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Q 去私

去私

更新时间:2024-05-20 03:59:52


诗人: 吕不韦
标题: 去私
内容: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先秦·吕不韦《去私》
翻译: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黄帝说:“音乐禁止过分,色彩禁止过分,衣服禁止过分,香气禁止过分,饮食禁止过分,宫室禁止过分。”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晋平公向祁黄羊询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当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可以不可以,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平公说:“说得好。”于是任用了解狐,国人都对此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尉,谁可以担当这个职位?”祁黄羊回答道:“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是问可以不可以,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又任用了祁午,国人对此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祁黄羊的说法好!推举外人不避开仇人,推举家里人不避开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最公正的了。”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墨家有个大师腹纯,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他说:“先生年纪已大,又没有其他儿子了。我已经下令有关官员,不杀您的儿子,先生在这件事上就听我的吧。”腹纯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说:‘杀人的处死,伤人的给予刑罚。’这是用来制止杀伤人命的。禁止杀伤人命,这是天下的大道义。大王您虽然给予宽恕,下令有关官员不杀他,我腹解不可以不奉行墨家的法度。”腹纯没答应惠王,于是处死了他的儿子。儿子是人们偏爱的,忍痛割爱而奉行天下的大道义,这位大师可以说是公正的人。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厨师调制饮食但不敢自己吃,所以才可以做厨师。如果是厨师烹调食物却自己吃了,就不能用他当厨师了。当王、伯的人也是这样,诛杀残暴的人但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才可以当王、伯;如果是当王、伯的人诛杀残暴的人而去私占他们的财产,那也就不能当王、伯了。

参考资料:

1、李人杰,闵靓,张爱军主编.阅读与欣赏(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01:69
2、吴茹芝编译.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01:191
注释: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¹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²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³”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去私:驱除私心,这是墨家的学说。¹四时:春、夏、秋、冬四季。²遂:成。³“黄帝言曰”以下数句:与前后文义并不相关,苏时学推断:“盖必《重己》篇内所引,而后人传写错误,混入此篇者。”⁴公:公平、公正。

  晋平公¹问于祁(qí)黄羊²曰:“南阳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¹晋平公:晋悼公之子,名彪。²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据《左传·襄公三年》记载,黄羊荐贤事发生在晋悼公时。³南阳:在今河南省获嘉县北。⁴解孤:晋大夫。⁵午:指祁午,祁黄羊之子。

  墨者¹有巨子²³,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lì)(fú)诛,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¹墨者:指战国时的墨家学派,创始人为墨翟。²巨子:墨家学派中有重大成就的人物。³腹:即腹纯。“腹”是姓,纯是名。⁴秦惠王:名驷,公元前337~公元前311年在位。⁵为之赐:赐给我恩惠,指秦惠文王赦免腹蒋之子的死罪。⁶忍所私:指忍痛杀所私。所私,这里指儿子。“忍”含残杀之意。

  庖(páo)¹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²亦然,诛³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¹庖人:指厨师。²王伯之君:指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伯:同“霸”。³诛:诛杀。⁴私:占为己有。

参考资料:

1、李人杰,闵靓,张爱军主编.阅读与欣赏(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01:69
2、吴茹芝编译.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01:191
赏析: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尊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

  私的本字作“厶”,《韩非子·五蠢》说:“古者苍领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说文》引作“自营为厶”。可知私就是为自己打算,包括私利、私欲、私心、私念。去私就是要去掉一切私心私念,摒弃一切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行为,而要求事事“出以公心”。题目“去私’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与《吕氏春秋》其他篇相似,文章着重通过各种推理形式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

  第一层,以天地无私立论,说天并不只覆盖一方,地并不只负载一角,日月并不只照临一地,四季并不只运行一处,而是普遍地进行着,因而万物得以成长。这反映了道家的思想。庄子说:“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天地》)又说;“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天道》)这也就是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

