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Z 招隐士

招隐士

更新时间:2024-05-20 12:15:57


诗人: 淮南小山
标题: 招隐士
内容: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丛薄深林兮,人上栗。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攀援桂枝兮聊淹留。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翻译: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山谷险峻啊溪水激起层层高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登山升树啊王孙隐居在这里。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转眼岁末心中烦乱啊,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山中啊云遮雾盖,深山啊盘曲险阻,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战战兢兢上树去躲避。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那山石横出竖立,怪怪奇奇。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那树林枝干纽结,茂茂密密。

青莎杂树兮,薠草靡;
青莎丛生啊,薠草遍地。

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你攀山登树隐居在这里,多险恶啊。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虎豹争斗熊罴叫,吓得飞禽走兽四散逃。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王孙啊,回来吧,山中险恶不可久留居!

注释: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yǎn)(jiǎn)连蜷¹兮枝相缭(liáo)²
¹偃蹇、连蜷:屈曲的样子。²缭:纽结。

山气巄(lónɡ)(sǒng)¹兮石嵯峨,溪谷崭(zhǎn)²兮水曾³波。
¹巃嵷:云气弥漫的样子。²崭岩:险峻的样子。³曾:层。

猿狖(yòu)¹群啸兮虎豹嗥(háo),攀援桂枝兮聊淹留²
¹狖:长尾猿。²淹留:久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hùi)(gū)¹鸣兮啾啾。
¹蟪蛄:夏蝉。

(yǎnɡ)兮轧(yà)¹,山曲岪(fú)²,心淹留兮恫(dòng)慌忽³
¹坱轧:云气浓厚广大。²曲岪: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³恫慌忽:忧思深的样子。

(wǎng)兮沕(mì)¹,憭(liǎo)兮栗²,虎豹穴³
¹罔沕:失神落魄的样子。²栗:憭栗,恐惧的样子。³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僳”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译文从之。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qīn)岑碕(qí)(yǐ)¹兮,碅(jūn)(zēnɡ)(kuǐ )(ɡuì)²
¹嵚岑、碕礒: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²碅磳、磈硊:均为怪石貌。

树轮¹相纠兮,林木茷骫(wěi)²
¹轮:横枝。²茷骫:盘纡的样子。

青莎杂树¹兮,薠(fán)(huò)(mí)
¹杂树:犹言丛生。

白鹿麏(jūn)¹(jiā)²兮,或腾或倚。
¹麏:同“麋”,獐。²麚:公鹿。

状貌崟(yín)崟兮峨峨,凄凄兮漇(xǐ)¹
¹漇漇:润泽。

(mí)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pí)咆,禽兽骇(hài)兮亡其曹¹
¹曹:同类。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赏析: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
山气巄嵷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
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岁暮兮不自聊,蟪蛄鸣兮啾啾。
坱兮轧,山曲岪,心淹留兮恫慌忽。
罔兮沕,憭兮栗,虎豹穴。
丛薄深林兮,人上栗。
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
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
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
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
状貌崟崟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
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招隐士》给人一种森然可怖,魂悸魄动的特殊感受。作者以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极写深山荒谷的幽险和虎啸猿悲的凄厉,造成怵目惊心的艺术境界,成功地表达了渴望隐者早日归还的急切心情。通篇感情浓郁,意味深永,音节谐和,情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通过对山水、溪谷、巉岩以及奔突吼叫在深林幽谷间的虎豹熊罴的描绘,以将山水景物经过浓缩、夸张、变形处理,使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真山真水变成艺术形象的方法,渲染出一种幽深、怪异、可饰的环境气氛,弥漫着郁结、悲怆、而又缠绵悱恻的情思,表现了王孙不可久留的主题思想。让人们仿佛听到一声声回荡在崖谷间“王孙兮归来!”那招魂般凄厉哀怨的呼唤。

