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S 送王审言秘校潞州法曹

送王审言秘校潞州法曹

更新时间:2024-06-03 04:16:48


诗人: 冯山
标题: 送王审言秘校潞州法曹
内容: 上党缘青冥,劲气西北隅。黄河天际来,草木冬前枯。其地号严冽,燕陇莫与俱。毡罽护性命,冰霜结眉须。土人一犯寒,斗酒沃始苏。中州宦游士,未秋先嗟呼。我闻已心慄,冻粟生皮肤。而君风雪间,径作壶关趋。少年始任气,慷慨若有馀。自为功名行,不惮气候殊。犬戎炽将灭,郁屈迎天诛。幕府收英才,富贵往何图。埋头簿书底,龌龊终非夫。功业彼何人,送子诚起予。——宋代·冯山《送王审言秘校潞州法曹》
释意: :上〈名〉 (指事。小篆字形。下面的一”表示位置的界线,线上一短横表示在上面的意思。本义高处;上面) 同本义 上,高也。--《说文》 宛丘之上兮。--《诗·陈风·宛丘》 施于松上。--《诗·小雅·顁弁》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疾医》 云上于天干。--《易·需》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又如上荣(飞檐。屋檐两端的挑角);上柽(门框上端的横梁);上漏下湿(形容屋舍破旧,不蔽风雨);上网(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上丹田(道家谓人的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上 上shàng ⒈位置在高处的,跟"下"相对~面。~边。〈引〉质量、等级、地位高的或次序在前的~乘。~品。~等。~策。~级。~司。~行下效。~册。~月。~半天。 ⒉从低处到高处~山。~楼。〈引〉去,到,进呈,向前进~船。~北京。~农村。~书。献~。赶~。你快~。 ⒊增添,安装~油。~菜。~门窗。 ⒋登载,登记~报纸。~帐簿。 ⒌按规定时间进行活动~课。~操。~班。 ⒍指方面领导~。实际~。东面~。 ⒎指时间、处所、部位、范围等早~。课堂~。大路~。火车~。墙头~。书本~。心坎~。城市~。 ⒏指物体表面脸~。包装~。表面~。 ⒐涂,擦涂~。~药膏。~油漆。 ⒑拧紧~琴弦。~闹钟。 ⒒〈表〉动作趋向或达到、完成泡~茶。爬~来。坐~去。登~高峰。考~了研究生。当选~人民代表。 ⒓达到一定程度或数量~够了。~满了。成千~万。 ⒔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 ⒕ ⒖ 上shǎng

:党 (形声。从黑,尚声。党”、黨”在古代是两个字,现在党”是黨”的简化字。简化字党”,从儿(人,尚声)本义晦暗不明。党”指集团时,在古代一般只用于贬义, 与现代汉语不同) 不鲜明 黨,不鲜也。--《说文》 嘉兴谓衣物敝垢不鲜曰烟党。--蒋礼鸿《义府续貂》 美,善,正直◇作谠” 党,善也;美也。--《广雅》 元而致实,博而党正,是士君子之辩者也。--《荀子》 党 知晓,解悟 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荀子》 偏私,偏袒 子党于师人。--《韩非子· 党 dǎng ①政党,代表某一阶级、阶层利益的政治组织。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 ②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结~营私。 ③偏袒~同伐异。 ④旧时指亲族父~、母~。 ⑤姓。 【党阀】政党内把持大权、专横跋扈、拉山头、搞宗派的头目。 【党锢之祸】东汉末因宦官专权而对世家大族进行的打击。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在恒帝时,李膺等抨击宦官集团,被诬为诽讪朝廷,200多名党人被捕,释放后终身不许做官 。第二次党锢之祸发生在灵帝时,窦武起用党人谋诛宦官,事泄被杀。李膺等百余人亦被处死,流徙囚禁六七百人。被禁锢罢官者,祸及党人五族。 【党魁】政党的首领(含贬义)。 【党同伐异】偏袒同党,攻击异己。 【党徒】参加某一集团或派别的人(含贬义)。 【党卫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德国纳粹党的特务和军事组织。成立于1925年。最初为希特勒的私人卫队。希特勒执政后成为特务机构。曾以血腥手段迫害和屠杀德国国 内进步势力、占领区居民和犹太人,并直接参加法西斯侵略战争。1946年在纽伦堡审判中被定为犯罪组织。 【党项人】古族名。羌人的一支。原分布于青海、四川一带,主要从事畜牧业。唐时受吐蕃压迫,迁至甘肃、宁夏、陕北一带。北宋时曾建立西夏政权。 【党羽】反动集团中与头领一起为非作歹的帮凶。 【党政分工】指党组织和行政部门的领导分工负责。 党tǎng 1.或者;偶然◇作"傥"﹑"倘"。 2.广大。参见"党莽"。 党zhǎng 1.姓。

