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X 昔游诗 其二

昔游诗 其二

更新时间:2024-06-01 14:02:53


诗人: 姜夔
标题: 昔游诗 其二
内容: 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稿师请小泊,石碇沉泥沙。是中太无岸,强指苇与莎。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同舟总下泪,自谓餧鼋鼍。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拼音: fàng zhōu lóng yáng xiàn, dòng tíng bāo wǔ hé.
放舟龙阳县,洞庭包五河。
xiōng xiōng bù dé dào, máng máng jiāng nài hé.
汹汹不得道,茫茫将奈何。
gǎo shī qǐng xiǎo pō, shí dìng chén ní shā.
稿师请小泊,石碇沉泥沙。
shì zhōng tài wú àn, qiáng zhǐ wěi yǔ shā.
是中太无岸,强指苇与莎。
zhì liú sān sì chén, dà làng shān cuó é.
滞留三四晨,大浪山嵯峨。
tóng zhōu zǒng xià lèi, zì wèi wèi yuán tuó.
同舟总下泪,自谓餧鼋鼍。
bái shuǐ rì yǐ zhǎng, jǐn cún qīng cǎo yá.
白水日以长,仅存青草芽。
zhuǎn pàn yòu yǐ méi, dàn jiàn qiān qǐng bō.
转盼又已没,但见千顷波。
cǐ shí xiàn bái niǎo, fēi rù qīng shān ā.
此时羡白鸟,飞入青山阿。
释意: :放〈动〉 (形声。从攴,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放,逐也。--《说文》 见伯夷之放迹。--《楚辞·悲回风》 卿大夫外淫者放。--刘向《列女传》 放髈兜于崇山。--《虞书》 放弑其君则残之。--《周礼·大司马》 放其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战国策·齐策》 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又如流放(把犯人驱逐到边远地方去);放伐(以武力讨伐并放逐暴君);放徒(放野。放逐于野);放远(远逐);放废(放逐罢黜);放迁( 放 fàng ⒈解脱约束,获得自由解~。释~。~松。~手。〈引〉 ①散,耍~学回家。~暑假。~工休假。 ②赶牲畜或家禽到野外活动、觅食~牛儿。~羊子。~鸭。~鸽子。 ⒉任意,不拘束~任自流。大~厥词。~荡不羁。 ⒊发出,发射,点燃~电。~炮。~焰火。~火烧荒。 ⒋借钱财给人,收取利息~债。 ⒌扩大,扩展~大一寸。~宽一尺。~眼世界。〈引〉花开百花齐~。江南红梅已~春。 ⒍搁。置安~。存~。~在床上。 ⒎ 【放心】消除忧虑和牵挂。 ⒏ 【放晴】阴雨之后转晴。 ⒐ 【放弃】丢掉,不再保留。 ⒑ 【外放】旧时指京官调任出京任职。 ⒒ 【流放】 【放逐】旧时将人驱逐到边远地区。 ⒓ 【放哨】站岗、警戒或巡逻。 放fǎng 1.仿效;模拟。 2.依据。 3.仿佛,类似。 4.至,到。 5.姓。《书.尧典》有放齐。 放fāng 1.并船。两船并列。 2.背逆,违背。 3.副词。正;当。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说文》 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方言九》 作舟以行水。--《考工记·总目》 舟以行川谷。--《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诗·邶风·二子乘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 舟zhōu船小~。扁~。轻~已过万重山。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 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 ⒌ 龙máng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龙鵤"。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县 (会意。从系持倒首。象悬挂的样子。本义悬挂) 县假借为寰”,为州县的县 遂缚诣县。--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南番二县。--《广东军务记》 龙泉县。--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开道置县。--《明史》 又如县尹(一县的长官);县学(旧制设在县里的学校,以培养人才,教育百姓,称县学);县委(中国共产党县一级委员会的简称) 官府 县(縣)xiàn ⒈省、市、自治区领导下的一级行政区域。 ⒉〈古〉通"悬"。 县xuán 1.挂。 2.古称悬挂的乐器,如钟磬等。 3.悬钟磬之具。 4.维系;拴系;系联。 5.差距;远。 6.揭示;颁立。 7.悬赏。 8.秤锤。 9.称量;衡量。 10.祭 名。 11.姓。春秋时有县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洞,疾流也。--《说文》 幽深 广阔 深 清澈 透彻 洞 窟窿;孔穴 心气内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注洞,谓中空也。” 港洞坑谷。--马融《长笛赋》 距洞百余步。--宋·王安石《 洞 dòng ①物体中间穿通的部分或凹入较深的部分山~。 ②透彻;深入~察。 ③称说数字时用来代替零。 【洞察秋毫】见【明察秋毫】。 【洞房花烛】新婚之夜,洞房里点着花烛。形容结婚时隆重喜庆的景象。洞房深邃的内室,指新房。花烛雕绘着花彩的红烛,表示吉祥喜庆。 【洞见症结】很清楚地观察出或了解到事物的问题和毛病所在。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面积282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4.5米。以产鱼和湘莲著称,是我国最大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洞悉】很清楚地知道。 【洞烛其奸】形容看透了对方的阴谋诡计。烛明亮;清楚。 洞tóng 1.见"澒洞"。 2.见"洪洞"。

