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寄母舅教授

寄母舅教授

更新时间:2024-06-01 10:03:21


诗人: 谢迁
标题: 寄母舅教授
内容: 停云霭霭夕阳斜,路入西川望眼赊。丹药未成难却老,锦城虽好不如家。东风门巷重栽柳,逝水年光几及瓜。酒熟山中春又到,何时相对看梅花。——明代·谢迁《寄母舅教授》
释意: :停〈动〉 (形声。从人,亭声。本义停止,止息) 同本义 停,定也,定于所在也。--《释名·释言语》 潢汙行潦之水。--《左传·隐公三年》。注潢汙,停水。” 停杯投箸不能食。--唐·李白《行路难》 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余亦停弗上。--《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时方冬停遣。--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停床(指亡故);停市(停止交易);停刑(停止执行刑罚);停步(停止前进) 停留,暂时居住 停数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停于大室之隅。--唐·李朝威《柳毅传》 停tíng ⒈止住,止息~止~住。~顿。雨~了。 ⒉中断~学。~电。~水。~止供给。 ⒊放置,泊船~放。~车。~船。 ⒋滞留~留。在途中~了三天。 ⒌妥当~妥。 ⒍总数中分几份,其中一份叫一停八~儿有七~儿是好的。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霭 (形声。从雨,谒声。本义云气) 同本义 倾云结流霭。--《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陶潜《时运》 又如暮霭(傍晚的云雾) 烟雾;蒸气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姓氏。 ⒈云气云~。 ⒉气象上指轻雾。 ⒊[霭霭]云密集的样子暮云~~。

:霭 (形声。从雨,谒声。本义云气) 同本义 倾云结流霭。--《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 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山涤余霭,宇暧微霄。--陶潜《时运》 又如暮霭(傍晚的云雾) 烟雾;蒸气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唐·王维《终南山》 姓氏。 ⒈云气云~。 ⒉气象上指轻雾。 ⒊[霭霭]云密集的样子暮云~~。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夜 今夕何夕。 夕xī ⒈傍晚,日落的时候朝不保~。~阳红。~阳无限好。 ⒉夜昨~。 夕yì 1.通"亦"。 2.通"射"。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斜 (形声。从斗,余声。本义用斗倒出) 舀出 斜,抒也。--《说文》 又如斜酒(舀酒) 侧着移动,向偏离正中或正前方的方向移动 门子才斜签着坐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飞腾暮景斜。--《杜位宅守岁》 又如斜签(侧着身子);斜躺(斜着下垂) 斜 不正,歪斜 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斜风细雨。--唐·张志和《渔歌子》 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烟斜雾横。--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斜月三星(心字的隐喻);斜射路(抄近 斜xié ⒈歪,不正~视。~坡。倾~。 ⒉ 斜yé 1.终南山山谷名。在陕西数城县东北。 斜chá 1.人名用字。伊稚斜,汉代匈奴单于名。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入,内也。--《说文》 他人入室。--《诗·唐风·山有枢》 就不欲入。--《庄子·人间世》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左传·文公十六年》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又如入门问讳(到别人家里,先需了解人家先祖名讳,以便谈话);入对(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入览(看到);入迁(从外地迁到京城做官);入学(童生考取秀才);入山;入口;入帘( 科举时期,考官进场阅卷 入rù ⒈进,收进,从外面进到里面,跟"出"相对~室。~场。~库。收~。量~为出。 ⒉参加~学。~会。~党。 ⒊合乎,合于~时。~情~理。 ⒋ ⒌ ⒍ 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