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F 房兵曹胡马诗

房兵曹胡马诗

更新时间:2024-05-05 09:03:59


诗人: 杜甫
标题: 房兵曹胡马诗
内容: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唐代·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翻译: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疾速轻盈。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所向无阻,不怕路途遥远,真可将生死托付于它。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0-151 .
2、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4-5 .
注释:

胡马大宛(yuān)¹,锋棱(léng)²瘦骨成。
¹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大宛: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²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¹双耳峻²,风入四蹄轻。
¹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²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所向无空阔,真堪¹托死生²
¹堪:可以,能够。²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xiāo)¹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¹骁腾:健步奔驰。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0-151 .
2、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4-5 .
赏析: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杜甫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其实就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这首咏物诗它做到了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诗看似写马,但通过赞马却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参考资料:

1、黄宝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21-422
2、平慧善、江涓.中学生古诗文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30
3、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159
拼音:

fángbīngcáoshī

 tángdài 

yuānmíng fēngléngshòuchéng 
zhúshuāngěrjùn fēngqīng 
suǒxiàngkōngkuò zhēnkāntuōshēng 
xiāoténgyǒu wànhéngxíng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40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或公元741年(开元二十九年),当时杜甫在洛阳,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轻狂的青年时期。参考资料:完善1、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3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50-1513、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5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著名的大宛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它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疾速轻盈。
所向无阻,不怕路途遥远,将生死托付于它。
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注释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胡:此指西域。
大宛(yuān):汉代西域国名,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盛产良马。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峻:尖锐。“双耳峻”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托死生:马值得信赖,对人的生命有保障。
骁(xiāo)腾:健步奔驰。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150-151 .
2、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4-5 .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本来善于骑马,也很爱马,写过不少咏马诗。此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凡马可比。接着,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第一为“气韵生动”,第二即是“骨法用笔”,这是作为气韵生动的首要条件提出来的。所谓“骨法”,就是要写出对象的风度、气格。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像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诗人刻画细致,唯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正如张彦远评画所云:“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历代名画记》这就是所谓“写意传神”。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颈联承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块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其实就是一个忠实的朋友、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尾联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盛唐时代国力的强盛,疆土的开拓,激发了民众的豪情,书生寒士都渴望建功立业,封侯万里。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这首咏物诗它做到了既在物之内,又出于物之外,全诗看似写马,但通过赞马却表达了作者的胸襟和抱负。

  南朝宋人宗炳的《画山水序》认为通过写形传神而达于“畅神”的道理。如果一个艺术形象不能“畅神”,即传达作者的情志,那么再酷肖也是无生命的。杜甫此诗将状物和抒情结合得自然无间。在写马中也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马,这样一方面赋予马以活的灵魂,用人的精神进一步将马写活;另一方面写人有马的品格,人的情志也有了形象的表现。前人讲“咏物诗最难工,太切题则粘皮带骨,不切题则捕风捉影,须在不即不离之间”钱泳《履园谈诗》,这个要求杜甫是做到了。

参考资料:

1、黄宝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21-422
2、平慧善、江涓.中学生古诗文选.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30
3、陈新璋.唐宋咏物诗赏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159
释意: :胡 (形声。从肉,古声。本义牛脖子下的垂肉) 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胡,牛顄垂也。--《说文》。徐锴曰牛颔下垂皮也。” 狼跋其胡。--《诗·豳风·狼跋》。传老狼有胡。” 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汉书·郊祀志上》。师古曰胡,谓颈下垂肉也。” 又如胡髯朗(羊的别名→,颈下垂肉;髯,须);胡皱(牛颔下松弛有皱纹的皮);胡袋(某些鸟类颌下的皮囊,也称喉囊) 器物上下垂如胡的部分 古代称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如匈奴等为胡 胡(鬳、衚)hú ⒈〈古〉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族之统称~人。~服。泛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或外国的~椒。~琴。~萝卜。 ⒉乱,无理~说八道。~言乱语。~作非为(肆无忌惮的做坏事)。 ⒊文言疑问代词。什么,怎样~为慕大鲸?~不归? ⒋〈古〉指兽颈下的垂肉。 ⒌ ⒍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 的绳子);马褐(马 马(駌)mǎ ⒈家畜。耳小直立,面长,颈上缘有鬃,尾巴有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等。皮可制革。 ⒉通"码"筹~。 ⒊同类中比较大的~蜂(比蜜蜂大)。~勺(大勺)。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

:大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本义大小的大”)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也,籀文介,改古文亦象人形。凡大人、大夫、太子、太君,皆尊词。--《说文》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大有。--《易》。释文大有,包容丰富之象。” 大报天而主日也。--《礼记·郊特牲》。 其朝践用两大尊。--《周礼·司尊彝》。司农