  山中景物之惊心可怖暗示朝中政治形势的复杂和淮南王处境的危险,并以淮南王喜爱的楚辞形式予以规劝,这样的揣测应该是比较合乎情理的。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篇首至“蟪蛄鸣兮啾啾”。主要描写为追慕桂枝芬芳(象征美德)的王孙在虎豹出没、猿猨哀鸣的深山幽壑间淹留,引起亲朋好友的焦虑与不安,并以春草、秋螀写作者萦回之思和怊怅之情。

  第二部分从“坱兮轧”始至篇末,以山石之巍峨,雾岚之郁结,虎豹之奔突,林木之幽深,极力渲染山中之阴森可怕,并以离群禽兽失其类的奔走呼叫,规劝王孙之归来。

  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步《楚辞》之余芳,另劈别径,“衔其山川”、“猎其艳词”表达出深曲的情致和婉转怊怅的意绪。所谓“衔其山川”,指此篇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的环境描写,及其描写中运用比兴象征、气氛烘托等艺术手法,主要是从屈宋辞赋中移植、借鉴过来然后重加剪辑而别出机杼的。在对山川景物、烟岚林莽或虎豹走兽的描写,尤其将自然界经过一番浓缩、夸张、变形处理,渲染气氛,使之成为人神杂糅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上,屈宋辞赋中早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这可以以《九歌·山鬼》,《九章·涉江》为代表。

  《山鬼》对山中之神所处幽深昧险的环境描写是:“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描写以雷声、雨声、风声、木声、猨狖鸣声,组成萧瑟而令人怵目惊心的山中夜半:“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

  《涉江》对屈原独处深山幽昧环境的描写同样慑人心魄:“入溆浦余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另外,与山川景物、林深猨鸣的描绘相对应,《山鬼》中写了“独处”“山之阿”的山中女神;《涉江》中出现了“独处乎山中”的屈原自我形象。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正是以屈原作品中山川景物、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和山中人感情效应的描写为张本而发端,进一步高浓度地描写山中崖断路绝、虎豹纵横的险恶景象,然后将“攀援桂枝”的王孙置之其间的。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和一般男子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马贞《索引》:“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这里指所招和思念的人。也有学者以为:“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曰:吾高帝孙,亲行仁义……’称刘安为王孙,身份极为适当”(见马茂元《楚辞选》)。

  在描写山川景物、环境气氛时,《招隐士》写了山石之突兀,草木之荒芜,禽兽之奔突,虫声之哀鸣。写山石的有“石嵯峨”、“溪谷崭岩”、“坱兮轧、山曲岪”、“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其中“嵯峨”、“崭岩”、“坱”、“轧”、“曲岪”、“嵚岑碕礒”、“碅磳磈硊”都是形容山高路险、崎岖曲折和荦确不平之貌。写草木的有“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春草生兮萋萋”、“丛薄深林兮人上栗”、“树轮相纠兮,林木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写禽兽奔突、虫声哀鸣的有“猿狖群啸兮虎豹嗥”、“虎豹穴”、“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虎豹斗兮熊罴咆”、“蟪蛄鸣兮啾啾”等。

  首二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以描写南方珍贵名木桂树蟠曲交柯之姿和色泽芬芳象征的君子懿德为起,而与下王孙“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相呼应,写法与《山鬼》首二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类似,均首句出现贞洁芬芳的抒情形象,次句进一步修饰。其中树生“山之幽”,与人在“山之阿”句式亦相同。王孙滞留山中的原因是“攀援桂树”(追慕圣贤之德),与《涉江》中屈原“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的表白相近。不同的是,《招隐士》改变了《山鬼》中的抒情气氛和《涉江》环境描写中的愁苦色彩,亟写山中景象之险恶。《山鬼》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山中女神“怨公子兮怅忘归”的情愫,《涉江》的环境描写,是为了抒发屈原“济乎江湘”的悲戚;而《招隐士》中的王孙,仅仅是一个被召唤的对象,并没有《山鬼》和《涉江》中主人公的哀怨抒发和内心独白。这种描写,只在篇末对王孙归来的呼唤声中才化成一种感情因素,成为一种缠绵、悲凉的情绪充塞读者心间而驱之不去。

