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L 吕相绝秦

吕相绝秦

更新时间:2024-05-20 12:47:18


诗人: 左丘明
标题: 吕相绝秦
内容: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先秦·左丘明《吕相绝秦》
翻译: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夏天四月初五,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场,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侯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郑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晋国的图谋得逞。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晋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但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冒昧地将这些话全部陈述于君王的左右,以便君王的左右从有利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注释:

  夏四月戊(wù)午,晋侯¹使吕相绝²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lù)³同心,申之以盟誓(shì),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lù),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bǐ)¹⁰我惠公用¹¹能奉祀(sì)¹²于晋。又不能成大勋(xūn),而为韩之师¹³。亦悔于厥(jué)¹⁴心,用¹⁵¹⁶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¹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邑在吕,又称吕相。²绝:绝交。³戮力:合力,并力。⁴申:申明。⁵重:加重,加深。⁶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⁷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⁸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⁹即世:去世。¹⁰俾:使。¹¹用:因为。¹²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¹³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¹⁴厥:其,指秦穆公。¹⁵用:因而。¹⁶集:成全。

  “文公躬¹(huàn)²甲胄,跋(bá)³山川,逾(yú)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yú)、夏、商、周之胤(yìn),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jiāng),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¹⁰之,将致命于秦¹¹。文公恐惧,绥(suí)¹²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¹³于西¹⁴也。
  ¹躬:亲身。²擐:穿上。³跋履:跋涉。⁴胤: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⁵旧德:过去的恩惠。⁶怒:指侵犯。⁷疆场:边疆。⁸询:指商量。⁹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¹⁰疾:憎恶,憎恨。¹¹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¹²绥靖:安定,安抚。¹³大造:大功。¹⁴西:指秦国。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¹,蔑(miè)死我君,寡²我襄公,迭³我肴(xiáo)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tiǎn)我费(fèi)滑,散离我兄弟¹⁰,挠乱¹¹我同盟¹²,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yǔn),是以有淆(xiáo)之师。犹愿¹³(shè)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¹⁴谋我¹⁵。天诱¹⁶其衷¹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¹不吊:不善。²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³迭:同“轶”,越过,指侵犯。⁴奸绝:断绝。⁵我好:同我友好。⁶保:同“堡”,城堡。⁷殄灭;灭绝。⁸费: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⁹散离:拆散。¹⁰兄弟:指兄弟国家。¹¹挠乱:扰乱。¹²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¹³犹愿:还是希望。¹⁴即楚:亲近楚国。¹⁵谋我:谋算我晋国。¹⁶诱:开启。¹⁷衷:内心。

  “穆、襄¹即世,康、灵²即位。康公,我之自出³,又欲阙(quē)(jiǎn)我公室,倾覆我社稷(jì),帅我蝥(máo),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sù),俘我王官¹⁰,翦我羁(jī)¹¹,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¹²之不通¹³,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¹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²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³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阙⁴翦:损害,削弱。⁵蟊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⁶悛:悔改。⁷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⁸涑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⁹俘:劫掠。¹⁰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¹¹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¹²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¹³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及君¹之嗣(sì)也,我君景公引²³西望曰:‘庶(shù)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dí),入我河县,焚我箕(jī)、郜¹⁰,芟(shān)¹¹¹²我农功¹³,虔(qián)¹⁴我边垂¹⁵,我是以有辅氏¹⁶之聚¹⁷。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jiǎo)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¹⁸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xiū)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¹⁹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²⁰,背弃盟誓。白狄²¹²²君同州²³,君之仇雠(chóu),而我昏姻²⁴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²⁵。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²⁶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²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²⁸告昊(hào)²⁹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gǔ)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nì)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³⁰,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jīn)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³¹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³²,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³³利之³⁴。”
  ¹君:指秦桓公。²引:伸长。³领:脖子。⁴庶:大概,或许。⁵抚:抚恤。⁶称盟:举行盟会。⁷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⁸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⁹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¹⁰郜: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¹¹芟:割除。¹²夷:伤害。¹³农功:庄稼。¹⁴虔刘:杀害,屠杀。¹⁵边垂:边陲,边境。¹⁶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¹⁷聚:聚众抗敌。¹⁸伯车:秦桓公之子。¹⁹寡君:指晋历公。²⁰不详:不善。²¹白狄:狄族的一支。²²及:与。²³同州:同在古雍州。²⁴昏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²⁵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²⁶是用:因此。²⁷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²⁸昭:明。昊:广大。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出入:往来。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不壹:不专一。²⁹昵就:亲近。³⁰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³¹承宁:安定。³²不佞:不敏,不才。³³图:考虑。³⁴利之:对秦国有利。

