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P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更新时间:2024-05-20 09:11:51


诗人: 韦庄
标题: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内容: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唐代·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翻译: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参考资料:

1、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88
3、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注释:

洛阳城里春¹光好,洛阳才子²他乡老。柳暗魏王堤(dī)³,此时心转迷。
¹春:一作“风”。²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贾谊,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³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桃花春水渌(lù)¹,水上鸳鸯浴。凝(níng)²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¹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²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参考资料:

1、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88
3、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赏析: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 “忆”字,格外深挚。“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参考资料:

1、叶嘉莹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68-170 .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韦庄在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九世纪)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 参考资料:完善1、叶嘉莹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68-170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老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名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名悲苦。无以释解,只老把一腔相思相忆名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名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春:一作“风”。
洛阳才子:西汉时洛阳人,年十八能诵诗书,长于写作,人称洛阳才子。这里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阳。
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阳溢成一个池,成为洛阳的名胜。唐太宗贞观中赐给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与洛水相隔,因称魏王堤。
渌:一本作“绿”,水清的样子。
凝恨:愁恨聚结在一起。

参考资料:

1、赵崇祚.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32-34
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2-88
3、王步高.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16-217

赏析

  这首词是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 “忆”字,格外深挚。“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参考资料:

1、叶嘉莹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68-170 .
释意: :洛〈名〉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说文》 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流经志丹、洛川、蒲城等县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雒南县华山东麓。本作雒”。如洛神(洛水女神洛嫔);洛浦(洛水之滨。传说这里是洛神出没处) 洛阳的简称 洛luò ⒈洛河,在陕西省。 ⒉洛水〈古〉作"雒"。源出陕西省洛南,向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 ⒊洛阳市,在河南省。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城 (会意。从土,从成,成亦声。本义城墙) 同本义 城,所以盛民也。--《说文》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使老弱女子乘城。--《史记·田单列传》 百雉而城。--《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天子周城,诸侯轩城。” 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 城者,可以自守也。--《墨子·七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又如城内;城外;万里长城;城守(据城守御);城 城 chéng ①城市。 ②城墙万里长~。 ③城墙以内的地方西~区。 【城邦】古代奴隶制城市国家。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农村构成。以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的城邦最为典型。通常实行奴隶主的贵族政治或民主政治。 【城堡】堡垒式的小城。 【城池】城墙和护城河。也指城市。 【城府】旧指城市和官署。比喻待人接物的心机~很深、胸无~(指为人坦率)。 【城郭】泛指城市。城内城的墙。郭外城的墙。 【城隍】 ①指护城河。 ②道教所信奉的管理城市的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城门失火,用护城河里的水来救火,水干了,鱼也就死了。比喻无故受牵连而遭受祸害或损失。 【城阙】城门两侧的望楼。引申指京城、宫阙。 【城市】人口集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聚集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历史上手工业和农业分离、阶级和国家出现时产生的。现代城市是区域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市规划】城市各项建设发展的综合性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城市性质、规耐布局,统一规划、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项建设。 【城市化】指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引起的城镇数量增加及其规模扩大,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也包括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又称城镇化。 【城市贫民】城市中无固定职业,依靠自己劳动为生的贫苦的人。 【城下之盟】敌军兵临城下被迫签订的条约◇泛指被迫所签的屈辱性条约。 城chéng ⒈〈古〉为了防卫而建筑的高墙万里长~≮云压城~欲摧。 ⒉泛指都市~郭。攻~不怕坚。美化~市。~乡交流。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褃,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褃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褃。--《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内,中。与外相反 褃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 里(裡)lǐ ⒈长度单位1公~为1000米,合二市~,即三百丈。 ⒉〈古〉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今指街坊~弄。邻~。 ⒊家乡故~。同~(同乡)。 ⒋衣服里层绿衣黄~。〈引〉里面,内部城市~。手掌~。柜子~。 ⒌物体内层,跟"表"、"面"相对~层。~面。袜~儿。被盖~子。表~如一。 ⒍一定范围以内山~。那~。哪~?黑夜~。 ①靠左边,靠里的那边。 ②〈方〉内行知识~手。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春,推也。从苃屯,从日,苃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苮。--《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

:光guāng ⒈光线,照亮物体因而可用眼睛看到物体的那种东西~亮。~芒。日~。电灯~。~的传播速度,每秒约30万公里。〈喻〉心怀坦白,公正无私~明磊落。正大~明。 ⒉荣耀,荣誉,耀眼的~彩。~荣。~辉灿烂。 ⒊敬词欢迎~临。谢谢~顾。 ⒋景物春~明媚。美好风~。 ①境况,情景我们的~景一年更比一年强。 ②〈表〉估计看~景怕是要下雨。 ⒌表面平滑,使平滑~滑。~溜溜。打~。刨~。 ⒍完,一点儿不剩吃~。消灭~。 ⒎裸露~脚行走。~着上身。 ⒏只,单~剩这一间屋了。~靠少数人是做不好这件事的。 ⒐ ⒑

:好〈形〉 (会意。从女,从子。本义美,貌美) 指女子貌美 好,美也。--《说文》 凡美色或谓之好。--《方言二》 不可谓好。--《国语·晋语》。注美也。” 是女子不好。--《史记·滑稽列传》 鬼侯有子而好。--《战国策·赵策》 秦氏有好女。--《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如好皮囊(好看的外貌);好鸟(美丽的鸟);好不丑(反语。即好不俊,俊得很);好美(美貌);好闲(容貌美丽,举止闲雅);好妇(美貌的妇女) 善,优良,良好 领恶而全好者与。--《礼记·仲尼燕居》。注善也。” 父信谗而不好。--《 好hǎo ⒈勇敢,优点多的,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对~汉。~人~事。面~心~。庄稼长得~。~山~水都江堰。〈引〉健康,病愈,生活幸福等身体~。病~了。美~愉快。 ⒉友爱,和睦友~合作。亲切和~。 ⒊容易,便于~懂。~做。请你让点道,这部车~过去。 ⒋完结,完成制度订~了。等我穿~衣服就走。 ⒌很,甚~慢啦。~热哟。~久了。 ⒍可以,能你做得~。只~如此。 ⒎〈表〉赞许、应允或结束等语气~,满分。~,就这样办。~了,散会。 ⒏问数量或程度成都到北京~远?她~高? ⒐ ⒑ ⒒ ⒓ ⒔ ①好好的~生学习。~生工作。 ②很,多么~生了得。 好hào爱,喜欢爱~。~学习。~劳动。~为人师。 ~大喜功。

:洛〈名〉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说文》 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流经志丹、洛川、蒲城等县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雒南县华山东麓。本作雒”。如洛神(洛水女神洛嫔);洛浦(洛水之滨。传说这里是洛神出没处) 洛阳的简称 洛luò ⒈洛河,在陕西省。 ⒉洛水〈古〉作"雒"。源出陕西省洛南,向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 ⒊洛阳市,在河南省。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