  第二层引黄帝之言和举尧舜之行,证明古代圣君皆“至公”。黄帝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但先秦古籍所称黄帝之言,大都为后人依托,以表达某种思想和主张。这里所说的声、色、衣、香、味、室皆“禁重”,意在说明古代圣君并不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尧舜禅让之说原是对古代部落联盟酋长选举制度的美化、理想化,这里称赞他们的传贤不传子,也只是为了说明国君不应把天下看作是一己一家之私产。

  第三层,列举两件历史事实,说明人臣为人处世都应出以公心。一是祁黄羊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一是墨者巨子腹醇的大义灭亲。前者是不计个人恩怨,不顾他人毁誉,一心为国君效忠于后者是不讲个人私情,坚决行墨者之法。作者在叙述这两件事时都穿插了君臣的对话,并采用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此外,作者还用了“极而言之”的突出强调的手法,说举荐贤才,哪怕仇家或亲子都不避;说严厉执法,哪怕自己的儿于犯了杀人罪也要诛杀,都是在最高层次上来夸张他们的“公心”;两件事叙述之后又加以议论,有叙有议,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前者引孔子之言,后者为作者的直接发论,同为议论而以不同形式出现,说明作者力求避免文章板滞而注意有所变化。

  第四层,以厨师调和而不敢食,说明王伯之君当诛暴而不私。这里用的是类比推理的形式,前者为宾,后者为主,使文章落实到王伯之业上,说明王伯之君不应把天下当作一己之私产,而应将天下与人共之,“以封天下之贤者”。

  这篇文章所选的故事比较典型,记述具体,重点突出,引事说理,说服力强。《吕氏春秋》的作者鼓吹分封,从反对帝王将天下视为一己一家之私产,任意挥霍享乐这一点来说,它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07:153-154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吕氏春秋·孟春纪》中的第五篇,第四篇是《贵公》,两篇可视为姊妹篇。私是与公相对来说的。《吕氏春秋》创作之时正是建立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前夜,但作者创作此文是为了鼓吹分封,反对帝王将天下视为一己一家之私产,任意挥霍享乐。参考资料:完善1、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07:153-154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黄帝说:“音乐禁止过分,色彩禁止过分,衣服禁止过分,香气禁止过分,饮食禁止过分,宫室禁止过分。”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

  晋平公向祁黄羊询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当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是问可以不可以,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平公说:“说得好。”于是任用了解狐,国人都对此说好。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尉,谁可以担当这个职位?”祁黄羊回答道:“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说:“您是问可以不可以,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平公说:“说得好。”于是又任用了祁午,国人对此说好。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道:“祁黄羊的说法好!推举外人不避开仇人,推举家里人不避开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最公正的了。”

  墨家有个大师腹纯,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他说:“先生年纪已大,又没有其他儿子了。我已经下令有关官员,不杀您的儿子,先生在这件事上就听我的吧。”腹纯回答说:“墨家的法规说:‘杀人的处死,伤人的给予刑罚。’这是用来制止杀伤人命的。禁止杀伤人命,这是天下的大道义。大王您虽然给予宽恕,下令有关官员不杀他,我腹解不可以不奉行墨家的法度。”腹纯没答应惠王,于是处死了他的儿子。儿子是人们偏爱的,忍痛割爱而奉行天下的大道义,这位大师可以说是公正的人。

  厨师调制饮食但不敢自己吃,所以才可以做厨师。如果是厨师烹调食物却自己吃了,就不能用他当厨师了。当王、伯的人也是这样,诛杀残暴的人但不私吞他们的财产,而是将其分封给天下的贤人,所以才可以当王、伯;如果是当王、伯的人诛杀残暴的人而去私占他们的财产,那也就不能当王、伯了。