赏析: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肴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淆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垂,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脩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榖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暱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文章从秦晋相好说起,历数秦穆公、康公、桓公时代,两国由交好到引发争端的种种情况,表明晋国在“肴之师”、“令狐之役”、“河曲之战”、“辅氏之聚”等双方争端中每次都是因秦怎么样,我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切入正题,说明这次“令狐会盟”秦的失约和不是,但狄、楚都已通报,晋国早有准备,是战是和由秦君定夺。这是一篇完整的外交辞令,结构严整,句法变化错综,行文步步紧逼,不容辩驳,虽然言语中真假搀杂甚至强词夺理,但深意曲笔,文字铮铮,开战国纵横家游说之辞和后世论辩书信的先河。

  文章第一段对秦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秦晋两国关系史上,也曾有过友好的时代,正所谓“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将女儿伯姬(穆姬)嫁给秦穆公。公元前637年,晋文公重耳逃亡秦国,秦穆公嫁以女儿怀羸。所以后世以男女通婚谓之结秦晋之好,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申生,“文公如齐,惠公如秦”。重耳逃亡各国十九年,最后一站是秦国,夷吾先后逃亡梁国和秦国。晋惠公夷吾和晋文公重耳两兄弟都是在秦国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回国登上君位的,秦对晋实有再造之恩。吕相却将此说成是“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能奉祀于晋”,指穆公虽然做了好事,但那只是报答晋国的旧德而已。紧接着又指责秦国“而为韩之师”,好事做得不彻底,所以“不能成大勋”。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的原因是晋惠公为得君位曾许秦五座城,回国后却又食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输粟于晋,输粟船队自雍及绛相继,人称“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不卖给秦国粮食。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交割了原先答应的五座城,又以太子为人质,才回到晋国。作为战争双方来说,实在是晋国理屈,有负秦恩,但在吕相绝交书中,倒好像战争的责任在秦国似的。所以下文秦穆公“亦悔厥于心”,支持晋文公顺利登上君位。吕相绝秦书中只有这一段涉及了历史上两国存在友好关系,但吕相绝不是为秦歌功颂德来的,而是为战争即将爆发来递交绝交书,所以他把秦国友好行为说成是“不忘旧德”,“悔于厥心”,可谓深文曲笔,煞费苦心。

  文章第三段对秦罪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吕相对两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轻描淡写,但对秦国的“罪咎”却是不吝笔墨。在绝秦书中,秦国韩原之战是第一罪;公元前630年秦晋共同攻打郑国,秦穆公在郑大夫烛之武的游说下,和郑国私下订盟撤军回国,是第二罪;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不来凭吊,反而侵犯晋国肴地,灭掉与晋同姓的滑国,妄图倾覆晋国,是第三罪;公元前626年,秦国因为肴之战战败,释放楚国俘虏,约定秦楚合作反对晋国,幸而上天有灵,楚太子商臣弑楚成王,秦国的阴谋才没有得逞,这是第四罪;公元前620年,秦康公即位,秦帅师送公子雍回国即位,被晋军在令狐击败,是第五罪;公元前615年,秦军为令狐之役伐晋,取晋羁马,两军战于河曲,是第六罪;秦桓公即位后,公元前594年,秦国利用晋国进兵伐赤狄灭潞国的机会,侵入晋国靠近黄河的州县,焚烧晋国的箕、郜两地,抢割庄稼、屠杀边境人民,秦晋因此有辅氏之战,这是第七罪。在历数了秦国的罪状之后,吕相才切入令狐会盟的正题,声讨秦国背盟的不义。在指斥秦国背盟时,吕相先用白狄告我,再用楚人告我,引告我。是秦反复无常的罪证。尤其是引楚王所述秦国之语:“尔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既暴露了秦国见利忘义的嘴脸,又刻画了秦国两面三刀的作法,使秦国无所逃其咎。令狐背盟是秦国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代表作,故吕相抓住不放,大作文章。

