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己酉岁九月九日

己酉岁九月九日

更新时间:2024-05-20 04:58:54


诗人: 陶渊明
标题: 己酉岁九月九日
内容: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魏晋·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翻译: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蔓生的野草渐渐枯萎,园中林木也已凋零。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远。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悲切的蝉鸣已然尽绝,成行的大雁鸣叫声响彻云霄。

万化¹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酒自我陶醉吧!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今朝吧。

参考资料:

1、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
注释:

(mǐ)¹秋已夕²,凄凄风露交。
¹靡靡:零落的样子。²已夕:己晚。

(màn)¹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¹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清气澄余滓(zǐ)¹,杳然天界高。
¹余滓: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哀蝉无留响,丛雁¹鸣云霄(xiāo)
¹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万化¹相寻绎(yì),人生岂不劳?
¹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从古皆有没¹,念之中心焦。
¹没:指死亡。

何以称(chèn)¹我情?浊酒且自陶。
¹称:适合。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¹今朝。
¹永:延长。

参考资料:

1、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
赏析: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这首诗是东晋时期陶渊明所作,本诗通过前八句的对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暮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感时悲逝之情。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句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句,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快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

  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第98-99页
2、[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79页
拼音:

yǒusuìjiǔyuèjiǔ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qiū fēngjiāo 
màncǎoróng yuánkōngdiāo 
qīngchéng yǎorántiānjiègāo 
āichánliúxiǎng cóngyànmíngyúnxiāo 
wànhuàxiāngxún rénshēngláo 
cóngjiēyǒu niànzhīzhōngxīnjiāo 
chènqíng zhuójiǔqiětáo 
qiānzǎifēisuǒzhī liáoyǒngjīnzhāo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409年(晋义熙五年),陶渊明四十五岁。陶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岁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官场,归耕于寂静的田村,时感的强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渊明十分哀伤,常触发人生短促之慨。 参考资料:完善1、柯宝成编著.陶渊明全集:崇文书局,2011.12:第121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生的野草渐渐枯萎,园中林木也已凋零。
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远。
悲切的蝉鸣已然尽绝,成行的大雁鸣叫声响彻云霄。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
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
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酒自我陶醉吧!
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今朝吧。

注释
靡靡(mǐ):零落的样子。《叹逝赋》:”亲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已夕:己晚。
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余滓(zǐ):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没:指死亡。
称(chèn):适合。
永:延长。《诗经·小雅·白驹》:“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参考资料:

1、孟二冬 .陶渊明集译注 :昆仑出版社 ,2008-01 .

赏析

  这首诗是东晋时期所作,本诗通过前八句的对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暮秋的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感时悲逝之情。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句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句,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快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

  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著.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5:第98-99页
2、[晋]陶渊明著.陶渊明集:三晋出版社,2008.6:第79页
释意: :靡 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珃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靡 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胠箧》 通摩”。切磋,研究 靡mǐ ⒈无,没有天生万物~不有死。 ⒉倒下旗~。望风披~。 靡mí ⒈浪费,奢侈~费。奢~。侈~。 ⒉细腻,华丽~颜。~丽。~衣。 靡má 1.古地名用字。

:靡 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珃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靡 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胠箧》 通摩”。切磋,研究 靡mǐ ⒈无,没有天生万物~不有死。 ⒉倒下旗~。望风披~。 靡mí ⒈浪费,奢侈~费。奢~。侈~。 ⒉细腻,华丽~颜。~丽。~衣。 靡má 1.古地名用字。

:秋 (象形。甲骨文字形为蟋蟀形,虫以鸣秋,借以表达秋天”的概念。另一写法,是蟋蟀形下加火”字,表示秋天禾谷熟,似火灼。籀文又添加禾”旁。本义收成,成熟的庄稼) 同本义 秋,禾谷熟也。--《说文》 秋为白藏。又,秋为收成。--《尔雅》 秋者,少阴之选也。--《春秋繁露·官制象无篇》 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月令章句》 处处田畴尽有秋。--宋·范成大《颜桥道中》 收过了秋,天气一凉,病就重起来。--赵树理《福贵》 又如麦秋(收割麦子的时候);秋麦(成熟的禾稼);秋禾(秋熟 秋(秌)qiū ⒈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季。~天。 ⒉年千~伟业。 ⒊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 ⒋庄稼成熟的时期麦~时节。金~。 ⒌ ①指~收、~耕、~播。 ②三年。 ⒍ ⒎ ⒏ ⒐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不已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 已yǐ ⒈止,完毕,罢了争论不~。死而后~。如此而~。 ⒉副词。〈表〉过去,动作完成~经。~然。~过时。事~办妥。 ⒊不久,后来~忽不见。~而悔之。 ⒋副词。太,过分~颇。不为~甚。 ⒌〈古〉通"以"。〈表〉地位、方向、时间、数量等的界限~上。大桥~东。五年~后。三十~内。

:夕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 --《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夜 今夕何夕。 夕xī ⒈傍晚,日落的时候朝不保~。~阳红。~阳无限好。 ⒉夜昨~。 夕yì 1.通"亦"。 2.通"射"。

:凄 (渄俗作凄”。形声。从水,妻声。本义云雨兴起的样子) 同本义 渄,雨云起也。--《说文》 有渰渄渄。--《诗·小雅·大田》 又如凄凄(云兴起的样子) 寒冷 渄其以风。--《诗·邶风·绿衣》 西南曰渄风。--《吕氏春秋·有始》 秋气潜以渄泪兮。--《汉书·外戚传》 凄神寒骨。--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凄其(寒冷的样子);凄凄(寒凉);凄急(寒凉而迅急);凄风(寒冷的风);凄凛(寒冷) 凄凉 善为凄戾之词。--钟嵘《诗品》 又如凄 凄( ⒈渄、 ⒉悽)qī ⒈寒冷苦雨~风。 ⒉悲伤~惨。~然泪下。 ⒊冷落寂静~凉。~清。 凄qiàn 1.疾速。参见"凄浰"。

:凄 (渄俗作凄”。形声。从水,妻声。本义云雨兴起的样子) 同本义 渄,雨云起也。--《说文》 有渰渄渄。--《诗·小雅·大田》 又如凄凄(云兴起的样子) 寒冷 渄其以风。--《诗·邶风·绿衣》 西南曰渄风。--《吕氏春秋·有始》 秋气潜以渄泪兮。--《汉书·外戚传》 凄神寒骨。--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凄其(寒冷的样子);凄凄(寒凉);凄急(寒凉而迅急);凄风(寒冷的风);凄凛(寒冷) 凄凉 善为凄戾之词。--钟嵘《诗品》 又如凄 凄( ⒈渄、 ⒉悽)qī ⒈寒冷苦雨~风。 ⒉悲伤~惨。~然泪下。 ⒊冷落寂静~凉。~清。 凄qiàn 1.疾速。参见"凄浰"。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露〈动〉 lou 露lòu ⒈显现,用于一些口语~脸。~马脚。 ⒉见luф。 露lù ⒈显出,现出显~。暴~。~出。揭~。 ⒉在屋外,没有遮盖~天。~宿。~井。~矿。 ⒊用花、果、药物等制成的饮料菊花~。苹果~。枇杷~。枸杞~。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