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H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八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八

更新时间:2024-06-03 04:29:40


诗人: 汪元量
标题: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八
内容: 官军两岸护龙丹,麦饭鱼羹进不休。宫女垂头空作恶,暗抛珠泪落船头。
拼音: guān jūn liǎng àn hù lóng dān, mài fàn yú gēng jìn bù xiū.
官军两岸护龙丹,麦饭鱼羹进不休。
gōng nǚ chuí tóu kōng zuò è, àn pāo zhū lèi luò chuán tóu.
宫女垂头空作恶,暗抛珠泪落船头。
释意: :官〈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官,吏事君也。--《说文》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礼记·明堂位》 任官然后爵之。--《礼记·王制》 在官言官。--《礼记·曲礼》 官师一庙。--《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 举不失选,官不易方。--《左传·襄公九年》 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聊斋志异·促织》 官guān ⒈政府机关或军队里担任职务并有一定级别的人员,我国现多用于军队和外交场合~吏。军~。外交~。又泛指有一定级别的行政领导当~不贪,长治久安。不能当~做老 爷。 ⒉属于国家的或政府的~粮。~兵。~办之事。 ⒊ ⒋ ⒌ ①旧指通行广大地区的普通话,特指北京话。 ②推托,不负责任的话(也叫"打官腔")拿~话吓人。 ⒍ ①旧称官吏或政府。 ②诉讼打~司。吃~司。 ③〈喻〉用文字进行论争笔墨~司。

:军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饶阳。饶阳无备,因取之。-- 军jūn ⒈武装部队~队。空~。~。陆~。 ⒉军队的编制单位,它是师的上一级。 ⒊泛指军事的或有组织的集体~机。~令。抗洪大~。 ⒋驻扎~细柳(细柳地名)。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两,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 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汉书·律历志上》 双。用于鞋娄 一两棕鞋八尺藤,广陵行遍又金陵。--唐·戴叔伦《忆原上人》 匹(长四丈) 归夫人鱼轩,重锦三十两。--《左传·闵公二年》 通辆”。车一乘 武王戎车三 两(兩)liǎng ⒈数目字 ①一般用在量词或"半、千、万、亿"等前面~支笔。~个条件。~半。~亿。在多位数中常是大数用"两",小数用"二"("两"和"二"也可通用)~万二千。(注意"两" 和"二"的用法有所不同⑴有的数目字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一、二、三, 二十等中的"二";⑵小数和分数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零点二四(0.24),五分之二等; ⑶序数也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二姐,第二名等。) ②常用来称成双的或被认为成双的事物(用"两"不用"二")~对。~双。~可。~败俱伤。~极分化。~全其美。~袖清风。 ③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可通用~斤(二斤)。但"二两"不能用成"两两"。 ④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米。~吨。 ⑤形容词前做状语,只能用"两"不能用"二"势不~立。 ⒉〈表〉不定的数目(十以内的)等~天就走。 ⒊重量单位一~等于十钱,十~等于一斤(旧制十六~为一斤)。 两liàng 1.量词。用于车辆。 2.借指车。 3.容纳一辆车。

:岸〈名〉 (形声。从山,从厂,干声。厂(山崖),意思为水边高起之地。本义河岸) 同本义 淇则有岸。--《诗·卫风·氓》 三尺之岸,而虚车不能登也。--《荀子·宥坐》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后泛指靠近水边的陆地 岸芷汀兰。--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沿岸;起岸(把货物从船上搬运到岸上) 比喻高位 诞先登于岸。(诞发语词,无义。)--《诗·大雅·皇矣》 台阶 襄岸夷涂。--张衡《西京赋》 岸〈形〉 高傲 莫笑老翁犹气岸。--黄庭坚 岸àn ⒈江、河、湖、海等水边的陆地河~。~。 ⒉高大,严峻伟~。道貌~然。

