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Q 栖碧轩为陈指挥赋

栖碧轩为陈指挥赋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6:12


诗人: 刘炳
标题: 栖碧轩为陈指挥赋
内容: 琐窗斜隔红尘道,芳草满帘晴不扫。阶前马踏落花泥,柳外莺啼春色好。罗袍犀带紫金鱼,壁上瑶琴床上书。云捲城头春雨过,一庭脩竹读阴符。——明代·刘炳《栖碧轩为陈指挥赋》
释意: :琐 (形声。本义玉件相击发出的细碎声音) 同本义 琐,玉声也。--《说文》 也作琐琐” 玉珂声琐琐,锦帐梦悠悠。--唐·杜牧《送刘三复郎中赴阙》 镂玉为连环叫琐,后以金属为之,作锁”。连环;锁链 古来绕绕,委曲如琐。--《后汉书·仲长统传·述志诗》 锁链形的纹饰 卿卿不惜琐窗春,支作长楸走马身。--唐·李商隐《房人不遇留别馆》 又如琐闱(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旁门);琐闼(镌刻连琐图案的宫中小门) 加在门、箱等上面使人不能随便开启的器具◇作锁” 锁,铁锁 琐suǒ ⒈玉声。 ⒉微小,零碎~事。~碎。繁~。 ⒊连环连~。

:窗 (象形。从穴,囱声。窗”本作囱”,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同本义。也作囱” 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 四旁两夹窗。--《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 天窗绮痚。--王逸《鲁灵光殿赋》 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乐府《木兰诗》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窗 chuāng窗户。房屋、车、船等通气透光的装置玻璃~、天~、文艺之~。 【窗口行业】指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因这些行业接触群众面广,社会文明风尚往往通过它们反映出来。 【窗明几净】形容屋子整洁明亮。几小桌。 窗(窓、竢、牕) chuāng房屋、车、船、飞机等通气透光的装置~户。~口儿。天~子。~明几净。 窗cōng 1.烟突;灶上烟囱。

:斜 (形声。从斗,余声。本义用斗倒出) 舀出 斜,抒也。--《说文》 又如斜酒(舀酒) 侧着移动,向偏离正中或正前方的方向移动 门子才斜签着坐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飞腾暮景斜。--《杜位宅守岁》 又如斜签(侧着身子);斜躺(斜着下垂) 斜 不正,歪斜 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斜风细雨。--唐·张志和《渔歌子》 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烟斜雾横。--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斜月三星(心字的隐喻);斜射路(抄近 斜xié ⒈歪,不正~视。~坡。倾~。 ⒉ 斜yé 1.终南山山谷名。在陕西数城县东北。 斜chá 1.人名用字。伊稚斜,汉代匈奴单于名。

:隔 (形声。从阜,鬲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 隔gé ⒈拦断,互不接触,分开~离。~开。~靴搔痒(〈喻〉不中肯,不贴切,徒劳无功)。 ⒉相间,距离~墙。间~。相~十里。 ⒊ ①不知晓,外行这项技术,我实在~膜。 ②也作[隔阂]。彼此之间情意不通,各人心中存有意见他俩有~阂。 ③也作 ⒋ 隔jī 1.敲击。

:红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飉飉(亦作红彪彪”。形容 红gōng ⒈ ⒉见hóng。 红hóng ⒈赤,像火,鲜血那样的颜色~色。~花。火~。〈转义〉 ①革命的~军来了。~色娘子军。 ②喜庆操办~事。 ③光荣上~榜。 ④顺利,成功等~起来了。开门~。 ⑤先进的,众人尊敬的~旗手。~管家。 ⒉受宠信的人~人。 ⒊额外的利润~利。分~。 ⒋ ⒌ ①人世间。 ②繁华热闹的地方。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 尘土)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 尘 chén ①尘土,附着在器物上或飞扬的细土除~器。 ②人间;现实社会红~。 【尘肺】见【矽肺】。 【尘芥】比喻轻微、不足重视的东西。芥小草。 【尘世】佛教、道教所指的现实社会,与其理想世界相对。 【尘嚣】人多,熙熙攘攘的样子。 尘(塵)chén ⒈飞扬的或浮面的灰土~土。 ⒉踪迹,事迹步人后~。 ⒊人间,现时社会~事。~世(也指佛家、道家等所称的人间,并与他们和迷信者所谓的"天堂"、"仙界"相对)。 ⒋ ⒌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芳〈名〉 (形声。从苃,方声。本义花草) 同本义 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芳芷(香草名);芳苓(芳荃。香草名);芳草(香草) 香气 芳,草香也。--《说文》 芳菲菲其弥章。--《楚辞·离骚》。注香貌。” 兰芝以芳未尝见霜。--《淮南子·说林》 芳与泽其杂糅兮。--《楚辞·离骚》 兰有莠兮菊有芳。--汉武帝《秋风辞》 指春天 指女子 芳 fāng ⒈花草的香味~香。芬~。〈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万古流~。  ⒉花草篱边野外多众~。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