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F 富春渚诗

富春渚诗

更新时间:2024-05-09 09:25:45


诗人: 谢灵运
标题: 富春渚诗
内容: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南北朝·谢灵运《富春渚诗》
翻译: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夜中渡过渔浦潭,天明到达富阳城。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望了眼定山那缥缈的云雾,名胜赤亭也没泊舟稍停。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逆流而上惊湍急流撞击去舟,崖岸曲折参差凹凸阻遏行程。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尽管我没有伯昏无人的气概,竟然如吕梁丈夫般闯过险泷。

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水相继而至是它习惯了山坎,两山相重正好能够托身安命。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平生之志本来在于幽栖养生,只因意志薄弱陷于困顿之境。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为追求人仕干禄已天长日久,如今总算实现了远游的许诺。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我往日的心愿渐渐得到舒展,世间万事全都零落不值一说。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心胸顿时豁然开朗清明旷达,随物推移从此如同龙蛇尺蠖。

参考资料:

1、金牛江,金向银著.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03:257
2、王友怀 魏全瑞主编.昭明文选注析:三秦出版社,2000年01月:304
注释:

¹²渔浦潭³,旦及富春郭
富春渚(zhǔ):指富阳县境的富春江渚。¹宵:晚上。²济:渡。³渔浦:富春东三十里,其对岸即钱塘之六和塔。⁴旦及:早晨到达。⁵郭:富春县城郭。

定山¹²云雾,赤亭³无淹薄
¹定山:亦名狮子山。²缅,远。³赤亭:在定山东十余里。⁴淹薄:停留。

(sù)¹触惊急²,临圻(qí)³阻参错
¹溯流:逆水而行。²惊急:指惊涛急流。³圻:指曲折的崖岸。⁴参错:参差交错,形容崖岸之奇险。

¹乏伯昏²分,险过吕梁³壑。
¹亮:坚贞。²伯昏:即伯昏无人,春秋时郑国人。³吕梁:山名。

(jiàn)¹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¹洊至:再至,相继而至。

平生协¹幽期²,沦³(zhì)困微弱
¹协:合。²幽期:指隐居的愿望。³沦:陷。⁴踬:跌倒,此指挫折。⁵微弱:意志不坚强。

久露¹干禄(lù)²请,始果远游³(nuò)
¹久露:久遇。²干禄:求禄做官。³远游:枉道新安,故称远游。⁴诺:答应。

宿心¹渐申写²,万事俱零落。
¹宿心:即宿愿,指隐居。²申写:舒展。尘世的一切俗事从此完全抛却。

怀抱¹既昭(zhāo)²,外物³徒龙蠖(huò)
¹怀抱:心胸。²昭旷:开朗豁达。³外物:身外之事,即世事。⁴龙蠖:《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参考资料:

1、金牛江,金向银著.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03:257
2、王友怀 魏全瑞主编.昭明文选注析:三秦出版社,2000年01月:304
赏析:

宵济渔浦潭,旦及富春郭。
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
溯流触惊急,临圻阻参错。
亮乏伯昏分,险过吕梁壑。
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托。
平生协幽期,沦踬困微弱。
久露干禄请,始果远游诺。
宿心渐申写,万事俱零落。
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庄子》《列子》二书中都记有这样两个有趣而发人深省的故事。一说,列御寇为伯昬(昏的异体字)无人射,列子技艺精湛,手平如砥,甚至能放一杯水在肘上,箭方去而未至靶,杯水又重新落到肘上。然而伯昬无人说“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于是他“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于外”,列子惊怖,伏地汗流至踵。伯昬无人就说:“那些与天道同一的至人,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现在你害怕得直瞬眼睛,可见你内心未明自然之理,不够充实啊。”另一则故事说孔子观乎吕梁,悬瀑三十仞,流沫三十里,连鼋黾鱼鼈之属都不敢过,然而却有一个男子在其中戏水,孔子以为他想自杀,命弟子去岸边救他,那人却上了岸,披发而歌,游于塘下。孔子问他:“游泳有“道”没有?”那人回答:“并无所谓道。只因从小生长于水边,所以能安于水。唯因顺从水之道而无我见存在,所以下水就能不知其然而然,与水化为一体。”这两个故事,曾被历代诗人无数次地运用过,但是却很少见有人能像谢灵运《富春渚》诗这样,用得如此灵活而贴切。

