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S 示宪儿

示宪儿

更新时间:2024-06-03 06:39:55


诗人: 王守仁
标题: 示宪儿
内容: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明代·王守仁《示宪儿》
释意: :幼 (会意。从幺,从力。幺,小。年幼力小。本义幼小) 同本义 幼,小也。--《说文》 幼,稀也。--《尔雅》 人生十年曰幼。--《礼记·曲礼》 子幼。--《仪礼·丧服》。注谓年十五以下。” 慈幼为其近于子也。--《礼记·祭义》 幼原耳。--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幼且少。--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自幼好武术。--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余幼好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幼主(年幼的君主);幼少(幼小);幼志(幼年时的志向);幼君(年幼的君主);幼孤(年幼的孤儿);幼累(指年幼的儿女);幼蒙( 幼yòu ⒈初生,年小,未长大~苗。~虫。~儿。~童。 ⒉小孩扶老携~。 ⒊ 幼yào 1.幽深,幽暗。 2.见"幼眇"。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曹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管某事的官职 双方;班;组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教〈动〉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白居易《琵琶行》 教〈动〉 (会意。从攴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 教jiāo传授~书育人。~技术。我~你。 教jiào ⒈指导,培育,培养~导。~养。~诲。请~。因材施~。~学相长。 ⒉使,令,叫风可~船行。~高山低头。 ⒊宗教佛~。道~。基督~。 ⒋ ①按一定的要求培养人才,主要指各级学校的工作学校~育。 ②泛指社会上一切有教育工作的活动传统~育。职工~育。家庭~育。业余~育。 ⒌

:诲 (形声。从言,每声。本义教导) 同本义 诲,说教也。--《说文》 慢藏诲盗,野容诲淫。--《易·系辞》 胥教诲。--《书·无逸》 诲尔序爵。--《诗·大雅·桑柔》 夫子诲之髽。--《礼记·檀弓》 使师曹诲之琴。--《左传·襄公十四年》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又如诲示(教导,晓示);诲诱(教导循诱);诲谕(教诲晓喻);诲翰(诲函。对对方书信的敬称) 明示,诱使 诲 教导的话 诲huì教导,指教教~。学而不厌,~人不倦。

:勤〈动〉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勤,劳也。--《说文》 文王既勤止。--《诗·周颂·赍》 勤者,有事则收之。--《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 厥父母勤劳稼穑。--《书·天逸》 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楚辞·天问》 会数而礼勤。--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勤且艰若此。--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忧勤国事。--《明史》 好学而不勤问。--《国语·晋语》 四体不勤。--《论语·微子》 勤而无所。--《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以贪勤民 勤qín ⒈努力,尽力,跟"懒"相对~快。~奋。~学苦练。~俭节约。~劳致富。 ⒉劳,辛苦,跟"逸"相对~劳。业精于~。四体不~,五谷不分。 ⒊经常,次数多~看书报。来往很~。"廑"另见"仅(廑)"。 ⒋按规定时间工作或劳动出~。考~。 ⒌公务或杂务工作外~。值~。~务。 ⒍周到,尽心殷~款待。

:读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邯郸淳《笑林》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 读 dòu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时,完整的长句或小段的停顿称为句,句中的小停顿称为读。又见dú。 读 dú ①照着文字念。 ②阅读;看书或文章。 ②上学~大学。又见dòu。 【读后感】一种文体。读书看报之后,把心得、感受、看法等写成文章或笔记。 【读卖新闻】日本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1874年创刊。面向大众,注重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每天早刊24版,晚刊12版。 【读秒】 ①围棋、象棋等体育比赛规则。对局者自由支配时间已用到事先规定的保留时限后始由裁判员报时。 ②比喻非常紧张繁忙的状态或阶段亚运工程已进入~阶段。 【读破】同一个字形因意思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时,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如称职的称不读chēng,而读chèn,禁不住的禁不读jìn,而读jīn。 【读数据语句】〈计〉basic语言语句之一。它向运行中的程序的某些变量提供数据。date语句设置数据表,由read语句提取数据,每提取一个数据时,指向下一个将要提取的 数据位置。 【读友】〈港台〉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