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 滕王阁

滕王阁

更新时间:2024-06-01 10:26:16


诗人: 宗必经
标题: 滕王阁
内容: 高阁连城十二栏,西风领客共跻攀。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雁带秋声归别浦,莺分春色过巴山。当年蛱蝶知谁画,一梦庄周去不还。——宋代·宗必经《滕王阁》
释意: :高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同本义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高平( 高gāo ⒈跟"低"相对 ①由下至上距离大的,离地面远的~山。~原。~楼。~空。 ②等级在上的~等。~级。 ③超过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温。~速。~质量。 ④声音大,响亮~声喊。~歌一曲。 ⒉品德才能优秀的~尚。~手。~明。崇~。 ⒊敬词有何~见?请问~寿? ⒋大,兴奋热烈情绪~。志气~。兴~采烈。 ⒌ ①指程度、优劣、深浅、轻重等未知~低。 ②到底,终究~低合适了。 ③无论如何不管~低,一定要做好。 ⒍

:阁 (形声。从门,各声。本义古代放在门上用来防止门自合的长木桩) 门限 閣,所止扉也。门开则旁有两长橜杆辂之,止其自阖也。--《说文》 高其闬阁。--《左传》。 所以止扉谓之阁。--《尔雅》÷懿行疏此阁以长木为之,各施于门扇两旁,以止其走扇。” 一种架空的小楼房,中国传统建筑物的一种。其特点是通常四周设隔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藏书和供佛之用 接屋连阁。--《淮南子·主术训》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唐·杜牧《阿房宫赋》 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阁gé ⒈楼房的一种,一般两层,周围开窗,供游息、藏书等用亭台楼~。文渊~,在故宫。佛香~,在颐和园。 ⒉旧称女子的卧房闺~。 ⒊旧时宫中的政务机关,近代某些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内~。组~。~员。 ⒋旁门,小门开东~以延贤人(延迎接)。

:连 (会意。从辵,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同本义 遙,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房君、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姻亲关系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 连lián ⒈连接,相接~年丰收。两岸~山。〈引〉连续~夜(夜间不休息)工作。烽火~三月。 ⒉联合外~友邦。 ⒊带,加上~说带拉。~根拔掉。~他俩总共四人。 ⒋就是,即使(常跟"都"、"也"连用)~几分钱的使用,她都要精打细算。~一个字也得弄明白。 ⒌军队编制单位,是"营"的下一级,"排"的上一级。 ⒍ ⒎ ⒏ ⒐ 连liǎn 1.艰难。 连làn 1.见"连石"。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 城 chéng ①城市。 ②城墙万里长~。 ③城墙以内的地方西~区。 【城邦】古代奴隶制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农村构成。以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的城邦最为典型。通常实行奴隶主的贵族政治或民主政治。 【城堡】堡垒式的小城。 【城池】城墙和护城河。也指城市。 【城府】旧指城市和官署。比喻待人接物的心机~很深、胸无~(指为人坦率)。 【城郭】泛指城市。城内城的墙。郭外城的墙。 【城隍】 ①指护城河。 ②道教所信奉的管理城市的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用护城河里的水来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故受牵连而遭受祸害或损失。 【城阙】城门两侧的望楼。引申指京城、宫阙。 【城市】人口集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历史上手工业和农业分离、阶级和国家出现时产生的。现代城市是区域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规划】城市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城市性质、规耐布局,统一规划、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项建设。 【城市化】指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城镇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也包括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又称城镇化。 【城市贫民】城市中无固定职业,依靠自己劳动为生的贫苦的人。 【城下之盟】敌军兵临城下被迫签订的条约◇泛指被迫所签的屈辱性条约。 城chéng ⒈〈古〉为了防卫而建筑的高墙万里长~≮云压城~欲摧。 ⒉泛指都市~郭。攻~不怕坚。美化~市。~乡交流。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 十shí ⒈数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达顶点~足。~全~美。~分感谢。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 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

:栏 (形声。从木,阑声。栏”和拦”都是后起字。阑”用作名词时写作栏”,用作动词时,写作拦”。本义栏杆) 同本义。由扶手和支柱构成的栅杆护围 栏,木栏也,谓阶际木句栏。--《玉篇》 直栏横槛。--唐·杜牧《阿房宫赋》 雕栏相望焉。--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栏榡(栏杆);栏干子(栏杆);栏角(栏杆的转角);栏船(有栏杆的大木船) 饲养家畜的圈 报纸或刊物中有固定标题或特写的部分 一面墙壁或特制的告示牌,用以张贴通知、证 栏(欄)lán ⒈遮挡的东西竹~。铁~。花编~。 ⒉家畜的圈猪~。 ⒊书刊报纸等按性质、内容等划分的各个部分(常用线条、空白等隔开)专~。新闻~。 栏liàn 1.木名。即楝。

西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