  别过了始宁故宅,灵运又浮舟西南行,进入桐庐富阳县境的富春江。富春江有两个特色,一是清,二是险。梁吴均《与宋元思书》曾状其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正写出了这两方面的特色。山水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而以之入诗文,则不可避免地染上作者的主观色调。既清且险的富春山水,在卓荦不羁的吴均眼中合成了自由竞荣,勃勃生气的清奇,所谓“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游子羁旅的孟浩然笔下则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片清怨;然而在刚为险恶的政治风浪抛掷出来,恃才傲物,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谢客眼中,则是另一番景象。

  夜中,诗人渡过了富春东三十里的渔潭浦,清晨舟抵富阳城外。六七十里外的定山、赤亭山是富春名胜,但诗人并不往游,只是向峰顶那缅渺的云雾远远一望,又匆匆驶去。起四句连下“宵济”,“旦及”、“无淹薄”三字,可见富春秀色,此时对意兴索寞的诗人来说并引不起多大兴趣,而远山上那萦青际白的云雾,似乎正象征着他不绝无尽的愁绪。忽然水势突变,逆流而上,惊浪急湍撞击着去舟;而崖岸曲折,参差凹凸,更处处阻遏着行程。这景象真是惊心动魄,诗人自己也不知如何飘过了这一段险泷,不禁深自庆幸:尽管自己并没有伯昬无人那种履险若夷的定力,却竟然如吕梁男子般惊险地闯过了这难关。待得惊魂稍停,他倒是悟出了一条至理。《易·习卦》:“水洊至习坎”,《艮卦》又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艮其止,止其所止”。意思是,虽有重险悬绝,而水仍相继而至,这是因为水性已习惯了山坎的缘故。艮即止义,两山相重,正象征着止息之义,君子当因此而引起思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不要越过了自己的本位。《易》象正揭示了刚才经历凶险一举的内在含义。如果自己真能像伯昬无人与吕梁丈夫一样,内心元气充实,与自然合一,完全忘掉物我、利害、险夷之间的差别,顺乎自然之理,使行动与之不期而合,那么虽然多历风险,也可达到履险若常的境地。推而广之,生活亦正同于行舟,也当顺应自然之理,那么对不久前经历的仕途风波正不必如此耿耿于怀,怨天尤人。自己平生之志本在幽栖养生,二纪之前只因意志薄弱而出山,从此就困顿于世俗之事。希求为入仕干禄已过久了,直至今天总算有了机会实现对友朋许下的远游轻举的诺言。想到这里,诗人感到蛰伏已久为世事蒙蔽的宿愿渐渐得到了舒展生发,顿时眼前的万事就如枯叶朽枝般零落不足道了。思念及此,诗人感到胸怀开张,心地光明,就如庄子所说的神明虚空无所怀的神人一样,忘掉了自身存在而任物推移。从此就只要如那蛰伏以存身的龙蛇,以屈而求伸的尺蠖那样与世委蛇,善养天年就是了。

  经过了富春渚后,谢客其实没有真能如诗中所说那样达到超人的境界。甚至就在浮江之际,他恐怕也未曾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诗中所言,充其量,也只是即景生想,从理念的观照中得到一种感情的宣泄,这在谢诗其他各篇中不难看到。然而就作诗时一刹那间的感触而言,他却确实达到了情景理的圆融无碍。