注释
去私:驱除私心,这是墨家的学说。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遂:成。
“黄帝言曰”以下数句:与前后文义并不相关,苏时学推断:“盖必《重己》篇内所引,而后人传写错误,混入此篇者。”
公:公平、公正。
晋平公:晋悼公之子,名彪。
祁黄羊:晋大夫,名奚,字黄羊。据《左传·襄公三年》记载,黄羊荐贤事发生在晋悼公时。
南阳:在今河南省获嘉县北。
解孤:晋大夫。
午:指祁午,祁黄羊之子。
墨者:指战国时的墨家学派,创始人为墨翟。
巨子:墨家学派中有重大成就的人物。
腹:即腹纯。“腹”是姓,纯是名。
秦惠王:名驷,公元前337~公元前311年在位。
为之赐:赐给我恩惠,指秦惠文王赦免腹蒋之子的死罪。
忍所私:指忍痛杀所私。所私,这里指儿子。“忍”含残杀之意。
庖(páo)人:指厨师。
王伯之君:指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伯:同“霸”。
诛:诛杀。
私:占为己有。

参考资料:

1、李人杰,闵靓,张爱军主编.阅读与欣赏(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01:69
2、吴茹芝编译.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01:191

赏析

  私的本字作“厶”,《子·五蠢》说:“古者苍领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说文》引作“自营为厶”。可知私就是为自己打算,包括私利、私欲、私心、私念。去私就是要去掉一切私心私念,摒弃一切谋取私利、满足私欲的行为,而要求事事“出以公心”。题目“去私’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与《吕氏春秋》其他篇相似,文章着重通过各种推理形式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

  第一层,以天地无私立论,说天并不只覆盖一方,地并不只负载一角,日月并不只照临一地,四季并不只运行一处,而是普遍地进行着,因而万物得以成长。这反映了道家的思想。庄子说:“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天地》)又说;“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天道》)这也就是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意思。

  第二层引黄帝之言和举尧舜之行,证明古代圣君皆“至公”。黄帝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但先秦古籍所称黄帝之言,大都为后人依托,以表达某种思想和主张。这里所说的声、色、衣、香、味、室皆“禁重”,意在说明古代圣君并不追求个人的物质生活享受。尧舜禅让之说原是对古代部落联盟酋长选举制度的美化、理想化,这里称赞他们的传贤不传子,也只是为了说明国君不应把天下看作是一己一家之私产。

  第三层,列举两件历史事实,说明人臣为人处世都应出以公心。一是祁黄羊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一是墨者巨子腹醇的大义灭亲。前者是不计个人恩怨,不顾他人毁誉,一心为国君效忠于后者是不讲个人私情,坚决行墨者之法。作者在叙述这两件事时都穿插了君臣的对话,并采用对比和映衬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此外,作者还用了“极而言之”的突出强调的手法,说举荐贤才,哪怕仇家或亲子都不避;说严厉执法,哪怕自己的儿于犯了杀人罪也要诛杀,都是在最高层次上来夸张他们的“公心”;两件事叙述之后又加以议论,有叙有议,更能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前者引孔子之言,后者为作者的直接发论,同为议论而以不同形式出现,说明作者力求避免文章板滞而注意有所变化。

  第四层,以厨师调和而不敢食,说明王伯之君当诛暴而不私。这里用的是类比推理的形式,前者为宾,后者为主,使文章落实到王伯之业上,说明王伯之君不应把天下当作一己之私产,而应将天下与人共之,“以封天下之贤者”。

  这篇文章所选的故事比较典型,记述具体,重点突出,引事说理,说服力强。《吕氏春秋》的作者鼓吹分封,从反对帝王将天下视为一己一家之私产,任意挥霍享乐这一点来说,它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资料:

1、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上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07:153-154
释意: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私 (形声。从禾,厶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 中国古时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 谭公维私。--《诗·卫风·硕人》。孔颖达疏引孙炎曰私,无正亲之言。” 男女阴部 早有私病,不近妇人。--汉·伶玄《赵飞燕外传》 又如私病;私处(生殖器) 日常衣服 薄污我私。--《诗·周南·葛覃》 又如私衣(官吏日常的便衣) 非法的货物 私sī ⒈个人的,跟"公"相对~事。~有。 ⒉为自己~心。自~。无~无畏。 ⒊秘密,偷偷地~自。~下。隐~。窃窃~语。 ⒋不合法的~货。走~。 ⒌不公道偏~。