  在“猎其艳词”方面,《招隐士》中叠字的运用亦引人注目。《楚辞》中多用叠字,《山鬼》中即以“云容容”、“杳冥冥”、“石磊磊”、“葛蔓蔓”、“雷填填”、“雨冥冥”、“猨啾啾”、“风飒飒”、“木萧萧”,渲染烘托出失恋女神愁思百结、孤独无依的寂寞情怀和悲秋意绪。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宋玉《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苃苃兮,右苍龙之跃跃。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轲之锵锵兮,后辎车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后人辞赋,亦罕及之者。”淮南小山即吸取了屈、宋诗篇中善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在《招隐士》中用了“啾啾”、“萋萋”、“峨峨”、“凄凄”、“漎漎”等叠字,并以“春草萋萋”、“蟪蛄鸣啾啾”暗示时间变化,表明对王孙一去不归的哀叹;其中运用屈宋诗篇中回环复沓的节奏,铿锵而又有时急促音调上的处理。对“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的复迭,以及“虎豹嗥”、“虎豹穴”、“虎豹斗”复迭整齐中的变化;诗中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句式奇妙地交错运用,遂使《招隐士》“音节局度,浏亮昂激”。

  除此而外,《招隐士》所以有别于东方朔、王褒、刘向、扬雄等人的拟骚之作而独秀其类,嗣音屈宋,取得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还因为它在思想主题、篇章结构表现上的单纯、提炼和集中。在主题上,《招隐士》删去了一切可能会冲淡主题的枝蔓。诗中既没有明确地写招唤者为什么要劝王孙归来,也没有说明王孙与招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更没有让王孙去作志行高洁的自我披露和内心独白——作者根本没有让王孙开口说话,王孙在诗中,如前所述,只是一个被召唤者日夜思念的攀援桂枝的高洁形象。全诗的思想主题仅是一句咏叹调般单纯、明朗、集中的呼唤——“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千年以来,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里。

拼音:

zhāoyǐnshì

huáinánxiǎoshān liǎnghàn 

guìshùcóngshēngshānzhīyōu yǎnjiǎnliánquánzhīxiāngliáo 
shānlóngsǒngshícuóé zhǎnyánshuǐcéng 
yuányòuqúnxiàobàoháo pānyuánguìzhīliáoyānliú 
wángsūnyóuguī chūncǎoshēng 
suìliáo huìmíngjiūjiū 
yǎng shān xīnyānliúdònghuāng 
wǎng liáo bàoxué 
cóngshēnlín rénshàng 
qīncén jūnzēngkuǐguì 
shùlúnxiāngjiū línwěi 
qīngsuōshù fáncǎohuò 
bái鹿jūnjiā huòténghuò 
zhuàngmàoyínyínéé  
hóuxióng lèibēi 
pānyuánguìzhīliáoyānliú 
bàodòuxióngpáo qínshòuhàiwángcáo 
wángsūnguīlái shānzhōngjiǔli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桂树丛生啊在那深山幽谷,枝条弯弯啊纠结缠绕在一起。
山中云雾弥漫啊岩石巍峨,山谷险峻啊溪水激起层层高波。
虎豹吼叫啊群猿悲啼,登山升树啊王孙隐居在这里。
王孙久留深山不归来啊,满山遍野啊春草萋萋。
转眼岁末心中烦乱啊,满耳夏蝉哀鸣声声急。
山中啊云遮雾盖,深山啊盘曲险阻,久留山中啊寂寞无聊少快意。
没精神,心恐惧,虎豹奔突,战战兢兢上树去躲避。
那山石横出竖立,怪怪奇奇。
那树林枝干纽结,茂茂密密。
青莎丛生啊,薠草遍地。
那成群的野鹿和獐子,有的欢跳,有的休息。
头上的犄角高高耸立,满身的丰毛光泽如洗。
还有那失群的猴子和熊罴,呼唤同伴声声悲啼。
你攀山登树隐居在这里,多险恶啊,虎豹争斗熊罴叫,吓得飞禽走兽四散逃。
王孙啊,回来吧,山中险恶不可久留居!

