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渐渐之石

渐渐之石

更新时间:2024-05-20 19:24:07


诗人: 佚名
标题: 渐渐之石
内容: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翻译:

渐渐之石翻译及注释

翻译
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注释
⑴渐(chán)渐:借为“巉(chán)巉”,险峭的样子。
⑵维其:犹“何其”。
⑶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
⑷武人:指东征将士。
⑸皇:同“遑”,闲暇。朝(zhāo):早上。
⑹卒(cuì):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
⑺曷(hé)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
⑻出:出险。朱熹《诗集传):“谓但知深入不暇谋出也。”
⑼蹢(dí):蹄子。
⑽烝(zhēng):众多。一说“进”。
⑾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
⑿俾(bǐ):使。滂(pāng)沱(tuó):大雨貌。
⒀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赏析:

渐渐之石赏析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劳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应,暗示是夜晚行军。朱熹说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诗集传》)。这可能是诗人引用已有的气象民谚。近人闻一多指出:“豕涉波与月离毕并举,似涉波之豕亦属天象,《述异记》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御览》引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狶,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吻合,是其证验。《史记·天官书》曰:‘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诗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此与《诗》所言亦极相似,是《诗》所谓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义证类纂》)依闻一多的说法,天豕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颗星组成,所以说“烝涉波”。杨慎《古今谚》中“谚语有文理”条也说:“天河中有黑云,谓之黑猪渡河,主雨。”可与此相参证。“月离毕”说的是月亮靠近毕宿,古人同样视为下雨的征兆,《尚书·洪范》说:“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星即指毕星。应劭《风俗通义》说:“雨师者,毕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诗“月离”两句为证。《晋书·天文志》也说“月行入毕多雨”。所以这首诗前四句是引气象民谚,预兆将有滂沱大雨。“俾”字点明尚未发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姚炳的说法“将雨、既雨,诸说纷如”,实际上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正因为诗人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行军难上加难,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所以才说“不皇他矣”。三个段落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拼音: jiàn jiàn zhī shí, wéi qí gāo yǐ.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
shān chuān yōu yuǎn, wéi qí láo yǐ.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wǔ rén dōng zhēng, bù huáng cháo yǐ.
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jiàn jiàn zhī shí, wéi qí zú yǐ.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
shān chuān yōu yuǎn, hé qí méi yǐ? wǔ rén dōng zhēng, bù huáng chū yǐ.
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yǒu shǐ bái dí, zhēng shè bō yǐ.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
yuè lí yú bì, bǐ pāng tuó yǐ.
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wǔ rén dōng zhēng, bù huáng tā yǐ.
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释意: :渐 流入;入 东渐于海。--《书·禹贡》 又如渐渐(流淌的样子) 淹没,浸泡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诗·卫风·氓》 渐,渍也。--《广雅》 是渐之也。--《荀子·议兵》 渐之滫中。--《史记·三王世家》 治大地渐台。--《史记·孝武纪》 泽兰渐被径。--《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 又如渐浸(浸润,渍染);渐涵(渐渍。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渐摩(渐磨。浸润;教育感化);渐及(润泽普及) 熏染,可染 俗之渐民久。--《史记·货殖 渐jiān ⒈浸~渍。~染。 ⒉慢慢流入东~于海。〈引〉疏导禹功之大,~九川。 渐jiàn ⒈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逐~。~变。年齿(年龄)~长。循序~进。 ⒉事物的开端防微杜~。 渐qián 1.潜伏。 渐chán 1.山石高峻貌。

