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Y 一高亭二首

一高亭二首

更新时间:2024-05-10 10:07:52


诗人: 程公许
标题: 一高亭二首
内容: 水仙要我小迟留,探借五湖风雨秋。三万顷波融一鉴,八千里客只孤舟。望迷渔荻荒寒境,思挟琴高汗漫游。模写自知才未称,天随有集更精搜。
拼音: shuǐ xiān yào wǒ xiǎo chí liú, tàn jiè wǔ hú fēng yǔ qiū.
水仙要我小迟留,探借五湖风雨秋。
sān wàn qǐng bō róng yī jiàn, bā qiān lǐ kè zhǐ gū zhōu.
三万顷波融一鉴,八千里客只孤舟。
wàng mí yú dí huāng hán jìng, sī xié qín gāo hàn màn yóu.
望迷渔荻荒寒境,思挟琴高汗漫游。
mó xiě zì zhī cái wèi chēng, tiān suí yǒu jí gèng jīng sōu.
模写自知才未称,天随有集更精搜。
释意: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 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水shuǐ ⒈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透明的液体,它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节约用~∪开~。 ⒉河流汉~。湘~。 ⒊江、河、湖、海洋等的通称隔~相望。~路运输。 ⒋泛指汁液药~。汽~。菊花~。 ⒌指用水洗的次数这衣服已洗过两~。 ⒍旧时指银子的成色,后来转指补贴、汇费贴~。汇~。 ⒎ ⒏ ①静水的平面。 ②达到的程度学识~平。 ⒐ ①以海平面为基点,对地面高低的测定标准。 ②对事物要求的标准。 ⒑ ⒒

:仙 (会意。本作僲”。右边的意思是人爬到高处取鸟巢,加上人”旁,表示人升高成仙。隶书作仙”,表示仙人多住在高处。本义仙人) 同本义 僲,长生迁去也。--《说文》 求僲人羡门之属。--《汉书·郊祀志》 仙圣为之臣。--《列子·黄帝》。注仙寿考之迹。” 神仙,古代神话和宗教中指修炼得道长生不死的人,或指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仙之人兮。--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如听仙乐。--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仙及鸡犬。--《聊斋志异 仙(僲)xiān ⒈仙人。神话或宗教中称所谓"具有种种神通,可以长生不老之人"~女。大~。神~都想下凡尘(凡尘人世间)。[仙山]所谓"仙人居住的山"。 ⒉轻松,自在行迟更觉~。

:要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腰”的古字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姓 要 约 要yāo ⒈求~求。 ⒉强求,仗势强求~狭。 ⒊〈古〉同"腰"及"邀"~带。~请。 ⒋ ①提出具体的,希望实现的~求加入共青团。~求到最需要人的地方去。 ②要达到的目的和目标可以满足你的这个要~。 要yào ⒈索取,希望得到~账。~束鲜花。 ⒉叫,请求他~你去一趟。 ⒊应该,必须~自觉。~努力工作。 ⒋即将将~。快~。天~晴了。 ⒌若,如果~是。他~不来,你就去。 ⒍重大,关键~事。~件。~害。~领。~紧。紧~。重~。 ⒎概括,总括概~。提~。纲~。 ⒏保留,作为己有这本书她还~咧。 ⒐ ⒑ ⒒ ⒓ 要yǎo 1.见"要褭"。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 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己方;己国 我wǒ ⒈自称,自己~国。忘~工作。~行~素。 ⒉自己的一方分清敌~。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翱 噂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 小xiǎo ⒈跟"大"相对 ①面积、范围小的~山。~国。~块田。 ②量少的~量。~数。~雨。一~点。 ③程度浅的~学生。 ④声音低的~声。 ⑤年幼的,排行最末的~孩子。~妹妹。 ⑥谦词~弟。~女。~号。 ⒉轻视~看。 ⒊稍微~试锋芒。 ⒋时间短~住。~歇。 ⒌ ⒍ ①矮小的人~人国(童话)。 ②旧时指被统治者或地位低下的人。 ③人格卑鄙的人无耻~人。 ⒎ ①戏曲、杂技中的丑角。 ②〈喻〉轻浮,不顾廉耻的人跳梁~丑。 ⒏ ①寻常非同~可。 ②旧时谦称自己~可愿往。 ⒐