  文章第四段在论述秦康公、晋灵公时期两国关系恶化时,绝秦书先点明“康公我之自出”,康公母亲是晋献公女儿,本是至亲,但他“又欲阙剪我公室”,“摇荡我边疆”,简直是六亲不认,实在不像话。“我是有以令狐之役”,又是被迫采取的行动。可“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这等于说,给他改过的机会,他犹不思改悔,反而变本加厉。所以“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是康公绝我好也。”事实是,晋襄公死后,晋大夫赵盾等因太子夷皋年幼,都主张立公子雍。于是派先蔑、士会等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秦国亦派兵护送。可是晋襄公的夫人穆羸出来反对,坚持要立太子夷皋。赵盾临时变卦,改立夷皋,即晋灵公。赵盾派兵拒秦,在令狐把秦兵击退。后公子雍就客死秦国。本来是晋国前去迎公子雍,却说成是秦“帅我蟊贼”,有意颠覆晋国,真理都在晋国,责任全在秦国,讲理能讲到这种地步,吕相的口才实在令人惊叹。

  吕相这篇绝交书,历数秦穆、康、桓三王和晋献、惠、文、襄、景五君之事,上溯源流,下及当世,行文纵横捭阖,笔力阳刚雄健,给后世以很大影响。其后秦作《讥楚文》,即仿效此书。吕相绝秦书开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也是后世檄文之祖。

参考资料:

1、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创作背景  前580年,晋、秦为了讲和,在令狐会盟。晋侯首先到达令狐,秦伯不肯渡过黄河,派史颗在河东与晋侯结盟;晋国的郤犨到河西与秦伯结盟。结果,秦伯回国就背弃了与晋国的和约。前578年,夏四月戊午(四月初五),晋侯派吕相去断绝和秦国的邦交,即有此篇《吕相绝秦》的檄文。参考资料:完善1、陈长喜.《中国历代名文赏读·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夏天四月初五,晋厉公派吕相去秦国断交,说:“从前我们先君献公与穆公相友好,同心合力,用盟誓来明确两国关系,用婚姻来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晋国,文公逃亡齐国,惠公逃亡秦国。不幸献公去逝,穆公不忘从前的交情,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回晋国执政。但是秦国又没有完成大的功劳,却同我们发生了韩原之战。事后穆公心里感到了后悔,因而成全了我们文公回国为君。这都是穆公的功劳。

  “文公亲自戴盔披甲,跋山涉水,经历艰难险阻,征讨东方诸侯国,虞、夏、商、周的后代都来朝见秦国君王,这就已经报答了秦国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扰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率诸侯和秦国一起去包围郑国。秦国大夫不和我们国君商量,擅自同郑国订立盟约。诸侯都痛恨这种做法,要同秦国拼命。文公担心秦国受损,说服了诸侯,秦国军队才得以回国而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们对秦国有大恩大德之处。

  “不幸文公去逝,穆公不怀好意蔑视我们故去的国君,轻视我们襄公,侵扰我们的淆地,断绝同郑国的友好,攻打我们的城堡,灭绝我们的滑国,离间我们兄弟国家的关系,扰乱我们的盟邦,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秦君以往的功劳,却又害怕国家灭亡,所以才有淆地的战斗。我们是希望穆公宽免我们的罪过,穆公不同意,反而亲近楚国来算计我们。老天有眼,楚成王丧了命,穆公因此没有使侵犯晋国的图谋得逞。

  穆公和襄公去逝,康公和灵公即位。康公是我们先君献公的外甥,却又想损害我们公室,颠覆我们国家,率公子雍回国争位,让他扰乱我们的边疆,于是我们才有令狐之战。康公还不肯悔改,入侵我们的河曲,攻打我们的涑川,俘虏我王官的人民,夺走我们的羁马,因此我们才有了河曲之战。与东方贵国的联系不通的原因,正是因为康公断绝了同我们的友好关系。

