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Y 游天平山白云泉

游天平山白云泉

更新时间:2024-06-03 04:46:26


诗人: 万俟绍之
标题: 游天平山白云泉
内容: 踏开松径几层阴,一勺寒泉洗客心。高处天风吹面泠,险边石磴警人深。祠尊范像香烟润,碑刻唐诗藓晕侵。鸟道更能幽绝处,恨无足力可登临。——宋代·万俟绍之《游天平山白云泉》
释意: :踏〈动〉 落下 下垂 踏〈动〉 (形声。从足,沓声。本义足着地;踩 ) 同本义 踏,足著地也。--《玉篇》 足踏使坚平。--《齐民要术·种葵》 鸡子圆转不止,便下床以屐齿踏之。--《晋书·王述传》 又如踏步不前;踏雪(在雪地上行走);把火踏灭;踏踏(马蹄声,也作蹋蹋);踏破菜园(吃素的人,破了荤戒);踏蹑(织布时踩踏织机的踏板) 边走边唱;打拍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唐·王建《水夫谣》 又 踏tā ①切实,不浮夸她工作挺~实。 ②安定,安稳心里~实。睡得~实。 踏tà ⒈踩践~。大~步。 ⒉亲自去到现场~看。~勘。按时检~。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開,张也。--《说文》 天门开阖。--《老子》十章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 开物成务。--《易·系辞上》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记》 开轩面场圃。--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广东军务记》 又如开城(打开城门);开门钱(男家迎亲的轿子到女家,女家开门前索取的钱财) 打开,开启 微子开封于宋。--《荀 开(開)kāi ⒈跟"关"相对。把关着的东西打开~门。~窗。~锁。〈引〉 ①放散,张开百花盛~。笑逐颜~。~口讲话。 ②化整体为部分六十四~本。 ③凝合物融化~冻(解冻)。 门、电键。 ⒉发掘,辟出,使显露出来~发。~辟。~煤矿。~荒山。~采黄金。 ⒊发动,发放,操纵~火车。~枪。~炮。~动机器。 ⒋起始~始。~头。~学。~春。 ⒌创立,建立,设置~创。~拓创新。~建。~国(建立新国家)大典。 ⒍举行~会讨论。~学典礼。 ⒎揭示,表明~诚布公。~宗明义。 ⒏通,启发,使通~通。~导。~窍。~路先锋。 ⒐列举,列出~清单。计~。〈引〉逐个付出~支。~销。 ⒑清除,革除~除。 ⒒摆脱~脱。 ⒓沸,滚喝~水。汤~了。 ⒔分离,分配分~。离~。三七~。 ⒕写~处方。~收据。 ⒖扩大,发展~拓。~展。~源节流。 ⒗广阔,爽朗,乐观~阔。~朗。 ⒘用在动词后面,〈表〉效果走~。传~了。打~窗户。张~嘴巴。睁~眼睛。放~双手。 ⒙〈外〉黄金的纯度单位,二十四~为纯金。⒚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的简称,符号k。⒛

:松 (形声。从木,公声。本义松科植物的总称) 同本义 松,松木也。--《说文》 山有乔松。--《诗·郑风·山有扶苏》 如松茂矣。--《诗·小雅·斯干》 出户望南山,松生石上,剑在其背。--《搜神记·干将莫邪》 一般为常绿乔木,很少为灌木,树皮多为鳞片状,叶子针形,花单性,雌雄同株,结球果,卵圆形或圆锥形,有木质的鳞片,木材和树脂都可利用。又如松塔;松涛;松针;松脂;松亭(旁 边有松树的亭子);松活(以松柏的枝叶扎成人、鹤、鹿、亭等形状,作为冥器,叫做松活);松肪(松脂);松扇(用柔嫩松皮制成的一种古扇);松钗(松树的枝叶); 松( ⒈至 ⒋鬆)sōng ⒈稀散,跟"紧"相对~脆。捆~了。 ⒉宽,不紧张~弛。~劲。~ ~垮垮。 ⒊放开,弄散~手。~土。~绑。 ⒋用鱼、鸡、瘦肉等制成形状似绒毛或碎末的食品鱼~。鸡肉~。牛肉~。 ⒌松树,一般为常绿乔木,叶子针形。种类很多。木材用途广泛。树脂可提松香和松节油。种子可以榨油和食用。 松cóng 1.依从,随从。

:径 经过,行经 径,过也。--《广雅》 夜径泽中。--《汉书·高帝纪》。按,行也。 又如径历(经过);径复(往返,迂回曲折) 径 南北为径 径 (形声。从彳,表示与道路有关,巠声。本义步行小路) 同本义 径,步道也。--《说文》 径,小道也。--《字林》 艮为径路。--《易·说卦》 审端径术。--《礼记·月令》 送丧不由径。--《礼记·曲礼》 行不由径。--《论语》 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庄子·徐无鬼》 夫惟捷径以窘步。 径(徑)jìng ⒈小路山~。曲~。〈引〉取道,经过夜~泽中。〈喻〉达到目的之方法找门~。取捷~。 ⒉直往,直接,直截了当~往。~自去。~向对方联系。 ⒊[直径]两端以圆周为界,经过圆心的直线。又称直径的长度井口~三尺。 ⒋[半径]圆心到圆周的直线。 ⒌ ⒍ 径jīng 1.经过;行经。 2.南北为径。参见"径轮"。

