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 愍衰草赋

愍衰草赋

更新时间:2024-05-14 20:07:05


诗人: 沈约
标题: 愍衰草赋
内容: 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衔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布绵密于寒皋,吐纤疏于危石。雕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风急崤道难,秋至客衣单。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流萤暗明烛,雁声断裁续。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秋鸿兮疏引,寒乌兮聚飞。径荒寒草合,草长荒径微。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南北朝·沈约《愍衰草赋》
翻译:

  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衔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布绵密于寒皋,吐纤疏于危石。雕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风急崤道难,秋至客衣单。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流萤暗明烛,雁声断裁续。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秋鸿兮疏引,寒乌兮聚飞。径荒寒草合,草长荒径微。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
  真可怜那衰草,它没有一点仪容姿色。瘦弱萎靡地瑟缩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知道那地下的寒根是什么样子。在春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往日,它开花结果,披绿挂红。在冰雪覆盖的山脚海岸,它密密匝匝地分布在寒冷的岸边,纤弱萧疏地从大石之下挺长出来。道路上凋谢了芳香的花卉,连那灵异的三脊茅也遭殒落。寒风凛冽崤道艰险,深秋来临,游子衣单。既为檐下的菊花哀伤,又为池上的兰草悲痛。飘零荡落被风吹尽,才知道时令已早早地变寒。飞窜的萤火使明亮的烛光变得昏暗,大雁的哀鸣使裁绩的织妇中止了工作。严霜打落了茎上的紫花,寒风吹去了叶面的绿色。秋雁稀疏地列队南归,寒乌聚集而群飞。小路荒芜,寒草密集,杂草葱茂,道路狭窄。园庭逐渐荒芜湮没,严霜寒露日日沾衣。

参考资料: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 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214-217
2、王飞鸿 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423
注释:

  愍(mǐn)¹衰草²,衰草无容色³。憔悴荒径中,寒荄(gāi)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衔兮佩实,垂绿兮散红。岩陬(zōu)兮海岸,冰多兮霰(xiàn)¹⁰积。布绵密¹¹于寒皋(gāo)¹²,吐纤疏¹³于危石¹⁴。雕¹⁵芳卉之九衢(qú)¹⁶,霣(yǔn)¹⁷灵茅¹⁸之三脊¹⁹。风急崤(xiáo)道难²⁰,秋至客衣单。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流萤暗明烛,雁声断裁²¹续。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秋鸿²²兮疏引²³,寒乌²⁴兮聚飞。径荒寒草合,草长荒径微²⁵。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
  ¹愍:怜悯,哀怜。²衰草:枯草。³容色:容貌与颜色。⁴憔悴:凋零,枯萎。⁵荄:草根。⁶衔:含。⁷华:花。⁸佩实:挂着果实。⁹岩陬:山崖脚下。¹⁰霰: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圆锥形小冰粒。¹¹绵密:稠密,指稠密的草丛。¹²寒皋:荒凉的湖沼边高地。¹³纤疏:细长而稀疏。¹⁴危石:高大的岩石。¹⁵雕:通“凋”,凋零,凋谢。¹⁶九衢:本指纵横交叉的大道,这里形容草木枝茎纵横交错。¹⁷霣:通“陨”,坠落。¹⁸灵茅:即菁茅,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时用来滤酒去滓,据说一片叶上有三根主茎。《史记·封禅书》:“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裴驷《集解》引三国魏孟康注曰:“所谓灵茅也。”¹⁹脊:本指物体中间高起的部分,这里指茅草的主茎。²⁰崤道难:形容山道险峻。崤,也作“肴”,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山分东西二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为古代军事要地。因崤山之道险绝,故借来泛指险峻之山道。²¹裁:通“才”,刚刚。²²秋鸿:秋目的鸿雁。²³疏引:断断续续地呜叫。²⁴寒乌:寒天的乌鸦,一作“寒鸟”。²⁵微:隐匿,隐没。

参考资料: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 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214-217
2、王飞鸿 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423
赏析:

  愍衰草,衰草无容色。憔悴荒径中,寒荄不可识。昔时兮春日,昔日兮春风。衔华兮佩实,垂绿兮散红。岩陬兮海岸,冰多兮霰积。布绵密于寒皋,吐纤疏于危石。雕芳卉之九衢,霣灵茅之三脊。风急崤道难,秋至客衣单。既伤檐下菊,复悲池上兰。飘落逐风尽,方知岁早寒。流萤暗明烛,雁声断裁续。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秋鸿兮疏引,寒乌兮聚飞。径荒寒草合,草长荒径微。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

