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C 昌山

昌山

更新时间:2024-06-02 22:35:16


诗人: 欧阳玄
标题: 昌山
内容: 昌山峡口日西斜,兰渚维舟近酒家。水漱树根龙露爪,石排江岸虎交牙。路回佛寺藏深坞,风动渔舟扫落花。再拜灵均献蘋藻,月明环佩下汀沙。——元代·欧阳玄《昌山》
释意: :昌 (会意。从日,从曰。本义善,正当) 同本义 昌,美言也。--《说文》 禹拜昌言。--《书·大禹谟》 又如昌言(正直的善言、好话);昌教(善美的教化) 兴旺发达,与亡”相对 邦乃其昌。--《书·仲虺之诰》 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史记·太史公自序》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昌瑞(昌盛祥瑞);昌乐(兴盛安乐) 光;光明 一曰日光。诗曰东方昌昌。--《说文》 又如昌晖(光明);昌华(光华) 壮大;美好 猗嗟昌兮,颀 昌 chāng ①兴旺;茂盛~盛。 ②姓。 【昌明】(政治、文化)兴旺发达科学~。 昌chāng兴旺,繁荣~盛。~明。 昌chàng 1.通"倡"。倡导。参见"昌导"。 2.通"唱"。吟唱。参见"昌诵"。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峡 (形声。从山,夹声。本义两山夹水处) 同本义 仿洋于山峡之旁。--《淮南子·原道》。注两山之间为峡。”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王维《桃源行》 仍下峡路。--《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从峡度栈以上。 又如峡口(峡谷之口);峡路(峡谷中的道路或航道)。又特指长江三峡 桓公(温)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世说新语》 又如峡口(指西陵峡口);峡江(长江自奉节县瞿塘峡以下,至湖北宜昌一段) 形容词。狭窄 邃岸天高,空谷幽深,涧道之峡,车不方轨,号曰天险。--《水经注》 峡(峽)xiá ⒈两面有山夹着的水道长江三~。 ⒉两山之间或两陆地之间的狭窄地带~谷。地~。

:口〈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口,人所以言食也。--《说文》 且夫口三五之门也。--《国语·晋语》 口之为言达也。--《春秋·元命苞》 口者心之门户。--《鬼谷子·捭阖》 勺饮不入口七日。--《左传·定公四年》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口腹(指饮食);口分(口福);口滑(指吃东西失去控制;说话不谨慎);口辅(面颊。辅颊);口眼弗闭(放心不下;死不瞑目);口里摆菜碟儿(比喻嘴 口kǒu ⒈嘴,人与动物进食的器官,也是某些动物或高等动物发声器官的一部分张~。~燥唇干。 ⒉说话~音。~若悬河。 ⒊容器通外面的部分杯~。花瓶~。坛子~。 ⒋出入通过的地方道~。门~儿。街~儿。关~。长江~。 ⒌特指我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北。喜峰~。 ⒍破裂的地方裂~。伤~儿。上衣破了个~子。 ⒎锋刃刀~。 ⒏骡、马等的年龄(因可由牙齿的多少及磨损程度看出来)这匹马是五岁~。 ⒐中医诊脉,将离手掌后一寸的手腕经脉处叫"寸口",简称"寸"或"口"。 ⒑量词 ①指人一家三~。 ②指牲畜几个牲~。两~猪。 ③指器物两~井。四~刀。 ⒒ ⒓ ⒔ ①从语气间表露出来的感情意思嘲讽的~吻。 ②某些动物(如鱼、狗等)突出的嘴、鼻部分。 ⒕ ①说话的气势好大的~气。 ②指言外之意,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听她的~气。 ③说话时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教训人的~气。 ⒖ ①劝说、交涉或挑拨等的言词颇费~舌。 ② 争吵或因谈话引起的纠纷。 ⒗ ①[~角]嘴边。 ②[~角]吵嘴。 ⒘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说文》 离为日,为火。--《易·说卦》 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周礼·大司徒》 天无二日,太阳也。--《孟子》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又如日冠(太阳上方的光体);日昃(日斜,日过中午);日昫儿(太阳;日光);日月交食(对头;互相争斗);日头搁山(太阳落山);日头趖西(太阳偏西);日居月诸(日落月出,一天又一 天) 白天,白昼 夏之日。--《诗·唐风·葛生 日rì ⒈太阳~出。~落。 ⒉白天,跟"夜"相对夜以继~。 ⒊天,一昼夜今~。明~。〈引〉某一天生~。纪念~。 ⒋〈表〉一段时间夏~。昔~。来~方长。 ⒌ ⒍ ⒎ ⒏ ①天这些~子太忙。 ②生活~子会越来越好。 ③指某一天今天是她过生的~子。

西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斜 (形声。从斗,余声。本义用斗倒出) 舀出 斜,抒也。--《说文》 又如斜酒(舀酒) 侧着移动,向偏离正中或正前方的方向移动 门子才斜签着坐下。--《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飞腾暮景斜。--《杜位宅守岁》 又如斜签(侧着身子);斜躺(斜着下垂) 斜 不正,歪斜 明月斜挂。--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斜风细雨。--唐·张志和《渔歌子》 青山郭外斜。--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烟斜雾横。--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斜月三星(心字的隐喻);斜射路(抄近 斜xié ⒈歪,不正~视。~坡。倾~。 ⒉ 斜yé 1.终南山山谷名。在陕西数城县东北。 斜chá 1.人名用字。伊稚斜,汉代匈奴单于名。

:兰 (形声。从苃,阑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蘭,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泽兰属植物的泛称,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人所谓的兰,大抵指此而言,不是指兰科的兰。如兰臭(朋友相契。引申为友 情);兰麝(兰草和麝香。都是高贵的香料,古时用来薰香) 兰花 兰属 兰(蘭)lán ⒈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丛生,叶细长,花清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草~、建~、墨~、蕙~等。供观赏。 ⒉兰草,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圆形,边缘呈锯齿状,有香味,秋末开花,供观赏。

:渚 (形声。从水,者声。本义古水名。渚水) 水中的小洲 小洲曰渚。--《说文》引《尔雅》。传渚,小洲也。” 两涘渚涯之间。--《庄子·秋水》 渠弭于有渚。--《国语·齐语》 夕弭节兮北渚。--《楚辞·湘君》 乘鄂渚而反顾兮。--《楚辞·涉江》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诗·召南·江有渚》 避渚洲。--宋·文天祥《后序》 又如渚牙(洲上初生的草芽);渚田(小洲上的田);渚烟(笼罩在小洲上的烟雾);渚泽(洲中积水的洼地) 水边 汛洲清川渚,遥望高山阴。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沙~。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