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Z 燥溪晓行

燥溪晓行

更新时间:2024-06-01 23:41:02


诗人: 方回
标题: 燥溪晓行
内容: 旅宿殊难稳,宵征敢告劳。三声鸡未动,五丈月犹高。险路纡羸马,寒飚穴敝袍。枯林影中过,恐或有梅梢。
拼音: lǚ sù shū nán wěn, xiāo zhēng gǎn gào láo.
旅宿殊难稳,宵征敢告劳。
sān shēng jī wèi dòng, wǔ zhàng yuè yóu gāo.
三声鸡未动,五丈月犹高。
xiǎn lù yū léi mǎ, hán biāo xué bì páo.
险路纡羸马,寒飚穴敝袍。
kū lín yǐng zhōng guò, kǒng huò yǒu méi shāo.
枯林影中过,恐或有梅梢。
释意: :旅〈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旅,军之五百人为旅。--《说文》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庾信《哀江南赋序》 全旅为上。--《孙子·谋攻》 又 破旅次之。 又如旅长;两旅兵 军队 加之以师旅。--《论语·先进》 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 旅、稆(穭)lǚ ⒈出行,在外作客~行。~途。~客。~居。~馆。 ⒉军队的编制单位,它是师的下一级,团的上一级。 ⒊军队劲~。军~之费。 ⒋共,同~进~退。 ⒌谷物等不种自生的~生。~黍。

宿 :宿 (形声。据甲骨文,象人睡在室内席子上。本义住宿;过夜) 同本义 宿,止也。--《说文》 出宿于干。--《诗·邶风·泉水》 言就尔宿。--《诗·小雅·我行其野》 戒及宿之日。--《周礼·大史》 孟子去齐,宿于昼。--《孟子·公孙丑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论语·微子》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得已,度姓名,诡蹄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宿歇(住宿,睡觉);宿坛(住宿);宿泊(住宿;安歇);宿夜然诺(存留过夜的诺言); 宿sù ⒈住,过夜,夜晚睡觉住~。~舍。~营。投~。夜~。 ⒉年老的,有经验的~将。 ⒊隔夜的,旧有的~雨。~疾。~怨。 ⒋平素,素有的~愿以偿。 宿xiǔ夜住一~就走。 宿xiù〈古〉我国天文学家将天空中某些星的集合体叫做"宿"星~。二十八~。

:殊 (形声。从攴,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殊,死也。--《说文》『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 其赦天下殊死以下。--《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庄子·在宥》 引申为死 太子即自刭,不殊。--《史记·淮南王刘安列传》 又如不殊(不死) 断绝 殊,断也。--《广雅》 断其后之木而弗殊。--《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分开;离开 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管子》 分;区别 殊shū ⒈死,断,绝不~。~死搏斗。 ⒉不同,特别特~。~效。同归~途。 ⒊很,非常~喜。~为不安。 ⒋

:难〈形〉 (形声。从隹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 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难(難)nàn ⒈灾患灾~。患~。遭~。 ⒉反驳,质问,责备非~。责~。 难(難)nán ⒈艰辛,困苦,跟"易"相对艰~。困~。~题。~得。~能可贵。 ⒉敌,怨仇,使人不好办为~。这件事把他~住了。 ⒊不敢,不可,不能~办。~免。 ⒋不好~说。~听。~做。 ⒌ ①难以忍受。 ②窘叫人~堪。 ⒍ ①不容易做很为~。 ②使人为难别~为他了。 ③多亏,〈表〉谢意~为你了。 ⒎ ⒏ ①害羞大胆前去,不必怕~为情。 ②情面上过意不去这样对他,实在~为情。 难nuó 1.驱逐鬼疫◇作"傩"。 2.茂盛貌。 3.奈何。《左传.昭公十年》﹕"忠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犹及之,难不慎也。"杨树达曰﹕"按顾氏炎武云﹕言不可不慎。 非是。今定此字读如《左传》弃甲则那之那,奈何也。"见《词诠.卷二》。一说不可,不能。孔颖达疏﹕"言人居身难可不谨慎。" 4.语气助词。