  “等到君王即位之后,我们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说:‘恐怕要关照我们吧!’但君王还是不肯开恩同晋国结为盟好,却乘我们遇上狄人祸乱之机,入侵我们临河的县邑,焚烧我们的萁、郜两地,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屠杀我们的边民,因此我们才有辅氏之战。君王也后悔两国战争蔓延,因而想向先君献公和穆公求福,派遣伯车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们和你们相互友好,抛弃怨恨,恢复过去的友谊,以追悼从前先君的功绩。’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逝了,因此我们国君才有了令狐的盟会。君王又产生了不善之心,背弃了盟誓。白狄和秦国同处雍州,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赐给我们命令说:‘我们和你们一起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之好,畏惧君王的威严,接受了君王使臣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表示友好,对狄人说:‘晋国将要攻打你们。’狄人表面上答应了你们的要求,心里却憎恨你们的做法,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同样憎恨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了令狐的盟约,而来向我们要求结盟。他们向著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和楚国的三位先王宣誓说:‘我们虽然和晋国有来往,但我们只关注利益。’我讨厌他们反复无常,把这些事公开,以便惩戒那些用心不专一的人。’诸侯们全都听到了这些话,因此感到痛心疾首,都来和我亲近。现在我率诸侯前来听命,完全是为了请求盟好。如果君王肯开恩顾念诸侯们,哀怜寡人,赐我们缔结盟誓,这就是寡人的心愿,寡人将安抚诸侯而退走,哪里敢自求祸乱呢?如果君王不施行大恩大德,寡人不才,恐怕就不能率诸侯退走了。冒昧地将这些话全部陈述于君王的左右,以便君王的左右从有利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注释
晋侯;晋厉公。吕相,晋国大夫,魏骑现依的儿子魏相,因食邑在吕,又称吕相。绝;绝交。
戮力:合力,并力。
申:申明。
重:加重,加深。昏姻:婚姻。秦、晋国有联姻关系。
天祸:天降灾祸,指骊姬之乱。
无禄:没有福禄。这里指不幸。
即世;去世。
俾:使。用:因为。奉祀;主持祭祀。这里指立为国君。
韩之师:韩地的战争,指秦晋韩原之战。
厥:其,指秦穆公。
用:因而。集:成全。
躬:亲身。擐:穿上。
跋履:跋涉。
胤(yin):后代。东方诸侯国的国君大多是虞、夏、商、周的后代。
旧德:过去的恩惠。
怒:指侵犯。疆场:边疆。
询:指商量。擅及郑盟:擅自与郑人订盟。
疾:憎恶,憎恨。
致命于秦;与秦国拼命。
绥静:安定,安抚。
大造:大功。西:指秦国。
不吊:不善。
寡:这里的意思是轻视。
迭:同“轶”,越过,指侵犯。
奸绝:断绝。我好:同我友好。
保:同“堡”,城堡。
殄(tian)灭;灭绝。费(bi):滑国的都城,在今河南偃师附近。费滑即滑国。
散离:拆散。兄弟:指兄弟国家。
挠乱;扰乱。同盟:同盟国家,指郑国和滑国。
犹愿:还是希望。
即楚:亲近楚国。谋我:谋算我晋国。
诱:开启。衷:内心。
穆、襄:秦穆公和晋襄公。
康、灵:秦康公和晋灵公。
我之自出:秦康公是穆姬所生,是晋文公的外甥,所以说“自出”。
阙翦:损害,削弱。
蟊(mao)贼:本指吃庄稼的害虫,这里指晋国公子雍。
悛(quan):悔改。
河曲: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东南。
涑(Su)川:水名,在今山西西南部。
俘:劫掠。王官:晋国地名,在今山西闻喜西。
羁马:晋国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南。
东道;晋国在秦国东边,所以称“东道”。不通:指两国断绝关系。
君;指秦桓公。
引:伸长。:脖子。
庶:大概,或许。抚:抚恤。
称盟:举行盟会。
狄难:指晋国同狄人打仗。
河县:晋国临河的县邑。
箕:晋国地名,在今山西蒲县东北。郜(gdo):晋国地名,在今山西祁县西。
芟(shan):割除。夷:伤害。农功:庄稼。
虔刘:杀害,屠杀。边垂:边陲,边境。
辅氏:晋国地名,在今陕西大荔东。聚:聚众抗敌。
伯车:秦桓公之子。
寡君:指晋历公。
不详:不善。
白狄:狄族的一支。及:与。同州:同在古雍州。
婚姻;指晋文公在狄娶季隗。
吏:指秦国传令的使臣。
是用:因此。
二三其德;三心二薏,反复无常。
昭:明。昊:广大。秦三公:秦国穆公、康公、共公。楚三王:楚国成王、穆王、庄王。
出入:往来。
唯利是视:一心图利,唯利是图。
不壹:不专一。
昵就:亲近。
帅以听命:率诸侯来听侯君王的命令。
承宁:安定。
不佞:不敏,不才。
图:考虑。利之:对秦国有利。

参考资料:

