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D 渡黄河

渡黄河

更新时间:2024-06-03 04:20:08


诗人: 范云
标题: 渡黄河
内容: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南北朝·范云《渡黄河》
翻译: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何时才能澄清啊?

参考资料:

1、费振刚主编.齐梁体诗传(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7
2、孙年法主编.运城古中国游记·诗词歌赋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7:137
注释:

河流迅¹且浊,汤(shāng)²不可陵³
¹迅:疾速,急疾。²汤汤:水势浩大貌。³陵:超越,越过。

(guì)(jí)¹难为榜(bǎng)²,松舟才自胜。
¹桧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²榜:船桨。

空庭¹²旧木,荒畴余故塍(chéng)³
¹空庭:犹空院,谓荒芜冷寂的庭院。²偃:倒伏。³故塍:过去的田埂。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¹
¹兴:作,这里指狐兔奔跑。

寄言河上老¹,此水何²当澄³
¹河上老:古时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²何:何时。³澄: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参考资料:

1、费振刚主编.齐梁体诗传(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7
2、孙年法主编.运城古中国游记·诗词歌赋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7:137
赏析: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张元干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这两句的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917-918
创作背景  黄河在北魏境内,时魏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故须渡河北上。是此诗当为作者永明十年(492年)出使北魏途中作。是作者为描写渡黄河前后的所见所感,以及表达自己渴望国家统一和拯救生民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1、蔡景仙主编.山水田园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1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何时才能澄清啊?

注释
迅:疾速,急疾。
汤汤(shāng):水势浩大貌。陵:超越,越过。
桧(guì)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榜(bǎng):船桨。
胜:胜任,担当。《诗经·卫风·竹竿》:“淇水溜漶,桧楫松舟。”
空庭:犹空院,谓荒芜冷寂的庭院。偃:倒伏。
故塍(chéng):过去的田埂。
兴:作,这里指狐兔奔跑。
河上老:河上老:古时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
何:何时。澄: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参考资料:

1、费振刚主编.齐梁体诗传(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7
2、孙年法主编.运城古中国游记·诗词歌赋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7:137

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这两句的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917-918
释意: :河〈名〉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说文》 导河积石。--《书·禹贡》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慎行论》 又如河堧(黄河河边之地);河湟(黄河与湟水);河朔(泛指黄河北岸的地方);河洛(黄河与洛水);河堑(黄河沿岸的壕沟) 河流的通称 南方无河也,冀州凡水大小皆谓之河。--《汉书·司马相如传》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韩信钓河曲。--《后汉书·郦炎传》 散作满河星。╠ 河hé ⒈水道的通称~流。运~。 ⒉特指黄河~西。~套。江(长江)淮~汉(汉汉水)。 ⒊ ⒋ ⒌

:流〈动〉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观其流泉。--《诗·大雅·公刘》 顄淡滂流。--《文选·马融·长笛赋》 血流殷地。--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黄河流水。--《乐府诗集·林兰诗》 碧水东流自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又如流迸(涌流而出);流水行云(流动的水和飘浮的云彩);流冰(冰块在河面上漂动和流动);流泉(流动的泉水);引申为流动。如流丹(流动的红色;指流血);流脓搭水(流脓水) 顺水漂流 譬彼舟流,不知所届。-- 流liú ⒈水或其它液体移动~水。~汗。~血。 ⒉漂泊,移动不定~浪。~星。~沙。 ⒊运转不停~年。~通。~转。空气对~。 ⒋不知来路,没有目标~矢。~弹。 ⒌传播,流传~言。~行。~毒。功~万世。 ⒍流动的东西河~‘~。电~。川~不息。 ⒎河流,流水或流经的地方主~。清~。下~(又〈喻〉卑鄙龌龊)。 ⒏品类,等级三教九~。第一~。 ⒐〈古〉一种刑法。充军,将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生活或服劳役~放。 ⒑趋向于坏的方面这种会议简直是~于形式。 ⒒ ⒓ ⒔ ⒕ ⒖ ①原指无业游民,后指不务正业为非作歹的人。 ②施展下流手段、撒泼、无赖等恶劣行为耍~氓。 ⒗ ⒘

:迅〈形〉 迅,疾也。--《说文》。按,疾走也。 狼绝有力迅。--《尔雅》 藨者若鹿迅走。--《周书·王会》 迅雷风烈。--《论语》 年往迅劲矢。--陆机《长歌行》 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张衡《东京赋》 候鸣鸡以进帆,趋乱流以争迅。--唐·高适《东征赋》 迅雷甚雨。--《广东军务记》 迅不可捉。--《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迅指(巡指间。弹指间);迅羽(形容快飞的鸟);迅走(走得很快) 迅xùn快~速。~猛。~雷不及掩耳。~电不及瞑目。

:且 此,这;今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毛传且,此也。” 且 将近;几乎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将要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魏禧《大铁椎传》 且jū ⒈〈古〉文言语气词。相当于"啊"匪我思~(不是我想念的啊)。 ⒉见qiě。 且qiě ⒈连词。〈表〉进一层~说。而~。并~。况~。既多~好。 ⒉副词。〈表〉暂时~慢。暂~。姑~。 ⒊连词。尚,还死~不怕,何惧困难。 ⒋副词。将,快年~八十。 ⒌〈表〉两者同时并进~看~走。~想~做。~战~退。 ⒍〈表〉经久这种鞋~穿啦。 且cú 1.通"徂"。(1)往。《诗.郑风.溱洧》"女曰觀乎!士曰既且。"陆德明释文"且音徂,往也。"(2)犹存,思念。《诗.郑风.出其东门》"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陆德明释文"且音徂,《爾雅》云存也。"一说为语助词。见朱熹集传。 2.通"粗"。见"且苴"。

