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S 述怀五十三首 其十九

述怀五十三首 其十九

更新时间:2024-05-18 15:00:04


诗人: 周是修
标题: 述怀五十三首 其十九
内容: 岱山东峨峨,上与云雾连。距天不咫尺,星宿罗其巅。德位并群岳,崇祀每当先。君哉有虞氏,因时惕乾乾。重瞳烛万里,体用何兼全。五载春仲月,龙驾来翩翩。玉帛耀精灵,礼乐感神天。以不让土壤,故乃大若然。——明代·周是修《述怀五十三首 其十九》
释意: :岱 (形声。从山,代声。本义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同本义 岱,太山也。从山,代声。--《说文》。朱按,在今山东泰安府泰安县北。 河东岱。--《尔雅》。按,此言岱与华岳恒衡为五镇之一也。 则有九镇。又泰山为东岳。--《周礼·职方式》。按,此言岱与华霍恒嵩为五岳之长也。唐虞则言四岳,霍即衡山。 东方为岱宗者,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白虎通·巡狩》 太山王者告代之处,为五岳之宗,故曰岱宗。--《后汉书·安帝纪》注 古树森齐,聒聒幽禽鸣远岱。--《西游记》 又如岱斗(泰山、北 岱dàī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岱dài泰山的别名。 【岱人】一译"岱依人"。越南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越北地区和北部中游各省。 【岱山】县名。在浙江省东北部,舟山群岛中部。 【岱岳】即泰山。 【岱庙】在山东省泰安县城内。祀泰山神。 【岱宗】即泰山。古代以为诸山之宗。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

:峨  (形声。从山,我声。本义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 峨,嵯峨也。--《说文》 峨,高也。--《广雅·释诂四》 冠浮云之峨峨。--《楚辞·惜贤》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明·魏学洢《核舟记》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峨然(高貌);峨巍(高魇样子);峨舸(高大的船);峨冠(高的冠冕);峨冕(高冠) 峨峨 峨冠博带 峨é高。巍峨。 峨 é 亦作"峩"。 ①山势高峻。 ②引申为卓然特立。参见"峨然"。 ③矗起,高耸。 ④峨眉山的省称 【峨弁 ① 亦作"峩弁"。 ②武官戴的高冠。 【峨岷】峨眉山与岷山的并称。 【峨冠】 ① 亦作"峩冠"。 ② 高冠。 【峨冠博帶】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 【峨眉寶光】人背对太阳立于山顶,前方云层或雾层上出现的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因四川省峨眉山上最常见,故名。也称佛光。参见"峨眉"。 【峨峨】 ①亦作"峩峩"。 ②高貌。 ③盛壮,盛美。 【峨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 ,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匚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山东 ﹑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峨峨洋洋】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鎟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峨湯湯】 ① 亦作"峩峩湯湯"。 ②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峨冕】 ①亦作"峩冕"。 ②高冠。古代大夫以上所服。亦指戴高冕;受爵赏。 【峨舸】 ①亦作"峩舸"。 ②高大的船。 【峨嵋】即峨眉。 【峨然】 ①高貌。 ②卓然特立貌。 【峨髻】高高的发髻。 【峨巌】 ①亦作"峩巌"。 ②高大貌。亦以形容文笔挺拔。 【峨阨】 ①亦作"峩阨"。 ②高大的宫阙。 【峨巍】 ①亦作"峩巍"。 ② 高大貌。 【峨鬟】 ①亦作"峩鬟"。 ②高高的环形发髻。

:峨  (形声。从山,我声。本义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 峨,嵯峨也。--《说文》 峨,高也。--《广雅·释诂四》 冠浮云之峨峨。--《楚辞·惜贤》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明·魏学洢《核舟记》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峨然(高貌);峨巍(高魇样子);峨舸(高大的船);峨冠(高的冠冕);峨冕(高冠) 峨峨 峨冠博带 峨é高。巍峨。 峨 é 亦作"峩"。 ①山势高峻。 ②引申为卓然特立。参见"峨然"。 ③矗起,高耸。 ④峨眉山的省称 【峨弁 ① 亦作"峩弁"。 ②武官戴的高冠。 【峨岷】峨眉山与岷山的并称。 【峨冠】 ① 亦作"峩冠"。 ② 高冠。 【峨冠博帶】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 【峨眉寶光】人背对太阳立于山顶,前方云层或雾层上出现的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因四川省峨眉山上最常见,故名。也称佛光。参见"峨眉"。 【峨峨】 ①亦作"峩峩"。 ②高貌。 ③盛壮,盛美。 【峨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 ,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匚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山东 ﹑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峨峨洋洋】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鎟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峨湯湯】 ① 亦作"峩峩湯湯"。 ②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峨冕】 ①亦作"峩冕"。 ②高冠。古代大夫以上所服。亦指戴高冕;受爵赏。 【峨舸】 ①亦作"峩舸"。 ②高大的船。 【峨嵋】即峨眉。 【峨然】 ①高貌。 ②卓然特立貌。 【峨髻】高高的发髻。 【峨巌】 ①亦作"峩巌"。 ②高大貌。亦以形容文笔挺拔。 【峨阨】 ①亦作"峩阨"。 ②高大的宫阙。 【峨巍】 ①亦作"峩巍"。 ② 高大貌。 【峨鬟】 ①亦作"峩鬟"。 ②高高的环形发髻。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与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與”,从与,从舁(鉹??),共同抬起,与,给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同本义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 与(與)yǔ ⒈跟,同,和~众不同。~虎谋皮。我~你们一道走。 ⒉给,授予交~。送~。赠~。 ⒊交往,友好彼此相~。不欺其~(其与指结交好的国家)。 ⒋赞许,帮助朝过夕改,君子~之。君不~胜者,而~不胜者。 ⒌ 与(與)yú同"欤"。 与(與)yù参加,参预~会。参~。~闻(亲自听到。参与其事且得知内情)。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雾 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 透明。如大雾;浓雾;雾合(如云雾般的聚合);雾析(雾气消散);雾岑(云雾缭绕的山峰);雾卷(雾气离散);雾杳(雾气深广的样子);雾会(如云雾般聚集在一起。形容其多);雾驳( 形容事物像雾色一样斑斓驳杂) 像雾的许多小水滴 雾 比喻轻细的 比喻浓密的 昏晦,昏暗 雾(靎)wù ⒈飘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小水滴或冰晶,主要是水蒸气遇冷后凝结而成大~弥江。 ⒉像雾的东西吐~。喷~洒水。 雾méng 1.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