:渐 流入;入 东渐于海。--《书·禹贡》 又如渐渐(流淌的样子) 淹没,浸泡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诗·卫风·氓》 渐,渍也。--《广雅》 是渐之也。--《荀子·议兵》 渐之滫中。--《史记·三王世家》 治大地渐台。--《史记·孝武纪》 泽兰渐被径。--《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 又如渐浸(浸润,渍染);渐涵(渐渍。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渐摩(渐磨。浸润;教育感化);渐及(润泽普及) 熏染,可染 俗之渐民久。--《史记·货殖 渐jiān ⒈浸~渍。~染。 ⒉慢慢流入东~于海。〈引〉疏导禹功之大,~九川。 渐jiàn ⒈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逐~。~变。年齿(年龄)~长。循序~进。 ⒉事物的开端防微杜~。 渐qián 1.潜伏。 渐chán 1.山石高峻貌。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石 da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白居易《官牛》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石 shi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石shí ⒈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头。矿~。岩~。 ⒉指石刻金~。碑~。 ⒊使用石头制成的~针。~砚。~磨。 ⒋〈古〉作武器用的石块矢~。 ⒌〈古〉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 ⒍〈古〉容量单位。十斗为一~。 石dàn 1.岩石;石头。构成地壳的矿物硬块。 2.指陨石。 3.指磨刀石。引申为磨平。 4.乐器名。指石磬。古代八音之一。 5.指碑碣。 6.指矿物类药物。 7.指道教 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8.指砭石。古时治病用的石针。 9.引申为针砭,用石针治病。 10.结石的省称。 11.坚固;坚硬。 12.形容声音重浊﹑不响亮。 13.投掷 。 14.通"硕"。大。参见"石师"﹑"石画"等。 15.古地名。 16.古西域国名。 17.量词。(今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18.量词。(今读dàn)。计算重量 的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19.量词。(今读dàn)。官俸的计量单位。秦汉以为官位的品级,如万石﹑二千石等。 20.量词。(今读dàn)。计算弓弩强度的单位。 21.量 词。(今读dàn)。方言。计算农田亩分的单位。 22.姓。

:维 (形声。从糸,隹声。本义系物的大绳) 同本义 维,紘也。--《玉篇》 维,车盖系也。--《说文》 维,系也。--《广雅》 斡维焉系。--《楚辞·天问》 维王之大常。--《周礼·节服氏》。注维之以缕。” 居其维首。--《左传·昭公十年》。疏纲也。” 天柱折,地维绝。--《淮南子·天文训》 又如维纲(用以系物和提网的绳。亦指维系、保持) 隅,角落 维,隅也。--《广雅》 东北为报德之维也。--《淮南子·天文》 又如四维(四角);维那(寺院里地位次于首座的僧职);维岳降神(高山降其神灵) 关 维wéi ⒈系物的大绳地~绝(绝断)。〈引〉重要的、关键的东西法令为~纲。 ⒉系,连结~系。 ⒊保持,保全,保护~持。~护。 ⒋文言助词是~皇帝。~(惟)妙~(惟)肖。 ⒌通"惟"。思考~万世之安。 ⒍

: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⒍ ⒎ ⒏ ⒐ ⒑ 其jī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其jì 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高平( 高gāo ⒈跟"低"相对 ①由下至上距离大的,离地面远的~山。~原。~楼。~空。 ②等级在上的~等。~级。 ③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温。~速。~质量。 ④声音大,响亮~声喊。~歌一曲。 ⒉品德才能优秀的~尚。~手。~明。崇~。 ⒊敬词有何~见?请问~寿? ⒋大,兴奋热烈情绪~。志气~。兴~采烈。 ⒌ ①指程度、优劣、深浅、轻重等未知~低。 ②到底,终究~低合适了。 ③无论如何不管~低,一定要做好。 ⒍

:矣 (形声。小篆字形,上面是以”字,下面是矢”。从矢,以声。以”也可以理解为象矢飞逝的声音,是完成的语气。本义语气词。是了”) 表示完成时态 骨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表示坚决、肯定 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系辞下》 确实 表示感叹 矣乎 已矣乎。--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老大矣乎。╠ 矣yǐ文言助词。 ⒈直陈语气,相当于"了"由来久~。法已定~。 ⒉〈表〉感叹太难~! ⒊〈表〉命令或请求先生休~。君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