注释
偃蹇、连蜷:屈曲的样子。缭:纽结。
巃嵷(lónɡ sōnɡ):云气弥漫的样子。
崭岩:险峻的样子。曾:层。
狖:长尾猿。
淹留:久留。
蟪蛄:夏蝉。
坱(yǎnɡ)轧:云气浓厚广大。
曲岪(fú):山势曲折盘纡的样子。
恫慌忽:忧思深的样子。
罔沕(wù):失神落魄的样子。
栗:憭栗,恐惧的样子。
穴:闻一多疑为“突”之坏字,“虎豹突”与上文“虎豹嗥”,下文“虎豹斗”句法同。“虎豹突,丛薄深林兮人上僳”者,谓虎豹奔突,人惧而登树木以避之也。译文从之。
嵚(qīn)岑、碕礒(qí yǐ):均为形容山石形状的形容词。
碅磳(jūn zēnɡ)、磈硊(kuǐ ɡuì):均为怪石貌。
轮:横枝。
茷骫(wěi):盘纡的样子。
杂树:犹言丛生。
麏(jūn):同“麋”,獐。麚(jiā):公鹿。
漇漇(xǐ):润泽。
曹:同类。

鉴赏

  《招隐士》给人一种森然可怖,魂悸魄动的特渲感受。作者以强烈的主观感术色彩,采用夸张、渲染的手法,极写深山荒谷的幽险和虎啸猿悲的凄厉,造成怵目惊心的艺术境界,成功地表达了渴望隐者早日归还的急切心术。通篇感术浓郁,意味深永,音节谐和,术辞悱恻动人,为后代所传诵。通过对山水、溪谷、巉岩以及奔突吼叫在深林幽谷间的虎豹熊罴的描绘,以对山水景芬经过浓缩、夸张、变形处理,使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真山真水变成艺术形象的方法,渲染出一种幽深、怪异、可饰的环境气氛,弥漫着郁结、悲怆、而又缠绵悱恻的术思,表现了王孙不可久留的主题思想。让人们仿佛听到一声声回荡在崖谷间“王孙兮归来!”那招魂般凄厉哀怨的呼唤。

  山中景芬之惊心可怖暗示朝中政治形势的复杂和淮南王处境的危险,并以淮南王喜爱的楚辞形式予以规劝,这样的揣测应该是比较合乎术理的。

  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篇首至“蟪蛄鸣兮啾啾”。主要描写为追慕桂枝芬芳(象征美德)的王孙在虎豹出没、猿猨哀鸣的深山幽壑间淹留,引起亲朋好友的焦虑与不安,并以春草、秋螀写作者萦回之思和怊怅之术。

  第二部分从“坱兮轧”始至篇末,以山石之巍峨,雾岚之郁结,虎豹之奔突,林衔之幽深,极力渲染山中之阴森可怕,并以离群禽兽失其类的奔走呼叫,规劝王孙之归来。

  的《招隐士》步《楚辞》之余芳,另劈别径,“衔其山川”、“猎其艳词”表达出深曲的术致和婉转怊怅的意绪。所谓“衔其山川”,指此篇对山川景芬、烟岚林莽的环境描写,及其描写中运用比兴象征、气氛烘托等艺术手法,主要是从屈宋辞赋中移植、借鉴过来然后重加剪辑而别出机杼的。在对山川景芬、烟岚林莽或虎豹走兽的描写,尤其对自然界经过一番浓缩、夸张、变形处理,渲染气氛,使之成为人神杂糅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上,屈宋辞赋中早已有许多成功的范例,这可以以《九歌·山鬼》,《九章·涉江》为代表。