1、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赏析

  文章从秦晋相好说起,历数秦穆公、康公、桓公时代,两国由交好到引发争端的种种情况,表明晋国在“肴之师”、“令狐之役”、“河曲之战”、“辅氏之聚”等双方争端中每次都是因秦怎么样,我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切入正题,说明这次“令狐会盟”秦的失约和不是,但狄、楚都已通报,晋国早有准备,是战是和由秦君定夺。这是一篇完整的外交辞令,结构严整,句法变化错综,行文步步紧逼,不容辩驳,虽然言语中真假搀杂甚至强词夺理,但深意曲笔,文字铮铮,开战国纵横家游说之辞和后世论辩书信的先河。

  文章第一段对秦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秦晋两国关系史上,也曾有过友好的时代,正所谓“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将女儿伯姬(穆姬)嫁给秦穆公。公元前637年,晋文公重耳逃亡秦国,秦穆公嫁以女儿怀羸。所以后世以男女通婚谓之结秦晋之好,献公宠骊姬,杀太子申生,“文公如齐,惠公如秦”。重耳逃亡各国十九年,最后一站是秦国,夷吾先后逃亡梁国和秦国。晋惠公夷吾和晋文公重耳两兄弟都是在秦国的鼎力相助下才得以回国登上君位的,秦对晋实有再造之恩。吕相却将此说成是“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能奉祀于晋”,指穆公虽然做了好事,但那只是报答晋国的旧德而已。紧接着又指责秦国“而为韩之师”,好事做得不彻底,所以“不能成大勋”。公元前645年秦晋韩原之战的原因是晋惠公为得君位曾许秦五座城,回国后却又食言;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饥荒,秦输粟于晋,输粟船队自雍及绛相继,人称“泛舟之役”。第二年,秦国发生饥荒,晋国却不卖给秦国粮食。韩原之战,晋惠公被俘,交割了原先答应的五座城,又以太子为人质,才回到晋国。作为战争双方来说,实在是晋国理屈,有负秦恩,但在吕相绝交书中,倒好像战争的责任在秦国似的。所以下文秦穆公“亦悔厥于心”,支持晋文公顺利登上君位。吕相绝秦书中只有这一段涉及了历史上两国存在友好关系,但吕相绝不是为秦歌功颂德来的,而是为战争即将爆发来递交绝交书,所以他把秦国友好行为说成是“不忘旧德”,“悔于厥心”,可谓深文曲笔,煞费苦心。

  文章第三段对秦罪浓墨重彩,极力渲染,吕相对两国历史上的友好关系轻描淡写,但对秦国的“罪咎”却是不吝笔墨。在绝秦书中,秦国韩原之战是第一罪;公元前630年秦晋共同攻打郑国,秦穆公在郑大夫烛之武的游说下,和郑国私下订盟撤军回国,是第二罪;公元前627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不来凭吊,反而侵犯晋国肴地,灭掉与晋同姓的滑国,妄图倾覆晋国,是第三罪;公元前626年,秦国因为肴之战战败,释放楚国俘虏,约定秦楚合作反对晋国,幸而上天有灵,楚太子商臣弑楚成王,秦国的阴谋才没有得逞,这是第四罪;公元前620年,秦康公即位,秦帅师送公子雍回国即位,被晋军在令狐击败,是第五罪;公元前615年,秦军为令狐之役伐晋,取晋羁马,两军战于河曲,是第六罪;秦桓公即位后,公元前594年,秦国利用晋国进兵伐赤狄灭潞国的机会,侵入晋国靠近黄河的州县,焚烧晋国的箕、郜两地,抢割庄稼、屠杀边境人民,秦晋因此有辅氏之战,这是第七罪。在历数了秦国的罪状之后,吕相才切入令狐会盟的正题,声讨秦国背盟的不义。在指斥秦国背盟时,吕相先用白狄告我,再用楚人告我,引告我。是秦反复无常的罪证。尤其是引楚王所述秦国之语:“尔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既暴露了秦国见利忘义的嘴脸,又刻画了秦国两面三刀的作法,使秦国无所逃其咎。令狐背盟是秦国言而无信、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代表作,故吕相抓住不放,大作文章。

