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X 夏初临 其二 婺州郡圃

夏初临 其二 婺州郡圃

更新时间:2024-06-03 04:12:39


诗人: 曹冠
标题: 夏初临 其二 婺州郡圃
内容: 水榭风台,竹轩梅径,双溪新创名园。极目遐观,碧岑敛散瑶烟。柳塘风皱清涟。烂红云、花岛争妍。艳妆佳丽,相携笑歌,学弄秋千。遨头多暇,命友寻芳,赏心行乐,物态熙然。偎香拾翠,雅宜飞盖联翩。满劝金船。任玉山、频醉花前。且留连,赏月画阑,拟斗婵娟。——宋代·曹冠《夏初临 其二 婺州郡圃》
释意: :水 (象形。甲骨文字形。中间像水脉,两旁似流水。水”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水的字,或表示江河或水利名称,或表示水的流动,或水的性质状态。本义以雨的形式从云端降下的 液体,无色无味且透明,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分子式为 h2o,是一切生物体的主要成分) 同本义 水,准也。--《说文》 水,准也。准,平也。天下莫平于水。--《释名》 积阴之寒气为水。--《淮南子·天文》 五行一曰水。--《书·洪范》 凡平原出水为大水。--《左传·桓公元年》 水曰清滌。--《礼记·曲礼》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水shuǐ ⒈一种无色无味无臭而透明的液体,它是氢和氧的化合物节约用~∪开~。 ⒉河流汉~。湘~。 ⒊江、河、湖、海洋等的通称隔~相望。~路运输。 ⒋泛指汁液药~。汽~。菊花~。 ⒌指用水洗的次数这衣服已洗过两~。 ⒍旧时指银子的成色,后来转指补贴、汇费贴~。汇~。 ⒎ ⒏ ①静水的平面。 ②达到的程度学识~平。 ⒐ ①以海平面为基点,对地面高低的测定标准。 ②对事物要求的标准。 ⒑ ⒒

:榭 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临水)上的木屋 湖旁筑几条长堤,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隋唐演义》 楼观亭榭。--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舞榭歌台。--宋·辛弃疾《永遇乐》 又如歌台舞榭 古代指无室的厅堂。也为藏器或讲军习武的处所 将谋于榭。--《左传》 榭xiè ⒈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房子水~。歌台舞~。 ⒉〈古〉讲武堂。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

:轩 (形声。从车,干声。本义中国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同本义 轩,曲輈藩车。--《说文》 轩,安车也。--《声类》 而乘轩者三百人也。--《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舍其文轩。--《战国策·宋策》 俄轩冕。--扬雄《羽猎赋》。注车有辬曰轩。” 如轾如轩。--《诗·小雅·六月》 后重曰轩。--《通俗文》。按,后重曰轾,前高曰轩。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文轩之与敝舆。 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左传·闵公二年 轩xuān ⒈〈古〉一种有帷幕的车,泛指车子乘~。 ⒉有窗槛的长廊或小屋西~。 ⒊ ⒋ 轩xiàn 1.大的肉片。

:梅 (形声。从木,每声。本义楠木) 同本义 其木多梅梓。--《山海经·中山经》 有条有梅。--《诗·秦风·终南》 墓门有梅。--《诗·陈风·墓门》。按,子青不可食。 梅树 酸 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山海经·中山经》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 梅(榤、槑)méi ⒈落叶乔木。早春先开花,后生叶,花有白、红等色,香味浓。果实青色,熟时黄色,味酸甜,可吃或制蜜饯、果酱等。未成熟的果实,加工制成"乌梅",供药用或饮料用。也 特指梅花或梅的果实腊~。望~止渴。 ⒉

:径 经过,行经 径,过也。--《广雅》 夜径泽中。--《汉书·高帝纪》。按,行也。 又如径历(经过);径复(往返,迂回曲折) 径 南北为径 径 (形声。从彳,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 径(徑)jìng ⒈小路山~。曲~。〈引〉取道,经过夜~泽中。〈喻〉达到目的之方法找门~。取捷~。 ⒉直往,直接,直截了当~往。~自去。~向对方联系。 ⒊[直径]两端以圆周为界,经过圆心的直线。又称直径的长度井口~三尺。 ⒋[半径]圆心到圆周的直线。 ⒌ ⒍ 径jīng 1.经过;行经。 2.南北为径。参见"径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