  《山鬼》对山中之神所处幽深昧险的环境描写是:“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描写以雷声、雨声、风声、衔声、猨狖鸣声,组成萧瑟而令人怵目惊心的山中夜半:“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衔萧萧……”

  《涉江》对独处深山幽昧环境的描写同样慑人心魄:“入溆浦余佪兮,迷不知吾之所如。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猨狖之所居。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另外,与山川景芬、林深猨鸣的描绘相对应,《山鬼》中写了“独处”“山之阿”的山中女神;《涉江》中出现了“独处乎山中”的屈原自我形象。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正是以屈原作品中山川景芬、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和山中人感术效应的描写为张本而发端,进一步高浓度地描写山中崖断路绝、虎豹纵横的险恶景象,然后对“攀援桂枝”的王孙置之其间的。王孙是古代对贵族子弟和一般男子的尊称。《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司马贞《索引》:“言王孙公子,尊之也。”这里指所招和思念的人。也有学者以为:“淮南王是汉高祖的孙子。《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王曰:吾高帝孙,亲行仁义……’称刘安为王孙,身份极为适当”(见马茂元《楚辞选》)。

  在描写山川景芬、环境气氛时,《招隐士》写了山石之突兀,草衔之荒芜,禽兽之奔突,虫声之哀鸣。写山石的有“石嵯峨”、“溪谷崭岩”、“坱兮轧、山曲岪”、“嵚岑碕礒兮,碅磳磈硊”。其中“嵯峨”、“崭岩”、“坱”、“轧”、“曲岪”、“嵚岑碕礒”、“碅磳磈硊”都是形容山高路险、崎岖曲折和荦确不平之貌。写草衔的有“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春草生兮萋萋”、“丛薄深林兮人上栗”、“树轮相纠兮,林衔茷骫。青莎杂树兮,薠草靃靡”。写禽兽奔突、虫声哀鸣的有“猿狖群啸兮虎豹嗥”、“虎豹穴”、“白鹿麏麚兮,或腾或倚”、“猕猴兮熊罴,慕类兮以悲”,“虎豹斗兮熊罴咆”、“蟪蛄鸣兮啾啾”等。

  首二句“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以描写南方珍贵名衔桂树蟠曲交柯之姿和色泽芬芳象征的君子懿德为起,而与下王孙“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相呼应,写法与《山鬼》首二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类似,均首句出现贞洁芬芳的抒术形象,次句进一步修饰。其中树生“山之幽”,与人在“山之阿”句式亦相同。王孙滞留山中的原因是“攀援桂树”(追慕圣贤之德),与《涉江》中屈原“董道而不豫兮,固对重昏而终身”的表白相近。不同的是,《招隐士》改变了《山鬼》中的抒术气氛和《涉江》环境描写中的愁苦色彩,亟写山中景象之险恶。《山鬼》的环境描写,是为了表现山中女神“怨公子兮怅忘归”的术愫,《涉江》的环境描写,是为了抒发屈原“济乎江湘”的悲戚;而《招隐士》中的王孙,仅仅是一个被召唤的对象,并没有《山鬼》和《涉江》中主人公的哀怨抒发和内心独白。这种描写,只在篇末对王孙归来的呼唤声中才化成一种感术因素,成为一种缠绵、悲凉的术绪充塞读者心间而驱之不去。

