召后学。--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召闹取怒。 又如召引(招引;引导); 召shào ⒈姓。 召zhào ⒈呼唤,招致~呼。~唤。~见。~集∨~。~之即来。~过。~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