:浊 (形声。从水,蜀声。本义浊水) 同本义 浊水出齐郡厉伪山,东北入钜定。--《说文》。今曰北阳水。 源出山东省益都县西南,北流注入小清河 浊 液体浑浊。与清”相对 载清载浊。--《诗·小雅·四月》 浑兮其若浊--《老子》 蝉蜕于浊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浊浪排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浊河(混浊的河流。特指黄河);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脏,不干净 雨门延风凉,洗我昏浊肌。--姚合《过张邯郸庄》 又如浊醪(浊酒);浊污(污秽);浊秽(污 浊(濁)zhuó ⒈水不清,水不干净,跟"清"相对~流。浑~。〈引〉声音低沉粗重~声。~音(发音时,声带颤动)。 ⒉混乱~世(混乱的时代)。

:汤汤 shang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歌声》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南朝 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 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缘传》 汤 tang (形声。从水,? 同本义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 汤(湯)tāng ⒈热水,开水赴~蹈火。 ⒉烹调时加水汁多的副食蛋花~。什锦~。 ⒊煮食品的汁液米~。菜~。肉~。 ⒋中药汤剂~药。柴胡~。四物~。 汤tàng 1.高温物体与皮肤接触而使之产生疼痛感。 2.把肉﹑菜放进开水里稍微煮一下就取出来。 3.泛指煮。 4.用开水或热水浇﹑泡。 5.用热物接触冷物使之变暖。 6.冲撞;冒。 7.搪,抵挡。 8.触,碰。 9.用同"淌"。 10.用同"趟"。参见"汤汤儿"。 11.通"荡"。行为放纵。 12.通"荡"。大。参见"汤禹"。 13.通"荡"。荡涤 。 汤shāng 1.见"汤汤"。 汤yáng 1.见"汤谷"。

:汤汤 shang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范仲淹《岳阳楼记》 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清凉山。--《歌声》 心汤汤而谁告?魄寂寂而何语?--南朝 梁·沈约《待罪江南思北归赋》 别人拿上书去,汤汤的背了,号上书,正了字,好不省事。--《醒世姻缘传》 汤 tang (形声。从水,? 同本义 汤,热水也。--《说文》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薪火水汤以济之。--《墨 汤(湯)tāng ⒈热水,开水赴~蹈火。 ⒉烹调时加水汁多的副食蛋花~。什锦~。 ⒊煮食品的汁液米~。菜~。肉~。 ⒋中药汤剂~药。柴胡~。四物~。 汤tàng 1.高温物体与皮肤接触而使之产生疼痛感。 2.把肉﹑菜放进开水里稍微煮一下就取出来。 3.泛指煮。 4.用开水或热水浇﹑泡。 5.用热物接触冷物使之变暖。 6.冲撞;冒。 7.搪,抵挡。 8.触,碰。 9.用同"淌"。 10.用同"趟"。参见"汤汤儿"。 11.通"荡"。行为放纵。 12.通"荡"。大。参见"汤禹"。 13.通"荡"。荡涤 。 汤shāng 1.见"汤汤"。 汤yáng 1.见"汤谷"。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可〈动〉 (会意。从口,从丂(供神之架),表示在神前歌唱。可”似为歌”字的古文。①本义唱 ②引申义许可) 许可;同意;准许 可,许可也。--《广韵》 去不我可。--《诗·小雅·何人斯》 其殆不可乎?--《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注不可,犹不堪也。”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陈寿《隆中对》 又如不可;可许(准许);可传(可以传后;可以传授;可以流传);可则(可作准则);可风(可为风范) 能够;可以 可使以其技鸣。--清·黄宗羲《 可kě ⒈是,对,允许不知~否?大家认~。得到许~的。 ⒉能~吃。~松~紧。坚不~摧。 ⒊值得~亲。~叹。~疑。  ⒋认为,感到,够得上~耻。~畏。太~恶。 ⒌适合,合宜~口。~合心意。〈引〉尽,在一定范围内不增不减~着用钱。~着脚做鞋。 ⒍大约年~十七八。 ⒎字义同"却"相近你虽赞成,我~不赞成。 ⒏字义同"岂"相近~不错了嘛! ⒐疑问句你~记得吗? ⒑加重语气她做事~真快。他工作~得劲。这~不得了! ⒒正,当一方明月~中庭。 ⒓ ①能够,有实现的条件这项工作~能提前完成。 ②也许,或许别等了,她~能不来了。 ⒔ ①但,却困难虽大,~是我们能够克服。 ②是不是你讲的~是她? ③加重语气真是那样,那~是好极了。 ⒕ ①〈表〉允许~以,马上就办。 ②能够,适宜红薯既~以做副食,又~以代粮食。 ③还好,不坏这种电冰箱的质量还~以。 ④行,很,厉害你真~以,这么难办的事,都办好了。今天热得够~以。 可k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