:覆〈动〉 (形声。覆盖,復声。本义翻转,倾覆) 同本义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注谓茨瓦也。”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覆舟斟寻。--《楚辞·天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庄子·逍遥游》 虽天地覆坠。--《庄子·德充符》 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又如覆盆(翻扣的盆子。比喻蒙冤不能辩白);覆手(把手反转过来。比喻事情容易办到);覆杯(倒置的杯子;倾杯畅饮);覆水(已倒出的水。喻事已成定局);覆篑(倒一筐土);覆醢 (倒去肉酱);覆酱烧薪(极言著作无价值 覆 fù ⒈翻,倒过来天翻地~。水则载舟,水则~舟。 ⒉遮盖,蒙上~盖。天~地载。 ⒊同"复 ⒈ ⒉"。 ⒋ 【覆灭】全部被消灭全军~灭。 ⒌ 【覆没】指翻船沉没。〈引〉全部被消灭敌舰~没于大海中。 ⒍ 【覆辙】翻车地方,留下的车轮痕迹。〈引〉教训不要重蹈~辙。 ⒎ 【颠覆】车翻倒。〈喻〉用阴谋手段推翻合法政府。也指政权垮台。

:也 亦表示同样 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等 表示转折或让步 表示委婉。如我也只好如此 表示强调 表示选择,还是 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水浒传》 又如也是(还是) 也 语气 用在句末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旋见一白酋…英将也 也yě ⒈副词。 ①〈表〉同样,并行等玉米~叫包谷。你~好,他~好。 ②〈表〉加强语气。常跟"再"、"连"、"一点"等连用再~不敢。连一文钱~没有。一点~没错。 ③〈表〉转折或让步。常跟"虽然"、"即使"等连用虽然没有见过,~听别人说过。即使困难再大,~要设法克服。 ④〈表〉委婉或无可奈何倒~罢了。~只好这样。 ⒉文言助词。 ①在句末。〈表〉判断或肯定朱德,四川仪陇人~。 ②在句末。〈表〉疑问或感叹何~?威武~! ③在句中。〈表〉停顿地之相去~,千有余里。 ⒊

:地 用在状语和中心词之间 表示动态,相当于着”。常附在立、卧、坐等不及物动词的后头 后妻向床上卧地不起。--《舜子变文》 还用于状语后或补语前 相看月未坠,白地断肝肠。--唐·杜甫《越女词》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为地。--《尔雅·释地》 地生养万物。--《管子·形势解》 如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私 (形声。从禾,厶声。本义禾;庄稼) 同本义 私,禾也。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说文》。段玉裁注盖禾有名私者也。” 中国古时女子称姊妹之夫为私 谭公维私。--《诗·卫风·硕人》。孔颖达疏引孙炎曰私,无正亲之言。” 男女阴部 早有私病,不近妇人。--汉·伶玄《赵飞燕外传》 又如私病;私处(生殖器) 日常衣服 薄污我私。--《诗·周南·葛覃》 又如私衣(官吏日常的便衣) 非法的货物 私sī ⒈个人的,跟"公"相对~事。~有。 ⒉为自己~心。自~。无~无畏。 ⒊秘密,偷偷地~自。~下。隐~。窃窃~语。 ⒋不合法的~货。走~。 ⒌不公道偏~。

:载 年(唐虞时代用于年名) 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尔雅·释天》 朕在位七十载。--《书·尧典》 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史记·文帝本纪》 又如载祀(年) 载 记载,写在一定的册页里,有郑重的色彩 夫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左传·昭公十五年》 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萧统《文选序》 又如登载( 列(记载) 载zǎi ⒈年三年五~。 ⒉记在书报刊物上记~。登~。报~。刊~。转~。 载zài ⒈装,乘坐~货。装~。此车可~六人。 ⒉承受~重五吨。 ⒊充满满~而归。风雪~途。 ⒋乃,边,于是~歌~舞。~弛~驱。 载dài 1.加在头上;用头顶着。 2.尊奉;拥戴。 载zāi 1.筑墙长版。 2.树立。参见"载常"。 载zī 1.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