:迟 (形声。本义慢慢走) 同本义。泛指慢 迟,徐行也。--《说文》 迟,缓也。--《广雅》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行道迟迟。--《诗·邶风·谷风》 迟归有待。--《易·归妹》 陵迟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迟徐(缓慢);迟滞(缓慢阻滞)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料事同而迟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迟。--《汉书·杜周传》。注谓性非敏速也。” 迟疑;犹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 迟 chí ①缓慢行动~缓。 ②比规定或合适的时间靠后推~、~到早退。 ③姓。 【迟暮】指人的晚年。 【迟效肥料】所含养分必须经过微生物分解转化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肥料。其见效迟缓而后效长,适于作基肥。包括大部分有机肥料及溶解度小的无机肥料。 【迟疑】拿不定主意~不决。 【迟滞】(流通)缓慢河水~。 迟(遲)chí ⒈缓慢~缓。~ ~不走。 ⒉晚~到。~熟。 ⒊不灵敏~钝。 ⒋长久~久而不相及。 ⒌ ⒍ ⒎ ⒏ ①早晚。 ②或早或晚。 迟zhì 1.等待。 2.比及,等到。 3.想望,希望。 4.接待,招待。 5.副词。乃。

:留 (会意。从田,从乯,乯亦声。从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义停留,留下) 同本义(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 畱,止也。--《说文》 令之留于酸枣。--《战国策·秦策》 灵连蜷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风气留其处。--《素问·虐论》 乃令张良留谢。--《史记·项羽本纪》 城入赵而璧留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留五百人。--《资治通鉴·唐纪》 雪上空留。--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留像于馆。--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逗留( 留liú ⒈停止在某处停~。~校。~在乡村。 ⒉注意力集中在某事物上~神。~心。 ⒊不让人离开或不让拿走物品~客。挽~。扣~。 ⒋接受,收容~下。收~。 ⒌保存,存下保~。存~。~底稿。 ⒍遗传下来的遗~。勤俭是祖先~下来的传家宝。 ⒎ ⒏ ⒐ ⒑ 留liù 1.等候,等待。 2.通"?"。谓捣土修筑。 留liǔ 1.昴星的别名。

:探〈动〉 (形声。从手,羇声。本义摸取) 同本义 探,远取之也。--《说文》。按,远取犹深取也。 探,取也。--《尔雅》。注摸取也。” 必探筹而定分。--《铨言》。注捉筹也。” 则惟尔多方探天之威。--《书·多方》 见不善如探汤。--《论语·季氏》 不待探筹投钩而公。--《荀子·君道》 日中如探汤。--《列子·汤问》 探石发穴。--《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探丸(摸取药丸;又指摸取弹丸以决定谋杀官吏之事);探囊(伸手到袋中摸取) 探求 前来一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探本(探求 探tàn ⒈掏,摸取~囊取物。 ⒉测量,寻求,研究~测。~索。~寻。~矿。~讨。 ⒊侦察,做侦察的人~敌情。密~。侦~。 ⒋试,打听试~。先~ ~他的口气。 ⒌访问,看望~问。~亲。~病人。 ⒍伸出~出了头。行车时身、手不要~出车外。

:借 (形声。从人,昔声。本义借,借进,借出) 借进 借,假也。--《说文》。朱骏声曰即藉字之转注。古只作藉。” 借,假借也。--《广韵》 借无不给。--《晋书·阮裕传》 借旁近与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允修借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书非借不能读。 借者之用心。 其借书亦类予。 又如求借(请求别人借给);挪借(暂时借用别人的钱);借当(借人东西去当铺当钱);借当头(借将要拿去典当的东西);借典(借,借用) 借出 有马者,借人乘之。--《论语·卫灵公》 权势不可以借人。--《韩非子·内储 借jiè ⒈经同意,暂时使用不属于自己的财物~书。~笔。 ⒉暂时将财物给别人使用~给她一把伞。 ⒊依靠~重。凭~。 ⒋假托~口推辞。~故不去。~古讽今。 ⒌ ⒍ 借指眉毛。 ⑤指嫦娥。⑥指月。⑦娥皇。相传为尧之女,舜之妻。 ⑧姓。北魏有娥清。见《魏书》本传。 借指大地。语出《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⑩基本。⑾众,多。⑿盛放食物的器具。⒀古地名『置,属临淮郡,东汉改属广陵郡,南朝宋并入江都县。故城在今江 苏省江都县西。⒁通"旟"。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