:稳 (形声。从禾,隐省声。禾”与粮食有关,有了粮食,心就安定了。本义安定,平稳) 同本义 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世说新语·排调》 又如安稳(稳当;平稳);稳拍拍(稳稳当当);稳惬(稳定使满意);稳善(安稳美好);稳脚(犹稳步);稳疾(安稳而快速);稳平(平稳) 妥帖;稳妥 还须奏过了朝廷,才为稳便。--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工稳(工整而妥贴);稳顺(妥帖和谐);稳约(稳妥而有准绳);稳善(妥善。作为隐语,指打劫);稳吃三注(指轻而易举地得到全部收获); 稳(穩)wěn ⒈安定,固定,不动摇~定。~当。~如泰山。 ⒉妥贴~妥。 ⒊沉着,不轻浮~重。~健。 ⒋准确,有把握~操胜劵。~扎~打。 ⒌诱使他人暂缓行动你先~住他。

:宵 (形声。从宀,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宵,夜也。--《说文》 宵中星。--《书·尧典》 禁宵行者。--《周礼·司寤氏》 甘暝太宵之长。--《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 宵扈宵。--《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 昼尔于茅,宵尔索宵。--《诗·豳风·七月》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今宵酒醒何处。--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宵烟(指夜晚的烟雾);宵宿(住宿;住宿的地方);宵夕(晚上);宵中(夜里,晚上);宵分(半夜,深夜);宵行(夜间出行);宵征(宵行, 宵xiāo ⒈夜通~营业。 ⒉小~人。 ⒊ 宵xiào 1.相似。

:征 (形声。从彳,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 征zhēng ⒈远行~途。~帆(远航)。 ⒉讨伐,用武力制服~讨。~服。南~北战。 ⒊争夺,夺取力~。 ⒋召集,收用~召。~集。~收。~用。~税。~调。~兵。 ⒌找请,寻求~聘。~求。~文。~询意见。 ⒍证明,证验有~。实物可~。 ⒎现象,迹象~象。~兆。特~。 征chéng 1.通"惩"。警戒;惩罚。 2.古地名。在今陕西省澄城县。 征zhǐ 1.古五音之一。

:敢 (会意。本义勇敢,有胆量) 同本义 敢,进取也。--《说文》 敢,勇也。--《广雅》 信理遂惔谓之敢。--《贾子道术》 洁廉而果敢者也。--《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注不忧不惧也。” 天下有中敢直其身。--《荀子·性恶》 刚毅勇敢不以伤人。--《荀子·非十二子》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贾谊《过秦论》 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三国志·董袭传》 于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又如敢毅(勇敢刚毅);敢士(勇士);敢直(果敢正直);敢勇(果敢英 敢gǎn ⒈有勇气,有胆量勇~。~说真话。~于担重任。 ⒉谦词。有冒昧的意思~请。~问。 ⒊莫非,也许~是他来了? ⒋副词‖"岂有"的意思~不还债。

:告〈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牛”,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本义报告,上报) 同本义 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说文》 乃告太王王季文王。--《书·金滕》 告公用圭。--《易·益》 必告父母。--《诗·齐风·南山》 以告于乡先生君子。--《仪礼·乡射礼》 告,请也。--《尔雅·释言》 敢以告于先君。--《吕氏春秋·赞能》 敢敬告天子。--《书·康王之诰》 予誓告汝。--《书·甘誓》 诞告万方。--《书·汤诰》 不告而娶。--《列子·杨朱》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 告gào ⒈用语言或文字让人知道~诉。~示。忠~(规劝)。通~。布~。 ⒉检举别人,提起诉讼~发。控~。原~。被~。 ⒊请求~饶。~假还乡。 ⒋表明~辞。自~奋勇。 ⒌宣布或表示事情状况~成。事已~终。抢险~急。前方~捷。 告jū 1.审讯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