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W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更新时间:2024-05-20 04:43:20


诗人: 陶渊明
标题: 五柳先生传
内容: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魏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翻译: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参考资料:

1、李景强.《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
2、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文《五柳先生传》.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3-2]
3、张永刚 等.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与作品选(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
4、陶渊明 著 刘继才 编.陶渊明诗文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83-287
5、陶渊明 著 逮钦立 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
注释:

  先生不知何许人¹也,亦不详²其姓字³,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¹⁰,或¹¹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¹²,期在必醉¹³。既¹⁴醉而退,曾(zēng)不吝(lìn)情去留¹⁵。环堵(dǔ)萧然¹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¹⁷,箪(dān)(piáo)屡空¹⁸,晏(yàn)¹⁹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²⁰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²¹
  ¹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²详:知道。³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⁴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⁵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⁷欣然:高兴的样子。⁸嗜:喜好。⁹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¹⁰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¹¹或:有时。¹²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¹³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¹⁴既:已经。¹⁵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¹⁶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¹⁷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¹⁸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盛饭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经常。¹⁹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²⁰颇示:稍稍显露出。颇:略微;稍。 示:显现;表示。²¹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¹曰:黔(qián)²之妻有言:“不戚戚³于贫贱,不汲(jí)于富贵。”其言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¹⁰,无怀氏¹¹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¹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²黔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³戚戚:忧愁的样子。⁴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⁵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⁶兹:这。⁷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⁸俦:辈,同类。⁹觞:酒杯。¹⁰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¹¹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参考资料:

1、李景强.《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
2、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文《五柳先生传》.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3-2]
3、张永刚 等.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与作品选(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
4、陶渊明 著 刘继才 编.陶渊明诗文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83-287
5、陶渊明 著 逮钦立 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
赏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静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陶渊明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理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下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讽。

参考资料:

1、苗絮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研究述评[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李景强.《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
3、陶渊明 著 刘继才 编.陶渊明诗文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83-287
4、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5-38
5、张燕瑾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65
拼音:

liǔxiānshēngzhuàn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xiānshēngzhīrén xiángxìng zháibiānyǒuliǔshù yīnwéihàoyān xiánjìngshǎoyán róng hàoshū qiúshènjiě měiyǒuhuì biàn便xīnránwàngshí xìngshìjiǔ jiāpínnéngcháng qīnjiùzhī huòzhìjiǔérzhāozhī zàoyǐnzhéjìn zàizuì zuìértuì退 zēnglìnqíngliú huánxiāorán fēng duǎnchuān穿jié dānpiáokōng yàn chángzhùwénzhāng shìzhì wànghuái怀shī zhōng 

    zànyuē qiánlóuzhīyǒuyán  pínjiàn guì  yánruòrénzhīchóu xiánshāngshī zhì huái怀shìzhīmín tiānshìzhīmín 

创作背景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清代学者林云铭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参考资料:完善1、苗絮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研究述评[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以此为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注释
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
详:知道。
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
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
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
欣然:高兴的样子。
嗜:喜好。
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
如此:像这样,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zhé),就。
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既:已经。
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zēng)不,竟不。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离开。
环堵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dǔ):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了个补丁。短褐,粗布短衣,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dān),盛饭的圆形竹器。瓢(piáo),饮水用具。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黔(qián)娄:战国时期齐稷下先生,齐国有名的隐士和著名的道家学,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
兹:这。
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俦(chóu):辈,同类。
觞(shāng):酒杯。
以乐其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感到快乐。以,用来。
无怀氏:与下面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参考资料:

1、李景强.《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
2、人教版八下语文课文《五柳先生传》.人民教育出版社[引用日期2014-03-2]
3、张永刚 等.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与作品选(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
4、陶渊明 著 刘继才 编.陶渊明诗文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83-287
5、陶渊明 著 逮钦立 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

赏析

  这篇文章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第二部分是赞语。

  正文部分又可分为四小节。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就这样随便地取了一个字号。五柳先生不仅隐姓埋名,而且根本就不重视姓字,用庄子的话说,“名者,实之宾也”,本就无关紧要。但他看中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

  第二节自“闲静少言”至“欣然忘食”,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接着写五柳先生的生活、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五柳先生最突出的地方。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才是五柳先生的真实面貌。因为不追求荣利,五柳先生就无须奔忙,不用烦躁,自然也就闲,也就静,用不着喋喋不休。但这种闲静少言,并不等于五柳先生没有志趣。但这一节主要是写其“好读书”而善读书。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强调他的嗜酒是出于天性,而非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但嗜酒与家贫又是矛盾的,他不慕荣利,不能摆脱贫困,便“不能常得”到酒。这说明他不因嗜酒而失节。至于亲友请他吃酒,他却毫无拘束,一去即饮,一醉方休,又反映了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

  第四节自“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写“五柳先生”的安贫与著文。他虽然居室破漏,衣食不足,但却安然自得。这正是他安贫乐道的表现。而“常著文章自娱”,不入尘网,则是他读书“每有会意”的结果。并且,“忘怀得失”又是他“不慕荣利”的性格使然。这些既与前文相照应,又收束了全篇。

  对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作了叙述以后,第二部分文章结尾也仿史家笔法,加个赞语。这个赞语的实质就是黔娄之妻的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这是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最后有两句设问的话:“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既表达了他对上古社会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理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下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讽。