  全诗实分三个层次,前六句纪行写景;“平生”以下的最后八句是对自身人生道路的检讨与悟参。二者之间本不相涉,但却因中间四句的四个典故而连成了一体,这四个典,尤其是前面《庄》《列》二典用得十分巧妙。舟行富春山水际,而伯昬一典为山、吕梁一典为水,联想十分自然,且同用《庄》《列》更十分工致。山,水之典甚多,不用其它,而偏用这两个,则是因它们既在形象上深切富春山水的凶险,又暗蕴所以能履险若夷的理念。这个理念在诗中是用“亮乏”、“险过”的形式反说的,更切当时诗人的实感。由反到正,则再接用《易经》中一水一山两典,从而顺理顺章地引出了以下对生活历程的检讨。诗歌用典,从诗骚起即有,建安以后更渐成风气,但是用得典雅、精严,炉锤工致,成为作诗一大法门,却不能不说自大谢始,当然由此也带来了谢诗有时稍嫌晦涩之病。得失二方面在此诗中都反映得甚典型。这又是陶、谢诗风的一大区别。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09:632-633
创作背景  元嘉三年(426)元月,刘文帝诛徐羡之、傅亮、谢晦,诏谢灵运为秘书监,不就,文帝使范泰致书敦奖,乃出。始宁去京都水陆一千四百七十五里,经绍兴、杭州、湖州、宜兴,谢灵运却枉道新安、宣城。为悼念庐陵王刘义真被废杀于新安而故有此行。这首诗便是作者途径新安的富春渚时所作的,时间是元嘉三年(426)。 参考资料:完善1、金牛江,金向银著.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03:25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中渡过渔浦潭,天明到达富阳城。
望了眼流山那缥缈的云雾,名胜赤亭也没泊舟稍停。
逆流而上惊湍急流撞击去舟,崖岸曲折参差凹凸阻遏行程。
尽管我没有伯昏无人的气概,竟然如吕梁丈夫般闯过险泷。
水相继而值是它习惯了山坎,两山相重正好能够托身安命。
平生之志本来在于幽栖养生,只因意志薄弱陷于困顿之境。
为追求人仕干禄已天长日久,如今总算实现了远游的许诺。
我往日的心愿渐渐得到舒展,世间万事全都零落不值一说。
心胸顿时豁然开朗清明旷达,随物推移从此如同龙蛇尺蠖。

注释
富春渚(zhǔ):指富阳县境的富春江渚。
宵:晚上。济:渡。渔浦:富春东三十里,其对岸即钱塘之六和塔。
旦及:早晨到达。郭:富春县城郭。
流山:亦名狮子山。至,远。
赤亭:在流山东十余里。淹薄:停留。
溯流:逆水而行。惊急:指惊涛急流。
圻(qí):指曲折的崖岸。参错:参差交错,形容崖岸之奇险。
亮:坚贞。伯昏:即伯昏无人,春秋时郑国人。
吕梁:山名。
洊(jiàn)值:再值,相继而值。
协:合。幽期:指隐居的愿望。
沦:陷。踬(zhì):跌倒,此指挫折。微弱:意志不坚强。
久露:久遇。干禄(lù):求禄做官。
远游:枉道新安,故称远游。诺(nuò):答应。
宿心:即宿愿,指隐居。申写:舒展。尘世的一切俗事从此完全抛却。
怀抱:心胸。昭(zhāo)旷:开朗豁达。
外物:身外之事,即世事。龙蠖(huò):《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参考资料:

1、金牛江,金向银著.谢灵运山居赋诗文考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03:257
2、王友怀 魏全瑞主编.昭明文选注析:三秦出版社,2000年01月:304

赏析

  《庄子》《》二书中都记有这样两个有的而发人深省的故事。一说,列御寇为伯昬(昏的异体字)无人射,列子技艺精湛,手平如砥,甚至能放一杯水在肘上,箭方去而未至靶,杯水又重新落到肘上。然而伯昬无人说睛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于是他睛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于外”,列子惊怖,伏地汗流至踵。伯昬无人就说:睛那些与天道同一的至人,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现在你害怕得直瞬眼睛,可见你内心未明自然之理,不够充实啊。”另一则故事说孔子观乎吕梁,悬瀑三十仞,流沫三十里,连鼋黾鱼鼈之属都不敢过,然而却有一个男子在其中戏水,孔子以为他想自杀,命弟子去岸边救他,那人却上了岸,披发而次,游于塘下。孔子问他:睛游泳有睛道”没有?”那人回答:睛并无所谓道。只因从小生长于水边,所以能安于水。唯因顺从水之道而无我见存在,所以下水就能不知其然而然,与水化为一体。”这两个故事,曾被历代诗人无数次地运用过,但是却很少见有人能像《富春渚》诗这样,用得如此灵活而贴切。

  别过了始宁故宅,灵运又浮舟西南行,进入桐庐富阳县境的富春江。富春江有两个特色,一是清,二是险。梁《与宋元思书》曾状其主:睛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一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正写出了这两方面的特色。山水是自然形态的东西,而以之入诗文,则不可避免地染上作者的主观色调。既清且险的富春山水,在卓荦不羁的吴均眼中合成了自由竞荣,勃勃生气的清奇,所谓睛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在游子羁旅的笔下则是睛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片清怨;然而在刚为险恶的政治风一抛掷出来,恃才傲物,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谢客眼中,则是另一番主象。

