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H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更新时间:2024-05-20 08:14:21


诗人: 韦应物
标题: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内容: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唐代·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翻译: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建造的居舍临近古渡口,卧躺也能看见奔流的淮水。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门前的树木正衰落逢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寒山上一只孤雁飞过,暮雨中远方飘来一叶小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傍晚时遇到我这个归客,怎能够忘记旧日同游。

参考资料:

1、钱文辉著.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02.
2、吕树坤,徐潜选注译. 唐诗一千首 新编·注释·今译[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7 ,217.
注释:

结茅¹临古渡²,卧见长淮(huái)流。
淮上:淮上,淮水边,今江苏淮阴一带。李主簿:即李瀚,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 拜洛阳县主簿。主簿:官名,掌文案。¹结茅:筑庐,建居舍。²古渡:古渡口,西涧有渡口。

窗里人¹将老,门前树已秋。
¹人:作者自指。

寒山独过雁,暮(mù)雨远来舟¹
¹远来舟:指李主簿来访。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¹
¹旧游:旧日的交游,指作者昔日在洛阳时与李主簿的交游。

参考资料:

1、钱文辉著.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02.
2、吕树坤,徐潜选注译. 唐诗一千首 新编·注释·今译[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7 ,217.
赏析: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这首诗以淮上众多秋天意象为比,抒写人生易老之慨叹和孤独寂寞之境况,末以日夕遇旧友作结,情深意长。全诗构意新奇,对仗工稳;情与景会,意境深婉。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真可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7-388页
创作背景  韦应物于公元773年(唐大历八年)秋冬之间,曾南下江淮,准备到广陵(今江苏扬州)谋事。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于公元774年(大历九年)秋天,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在淮水边上偶遇过去在洛阳时的同僚李主簿,写下了这首五律名篇。 参考资料:完善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7-388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建造的居舍临近古渡口,卧躺也能看见奔流的淮水。
窗里的人将渐渐老去,门前的树木正衰落逢秋。
上一只孤雁飞过,暮雨中远方飘来一叶小舟。
傍晚时遇到我这个归客,怎能够忘记旧日同游。

注释
淮上:淮上,淮水边,今江苏淮阴一带。李主簿:即李瀚,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 拜洛阳县主簿。主簿:官名,掌文案。
结茅:筑庐,建居舍。
古渡:古渡口,西涧有渡口。
人:作者自指。
远来舟:指李主簿来访。
旧游:旧日的交游,指作者昔日在洛阳时与李主簿的交游。

参考资料:

1、钱文辉著.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02.
2、吕树坤,徐潜选注译. 唐诗一千首 新编·注释·今译[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017 ,217.

赏析

  这首诗以淮上众多秋天意象为比,抒写人生易老之慨叹和孤独寂寞之境况,末以日夕遇旧友作结,情深意长。全诗构意新奇,对仗工稳;情与景会,意境深婉。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含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的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意思是:树已逢秋,人怎能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联想岁月流逝,壮志蹉跎,人何以堪?这两句不仅颇为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而且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蕴含极其丰富。

  “独过雁,暮雨远来舟。”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里见到的景象。表面上,这两句似乎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实际上,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孤独、索寞的生活境遇;“暮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耿,又关合下联之日夕逢归,“远来舟”牵引出下联的“逢归客”。谓细针密线、情景交融。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归游!”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舍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相会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需想象品味。

  通观全篇,诗人纯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如此写来,别有情韵。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387-388页
释意: :结 植物生长果实 结 坚硬;牢固 健壮 结 用绳、线、皮条等绾成的疙瘩 旧时向官府承担责任或承认了结的书面的字据 关键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被联结的状态 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 激楚之结,独秀先些。--《楚辞 结jié ⒈系,编织,扎缚打~。~绳。~毛衣。张灯~彩。〈引〉问题所在处症~。又指编结成的东西活~←蝶~。 ⒉聚,凝聚水已~冰。~晶体。 ⒊合,联合~合。~社。~交。 ⒋了毕,收束~业。~束。~账。 ⒌作为保证的一种字据具~。 ⒍搭,构建~庐在人境(庐房子。人境人间)。 ⒎ ⒏ ⒐ ①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排列搭配 文章~构。经济~构。 ②建筑物上承担重力的构造砖木~构。 ③内部构造组织~构。机器~构。 ⒑ ⒒ ①植物长成所结的果实。 ②事情的终了或发展到一定阶段那件事已有了~果。 ③旧小说中指将人杀死~果了那厮的性命。 ⒓ ⒔见jiē。 结jiē ⒈植物长果实或种子这棵梨树,今年刚~果。 ⒉ ①植物长果实或种子。 ②坚固,牢靠这堵墙挺~实。 ③健壮他虽老,但身体很~实。 ⒊ ⒋见jié。 结成。"执雠"。 ⑾ 朋友;至交。 ⑿殷代的世家大族。 ⒀通"墊"。陷下。姓。殷祖己之后迁于挚,分为挚执二姓。《随巢子》有执无鬼。 结jì 1.发髻。

