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W 望江南

望江南

更新时间:2024-06-03 04:25:38


诗人: 蔡真人
标题: 望江南
内容: 阑干曲,红扬绣帘旌。花嫩不禁纤手捻,被风吹去意还惊。眉黛蹙山青。铿铁板,闲引步虚声。尘世无人知此曲,却骑黄鹤上瑶京。风冷月华清。——金朝·蔡真人《望江南》
释意: :阑 (形声。从门,柬声。本义门前的栅栏) 同本义。引申为栏杆 阑,门遮也。--《说文》 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史记·楚世家》 今公之牛马老于阑牢,不胜服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杜甫《李监宅》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 又如阑槛(栏杆);阑榡(栏杆);阑牢(围着栅栏用来饲养牛马的地方);阑圈(家畜饲养圈) 环状物 你看月阑,明日敢有风也。--元·王实甫《西厢记》 印刷页纸上的分行线条 阑lán ⒈晚,深岁~。夜~人静。 ⒉[阑干] ①纵横交错的样子玉容寂寞泪~干。 ②也作"栏杆",用竹、木、铁、石等制成的遮挡物石~干。铁~干。桥~杆。 ⒊残尽酒~。[阑珊]将尽,衰落的样子诗情酒兴渐~珊。 ⒋混进,擅自出入~入。~出。 ⒌同"拦"。

:干〈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榡大榡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岸;水畔 干gān ⒈盾牌执~。~戈(泛指兵器)。 ⒉冒犯,冲犯~法官。〈引〉冲哭声直上~云霄。 ⒊牵连,涉及~连。不相~。 ⒋强行过问,硬管~涉。~预。 ⒌求取,追求~求。 ⒍ 岸,水边湖~。江~。 ⒎ ⒏ ⒐ ⒑ ⒒ 。 ⒓无水份或少水份的,跟"湿"相对~燥。~谷子。~麦草秆。 ⒔水份少的食品饼~儿。豆腐~。 ⒕尽净,枯竭,空虚~杯。~涸。外强中~。 ⒖徒劳,白白地~坐。~等这么久。不要~着急。 ⒗拜认的亲属关系~爸爸。~女。 ⒘待慢,不理睬真没想到,他会~起我们。 ⒙忿恨话,使对方难堪他~了我一顿。"乾"另见qián㈠。⒚ 干gàn ⒈主体,重要的部分树~。躯~。 ⒉做,办,搞~事。说~就~。大~快上。 ⒊有才能的,善于办事的~练。才~。 ⒋ ⒌干部(公务员)的简称~群关系。 ⒍〈方〉坏,糟这事办~了。 干hán 1.井垣,井栏。 干gǎn 1.小竹。

:曲〈形〉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迂曲;婉转 曲qǔ ⒈文体名。能唱、能歌或供表演的一种文词散~。歌~。戏~儿。小~子。 ⒉歌谱歌~。作~。~高和寡。~终奏雅。 曲( ⒍黡、 ⒍麴)qū ⒈弯,跟"直"相对~折。弯~。~径。~尺。 ⒉不公正,不合理~意。~解。~从。 ⒊弯曲的地方河~。 ⒋偏僻隐秘的地方乡~。心~。 ⒌局部,不全~见。 ⒍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其酶类的发酵剂或糖化剂,一般用大麦、大豆、麸皮等培养微生物制成酒~。

:红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飉飉(亦作红彪彪”。形容 红gōng ⒈ ⒉见hóng。 红hóng ⒈赤,像火,鲜血那样的颜色~色。~花。火~。〈转义〉 ①革命的~军来了。~色娘子军。 ②喜庆操办~事。 ③光荣上~榜。 ④顺利,成功等~起来了。开门~。 ⑤先进的,众人尊敬的~旗手。~管家。 ⒉受宠信的人~人。 ⒊额外的利润~利。分~。 ⒋ ⒌ ①人世间。 ②繁华热闹的地方。

:扬 (形声。从手,? 同本义 扬,飞举也。--《说文》 扬,举也。--《小尔雅》 杜篑洗而扬觯。--《礼记·檀弓》 盥洗扬斛。--《礼记·乡饮酒义》 南扬弓。--《仪礼·乡射礼》 扬其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扬鞭语曰。--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大风扬积雪。--清·姚鼐《登泰山记》 扬帆去。--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扬楫(行船);扬袂(举袖);扬眉(举目);扬旌(高举军旗);扬麋(扬眉);扬觯(举起酒器);扬鞭(挥鞭);扬臂(振臂);扬徽(挥动军 扬(損、敭)yáng ⒈举起,高举~起。~鞭。~帆。 ⒉称颂赞~。颂~。表~。 ⒊振作士气不~。 ⒋显示~兵耀武。 ⒌容貌出众其貌不~。 ⒍飘动,翻腾飞~。风~电激。 ⒎播散,传播~场。~声。宣~。 ⒏船慢行的样子舟遥遥以轻~(轻~轻轻飘荡)。 ⒐ ⒑

:绣 (形声。从糸,秀声。从糸”与丝织有关。本义刺绣) 同本义 绣,五采备也。--《说文》。按考工记,以言画缋之事。则凡黹与画之五采备者,皆曰绣也。 絺绣。--《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按,谓针缕所紩者,其色备五采。紩者,黹字。郑以刺释黹,非以刺释绣也。 妾自绣腰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著我绣夹裙。 朝绣夹裙。 灿若图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又如绣幌(乡花的帷幔,窗帘);绣鹄(锦绣的飞禽图梆);绣鹄(绣花的头巾);绣佛(用彩色的丝刺绣成 绣(纁)xiù ⒈用彩色的丝线、棉线等在布、绸等上面刺成花纹、图象、文字等刺~。~花。~图。~字。 ⒉刺绣品苏~。湘~。蜀~。绒~。〈引〉华丽,精美,漂亮花梁~柱。~羽衔花他自得。

:帘〈名〉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帘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 簾,堂簾也。--《说文》 簾,户蔽也。--《声类》。 严持箧书,置饰室簾南。--《汉书》 草色入簾青。--唐·刘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则密室垂簾。--《聊斋志异·促織》 又如簾帷(遮蔽閠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緔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庑(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同奁” 帘( ⒈簾)lián ⒈用布、塑料、竹片、或苇子等做成遮蔽门窗的东西门~。窗~。 ⒉旧时商店门口做标志的旗帜茶~。酒~。

:旌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同本义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古代旗的总称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 旌jīng ⒈〈古〉用五色羽毛装饰的一种旗子建~提鼓。又是旗子的通称~旗招展。 ⒉表扬以~其美(美美德)。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