  这篇赋开篇写衰草可哀,然后回忆衰草在春天披红戴紫、垂绿衔花的荣盛,最后详细铺写秋气对衰草的摧折,表现了秋的萧杀与衰草的可哀。全赋句式灵活,咏物兼以抒情,充溢着诗的意境。

  “愍”是此赋的着眼点。此赋起笔转合自然,前四句先写衰草情状,以“荒径”、“寒菱”补足。中间写春日、春风中的芳草,以衔华佩实、垂绿散红等突出衰草往日的风姿。最后以“秋至”一转,言风、霜对芳草的侵夺,以“伤”、“悲”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强化“愍”的意象。“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对物候变化的体察隐含着作家对人生经验的领悟。卒章显其志,“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对衰草的怜惜实际上在观照着作者盛年易逝、晚年凄苦的心态。

  全赋句式灵活,有骈偶句式,有五言句式,又有骚体句,咏物兼以抒情,使全赋充溢着诗的意境,其中亦夹杂着民歌的韵律,采用了回忆倒叙的赋法,从当时面对的此景此情入手,中间回忆虚写了小草从春到冬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感受,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衰草的哀怜写出了浓浓的秋意。

参考资料: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 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214-217
2、张强编 著.历代辞赋选评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08月第1版:197-198
3、周建忠,汤漳平 主编.楚辞学通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2
创作背景  这篇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面对着憔悴不堪、难以辨识的衰草,作者想起了它从春到冬的遭遇,触景生情之下创作了此赋,在物我交流中抒发万般无奈的感情。  徐陵《玉台新咏卷九·古诗题六首》(宋刻本)中有题为“岁暮愍衰草”的诗,该诗为《八咏诗》中的第三首,是作者在东阳(治所在今浙江金华市)太守任上所作,此赋比该诗少了十余句,且一句不同,大概由该诗改编而来。当今许多学者主张将此赋归入诗歌类,但从整体上来看,此赋兼有诗歌和赋的特征,是诗赋互渗的结果,亦诗亦赋而更加接近于赋。参考资料:完善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 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214-2172、张强编 著.历代辞赋选评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08月第1版:197-198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怜那衰草,它没有一点仪容姿色。瘦弱萎靡地瑟缩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知道那地下的寒根是什么样子。在春光明媚,春风和煦的往日,它开花结果,披绿挂红。在冰雪覆盖的山脚海岸,它密密匝匝地分布在寒冷的岸边,纤弱萧疏地从大石之下挺长出来。道路上凋谢了芳香的花卉,连那灵异的三脊茅也遭殒落。寒风凛冽崤道艰险,深秋来临,游子衣单。既为檐下的菊花哀伤,又为池上的兰草悲痛。飘零荡落被风吹尽,才知道时令已早早地变寒。飞窜的萤火使明亮的烛光变得昏暗,大雁的哀鸣使裁绩的织妇中止了工作。严霜打落了茎上的紫花,寒风吹去了叶面的绿色。秋雁稀疏地列队南归,寒乌聚集而群飞。小路荒芜,寒草密集,杂草葱茂,道路狭窄。园庭逐渐荒芜湮没,严霜寒露日日沾衣。

注释
愍(mǐn):怜悯,哀怜。衰草:枯草。
容色:容貌与颜色。
憔悴:凋零,枯萎。
荄(gāi):草根。
衔:含。华:花。佩实:挂着果实。
岩陬(zōu):山崖脚下。
霰(xiàn):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圆锥形小冰粒。
绵密:稠密,指稠密的草丛。寒皋(gāo):荒凉的湖沼边高地。
纤疏:细长而稀疏。危石:高大的岩石。
雕:通“凋”,凋零,凋谢。九衢(qú):本指纵横交叉的大道,这里形容草木枝茎纵横交错。
霣(yǔn):通“陨”,坠落。灵茅:即菁茅,古代帝王祭祀封禅时用来滤酒去滓,据说一片叶上有三根主茎。《史记·封禅书》:“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裴驷《集解》引三国魏孟康注曰:“所谓灵茅也。”脊:本指物体中间高起的部分,这里指茅草的主茎。
崤(xiáo)道难:形容山道险峻。崤,也作“肴”,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北,山分东西二崤,中有谷道,坂坡峻陡,为古代军事要地。因崤山之道险绝,故借来泛指险峻之山道。
裁:通“才”,刚刚。
秋鸿:秋目的鸿雁。疏引:断断续续地呜叫。
寒乌:寒天的乌鸦,一作“寒鸟”。
微:隐匿,隐没。

参考资料: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 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214-217
2、王飞鸿 主编.中国历代名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7月第1版:423