:茅 (形声。从苃,矛声。本义草名。即白茅,俗称茅草) 同本义 茅,菅也。--《说文》。按,菅之不滑泽有毛者,可缩酒;又以为藉。 藉用白茅。--《易·大过》 昼尔于茅。--《诗·豳风·七月》 祭祀共萧茅。--《周礼·甸师》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诗·小雅·白华》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尽心下》 尔贡包茅不入。--《左传·僖公四年》 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茅飞渡江;抱茅入竹;茅卜(古代卜法之一。琼茅是一种多年生的 茅、茆máo ⒈ ⒉

:临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同本义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豨,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 临(舝)lín ⒈从高处往低处看居高~下(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 ⒉到,遇到身~其境。双喜~门。~渴掘井。 ⒊将要~走。~别。 ⒋面对,挨着,靠近~战。~街。~危不惧。 ⒌对照着字、画摹仿~帖。~摹。 ⒍〈古〉帝王上朝~朝。~政。 ⒎ ①到时候,当时事先准备好,免得~时着急。 ②暂时,短期,非经常的~时措施。 ⒏ ⒐ ⒑ 临lìn 1.哭吊死者。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清·黄宗羲《原君》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 古gǔ ⒈很久以前的,过去的,跟"今"相对~代。~物。名胜~迹。已作~(已死)。 ⒉〈古〉诗体五~。七~。 ⒊ ⒋ ⒌ 古gù 1.通"故"。故旧。参见"古处"。 2.通"故"。因此;所以。 3.通"固"。姑且。 4.通"固"。本来。 古kū 1.见"古成"。

:渡〈动〉 (形声。从水,度声。本义渡过,过水) 同本义 渡,济也。--《说文》。朱骏声曰子史皆以度为之。” 度江河,亡维楫。--《汉书·贾谊传》。按,后世分用,渡河不写作度。” 然后渡扬子江。--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渡仔(渡子。摆渡的人);渡杯(比喻高僧的行踪);渡客(乘船,渡江河的人);夜渡沅江 通过,由此地、此时移到彼地彼时 茅飞渡江洒江郊。--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又如渡径(从小路走来) 引导 渡 摆渡处( 渡 dù ①由此岸到彼岸。 ②载运过河。 ③渡口;渡头。 【渡江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的战役。1949年4月21日,第二、第三野战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公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摧毁国民党军 的长江防线,并解放南京、上海。同时第四野战军亦由汉口东部南渡长江,并解放武汉三镇。整个战役从4月20日起至6月10日胜利结束。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躺;卧而不眠 弛然而卧。--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 卧(舙)wò ⒈伏在桌子上睡觉伏案而~。 ⒉躺,趴~床。~下。仰~。~射。 ⒊睡觉用的~铺。~室。~席。 ⒋禽兽趴伏鸭~草地。猫~灶旁。 ⒌平放着木棍~着。

: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见(見)jiàn ⒈看到看~。耳闻目~。〈引〉接触,遇到胶卷忌讳~光。病刚好,不要~寒。 ⒉看得出,显现出初~成效。已~分晓。 ⒊会面,会晤会~。接~。 ⒋看法,认识,扩大知识~解。~识。远~。不固执己~。 ⒌指明出处~上页。 ⒍助词。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莫~笑。别~怪。 ②用在动词前,〈表〉对说话人怎么样~教。请~谅。 ⒎用在"听"、"闻"、"看"等动词后,〈表〉效果听~了。看~了。 ⒏[见习]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现场实地工作实习~习生。 ⒐[见证]亲眼看到,可以作证的人。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 ⒑见xiàn。 见(見)xiàn ⒈显出,出现,显露表~。华佗再~。昙花一~。 见"儋藍"。 ④姓。三国吴有儋萌。见《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长 chang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披长发之形,以具体表抽象,表示长短的长”。本义两点距离大) 同本义。与短”相对 巽为长,为高。--《易·说卦》 顺彼长道。--《诗·鲁颂·泮水》 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长毂九百。--《左传·昭公五年》 布帛长短同。--《孟子》 长三尺。--《仪礼·士冠礼》 长丈二尺。--《周礼·凌人》注 长一身有半。--《论语》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又如狭长(窄而长);长铗(剑的一种。刀身剑锋长的叫长铗,短的叫短铗) 时间久

:淮〈名〉 (形声。从水,隹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 同本义 淮,淮水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微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淮 犊 大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淮huái淮河,我国大河之一。源出河南省,流经安徽省,到江苏省入洪泽湖。全长约1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