参考资料:

1、苗絮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研究述评[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李景强.《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
3、陶渊明 著 刘继才 编.陶渊明诗文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283-287
4、朱一清.古文观止赏析集评(三):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35-38
5、张燕瑾 .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65
释意: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先,前进也。--《说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九歌·国殇》 恐为操所先。--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头) 尊崇;重视 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史记·本准书》 又如先本(重视根本) 首创;开始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刻意》 又如先志(先立志向);先事(先行其事) 先 < 先xiān ⒈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前。首~。在~。事~。领~。奋勇争~。~发制人。 ⒉上代,祖宗~人。祖~。 ⒊称去世的尊长~兄。~父。 ⒋对已死之人的尊称~烈。 ⒌ ①人或某些动物的胚胎时期~天缺陷。 ②哲学上指先于感觉,先于实践经验。 ⒍ ①老师。 ②对人的敬称老~生。李~生。 ③某些地区称医生。 ⒎ 先xiǎn 1.《韵会》"先,前汉太子太傅少傅属官有先马。"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姚 生shēng ⒈草木长出、成长~出。~根。~芽。~长。〈引〉出生,诞生~育。~日。 ⒉造出,增加~事。 ①创造,制造。 ②生小孩。 ⒊显现,出现~气。~病。发~。 ⒋活的,活着~擒活捉。~荣死哀。〈引〉 ①有生命的~物。 ②生命杀~。车祸丧~。起死回~。 ③为了活命~计。营~。忙~活。谋~存。 ④整个生命阶段~平。奋斗一~。 ⒌使柴、草、煤等燃烧~火做饭。~炭炉子。 ⒍未经烧煮的,未熟的或未经加工炼制的~水。~菜。~瓜。~饭。~药。 ⒎不熟悉,不熟练,不常见~疏。~僻。~手。~人。~字。 ⒏硬,强~硬。~拉硬拖。~不认帐。 ⒐旧称读书人,今称学习的人儒~。书~。学~。实习~。研究~。 ⒑称某些人士或某种职业的人先~。医~。 ⒒戏曲里扮演男子的一种角色老~。武~。 ⒓很,〈表〉程度深~恐。~痛。 ⒔语助词(无义)好~。怎~才对。 ⒕ ①指老百姓~灵涂炭。 ②有生命的。 ⒖ ⒗ ⒘ ⒙ ①生活,生存。 ②繁殖。⒛ ①生机,生命力~意盎然。 ②经商做~意。 ③〈方〉指谋生的职业寻~意。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何〈代〉 什么 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何以自绘。--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子何恃而往?--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何异断斯织。--《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何人;何物;有何困难;何干(有什么相干) 怎么样 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问女何所思。--《乐府诗集·木兰诗》 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何不以锯中。--三 何hé ⒈疑问词。 ①什么来者~人?他为~事?有~难处? ②为什么~不这样?~乐不为? ③怎样如~办?要他~如? ④怎么~至于此? ⑤哪里~曾相见?~去~从? ⒉副词。多么~雄哉!开国~茫然。 ⒊〈古〉通"荷"。背,扛,担。 何hè 1.扛,以肩承物。 2.承受。

:许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同本义 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 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 许xǔ ⒈应允,认可~可。允~。准~。 ⒉称赞赞~。推~。 ⒊预先答应给予~诺。以身~国。 ⒋可能,或者也~。或~。 ⒌处所,地方先生不知何~人也。 ⒍〈表〉约略估计的几~。只有少~。年七十~。 ⒎句末语气词。这样如~。一生长恨奈何~。 ⒏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 ⒐ ⒑ 许hǔ 1.见"许许"。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

:也 亦表示同样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表示转折或让步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 表示强调 表示选择,还是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又如也是(还是) 也 语气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 也yě ⒈副词。 ①〈表〉同样,并行等玉米~叫包谷。你~好,他~好。 ②〈表〉加强语气。常跟"再"、"连"、"一点"等连用再~不敢。连一文钱~没有。一点~没错。 ③〈表〉转折或让步。常跟"虽然"、"即使"等连用虽然没有见过,~听别人说过。即使困难再大,~要设法克服。 ④〈表〉委婉或无可奈何倒~罢了。~只好这样。 ⒉文言助词。 ①在句末。〈表〉判断或肯定朱德,四川仪陇人~。 ②在句末。〈表〉疑问或感叹何~?威武~! ③在句中。〈表〉停顿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⒊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两点,指示两腋所在。腋”的本字。本义人腋窝) 同本义 亦,人之臂亦也。--《说文》。字俗作腋 胳谓之腋。--《广雅》 腋在肘后。--《埤苍》 亦 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抢,撞。)--《战国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以,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 亦yì也,同样,也是人云~云。反之~然。~步~趋(形容处处摹仿,追随他人)。 亦yī 1.人的腋窝。 2.副词。也;也是。 3.副词。又。 4.副词。尚;犹。 5.副词。已;已经。 6.副词。仅仅;只是。 7.副词。皆。 8.连词。假如,如果。 9.助词 ,无义。 10.实在;毕竟。 11.犹以。 12.通"奕"。大。 13.通"奕"。重,累。参见"亦世"。 14.通"易"。 15.姓。宋有进士亦尚节。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