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C 次韵曹霜厓梅开见寄

次韵曹霜厓梅开见寄

更新时间:2024-06-03 06:51:46


诗人: 潘希曾
标题: 次韵曹霜厓梅开见寄
内容: 霜葩初见隔墙枝,尚及新正未是迟。寒气袭人朝梦破,暗香牵兴晚吟宜。情多怕弄风前笛,病起思倾月下卮。我屋一株仍冷蕊,却疑春色与君私。——明代·潘希曾《次韵曹霜厓梅开见寄》
释意: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说文》 霜者,天之所以杀也。--《汉书·董仲舒传》 履霜坚冰至。--《易·坤》 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霜雪(比喻高洁清白);霜瓦(覆盖着白霜的瓦片);霜旦(下霜的早晨);霜甲(沾着霜的战甲);霜衣(寒衣);霜妃(指 霜shuāng ⒈地面上或近地面的水汽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微细冰粒,附着于物体上有~。地上~。草上~。瓦上~。  ⒉白色鬓将~(〈喻〉年将老)。 ⒊像霜的柿~。 ⒋年白骨横千~。

:葩〈名〉 (形声。上形,下声。《说文》华也。” 华,花”的古字。本义草木的花) 同本义 葩,华也。--《说文》。按谓花之丽采美盛。” 葩取其盛貌也。--《声类》 若众葩敷,荣曜春风。--张衡《西京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葩卉(花卉);葩蘤(花);奇葩异草;葩华(花) 车盖上面的金饰 葩 〈形〉 华丽;华美 《易》奇而法,《诗》正而葩。--韩愈《进学解》 又如葩华(鲜艳的样子);葩藻(华丽,华美) 葩pā ⒈花。 ⒉华丽。

:初〈名〉 (会意。从刀,从衣∠起来表示用刀剪裁衣服是制衣服的起始。本义起始,开端) 同本义 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说文》 初,舒也。--《广雅》。按,谓展帛以就裁。 初吉终乱。--《易·既济》 名曰初虑。--《易·书大传》 我生之初。--《诗·王风·兔爰》 初疾畏惊,见鬼之来。--《论衡·订鬼》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初岁(年初);初枯(秋季里植物开始枯萎);初头(起初;开头);初化(变化之始);初末(始末) 本原 欲知

: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见(見)jiàn ⒈看到看~。耳闻目~。〈引〉接触,遇到胶卷忌讳~光。病刚好,不要~寒。 ⒉看得出,显现出初~成效。已~分晓。 ⒊会面,会晤会~。接~。 ⒋看法,认识,扩大知识~解。~识。远~。不固执己~。 ⒌指明出处~上页。 ⒍助词。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莫~笑。别~怪。 ②用在动词前,〈表〉对说话人怎么样~教。请~谅。 ⒎用在"听"、"闻"、"看"等动词后,〈表〉效果听~了。看~了。 ⒏[见习]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现场实地工作实习~习生。 ⒐[见证]亲眼看到,可以作证的人。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 ⒑见xiàn。 见(見)xiàn ⒈显出,出现,显露表~。华佗再~。昙花一~。 见"儋藍"。 ④姓。三国吴有儋萌。见《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隔 (形声。从阜,鬲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 隔gé ⒈拦断,互不接触,分开~离。~开。~靴搔痒(〈喻〉不中肯,不贴切,徒劳无功)。 ⒉相间,距离~墙。间~。相~十里。 ⒊ ①不知晓,外行这项技术,我实在~膜。 ②也作[隔阂]。彼此之间情意不通,各人心中存有意见他俩有~阂。 ③也作 ⒋ 隔jī 1.敲击。

:墻 (会意。从啬,从土。啬”有节俭收藏的意思。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本义房屋或园场周围的障壁) 同本义 墙,垣蔽也。--《说文》 无逾我墙。--《诗·郑风·将仲子》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止如堵墙。--《尉缭子·战威》 老翁逾墙走。--唐·杜甫《石壕吏》诗 又如墙阙(院落;门庭);墙宇(房舍,住宅;喻指人的气度);墙篱(藩篱,篱笆);墙东(比喻隐居不仕,以避乱世);墙茨(墙上生长蒺藜,意欲清除,又恐墙坏家毁。比喻阖门淫乱,家丑 难除);土墙;围墙 门屏 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按 墙(墻、牆)qiáng用砖石泥土等垒成的壁或作为分隔屏障的建筑物土~。围~。城~。

:枝 (形声。从木,支声。本义主干上分出的茎条) 同本义 枝,木别生条也。--《说文》 草莇之枝。--《素问·移精变气论》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不蔓不枝。--宋·周敦颐《爱莲说》 明月别枝惊鹊。--宋·辛弃疾《西江月》 正用一枝鸣。--宋·洪迈《容斋续笔》 又如枝任(树叶多的树枝);枝末(树枝的梢头);枝主(枝条和主干);枝杪(树木枝条的梢头);枝柯(枝条);枝干(树枝和树干) 古代指嫡长子以外的宗族子孙 《诗》云本枝百世。”--《左传·庄公六年》 又如枝庶( 枝zhī ⒈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条。树~子。柳~儿。 ⒉量词(多用于枝状或杆形的)三~梅花。两~铅笔。 ⒊ ①〈喻〉细小的,次要的不谈~节小事。 ②〈喻〉在处理一个问题中又发生的其它问题横生~节。 ⒋ 枝qí 1.歧,旁出。

:尚〈副〉 (会意。从八,向声。本义尚且) 同本义 尚,曾也。--《说文》 尚无为。--《诗·王风·免爰》 又 尚无造。 尚求其雌。--《诗·小雅·小弁》 亦尚一人之庆。--《书·秦誓》 元济尚寝,笑曰俘囚为盗耳,晓当尽戮之。”--《资治通鉴·唐纪》 臣以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尚有不少;尚来得及;尚未娶亲;尚待研究;尚兀自(还;尚且);尚尔(尚且这样);尚自(尚且);尚然(尚且);尚犹(犹,还) 还;仍然 赵王使使(派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史记·廉颇蔺相如 尚shàng ⒈尊崇,注重,提倡~贤。崇~。~武。 ⒉还其时~早。~待研究。 ⒊ 尚cháng 1.见"尚羊"。 2.通"常"。 3.通"尝"。曾经。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及jí ⒈到,至,达到自古~今。由此~彼。〈引〉牵扯波~。涉~。邪行不~于己。 ⒉赶上,追上还来得~。赶不~了。 ⒊乘,趁着~时。~早出发。 ⒋如,比得上我不~她。 ⒌连词⊥、与、跟报、刊、杂志~其它出版物。我、你~几个同班同学一道去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