:缘 器物的边沿 低下头去把嘴唇搁在杯缘。--茅盾《蚀·追求》 又如缘石(砌筑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的长条形石块或混凝土块,用以保护人行道并使车行道的路边水流通畅);缘海(边缘海;沿海,接海);缘边(沿边。指边境) 原故,理由 璞皆知其名姓及巧诈缘由。--沈约《宋书》 因缘;缘分 渠会永无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 言谈大自缘。 画与书法为缘。--蔡元培《图画》 又 画与建 缘yuán ⒈边边~。外~。 ⒉沿着,顺着~溪行。 ⒊遵循,依照~法而治。 ⒋爬,攀附~木而上。攀~。夤~。 ⒌人与人的关系人~。血~。 ⒍宿命论者指人与人或人与事所谓"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分、有~、机~等等不过是自圆其说。 ⒎因为,因由~故。~由。~何至此? ⒏ 缘yuàn 1.衣服边上的镶绲;衣服的边。 2.给衣履等物镶边或绲边。

:青〈形〉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 青qīng ⒈颜色 ①深蓝色~天。~,取之于蓝,而~于蓝。 ②深绿色~草。草色入簾~。 ③黑色~线。~布。 ⒉深绿色的东西,多指嫩苗的庄稼、花草等看~。踏~。~苗。~黄不接(新苗未成熟,陈粮已经吃完。〈喻〉暂时缺乏或前后接不上)。 ⒊〈喻〉年轻,也指青年~春。~工。共~团。老中~。 ⒋ 青jīng 1.见"青青"。

:冥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从六,冖声。日,太阳,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暗也。本义昏暗) 同本义 冥,幽也。--《说文》 冥,暗也。--《广雅》 冥者,明之藏也。--《太玄·玄文》 维尘冥冥。--《诗·无将大车》 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法言·修身》 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枚乘《七发》 其庙独冥。--《汉书·五行志》 又如冥冥(昏暗);冥冥灭灭(昏暗不明的样子);冥蒙(晦暗不明);冥升(暗升;后指不断攀登);冥幻(暗淡虚幻) 深远;幽深 临万丈之绝冥。--孙绰 冥míng ⒈昏暗晦~。 ⒉愚昧~顽。 ⒊深远高低~迷,不知东西。〈引〉深入的(思索)~思苦想。 ⒋夜~行(夜里行路)。 ⒌迷信者所谓"人死后进入的世界""~间""~府"等是人们虚构的。 冥mián 1.见"颠冥"。 冥miàn 1.见"冥眴"。

:劲 (形声。从力,坙声。①本义强劲有力。②力气) 力量,力气 精神;情绪 神情;态度 趣味;兴趣 指某种程度,限度 劲(勁)jìng ⒈正直,挺拔,坚强有力~士。~松。~草。良将~旅。 ⒉见jiny。 劲(勁)jìn ⒈力气,力量使~。用~。〈引〉 ①精神、情绪、兴趣等干~。闯~。有~头。 ②指属性的程度你尝尝这个香~儿。这菜有点辣~儿。 ⒉见jìng。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气体的通称 气(氣)qì ⒈无一定形状,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煤~。水蒸~。特指空气~压。吸~。 ⒉呼吸~息。~喘。屏~。上~不接下~。 ⒊自然界冷、热等现象天~。节~。六~(阴阳风雨晦明)。 ⒋闻到的味儿~味。香~。烟~。 ⒌人的精神状态、作风、风度、力量等朝~。骄~。怒~。娇~。勇~。~宇。~节。~魄。 ⒍怒,使人发怒生~。不要~我嘛! ⒎欺负,欺压受~。 ⒏气势,气氛~壮山河。喜~洋洋。 ⒐中医指体内具有某种功能的物质~虚。~血两亏。也指某种症象湿~。痰~。 ⒑迷信者所谓的"命运"~数、运~等都是无稽之谈。 ⒒ ⒓ ⒔ ①云气。 ②某种环境中反映出来的状态情景和谐的~氛。 ⒕ 气xì 1.馈赠粮饷。 2.指食物。

西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