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L 留别王侍御维

留别王侍御维

更新时间:2024-05-20 11:34:58


诗人: 孟浩然
标题: 留别王侍御维
内容: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寂 一作:索)——唐代·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翻译: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我想寻找幽静山林隐去,又可惜要与老朋友分离。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当权者有谁肯能援引我,知音人在世间实在稀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寂 一作:索)
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

参考资料:

1、《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年1月版 .
2、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141-142页 .
3、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 :华文出版社京 ,2009年11月版 :第122-123页 .
注释:

(jì)¹竟何待²,朝朝空自³归。
¹寂寂:落寞。²竟何待:要等什么。³空自:独自。

欲寻芳草去¹,惜与故人违²
¹欲寻芳草去:意思是想归隐。芳草:香草,常用来比喻有美德的人。²违:分离。

当路¹谁相假²,知音世所稀。
¹当路:当权者。²假:提携。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fēi)¹。(寂 一作:索)
¹扉:门扇。

参考资料:

1、《古代汉语字典》编委会 .古代汉语字典 .北京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05年1月版 .
2、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141-142页 .
3、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 :华文出版社京 ,2009年11月版 :第122-123页 .
赏析: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寂 一作:索)

  这首诗是孟浩然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6-87页 .
拼音:

liúbiéwángshìwéi

mènghàorán tángdài 

jìngdài zhāozhāokōngguī 
xúnfāngcǎo rénwéi 
dāngshuíxiāngjiǎ zhīyīnshìsuǒ 
zhǐyīngshǒu huányǎnyuánfēi  (zuò suǒ )
创作背景  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所作。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留别王维》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6-87页 .2、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年6月版 :第141-142页 .3、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 :华文出版社京 ,2009年11月版 :第122-123页 .

鉴赏

  这首诗是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的。诗人抒发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这首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来自《离骚》,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这首诗是作者科举落第离开长安时赠别友人王维的作品。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诗以失意后的牢骚贯穿全诗。语言平淡朴实,近于口语,不讲究对偶,顺其自然。

  在京求仕不成, 诗中便充溢着对“当路谁相假”的愤懑,并用“独寻芳草去”自我解嘲。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86-87页 .
释意: :寂 (形声。从宀,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寂jì ⒈没有声音~静。 ⒉

:寂 (形声。从宀,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寂jì ⒈没有声音~静。 ⒉

:竟 (会意。从音,从人。本义奏乐完毕) 同本义 竟,乐曲尽为竟。--《说文》 凡乐成则告备。--《周礼》『·郑玄注成,谓所奏一竟。” 泛指结束,完毕 竟,终也。--《玉篇》 竟,穷也。--《广雅》 谮始竟背。--《诗·大雅·瞻卬》。笺犹终也。” 振于无竟。--《庄子·齐物论》 秦王竟酒。--《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语竟。--唐·李朝威《柳毅传》 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竟学(学完,学到底);未竟之业;事竟 追究 竟jìng ⒈完毕,终了看书既~(既已经)。未~的事业。〈引〉终于,到底,终究毕~获胜。有志~成。究~有什么用? ⒉整,从头至尾~天。~世。 ⒊居然,〈表〉未料想到~然。~会。~敢。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待 (形声。从彳,寺声。本义等待,等候) 同本义 待,逗也。--《广雅》 有待而行也。--《易·归妹》 窃待于下风。--《庄子·渔父》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史记·项羽本纪》 与其坐而待之,孰若起而拯之。--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待君久不至,已去。--《世说新语·方正》 又如待年(等待长大。指女子待嫁);待贤(等候贤人);待诏(等待任职的诏令);待时(等待时机) 对待 此贤君子也,君厚待之。--《 待 dāi停留~会儿再走。又见dài。 待 dài ①将;要~答不理。 ②等候尚~解决。 ③对待~人诚恳。又见dāi。 【待定系数法】〈数〉对于一个算式,如果已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形式,那么可以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来表示结果,使给定的算式和结果之间建立起恒等式,进而通过对所 得到的恒等式的变形或代换,以确定这些系数,从而得到所求的解的解题方法。 【待机】等候时机。 【待价而沽】等有了高价才出售。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为谁做事。 【待命】等候命令原地~。 【待人接物】对待别人,应接事物。指与别人相处。 【待业】等候就业的简称。 【待遇】 ①〈古〉接待齐人亦以此重之,~甚厚。(《南史·王琳传》) ②对待;看待平等~、受到冷淡的~。 ③享有的权利、物质报酬等政治~、福利~、~优厚。

:朝 chao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本义早晨)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赵、韩、魏闻之

:朝 chao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日在草中,从月。字象太阳已出草中而月亮尚未隐没形。本义早晨) 早晨省亲,子、媳向父母、公婆请安 晨见曰朝…子于父母、妇于舅姑皆是。--《说文解字注笺》 昧爽而朝。(昧爽黎明。朝省视父母)--《礼记·内则》 邦君诸侯,莫肯朝夕。(夕指晚上省视帝王)--《诗·小雅·雨无止》 朝见,封建时代臣见君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燕、赵、韩、魏闻之

:空〈形〉 空虚;内无所有。引申为空虚处,空档 空,空虚。--《广韵》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诗·小雅·大东》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 仓禀实而囹圄空。--《管子·五辅》 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送将军登空堡上。--明·魏禧《大铁椎传》 独卧空室之中。--汉·王充《论衡·订鬼篇》 而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空衔(有官衔无实职或俸禄);空脑子(心中无盘算,没有头脑之意);空花阳焰(比喻不切实际的想法。空花虚幻之花。阳焰日光中浮动的烟尘 空kōng ⒈没有东西这里是~的。一座~楼房。 ⒉不实际,没有内容~虚。全是~想。~话连篇。〈引〉突然,无着落,白白地~忙。落~。~跑一回。 ⒊天空,天上晴~万里。燕飞~中。地对~导弹。 ⒋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皆~,所以佛教又叫"空门"遁入~门。 ⒌ ①物体中的窟窿。 ②没有内容~洞无物。 ⒍ ⒎ ⒏ ⒐ 空kòng ⒈使空,腾出来把它~着。~出一个书柜来。 ⒉闲着,没有被占用的~屋。今晚我有~。 ⒊间隙~隙。钻~子(〈喻〉有机可乘)。 ⒋亏损,亏欠亏~。 空kǒng 1.穴;洞。 2.口,嘴巴。 3.墓穴。 4.见"空道"。 5.中医用语。指血管,经络。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