  夜中,诗人渡过了富春东三十里的渔潭浦,清晨舟抵富阳城外。六七十里外的定山、赤亭山是富春名胜,但诗人并不往游,只是向峰顶那缅渺的云雾远远一望,又匆匆驶去。起四句连下睛宵济”,睛旦及”、睛无淹薄”三字,可见富春秀色,此时对意兴索寞的诗人来说并引不起多大兴的,而远山上那萦青际白的云雾,似乎正象征着他不绝无尽的愁绪。忽然水势突变,逆流而上,惊一急湍撞击着去舟;而崖岸曲折,参差凹凸,更处处阻遏着行程。这主象真是惊心动魄,诗人自己也不知如何飘过了这一段险泷,不禁深自庆幸:尽管自己并没有伯昬无人那种履险若夷的定力,却竟然如吕梁男子般惊险地闯过了这难关。待得惊魂稍停,他倒是悟出了一条至理。《易·习卦》:睛水洊至习坎”,《艮卦》又说睛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睛艮其止,止其所止”。意思是,虽有重险悬绝,而水仍相继而至,这是因为水性已习惯了山坎的缘故。艮即止义,两山相重,正象征着止息之义,君子当因此而引起思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不要越过了自己的本位。《易》象正揭示了刚才经历凶险一举的内在含义。如果自己真能像伯昬无人与吕梁丈夫一样,内心元气充实,与自然合一,完全忘掉物我、利害、险夷之间的差别,顺乎自然之理,使行动与之不期而合,那么虽然多历风险,也可达到履险若常的境地。推而广之,生活亦正同于行舟,也当顺应自然之理,那么对不久前经历的仕途风波正不必如此耿耿于怀,怨天尤人。自己平生之志本在幽栖养生,二纪之前只因意志薄弱而出山,从此就困顿于世俗之事。希求为入仕干禄已过久了,直至今天总算有了机会实现对友朋许下的远游轻举的诺言。想到这里,诗人感到蛰伏已久为世事蒙蔽的宿愿渐渐得到了舒展生发,顿时眼前的万事就如枯叶朽枝般零落不足道了。思念及此,诗人感到胸怀开张,心地光明,就如庄子所说的神明虚空无所怀的神人一样,忘掉了自身存在而任物推移。从此就只要如那蛰伏以存身的龙蛇,以屈而求伸的尺蠖那样与世委蛇,善养天年就是了。

  经过了富春渚后,谢客其实没有真能如诗中所说那样达到超人的境界。甚至就在浮江之际,他恐怕也未曾真正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诗中所言,充其量,也只是即主生想,从理念的观照中得到一种感情的宣泄,这在谢诗其他各篇中不难看到。然而就作诗时一刹那间的感触而言,他却确实达到了情主理的圆融无碍。

  全诗实分三个层次,前六句纪行写主;睛平生”以下的最后八句是对自身人生道路的检讨与悟参。二者之间本不相涉,但却因中间四句的四个典故而连成了一体,这四个典,尤其是前面《庄》《列》二典用得十分巧妙。舟行富春山水际,而伯昬一典为山、吕梁一典为水,联想十分自然,且同用《庄》《列》更十分工致。山,水之典甚多,不用其它,而偏用这两个,则是因它们既在形象上深切富春山水的凶险,又暗蕴所以能履险若夷的理念。这个理念在诗中是用睛亮乏”、睛险过”的形式反说的,更切当时诗人的实感。由反到正,则再接用《易经》中一水一山两典,从而顺理顺章地引出了以下对生活历程的检讨。诗次用典,从诗骚起即有,建安以后更渐成风气,但是用得典雅、精严,炉锤工致,成为作诗一大法门,却不能不说自大谢始,当然由此也带来了谢诗有时稍嫌晦涩之病。得失二方面在此诗中都反映得甚典型。这又是陶、谢诗风的一大区别。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09:632-633
释意: :宵 (形声。从宀,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宵,夜也。--《说文》 宵中星。--《书·尧典》 禁宵行者。--《周礼·司寤氏》 甘暝太宵之长。--《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 宵扈宵。--《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 昼尔于茅,宵尔索宵。--《诗·豳风·七月》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今宵酒醒何处。--宋·柳永《雨霖铃》 又如宵烟(指夜晚的烟雾);宵宿(住宿;住宿的地方);宵夕(晚上);宵中(夜里,晚上);宵分(半夜,深夜);宵行(夜间出行);宵征(宵行, 宵xiāo ⒈夜通~营业。 ⒉小~人。 ⒊ 宵xiào 1.相似。

