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H 回文虚言诗

回文虚言诗

更新时间:2024-05-30 22:51:56


诗人: 温峤
标题: 回文虚言诗
内容: 宁神静泊,损有崇无。——魏晋·温峤《回文虚言诗》
释意: :宁 (本作寍”。从宀,从心,从皿。表示住在屋里有饭吃就安心了◇世假寧”为寍”,寧”行而寍”废。今用宁”字作寧”简化字。宁”,是贮”的本字。本义 安宁,平安) 同本义 寍,安也。--《说文》。经传皆以寧为之。 三日康寧。--《书·洪范》 惟若寧侯。--《考工记·梓人》 归寧乃邦。--《仪礼·觐礼》 身欲寧。--《礼记·月令》 鸡狗不得宁。--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宁汝于斯。--清·袁枚《祭妹文》 幸宁心哉。--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又如心神不宁;宁吉(安宁吉祥);宁息(安宁平 宁(寧、甯)níng ⒈安定,平安~静。康~。既安且~。 ⒉南京市的简称。 宁(寜、甯)nìng ⒈情愿~可。~愿。~缺毋滥。~死不屈。 ⒉文言助词不~唯是(不仅如此)。 ⒊文言副词。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 宁zhù 1.古代宫室门屏之间。 2.同"贮"。贮藏;积聚。

:神 (会意。从示申。申”是天空中闪电形,古人以为闪电变化莫测,威力无穷,故称之为神。本义神灵) 传说中的天神,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或主宰者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说文》 以祀天神。--《周礼·大司乐》。注谓五帝及日月星辰也。” 阳之精气曰神。--《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又如神司(负责某种职责的天神);神会(迎神赛会);神祗(神指天神,祗指地神。泛指神明);神浒(神仙游玩的水边);神馆(神仙或神灵所居的馆所);神歌(颂神之歌) 泛指神灵 神 神shén ⒈迷信者所谓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又指迷信者崇拜的人死之后还有所谓的"精灵"不信~。没有鬼~。〈引〉特别高超,特别稀奇~笔。~医。~速。~效。 ~奇。~秘。~机妙算。 ⒉心思,精力,注意力~思。心~。聚精会~。 ⒊气色,情态~气。~色。~采。~态儿。 ⒋ ⒌ ⒍ ⒎ ①所谓神仙或神化英雄人物事件的神异故事。 ②指荒诞,夸张,无稽之谈。 ⒏ 神shēn 1.见"神荼郁垒"。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 静jìng ⒈停止的,跟"动"相对~止。树欲~而风不止。 ⒉没有声响安~。平~。清~。寂~。~悄悄。 ⒊安详平心~气。 ⒋〈古〉通"净"。清洁。 ⒌

:泊 (形声。从水,白声。本义停船) 同本义 西有鸾冈,洪崖先生乘鸾所憩泊也。--《水经注·赣水》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宋· 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泊船;泊舟(船停泊靠岸);泊步(埠头,码头);泊主(船家);船泊港外 栖止,停留 独泊灵台侧。--唐·陈子昂《古意》 又如漂泊 泊 淡泊;恬静(心地安然,不为名利所动)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老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泊 bó ①船靠岸;停船停~。 ②停留四处飘~。又见pō。 泊pō ⒈湖,地名湖~。血~(大滩血)。罗布~,在青海省。〈古〉梁山~,在今山东省。 泊pò 1.见"漠泊"。 2.见"泊栢"。

:损 (形声。从手,员声。本义减少) 同本义,与益”相对 损,减也。--《说文》 损偏去也。--《墨子经》 损德之脩也。--《易·系辞》 损益,盛衰之始也。--《易·杂卦》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请损之,月攘一鸡。--《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损年(短报年岁;寿命减少);损膳(减膳);损薄(降低标准,减损);损夺(削减);损减(节制;减少) 损失;丧失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大 损sǔn ⒈减少~去。有~。 ⒉伤害~伤。~害。~人利己。满招~,谦受益。 ⒊丧失~失。~兵折将。 ⒋用刻薄的话挖苦人这话太~人了。 ⒌刻薄狠毒又凶又~。手段真~。

:有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 有yǒu ⒈跟"无"相对。 ①〈表〉所属她~部录像机。 ②〈表〉存在~见解。~希望。~花~草。 ③〈表〉发生和出现他~伤了。情况~了变化。 ④〈表〉估量或比较这只鸡~五斤多。他~你那样高了。 ⑤〈表〉大或多~把年纪。富~成效。~的是(多得很)。 ⒉用于某些动词前面。〈表〉客气~请。~坐。~劳。 ⒊占据占~。孙权据~江东。 ⒋跟"某"、"某些"相近或指一部分~一时期。~人不同意。~的(有些)地方工作未做好。 ⒌〈古〉汉语词头,作助词(无义)~夏。~周。 ⒍ ⒎ ⒏ ⒐ ⒑ ①有条件的,有边际的,可以穷尽的~限公司。 ②不多的,有一定限度的。 ⒒ 有yòu同"又"。还有,再加上三十~六。

:崇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同本义 崇,嵬高也。--《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又如崇亘(高峻绵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耸的样子) 高;高大 崇,高也。--《尔雅》 与黄比崇。--张衡《西京赋》 崇崇圜邶。--扬雄《甘泉赋》 广与崇方。--《考工记·梓人》 大侯之崇,见鹄于参。--《仪礼·大射仪》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明道德之广崇。--《史 崇 chóng ①高~山峻岭。 ②尊敬;重视~敬、推~。 ③姓。 【崇高】极高的;最高尚的~的敬礼、~的理想。 【崇厚】(1826-1893)清末大臣。字地山,完颜氏,满州镶黄旗人。满族。举人出身。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协助奕i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1878年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次年,擅自签订丧失领土、主权的《里瓦几亚条约》。遭到舆论谴责、被撤职治罪。 【崇敬】推崇尊敬。 【崇明岛】中国第三大岛。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面积1083平方公里,属大陆岛。农产以棉花、稻、小麦为主。是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 【崇山峻岭】指高大的山岭。 【崇祯帝】(1611-1644)明代皇帝。即朱由检。庙号思宗。1627年即位后,杀魏忠贤,罢黜阉党,整饬朝纲,意欲图强。但随即又宠信另一批宦官,杀害抗后金将领袁崇焕。为镇压农民起义,不断加重赋役。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后,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明朝灭亡。 崇chóng ⒈高~高。~山。 ⒉尊重,推重~拜。~敬。尊~。推~。 ⒊〈古〉通"终"。终了。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