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W 无题和李商隐韵 其十

无题和李商隐韵 其十

更新时间:2024-06-01 14:09:04


诗人: 何乔新
标题: 无题和李商隐韵 其十
内容: 蓬峤迢迢去路难,东风又见碧桃残。云生瑶圃春常润,露堕金茎昼未乾。琼宇凝神香雾暖,石坛礼斗玉声寒。慇勤寄语求仙侣,河上灵筌仔细看。——明代·何乔新《无题和李商隐韵 其十》
释意: :蓬〈名〉 (形声。从苃,逢声。本义草名。蓬蒿) 同本义 蓬,蒿也。--《说文》 彼茁者蓬。--《诗·召南·驺虞》 桑蓬矢六。--《礼记·内则》 若纵火于秋蓬。--《楚辞·沈江》。注蒿也。” 飘萍浮而蓬转。--潘岳《西征赋》犊 又如蓬厂(草棚);蓬窗(草窗,意为破败的窗户);蓬麻(比喻良好的学习环境);蓬转(蓬草随风飞转);蓬衡(陋室茅舍;蓬户衡门);蓬门(蓬草编成的门户。形容穷人的住家)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某些植物果实的外苞 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 蓬péng ⒈ ⒉散乱乱~ ~的杂草。~头垢面。 ⒊ ⒋ ⒌

:峤〈名〉 山道 特指五岭 峤 qiao 本指高而尖的山。泛指高山或山岭 出为碧峤。--《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鼻准高隆如峤耸。--《西游记》 又如峤角(山角);峤鬟(山鬟) 峤 同乔”。高 峤(嶠)jiào ⒈山道。 ⒉见qiáo。 峤(嶠)qiáo ⒈尖而高的山千~万峰。

:迢〈形〉 (形声。从辵,召声。本义遥远) 同本义 旷瞻迢递。--《文选·左思·吴都赋》。刘注迢递,远貌。” 又如 千里迢迢;夜迢迢;迢邈(遥远);迢渺(遥远渺茫) 高貌,高峻貌 如迢递(高峻的样子);迢越(高远的样子);迢峣(高大的样子) 迢tiáo远,遥远~遥。千里~ ~。~ ~牵牛星。

:迢〈形〉 (形声。从辵,召声。本义遥远) 同本义 旷瞻迢递。--《文选·左思·吴都赋》。刘注迢递,远貌。” 又如 千里迢迢;夜迢迢;迢邈(遥远);迢渺(遥远渺茫) 高貌,高峻貌 如迢递(高峻的样子);迢越(高远的样子);迢峣(高大的样子) 迢tiáo远,遥远~遥。千里~ ~。~ ~牵牛星。

:去〈动〉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说文》从大,凵声。”凵。本义离开) 同本义 去,人相违也。--《说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纪侯大去其国。--《春秋·庄公四年》 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 武子去所。--《左传·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一狼径去。--《聊斋志异·狼三则》 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 去qù ⒈离开~职。离~。就~。 ⒉前往,由此到彼~学校。从成都~上海。快给他~封信。 ⒊距,距离,差别此~那儿有两公里。相~甚远。 ⒋除掉,放弃,减掉~掉。除~。减~。 ⒌已过的过~的。特指刚过的一年~冬。~年。 ⒍失掉大势已~。 ⒎在动词前〈表〉去做或要做~杀鸡。明天~买鞋。 ⒏在动词后〈表〉趋向或持续下~。出~。让他说~。照常做~。 ⒐扮演(戏曲里角色)你~演书生。 ⒑ ⒒ ⒓ 去jǔ 1.收藏。 去qū 1.驱逐。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难〈形〉 (形声。从隹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 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难(難)nàn ⒈灾患灾~。患~。遭~。 ⒉反驳,质问,责备非~。责~。 难(難)nán ⒈艰辛,困苦,跟"易"相对艰~。困~。~题。~得。~能可贵。 ⒉敌,怨仇,使人不好办为~。这件事把他~住了。 ⒊不敢,不可,不能~办。~免。 ⒋不好~说。~听。~做。 ⒌ ①难以忍受。 ②窘叫人~堪。 ⒍ ①不容易做很为~。 ②使人为难别~为他了。 ③多亏,〈表〉谢意~为你了。 ⒎ ⒏ ①害羞大胆前去,不必怕~为情。 ②情面上过意不去这样对他,实在~为情。 难nuó 1.驱逐鬼疫◇作"傩"。 2.茂盛貌。 3.奈何。《左传.昭公十年》﹕"忠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犹及之,难不慎也。"杨树达曰﹕"按顾氏炎武云﹕言不可不慎。 非是。今定此字读如《左传》弃甲则那之那,奈何也。"见《词诠.卷二》。一说不可,不能。孔颖达疏﹕"言人居身难可不谨慎。" 4.语气助词。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东,动也。--《说文》 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 东方木也。--《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 东君,日也。--《广雅·释天》 东邻。--《易·既济》。虞注震为东。” 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又如关东;旭日东升;东夏(指中国东部);东朝(东宫);东极(东方边远之处);东君(神话中与西王母相对的东王公);东坦(女婿);东裔(东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