:济 (形声。从水,齐声。本义水名,即济水。古四渎之一) 同本义。 济,济水也。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沞--《说文》 济水源出赞皇山。--《穆天子传》 阴谷皆入济。--清·姚鼐《登泰山记》 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原在山东境内与黄河并行入渤海◇因黄河改道,下游被黄河淹没。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州名 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治所在今山东省聊城东南 五代周置,在今山东省巨野县 金置,在今吉林省农安县 济 众多 济济多士。--《左传·成公二年》 济(濟)jǐ ⒈济水,〈古〉水名。发源于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今黄河下流河道即原济水河道。 ⒉济南市,济宁市,均在山东省。 ⒊ 济(濟)jì ⒈渡,过河同船~水。同舟共~。 ⒉帮助,援救接~。救~。~穷扶贫。 ⒊有利,补益万民以~。 ⒋成夫~大事必以人为本。 济qí 1.庄敬。 2.整治,使整齐。

:渔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同本义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掠夺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 渔yú ①捕鱼。 ②捕鱼的人。 ③侵占,掠夺。 ④泛指寻觅。

:浦〈名〉 (形声。从水,甫声。本义水滨) 同本义 浦,濒也。--《说文》 率彼淮浦。--《诗·大雅·常武》 江浦之橘。--《吕氏春秋·本味》 望涔阳兮极浦。--《楚辞·湘君》 召洛浦之宓妃。--张衡《思玄赋》 又如浦淑(水边的美女);浦帆(水滨的帆船);浦溆(水边);浦鸥(水边的鸥鸟);浦滩(滩岸) 指池、塘、江河等水面 江河与支流的汇合处 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战国策·秦策》 又如浦口(小河入江的地方); 浦pǔ水边或江河入海的地方,多见于地名。

:潭〈名〉 (形声。从水,覃声。本义水名) 同本义 潭,水。出武陵镡成玉山,东入郁林。--《说文》 深水池 潭,渊也。--广雅·释水》 泝江潭兮。--《楚辞·九章·抽思》。注潭,渊也。楚人名渊曰潭。” 崖冈潭渊。-- 文选·左思·吴都赋》 随山疏瀎潭。--谢灵运《述祖德诗》 下见小潭。--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西南而望。 坐潭上。 又如潭心(潭底,渊底);潭石(深谷里的岩石);潭影(潭中的光影);潭府(深渊);潭渊(深渊) 待我先 潭tán ⒈深水坑或池泥~。积水~。 ⒉通"覃"。深~渊。~思。 潭xún 1.水边;水边深处。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早晨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又 旦 dàn ①天亮;早晨通宵达~。 ②(某一)天元~。 ②我国传统戏曲中扮演妇女的角色花~。 ③纤度(天然丝或化学纤维粗细程度)的单位,9000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旦数越小,纤维越细。 【旦旦】 ④〈古〉天天岂若吾乡邻之~有是哉。(《捕蛇者说》)~诚恳信誓~。 【旦日】〈古〉天明;白天~,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旦夕】 ④早上和晚上。 ②比喻极短的时间危在~。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及jí ⒈到,至,达到自古~今。由此~彼。〈引〉牵扯波~。涉~。邪行不~于己。 ⒉赶上,追上还来得~。赶不~了。 ⒊乘,趁着~时。~早出发。 ⒋如,比得上我不~她。 ⒌连词⊥、与、跟报、刊、杂志~其它出版物。我、你~几个同班同学一道去公园。

:富〈形〉 (形声。从宀,表示与房屋宫室有关。畐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像人腹满之形(参福”字条),合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本义财产多,富裕) 同本义(古跟贫”,今跟穷”相对) 富,备也。一曰厚也。--《说文》 富家大吉。--《易·家人》。疏禄位昌盛也。” 二曰富。--《书·洪范》。疏家丰财货也。” 以富得民。--《周礼·太宰》。注谓薮中财物。” 殷人贵富而尚齿。--《礼记·祭义》。注臣能世禄曰富。” 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曹丕《上留田》 富 fù ⒈充裕,财物丰厚,跟"贫"相对~裕。~足。~饶。丰~。国~兵强。    ⒉多~有经验。~于创造精神。 ⒊壮,盛年~力强。 ⒋ 【富丽】宏伟,美丽~丽堂皇。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春,推也。从苃屯,从日,苃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苮。--《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