:庭〈名〉 (形声。从广,廷声。广,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同本义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堂阶前的地坪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又如庭闱( 庭tíng ⒈院子~院。前~。 ⒉厅堂大~。洒扫~内。 ⒊审判案件的地方或机构法~。开~。~长。 ⒋〈古〉通"廷"朝~。宫~。

:包 (会意。小篆字形,外边是勹”。中间是个巳”字,象子未成形”。勹”就是包”的本字。本义裹) 用纸、布等裹东西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诗·召南·野有死麕》 草木渐包。--《书·禹贡》 包有鱼。--《易·姤》 包之以虎皮。--《礼记·乐记》 又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包含,包容。里面含有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李朝威《柳毅传》 皆包在诸谷中。--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把小费包在内;包函(包有,含有);包吞(包含);包荒(掩饰;遮盖;原谅,宽容) 包围。四面围住 包 bāo ①用纸、布等裹东西~杂志。 ②裹好了的东西邮~。 ③装东西的口袋背~。 ④量词一~糖。 ⑤物体或身体上鼓起来的疙瘩身上起了一个~。 ⑥毡制的圆顶帐篷蒙古~。 ⑦围绕从两面~抄过去。 ⑧容纳在内;总括在一起~含。 ⑨承担任务并负责完成承~。 ⑩担保~您满意。(11)约定专用~车、~厢。(12)姓。 【包庇罪】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作假证明,帮助其掩盖罪行,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事先有通谋的,应以共同犯罪论处。 【包藏祸心】心里暗藏着坏念头。又作包藏奸心。 【包藏奸心】见【包藏祸心】。 【包产到户】中国实施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组织形式之一。一般以户为单位,根据承包的土地、生产工具、技术及劳动力等条件制订出产量指标并负责完成。 【包涵】请人原谅的客套话招待不周,请诸位~。 【包揽】包揽过来,全部承担~一切。 【包罗万象】包容一切。形容内容丰富,应有尽有展览会可真是~,无所不有。 【包容力】承受力。 【包头市】内蒙古自治区辖市。位于内蒙古中部偏西,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在土默川和后套平原之间。是全区经济中心。工业以钢铁冶炼和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有草原 钢城之称。 【包厢】某些影剧院设在楼上的单间席位,一间有几个位置。 【包拯】(999-1062)北宋大臣。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进士出身。曾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事,三司使等。为官清廉,执法严正,不避权贵◇世称为 包青天。有《包孝肃奏议》。 包páo 1.通"庖"。厨房。 2.通"匏"。参见"包瓜"。 包fú 1.包来,地名,春秋时莒邑,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 2.包丘,复姓。亦作"苞丘",即浮丘。楚有包丘子,与李斯同事荀卿。见汉桓宽《盐铁论.毁学》。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乿。二”代表天地,乿”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絝。--《诗·召南·羔羊》 五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 五wǔ ⒈数目字~人。~员大将。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