:几 (象形。本义古人席地而坐时有靠背的坐具) 同本义 几,坐所以凭也。--《说文》 掌五几五席之名物。--《周礼·司几筵》。注五几左右玉雕彤漆素。” 室中度以几,堂上度以筵。--《考工记·匠人》 几杖,所以扶助衰也。--《白虎通·致仕》 必操几杖以从之。--《礼记·曲礼》 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礼记·檀弓》。疏依神也。” 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诗·大雅·行苇》 又如几杖(供老人依靠的小桌子和支撑用的手杖。古代赐几杖,表示敬老的礼节);几席(几和席,为古人凭依、 几(幾)jǐ ⒈疑问词。问数量~本书?~点钟? ⒉〈表〉不定数她才二十~岁。只有~件衣服。 ⒊ ①多少曾~何时? ② ⒋见jī。 几jì 1.通"冀"。期望,希望。 2.通"纪"。年岁。 几qí 1.沂鄂。器物上的凹凸线纹。沂,凹纹;鄂,凸纹。 2.通"颀"。身长貌。

:层 (形声。从尸,尸者象屋形,从屋省。本义楼房) 同本义 层,重屋也。--《说文》 珠殿连云,金层辉景。--刘孝绰《栖隐寺碑》 又如层楹(高楼大厦) 构成整个事物的一个层次 层 重叠 高堂邃宇,槛层轩些。--《楚辞·招魂》 又 层台累榭。 巡曾楹而空楹。--《文选·江淹·别赋》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层观(重叠高耸的宫观楼宇);层台(多层的高台);层云(重重云层);层澜(叠起 层 céng ①量词。用于重叠、可分出层次的事物千~饼、三~楼。 ②重叠;重复~峦叠嶂。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尽头。层重迭;重复。穷尽;完。 【层递】〈语〉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用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如火车风驰电掣地猛冲过来……五十米,马不动。四十米,马不动。三十米,马还是不动! 【层峦】形容山岭重迭(峦连着的山)。 【层析】色层分析的简称。

:阴 (会意。从阜,从侌,侌亦声。阜,土山,从阜多与地形有关。简化字属会意,表示月夜笼罩山冈,很阴暗。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同本义 陰,誾也。山之北,水之南也。从阜,从侌。--《说文》 鸣鹤在阴。--《易·中孚》。按,二在兑泽之中,艮山之下,故称阴。 壜上张赤挛阴羽。--《周书·王会》 相其阴阳。--《诗·大雅·公刘》 阴竹之管。--《周礼·大司乐》 令剥阴木而水之。--《周礼·柞氏》 达于汉阴(汉水南岸)。--《列子·汤问》 洞庭之阴。--唐·李朝威《柳毅传》 阴谷皆入济 阴(陰、隂)yīn ⒈跟"阳"相对。〈古〉我国哲学家认为"阴"、"阳"是贯穿于一切事物的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如天、火、热为"阳",地、水、寒为"阴"。又如胸为~,背为阳。如 以胸腹而言,胸在上为阳,腹在下为~。以阴阳交错的变化,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⒉称月亮为"太阴",简称"阴"月为~。~历。 ⒊暗中,凹进的,不外露的~暗角落。~文图章。~沟。~河(地下河)。 ⒋云遮挡着太阳或月亮、星星~天。夕~。~雨。 ⒌光线被东西遮住所造成的影子~影。树~。 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居山之~『水之~。华~县,在陕西省华山之北。江~县,在江苏省长江之南。 ⒎带负电的~电。~极。 ⒏物体的背面碑~。 ⒐诡诈,不光明正大~谋诡计。~险毒辣。 ⒑女的,雌的或化验用语男为阳,女为~。~性反应。 ⒒生殖器或专指女性生殖器女~。 ⒓迷信者所谓"属于鬼、神的"~间、~宅等等都是虚构的。 ⒔ ⒕ ⒖ ⒗ ①天气低沉郁闷。 ②气氛不活跃。 ③忧郁、不开朗~郁不乐。 阴yìn 1.覆荫;庇护。 2.埋藏。 阴ān 1.沉默。《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孔传﹕"阴,默也。"一说通"闇",为居丧的小屋,凶庐。见《礼记.丧服四制》"《书》曰高宗谅暗"郑玄注﹑《论语. 宪问》"《书》云高宗谅阴"杨伯峻注。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勺〈名〉 (象形。本义古代舀酒器) 同本义。泛指舀东西的器具,有柄 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说文》 勺,枓也。--《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勺一升。--《考工记·梓人》 黄金勺。--《周礼·玉人》。注酒尊中勺也。” 宾勺。--《仪礼·士冠礼》。注尊升所以處酒也。” 如饭勺;炒勺(炒菜用的有柄铁锅);马勺;掌勺儿;勺水(一勺水。指少量的水);勺铎(方言。不聪敏);勺饮(一勺汤水);面粉勺;谷勺;量勺 容量单位名。历代不同 一勺之多。--《礼记·中庸》 十撮为 勺sháo ⒈一种有柄的可舀取东西的用具汤~。饭~子。木~子。钢~儿。 ⒉容量单位。十~为一合。百~为一升。 勺zhuó 1.古代乐舞名,相传为周公所作。 2.古乐器。即钥。似笛而短小,可执之以舞。 3.通"酌"。舀取。 4.通"酌"。调和。《文选.宋玉》"瑶浆蜜勺,实羽 觞些。"刘良注"勺,和也。"一说勺为沾。《楚辞》王逸注"勺,沾也……言食已,复有玉浆以蜜沾之。"参见"勺药"。 5.通"酌"。取法。 6.通"灼"。参见"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