:宛 (形声。从宀,夗声。象屋里的草弯曲自相覆盖。本义弯曲) 同本义 宛,屈草自覆也。--《说文》 宛宛黄龙。--《史记·司马相如传》 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汉书·扬雄传下》 又如宛妙(事物屈曲美妙);宛虹(弯曲的虹);宛曲(辗转;曲折);宛委(弯曲;曲折);宛宛(盘旋屈曲的样子;山川道路蜿蜒曲折);宛燀(回旋盘曲) 晃荡;摇动 晴野霞飞绮,春郊柳宛丝。--白居易诗 释散 纷乎宛乎。--《庄子》。成玄英疏纷纶宛转,并释散之貌也。” 宛 委婉;婉转 一面收拾礼物, 宛wǎn ⒈曲折~转( ①辗转。 ②同"婉转")。 ⒉仿佛,好像,很像~如。音容~在。~然如画。 宛yuān 1.古时楚国地名。秦昭襄王置县。治所在今河南南阳。战国时为楚著名铁产地。秦以后每为南阳郡治所。 2.用同"寃"。参见"宛恼"。 3.见"宛雏"。 宛yùn 1.积聚。参见"宛财"﹑"宛暍"﹑"宛藏"。 宛yuè 1.黄黑色。参见"宛黄"。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出名,有名 名míng ⒈人或事物的称谓~字。~称。地~。 ⒉说出,叫出莫~其妙。无以~之。 ⒊声誉,有声誉的出~。有~。~人。~言。~医。~将。 ⒋计人数的量词教师五~。 ⒌ ①借用作某件事的身份、资格我以工会会员的~义。 ②指表面上、形式上的名称,也简作"名"挂~。有~无实。 ⒍

:锋 (形声。从金,。本义刀、剑等的尖端或锐利部分) 同本义 底厉锋锷。--《汉书·萧望之传》 又如锋端(指刀剑等兵器的刃口);锋镝(刀刃和箭头。泛指武器);锋锷(锋刃。泛指刀剑) 借指刀、剑等有刃的兵器 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锋钲(利酵铜钲);锋栝(刀与箭。引申为战争);锋矢(刀和箭) 泛指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梦溪笔谈》 又如针锋;笔锋;锋毫(毛笔的尖端) 队 锋 fēng ⒈刀、剑等兵器的锐利部分~刃。刀~。交~(打仗或比赛)。〈引〉 ①器物尖锐犀利的部分针~。笔~。 ②带头的,在前面的先~。前~。〈喻〉锐气,才干或言论的锐利~芒。谈~。词~。 ⒉锋利京师所制兵器,多不~利。

:棱 不棱登”助词。常用为某些形容词的后缀。如红不棱登;花不棱登 棱 (俗作楞”和稜”。形声。从木,夌声。本义有四角的木) 同本义 上觚稜而栖金爵。--班固《西都赋》 木四方为棱。--汉·服虔《通俗文》 同一物体的面与面的交接处,即棱角 棱 〈形〉 威势 威稜憺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刚稜疾恶。--《后汉书·王允传》。注威稜也。” 又如棱光(威严的目光);棱眼(威严的眼睛);棱棱(威严的样子) 严厉 棱(稜)、楞léng ⒈物体上不同方向的两个平面连结的部分有~有角。 ⒉物体表面上突起的条状部分瓦~子。洗衣板~儿。 棱(稜)líng ⒈ 棱lèng 1.田埂。古亦用作约计田亩远近多少的单位。 2.失神,发呆。 棱lēng 1.见"红不棱登"﹑"花不棱登"。

:瘦 (形声。从疒,叟声。从疒,表明与疾病有关。本义肌肉不丰满) 同本义 瘦,舑也。--《说文》。 毁瘠羸瘦。--《孝经》 久则瘦舑腐败。--《周礼·廛人》注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瘦怯(瘦弱;瘦削);瘦怯怯(瘦弱的样子);瘦亭亭(亦作瘦棱楼”。十分瘦削的样子);瘦岩岩(纤细瘦削的样子);瘦恹恹(瘦厌厌。形容瘦弱消瘦);瘦伶伶(形容瘦的样子); 瘦伶仃(十分瘦弱的样子);瘦客(消瘦衰弱之人);瘦悴(消瘦憔悴);瘦容(消瘦的容的样子) 细小;不茁壮 瘦shòu ⒈体内脂肪少,肌肉不丰,跟"肥"相对他太~。她体~。老来~。面黄肌~(形容人营养不良或不健康)。 ⒉窄小的,瘠薄的,纤细的这鞋~了点。那块土地~。笔杆~。字体~。

:骨 表示声、形、动作。如骨都都(形容连续不断向外冒);骨骨农农(咕咕哝哝;嘀嘀咕咕);骨辘辘(象声词。滚动声) 骨嘟 只有秋公骨嘟了嘴,坐在一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骨朵儿 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骨朵。--《茶花赋》 骨碌 排球在地上骨碌 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老山界》 骨碌碌 那男孩的眼睛骨碌碌地转了几下,思考看怎么回答陌 骨gū ⒈ ⒉ ⒊见gū、gú。 骨gǔ ⒈骨头,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的坚硬组织肋~。股~。 ⒉支撑物体的架子伞~。钢~水泥。 ⒊品质,气概傲~。媚~。有~气。 ⒋ ⒌ ①连结两骨的关节。 ②骨间的段。泛指长条形东西的一段。 ⒍ ⒎[骨肉]骨和肉。〈喻〉亲人,有血统关系的人,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⒏见gū、g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