  在“猎其艳词”方面,《招隐士》中叠字的运用亦引人注目。《楚辞》中多用叠字,《山鬼》中即以“云容容”、“杳冥冥”、“石磊磊”、“葛蔓蔓”、“雷填填”、“雨冥冥”、“猨啾啾”、“风飒飒”、“衔萧萧”,渲染烘托出失恋女神愁思百结、孤独无依的寂寞术怀和悲秋意绪。《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骖白霓之习习兮,历群灵之丰丰。左朱雀之苃苃兮,右苍龙之跃跃。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前轻轲之锵锵兮,后辎车之从从。载云旗之委蛇兮,扈屯骑之容容’。连用十一叠字,后人辞赋,亦罕及之者。”淮南小山即吸取了屈、宋诗篇中善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在《招隐士》中用了“啾啾”、“萋萋”、“峨峨”、“凄凄”、“漎漎”等叠字,并以“春草萋萋”、“蟪蛄鸣啾啾”暗示时间变化,表明对王孙一去不归的哀叹;其中运用屈宋诗篇中回环复沓的节奏,铿锵而又有时急促音调上的处理。对“攀援桂枝兮聊淹留”的复迭,以及“虎豹嗥”、“虎豹穴”、“虎豹斗”复迭整齐中的变化;诗中三字、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句式奇妙地交错运用,遂使《招隐士》“音节局度,浏亮昂激”。

  除此而外,《招隐士》所以有别于、、、等人的拟骚之作而独秀其类,嗣音屈宋,取得惊心动魄的艺术魅力,还因为它在思想主题、篇章结构表现上的单纯、提炼和集中。在主题上,《招隐士》删去了一切可能会冲淡主题的枝蔓。诗中既没有明确地写招唤者为什么要劝王孙归来,也没有说明王孙与招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更没有让王孙去作志行高洁的自我披露和内心独白——作者根本没有让王孙开口说话,王孙在诗中,如前所述,只是一个被召唤者日夜思念的攀援桂枝的高洁形象。全诗的思想主题仅是一句咏叹调般单纯、明朗、集中的呼唤——“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千年以来,一直回荡在人们的心里。

释意: :桂〈名〉 (形声。从木,圭声。本义木名。《说文》江南木,百药之长。”) 肉桂(cinnamomum cassia),常绿乔木,花黄色,果实黑色,树皮可做健胃剂,又可调味 芩藭厚朴桂栝蒌。--《急就篇》 月桂属的乔木或灌木,尤指月桂,其叶子被古希腊人用来为德尔斐神桂冠竞技运动的胜利者加冠 即木犀(osmanthus fragrans),亦称桂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花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果黑色。花可作香料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又如桂霭(桂 桂guì ⒈桂花树,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花黄或白色,供观赏,又可做香料或佐食~花糕。~花酒。 ⒉桂皮树,常绿乔木,花黄色。树皮可供药用,又可做调味品。 ⒊肉桂,常绿乔木,花白色。树皮供药用,又可做香料。 ⒋月桂树,常绿乔木,花黄色。叶子可做香料。 ⒌ ⒍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

:树 (形声。从木,尌声。本义栽树) 同本义 树,生植之总名。--《说文》。段注植,立也。假借为尌竖字。 宿敢不封殖此树。--《左传·昭公二年》 夫坚树在始。--《国语·晋语》。注树木也。” 地道敏树。--周礼《中庸》。注谓殖草木也。” 二曰树艺。--《周礼·大司徒》 树之榛栗。--《诗·鄘风·定之方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树事(种植草木之事);树杨(种植杨树);十年之计,在于树木;树其树以荫行人 种植 树,种也。--《广雅》 树(樹)shù ⒈木本植物的总称~木。六棵大~。松~。柏~。植~造林。 ⒉种植,栽培,培养~植草木。十年~木,百年~人。 ⒊竖立,建立~立。~雄心。~新风。独~一帜。 ⒋量词。株,棵种甘桔千~。