赏析

  这篇赋开篇写衰草可哀,然后回忆衰草在春天披红戴紫、垂绿衔花的荣盛,最后详细铺写秋气对衰草的摧折,表现了秋的萧杀与衰草的可哀。全赋句式灵活,咏物兼以抒情,充溢着诗的意境。

  “愍”是此赋的着眼点。此赋起笔转合自然,前四句先写衰草情状,以“荒径”、“寒菱”补足。中间写春日、春风中的芳草,以衔华佩实、垂绿散红等突出衰草往日的风姿。最后以“秋至”一转,言风、霜对芳草的侵夺,以“伤”、“悲”等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强化“愍”的意象。“霜夺茎上紫,风销叶中绿”,既是景语又是情语,对物候变化的体察隐含着作家对人生经验的领悟。卒章显其志,“园庭渐芜没,霜露日沾衣。”对衰草的怜惜实际上在观照着作者盛年易逝、晚年凄苦的心态。

  全赋句式灵活,有骈偶句式,有五言句式,又有骚体句,咏物兼以抒情,使全赋充溢着诗的意境,其中亦夹杂着民歌的韵律,采用了回忆倒叙的赋法,从当时面对的此景此情入手,中间回忆虚写了小草从春到冬的经历,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感受,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衰草的哀怜写出了浓浓的秋意。

参考资料:

1、赵逵夫 编.历代赋评注 4 南北朝卷.成都:巴蜀书社,2010年:214-217
2、张强编 著.历代辞赋选评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08月第1版:197-198
3、周建忠,汤漳平 主编.楚辞学通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2
释意: :愍 (形声。从心,敃声。本义忧患;痛心的事) 同本义 愍,痛也。--《说文》 以致愍兮。--屈原《九章·惜诵》 吾代二子愍矣。--《左传·昭公元年》。注忧也。” 又如愍愍(伤心的样子);愍伤(哀伤);愍悴(哀伤);愍凶(父母之丧) 愍 怜悯;哀怜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李密《陈情表》 又如愍惜(怜恤);愍念(犹怜悯);愍隶(服苦役的奴隶) 爱抚;抚养 愍mǐn ⒈哀怜~惜。怜~。 ⒉忧愁。忧患。 愍hūn 1.昏乱。参见"愍愍"﹑"滑涽"。 愍miàn 1.暗淡无光。

:衰 cui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衰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衰 cuī用于等衰(等次)。又见shuāi。 衰shuāi ⒈微弱,事物发展转向微弱~弱。~退。~落。~败。年老力~。 衰suō 1.蓑衣。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衰 cui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 共丧衰亦如之。--《周礼·天官·内司服》 无衰麻之服。--《荀子·礼论》 子墨衰緻,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衰衣(衰服。古代的丧服);衰杖(居丧用的麻緻与哭丧棒);衰冠(丧服,衰衣丧冠) 下,从上到下的次序 衰 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 衰 cuī用于等衰(等次)。又见shuāi。 衰shuāi ⒈微弱,事物发展转向微弱~弱。~退。~落。~败。年老力~。 衰suō 1.蓑衣。

:草 (形声。从苃,早声。小篆苃,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 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草本植物的总称 苃,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容 (会意兼形声。小徐本从宀,谷。”大徐本看作会意。宀”是房屋,谷”是空虚的山洼,都有盛受的意思。本义容纳) 同本义 容,盛也。--《说文》 君子以容民畜众。--《易·师》 言宽大包容。--《汉书·五行志》 故曰心容。--《荀子·解蔽》 广则容奸。--《史记·乐书》 可容一人居。--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容隐(包庇,隐瞒);容足(仅容立足);容接(容纳接待);容盛(覆载,容纳);容民(容纳民众);容民畜众(容纳畜养民众);容畜(容纳养育);容受(容纳接受);容放(容纳置放) 宽容 则今高爵 容róng ⒈盛,包含~器。~纳。~量。内~。 ⒉原谅,对人度量大~忍。宽~。 ⒊让,允许~人说话。~许他去干。 ⒋相貌,仪表,姿态~貌。仪~。姿~。 ⒌或许,可能~或有之。~有阴谋。 ⒍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样子市~。阵~。

:色〈名〉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 色shǎi ⒈指颜色(用于口语)掉~儿。印彩~吧。 色sè ⒈指颜色红~。黄~。目能辨~。 ⒉脸的表情、样子脸~。喜形于~。 ⒊种类,品种货~齐全。各~食品。 ⒋品质,质量英雄本~。成~。足~金首饰。 ⒌情景,景象天~。景~。春~。 ⒍妇女容貌姿~。 ⒎情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