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T 题岳阳楼

题岳阳楼

更新时间:2024-06-03 04:06:42


诗人: 冯时行
标题: 题岳阳楼
内容: 洞庭涵浸八百里,岳阳楼高跨湖尾。天空地迥豁疏襟,有客临风来徙倚。是时穷冬天气昏,惨淡愁杀湘君魂。层栏半落烟氛外,浩荡犹恐旋乾坤。异时清霄玉鉴白,空明月路飞仙客。明朝露华洗七泽,万顷寒光天一色。眼中未见此境好,他日扁舟吾未老。
拼音: dòng tíng hán jìn bā bǎi lǐ, yuè yáng lóu gāo kuà hú wěi.
洞庭涵浸八百里,岳阳楼高跨湖尾。
tiān kòng dì jiǒng huō shū jīn, yǒu kè lín fēng lái xǐ yǐ.
天空地迥豁疏襟,有客临风来徙倚。
shì shí qióng dōng tiān qì hūn, cǎn dàn chóu shā xiāng jūn hún.
是时穷冬天气昏,惨淡愁杀湘君魂。
céng lán bàn luò yān fēn wài, hào dàng yóu kǒng xuán qián kūn.
层栏半落烟氛外,浩荡犹恐旋乾坤。
yì shí qīng xiāo yù jiàn bái, kōng míng yuè lù fēi xiān kè.
异时清霄玉鉴白,空明月路飞仙客。
míng zhāo lù huá xǐ qī zé, wàn qǐng hán guāng tiān yī sè.
明朝露华洗七泽,万顷寒光天一色。
yǎn zhōng wèi jiàn cǐ jìng hǎo, tā rì piān zhōu wú wèi lǎo.
眼中未见此境好,他日扁舟吾未老。
释意: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幽深 广阔 深 清澈 透彻 洞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王安石《 洞 dòng ①物体中间穿通的部分或凹入较深的部分山~。 ②透彻;深入~察。 ③称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洞察秋毫】见【明察秋毫】。 【洞房花烛】新婚之夜,洞房里点着花烛。形容结婚时隆重喜庆的景象。洞房深邃的内室,指新房。花烛雕绘着花彩的红烛,表示吉祥喜庆。 【洞见症结】很清楚地观察出或了解到事物的问题和毛病所在。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82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5米。以产鱼和湘莲著称,是我国最大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洞烛其奸】形容看透了对方的阴谋诡计。烛明亮;清楚。 洞tóng 1.见"澒洞"。 2.见"洪洞"。

:庭〈名〉 (形声。从广,廷声。广,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堂阶前的地坪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又如庭闱( 庭tíng ⒈院子~院。前~。 ⒉厅堂大~。洒扫~内。 ⒊审判案件的地方或机构法~。开~。~长。 ⒋〈古〉通"廷"朝~。宫~。

:浛〈动〉 同涵”。沉浸 浛天荡荡望沧沧,乘桴轻漾著日旁。--晋·王嘉《拾遗记》 浛,《方言》沉也”。--《集韵·覃韵》 浛〈名〉 同涵”…道,涵洞 水名。通称湟水,即今广东省的连江 浛  水与泥、物掺和 浛,水和泥。--《玉篇》 浛,水和物。--《广韵》 谁言畜衫袖,长代手中浛。--北周·庾信《赠别》诗 涵hán ⒈包容,包含请包~。有~养。~之量。 ⒉潜入水中~泳乎其中。

:浸 (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古水名。浸水) 同本义 浸,浸水也。出魏郡武安东北,入呼沱水。--《说文》。朱骏声按,出今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入虖沱河。 又如巨浸(大湖) 浸 泡在水里,被水渗入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诗·曹风·下泉》 其浸五湖。--《周礼·职方氏》 浸渊之草。--《吕氏春秋·木味》 又如浸淬(把金属工件烧红,然后浸入水中急速冷却,以增加其硬度或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能);浸蚀(因液体浸泡而腐蚀或损伤);浸濡(因受水渍而湿透) 灌溉 一日浸百畦。--《 浸jìn ⒈泡,使渗入,使渗透~泡。~入。~透。~稻种。 ⒉逐渐~渐。~染。来往~密。 浸qīn 1.见"浸淫"﹑"浸寻"﹑"浸浔"。 2.同"侵"。触犯;冒犯。 3.同"侵"。侵犯。参见"浸凌"。 4.同"侵"。侵占。参见"浸渔"。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八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浪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

:百 (会意。从一,从白。白”假借为百”。本义数词) 十个十。一百,100 百,十十也。--《说文》 律中百钟。--《淮南子·时则》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百辆之迎(用隆重仪式迎娶新妇);百日(一百天;人死后的一百天,请僧道诵经或作道场);百户(一百户人家;统兵百人之官) 概数。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千禄百福。--《诗·大雅·假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百花争艳;百发百中。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褃,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褃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褃。--《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内,中。与外相反 褃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 里(裡)lǐ ⒈长度单位1公~为1000米,合二市~,即三百丈。 ⒉〈古〉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今指街坊~弄。邻~。 ⒊家乡故~。同~(同乡)。 ⒋衣服里层绿衣黄~。〈引〉里面,内部城市~。手掌~。柜子~。 ⒌物体内层,跟"表"、"面"相对~层。~面。袜~儿。被盖~子。表~如一。 ⒍一定范围以内山~。那~。哪~?黑夜~。 ①靠左边,靠里的那边。 ②〈方〉内行知识~手。

:岳 (会意。从山,从丘。古文字形,象两座高大的山峰形,表示高山大岭。? 特指名山五岳”或四岳” ?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诗·大雅·崧山》 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又如岳宗(五岳之中的嵩山);岳帝(东岳泰山之神、东岳大帝的简称);岳华(西岳华山);岳庙(五岳之神的庙宇。特指 东岳庙) 高大 岳(? ⒈高大的山五~(东~泰山,西~华山,南~衡山,北~恒山,中~嵩山)。 ⒉妻的父母或叔伯~父。~母。叔~。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