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兼诸司二首

兼诸司二首

更新时间:2024-05-21 03:45:05


诗人: 刘克庄
标题: 兼诸司二首
内容: 白头忽有印累累,符牒如山退食迟。但见旋添庭下事,不知屯减集中诗。
拼音: bái tóu hū yǒu yìn lěi lěi, fú dié rú shān tuì shí chí.
白头忽有印累累,符牒如山退食迟。
dàn jiàn xuán tiān tíng xià shì, bù zhī tún jiǎn jí zhōng shī.
但见旋添庭下事,不知屯减集中诗。
释意: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

:忽 (形声。从心,勿声。本义不重视;忽略) 同本义 忽,忘也。--《说文》 忽,轻也。--《广雅·释诂三》 奈何而忽。--《汉书·食货志》 忽于小过。--《汉书·王嘉传》 忽于道德。--《汉书·东平思王宇传》 不可忽也。--《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疏忽;忽忘(忘记);忽易(忽略,忽视);忽睨(傲视);忽怠(轻慢);忽慢(轻慢);忽薄(轻视) 好像 忽 〈副〉 忽然;突然 忽逢桃花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路转溪头忽见。--宋·辛弃疾《西 忽hū ⒈不重视,不注意莫~视。勿~略。别疏~。 ⒉突然,很快~然。~高~低。~冷~热。~已数十年。 ⒊计量单位名称十~为一丝,十丝为一毫。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印,执政所持信也。--《说文》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蔡邕《独断》 印,验也。--《苍颉篇》 玺谓之印。--《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 每字为一印。--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布字印。 每一字皆有数印。 其印自落。 又如印务(有关印章管理和收发文书的工作;也指官印和职务);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印佩(官印);印牌(将印或令 印yìn ⒈图章,戳记~章。校~。盖~。~把子(也〈喻〉政权)。 ⒉痕迹手指~儿。留下烙~。 ⒊彼此符合,互相证明心心相~。~证。 ⒋将文字或图画等留在纸上或器物上~教科书。~报。~刊物。~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⒌

:累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畾(雷)声。本义绳索) 同本义。也作缧” 累,一曰大索也。--《说文》 两释累囚。--《左传·成公三年》 以剑斫绝累。--《汉书·李广传》 又如累绁(绑罪犯的绳索。引申为囚禁,牢狱);系累(系结绳索);累囚(被拘囚的人) 指交配期的牡牛 累 重叠;接连成串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又如累棋(堆叠棋子);累叠(堆叠);累纸(接连许多张纸) 拘系;捆绑 系累其弟子。-- 累lèi ⒈疲劳劳~。 ⒉使疲劳莫~着她。 累(纍)léi ⒈连缀或捆。 ①连续成串硕果~ ~。 ②狼狈不堪的样子~ ~若丧家之犬。 ⒉绳索。〈引〉捆绑。 ⒊缠绕。 累(纍)lěi ⒈重叠,堆积~土为山。日积月~。 ⒉屡次,众多~战皆捷。罪行~ ~。 ⒊牵连~及。连~。 ⒋ ⒌ 累luǒ 1.裸露。

:累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畾(雷)声。本义绳索) 同本义。也作缧” 累,一曰大索也。--《说文》 两释累囚。--《左传·成公三年》 以剑斫绝累。--《汉书·李广传》 又如累绁(绑罪犯的绳索。引申为囚禁,牢狱);系累(系结绳索);累囚(被拘囚的人) 指交配期的牡牛 累 重叠;接连成串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招魂》 又如累棋(堆叠棋子);累叠(堆叠);累纸(接连许多张纸) 拘系;捆绑 系累其弟子。-- 累lèi ⒈疲劳劳~。 ⒉使疲劳莫~着她。 累(纍)léi ⒈连缀或捆。 ①连续成串硕果~ ~。 ②狼狈不堪的样子~ ~若丧家之犬。 ⒉绳索。〈引〉捆绑。 ⒊缠绕。 累(纍)lěi ⒈重叠,堆积~土为山。日积月~。 ⒉屡次,众多~战皆捷。罪行~ ~。 ⒊牵连~及。连~。 ⒋ ⒌ 累luǒ 1.裸露。

:符〈名〉 (形声。从竹,付声。从竹”,表示与竹子有关。本义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将用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假) 符信 符,信也『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说文》。按,有铜虎符,竹使符,或曰五寸,古用圭璋,其后乃以符代之。 门关用符节。--《周礼·掌节》。注如今官中诸官诏符也。” 若合符节。--《孟子》 封皇帝玺符节。--《汉书·高帝纪》 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符玺(古代帝王的印章);符宝郎(古官名。即符玺郎”,掌管皇帝八宝及国家的符节);符契(符券契约一类文书 符 fú ⒈〈古〉朝廷传达命令或调兵遣将的凭证。用金、玉、铜、木、竹等制成,刻上文字,分成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起来以验证真假兵~。窃~救赵。 ⒉记号,标志音~。标点~号。安全~号。 ⒊相合,一致完全~合。完全相~。 ⒋道士、巫婆等搞迷信活动骗人钱财所画的图形或线条,骗说"可以驱逐鬼神"~咒、灵~等等都是骗人的把戏。

:牒 (会意。从片,葉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版,札也。--《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 受牒而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截以为牒。--《汉书·路温舒传》 王牒石记。--左思《吴都赋》 又如金牒;玉牒 特指谱籍 余读牒记。--《史记·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又如谱牒;家牒 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 牒 dié文书;证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