:护 (形声。从言,蒦声。本义保卫;保护) 同本义 吏护还之乡。--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欲护汝。--明·魏禧《大铁椎传》 从我杀贼护家室。--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贯铁絙护之。 又如护队(行军所设防卫的军队);护藏(保护经藏);护梁(城楼上作护卫用的横梁);护镜(护心镜。衣甲上用以防护前心和后心的铜镜) 爱护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护书(收放文书用的长方形木匣子);护头(小孩子不肯剃头发);护槽(马吃草时,人难接近) 袒护;包庇 护(護)hù ⒈保卫,照顾~卫。~厂。~航。~理。保~。爱~。〈引〉掩盖,包庇莫~短。你不要~着他。 ⒉ ①外交机构发给本国公民证明身份的执照,在进入另一国停留时使用。 ②旧时旅行或运货时所带的政府机关证明文件。 ⒊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 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 龙(龍)lóng ⒈〈古〉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还能兴云降雨飞~乘云。叶公好~。 ⒉〈古〉生物学上指一些早已绝灭的巨大爬行动物恐~。翼手~。 ⒊封建时代象征帝王或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颜。~袍。 ⒋ ⒌ 龙máng 1.通"尨"。杂色,色斑驳。 2.通"?"。参见"龙鵤"。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说文》 砺砥砮丹。--《书·禹贡》 有始州之国,有丹山。--《山海经·大荒北经》 加之以丹矸。--《荀子·正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丹矸(丹砂);丹砂(一种红色矿物,也叫朱砂”);丹砾(矿物之丹砂,可为药用);丹铅(丹砂和铅粉,是古人校勘文字的用具) 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又称丹头;丹液 丹 dān ①红色~心。 ②古代道家炼的药仙~。 ③根据一定配方制成的粉末或颗粒状中成药丸散膏~、活络~。 【丹顶鹤】体长1.2米以上, 羽毛白色; 翅大, 末端黑色,能高飞;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颈、腿长,常涉水食鱼虾。鸣声响亮。亦称白鹤、仙鹤。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丹毒】〈医〉由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的小淋巴管引起。多发于头部、面部和小腿。症状是突发高烧,病变部分呈片状红斑,界限清晰,疼痛。 【丹麦】全称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到北海的出口处。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07.4万(1989),丹麦人占96%以上。丹麦语为官方语言。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首都哥本哈根。 【丹青】绘画泼墨~。丹、青古代绘画用的颜料。 【丹田】道家将人体脐下三寸的地方叫丹田意守~。 【丹心】忠心;赤心一片~。

:麦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攵,来声。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麦子) 同本义 造纸原料 麦,芒谷。--《说文》 爰采麦矣。--《诗·鄘风·桑中》 苖苖其麦。--《诗·鄘风·载驰》 野有麦场。--《聊斋志异·狼三则》 麦田浅鬣。--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麦棱头(麦田的田畦);麦人(麦心,麦核。即麦仁);麦天(农历四月前后麦子将熟的天气);麦舟(运麦的船。麦舟之赠, 麦(麥)mài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有小~。大~。燕~等多种。通常专指小~,子实可磨粉供食用。麦又可用来酿酒、制糖或作饲料等用。

:饭 (形声。从食,反声。本义吃饭) 同本义 饭,食也。--《说文》 饭飱者三饭也。--《礼记·玉藻》 呼饭饮之。--《汉书·朱买臣传》 饭疏食,饮水。--《论语·述而》 饭糗(干粮)茹草。--《孟子·尽心下》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尚能饭否;饭粥(吃粥);饭蔬(吃蔬菜) 给人喂饭或喂牲口 有一漂母见信饥,饭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楚辞·九章·惜往日》 又如饭牛(饲牛);饭僧(施舍饭食给僧人) 含。古代将米贝珠玉之类放 饭 fàn ⒈熟的谷物食品,多指大米饭这~好吃。这~好香哟! ⒉进食,定时吃的食品能~否?开~了。吃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