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W 卧陶轩

卧陶轩

更新时间:2024-05-20 15:06:57


诗人: 黄庭坚
标题: 卧陶轩
内容: 陶公白头卧,宇宙一北窗。但闻窗风雨,平陆漫成江。卯金扛九鼎,把菊醉胡床。城南晁正字,国器无等双。日月丽宸极,大明朝万邦。假版未通班,晓严梦逄逄。万卷曲肱里,胸中湛秋霜。亦有好事人,叩门提酒缸。欲眠不遣客,佳处更难忘。
拼音: táo gōng bái tóu wò, yǔ zhòu yī běi chuāng.
陶公白头卧,宇宙一北窗。
dàn wén chuāng fēng yǔ, píng lù màn chéng jiāng.
但闻窗风雨,平陆漫成江。
mǎo jīn káng jiǔ dǐng, bǎ jú zuì hú chuáng.
卯金扛九鼎,把菊醉胡床。
chéng nán cháo zhèng zì, guó qì wú děng shuāng.
城南晁正字,国器无等双。
rì yuè lì chén jí, dà míng cháo wàn bāng.
日月丽宸极,大明朝万邦。
jiǎ bǎn wèi tōng bān, xiǎo yán mèng páng páng.
假版未通班,晓严梦逄逄。
wàn juǎn qū gōng lǐ, xiōng zhōng zhàn qiū shuāng.
万卷曲肱里,胸中湛秋霜。
yì yǒu hǎo shì rén, kòu mén tí jiǔ gāng.
亦有好事人,叩门提酒缸。
yù mián bù qiǎn kè, jiā chù gèng nán wàng.
欲眠不遣客,佳处更难忘。
释意: :陶〈名〉 (形声。从阜,匋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再成丘也。--《说文》 再成为陶丘。--《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 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释名》 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陶丘北,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说文》 又如陶丘(重叠的山丘) 瓦器,陶器 器用陶匏。--《礼记·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吕氏春秋·仲冬纪》 以粟 陶táo ⒈用粘土烧制的器物~器。~俑。 ⒉烧制陶器的粘土~土。 ⒊制做陶器~人(制做陶器的人)。 ⒋造就,培养~育。熏~。 ⒌快乐,欢喜~然。乐~~。 ⒍[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喻〉培养,锻炼~冶人才。 ⒎[陶醉]欢畅饮酒,直至醉倒。〈引〉沉醉于某事物或境地不要自我~醉。 陶yáo ⒈ 陶dào 1.驱驰貌。参见"陶陶"。

:公〈形〉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公,平分也。--《说文》 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韩非子·五蠹》 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春秋·元命苞》 兼覆无私谓之公。--《贾子·道术》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上》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公气(正大,公正);公素(公正质朴);公洁(公正廉洁);公慎(公正谨慎);公诚( 公gōng ⒈国家的或集体的,跟"私"相对~文。~款。~粮。~而忘私。立党为~。爱护~共财产。 ⒉正直,合理~事~办。~正无私。买卖~平。 ⒊共同的,大家认可的,大家适用的~约。~认。~海。 ⒋能普遍用于同类事物的~式。 ⒌让大家知道~布账目。可以~开。发布~报。 ⒍雄性的~牛。 ⒎称祖辈或年老的男人大~。外~。老~ ~。 ⒏丈夫的父亲赡养~婆。 ⒐对男子的尊称诸~。 ⒑〈古〉五等爵位(~侯伯子男)的第一等。 ⒒公制的计量单位和历法~斤。~里。~尺。~历。~元。 ⒓ ⒔ ⒕ ⒖ ⒗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 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说文》 虚室生白。--《庄子·人间世》 若白驹之过隙。--《庄子·知北游》 白昼大都之中。--《汉书·贾谊传》 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马蹄》 须眉交白。--《庄子·渔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秦风·蒹葭》 目辨白黑美恶。--《荀子·荣辱》 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头〈名〉 (形声。从页,豆声。页,人头。头在战国时期才出现,首出现较早。本义首) 同本义 頭,首也。--《说文》 苞头者,神所居。--《春秋·元命》 头容直。--《礼记·玉藻》 左头奉之。--《仪礼·士相见礼》 杀人者刎头。--《公羊传》注 王购子头千金。--晋·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与剑来。 系向牛头充炭直。--唐·白居易《卖炭翁》 举头望明月。--唐·李白《静夜思》 低头思故乡。 又如头直上(头顶上);光头(剃光的头;头上没有戴帽子);头大(形容遇到困难头昏脑胀的样子 头(頭)tóu ⒈脑袋,人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体的最前部分~颅。特指头发梳~。 ⒉物体的顶端、前端或事情的起点、终点山~。车~。有~有尾。一年到~。 ⒊第一,开初的~号。~班。~等舱。~半月。 ⒋以前,在前面的~三年。~里走的是她。 ⒌为首的(多用于贬义)~领。~儿。把~。盗窃~子。 ⒍方面他们几个是一~的。 ⒎接近事到临~。 ⒏物品的残存部分粉笔~。布~儿。 ⒐量词。指牲畜、像头的、不定数量等五~猪。四~蒜。百来~。 ⒑词尾(读轻声)石~。拳~。苦~儿。有看~。在上~。放外~。看后~。 ⒒ ⒓ ⒔ ⒕ ①脑筋,理智或思想不要昏~昏脑。 ②要领,门路这件事还没有摸着~脑。 ③首领她是这儿的~脑。 头tou 1.名词后缀。接于名词性词根之后。 2.名词后缀。接于动词词根之后。 3.名词后缀。接于形容词词根之后。 4.方位词后缀。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躺;卧而不眠 弛然而卧。--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 卧(舙)wò ⒈伏在桌子上睡觉伏案而~。 ⒉躺,趴~床。~下。仰~。~射。 ⒊睡觉用的~铺。~室。~席。 ⒋禽兽趴伏鸭~草地。猫~灶旁。 ⒌平放着木棍~着。

:宇〈名〉 (形声。从宀,于声。宀”表示房屋。本义屋檐) 同本义 宇,屋边也。--《说文》 宇,屋檐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上栋下宇。--《易·系辞》 八月在宇。--《诗·豳风·七月》。释文屋四垂为宇。” 置于宇西阶上。--《仪礼·士丧礼》 五帝庙同宇。--《汉书·郊祀志》 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淮南子·览冥》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资治通鉴》 又如宇堂(屋檐下的正房前);宇达(屋檐和窗户);宇溜(屋檐) 房屋 聿来胥宇。--《诗·大雅·緜》 高堂邃宇。-- 宇yǔ ⒈屋檐屋~。〈引〉房屋各安其~。 ⒉空间,上下四方~宙(也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空间是无边无际,时间是无始无终)。 ⒊天下,国土,国家环~。~内。故~。 ⒋风度,仪容眉~。气~轩昂。

:宙 (形声。从宀,由声。宀”,表示房屋。本义栋梁) 同本义 宙,舟舆所极覆也。--《说文》。按,舟舆上覆如屋极者,或曰覆也,舟舆所极也。 而燕雀佼之,以为不能与之争于宇宙之间。--刘安《淮南子·览冥》。高诱注宇,屋檐也。宙,栋梁也。” 古往今来的时间;时间的总称 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刘安《淮南子·齐俗》 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注宙者,有古今之长。” 又如宙始(远古);宙合(囊括上下古今之道) 天空 功烛上宙, 宙zhòu古往今来,无限的时间有长而无本剽者~也(本剽本末。指开始和尽头)。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