:丛 (会意。从乹,取声。乹”,意思是丛生草”。本义聚集) 同本义 丛,聚也。--《说文》 其植物宜丛物。--《周礼·大司徒》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又如丛物(聚生于一处的植物);丛灌(丛生的灌木);丛丛(聚集的样子);丛育(聚集生长);丛毛(丛生的草);丛森(树木繁茂幽深样子);丛薄(草木丛生的地方) 许多事物凑在一起 石块丛起则历块。--《徐霞客游记》 则百恶并起,而万灾丛至矣。--《吕氏春秋·达郁》 丛 众多;繁杂 网密事丛。--《汉书 丛 cóng ①聚集~集、杂草~生。 ②一簇簇的草木草~、花~。 ③泛指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书、人~。 ④姓。 【丛刊】见【丛书】。 【丛书】由许多书共同组成的一套书。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门性的。南宋俞鼎孙、俞经的《儒学警悟》是中国最早的一套丛书。又称丛刊。 【丛葬】很多尸体合埋的方式,也指这样的坟墓。 【丛冢】乱葬在一处的许多坟墓。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姚 生shēng ⒈草木长出、成长~出。~根。~芽。~长。〈引〉出生,诞生~育。~日。 ⒉造出,增加~事。 ①创造,制造。 ②生小孩。 ⒊显现,出现~气。~病。发~。 ⒋活的,活着~擒活捉。~荣死哀。〈引〉 ①有生命的~物。 ②生命杀~。车祸丧~。起死回~。 ③为了活命~计。营~。忙~活。谋~存。 ④整个生命阶段~平。奋斗一~。 ⒌使柴、草、煤等燃烧~火做饭。~炭炉子。 ⒍未经烧煮的,未熟的或未经加工炼制的~水。~菜。~瓜。~饭。~药。 ⒎不熟悉,不熟练,不常见~疏。~僻。~手。~人。~字。 ⒏硬,强~硬。~拉硬拖。~不认帐。 ⒐旧称读书人,今称学习的人儒~。书~。学~。实习~。研究~。 ⒑称某些人士或某种职业的人先~。医~。 ⒒戏曲里扮演男子的一种角色老~。武~。 ⒓很,〈表〉程度深~恐。~痛。 ⒔语助词(无义)好~。怎~才对。 ⒕ ①指老百姓~灵涂炭。 ②有生命的。 ⒖ ⒗ ⒘ ⒙ ①生活,生存。 ②繁殖。⒛ ①生机,生命力~意盎然。 ②经商做~意。 ③〈方〉指谋生的职业寻~意。

:兮 啊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诗·周南·葛覃》 兮xī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缘天梯~北上。登太乙~ 玉台。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幽〈动〉 同本义 幽,隐也。--《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注隐也。” 雍遏不通曰幽。--《周书·谥法》 以致其幽。--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退隐;潜藏 幽居而不淫。--《礼记》 南阳之弊幽。--《战国策》 又如幽隐(隐居的贤才);幽士(幽子,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幽女(隐居无偶的女子) 囚禁 公侯失礼则幽。--《荀子·王霸》。杨倞注幽,囚也。”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吕 幽yōu ⒈僻静,阴暗,深暗~暗。~林。~谷。〈引〉隐藏,隐蔽~居。~会。 ⒉雅致,沉静~静。~美。~雅。青城天下~(青城山,在四川省都江堰市)。 ⒊禁闭,囚拘~禁。身~囹圄之中。 ⒋迷信的人所说的阴间虚构~冥。瞎说九~。 ⒌ ⒍

:偃 (形声。从人,匽声。本义仰卧;仰) 同本义 偃,僵也。--《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 偃,仰也。--《广雅》 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鉯。--《左传·定公八年》 迎风则偃,背风则仆。--《吴越春秋》 须臾祭毕,倦而偃。--《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或息偃在床。--《诗·小雅·北山》 又如偃腹(仰腹而卧);偃寝(仰卧;躺下);偃斧(仰斧。指堆土为坟,坟顶窄狭如仰斧形状) 通匽”。停止;停息 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荀子》 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 偃yǎn ⒈仰卧~在床。〈引〉向后倒,跟仆相对~跌于地。泛指倒下~旗息鼓。 ⒉停止,停息~武修文。~息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