  文章第四段在论述秦康公、晋灵公时期两国关系恶化时,绝秦书先点明“康公我之自出”,康公母亲是晋献公女儿,本是至亲,但他“又欲阙剪我公室”,“摇荡我边疆”,简直是六亲不认,实在不像话。“我是有以令狐之役”,又是被迫采取的行动。可“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这等于说,给他改过的机会,他犹不思改悔,反而变本加厉。所以“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是康公绝我好也。”事实是,晋襄公死后,晋大夫赵盾等因太子夷皋年幼,都主张立公子雍。于是派先蔑、士会等到秦国去迎接公子雍,秦国亦派兵护送。可是晋襄公的夫人穆羸出来反对,坚持要立太子夷皋。赵盾临时变卦,改立夷皋,即晋灵公。赵盾派兵拒秦,在令狐把秦兵击退。后公子雍就客死秦国。本来是晋国前去迎公子雍,却说成是秦“帅我蟊贼”,有意颠覆晋国,真理都在晋国,责任全在秦国,讲理能讲到这种地步,吕相的口才实在令人惊叹。

  吕相这篇绝交书,历数秦穆、康、桓三王和晋献、惠、文、襄、景五君之事,上溯源流,下及当世,行文纵横捭阖,笔力阳刚雄健,给后世以很大影响。其后秦作《讥楚文》,即仿效此书。吕相绝秦书开战国策士游说之辞先河,也是后世檄文之祖。

参考资料:

1、关永礼.《古文观止·续古文观止鉴赏辞典》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2、傅德岷.《古文观止鉴赏》:崇文书局,2010
释意: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夏xià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天。~种。 ⒉中国的古称华~。 ⒊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 夏jiǎ 1.木名。亦作"槚"﹑"榎"。参见"夏楚"。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四,阴数也。四分之。--《说文》 阴数次三也。--《玉篇》 路下四亚之。--《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 光被四表。--《书·尧典》 闰月定四时成岁。 良马四之--《诗·鄘风·干旄》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 又如四垂(四边);四梢(城镇四方边缘地方);四隅头(四方街口,四处);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四不拗六(少数拗不过多数);四趁(相称,各处都合适);四门(四方之门 );四鼓(四更);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 四sì数目字三~五。

: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半月形。月”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月亮) 同本义 月,太阴之精也。象上下弦阙形。--《说文》 月之从星,则以风雨。--《书·洪范》 礼月与四渎于北门外。--《仪礼·觐礼》 月虚而鱼脑减。--《淮南子·天文》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诗·小雅·天保》 又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喻指作事应适可而止,做得过分,就会走向反面);月上半阑残(指夜已深);月老冰人(月下老人);月”字流觞(酒令的一种。令中必带月”字);月日( 月亮和太阳);月晕(月亮周围的光圈);月影(映于水中或隐约如于云间的月亮 月yuè ⒈指月球(月亮,月儿),地球的卫星明~。 ⒉像月亮的形状或颜色的~饼。~琴。牙~刀。~白(淡蓝色)。 ⒊时间单位一年分为十二个~。 ⒋按月的~经。~刊。购~票。按~报表。 ⒌ ⒍ ⒎ ⒏

:戊 天干的第五位。方位属中央 古代以十干配五方,戊居十干中,因以指中央 五六者,天地之中合。--《汉书》 指代土 戊戌维新 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 戊wù天干第五位,也用作次序第五。

:午 (象形。本义御马索) 同本义 地支的第七位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午曰敦羊。--《尔雅》 用以纪月。即农历五月 午,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说文》 用以纪日 庚午之日,日始有谪。--《左传》 用以纪时,即十一时至十三时;正午,白天十二时 午战于彼。--《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时已过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过午已昏。--明·归有 午wǔ ⒈地支的第七位,也用作次序第七。 ⒉ ⒊特指正午(十二点)~餐。上~。中~。下~。 ⒋

:晋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进 晉,进也。日出,万物进。--《说文》 晋者,进也。--《易·序卦》 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周礼·田仆》 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班固《幽通赋》 又如晋谒(晋见;谒见);晋接(进见;接见);晋食(进献食品) 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以功晋知府。--《清史稿·桂中行传》 晋封英王。--《陈玉成》 又如晋封(晋升加封);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晋阶(升级);晋号(晋升其称号) 低,俯 见梓晋然实而俯 晋(晉)jìn ⒈进,升,向前~见。~升。~级。 ⒉〈古〉通"搢"。插。 ⒊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大部分在今山西省。 ⒋朝代名 ①晋朝(西晋、东晋),公元265-420年。司马炎灭魏后建立。 ②后晋,五代之一。公元936-946年。第一代君主是石敬塘。 ⒌山西省的简称。

:侯 (象形。从人,从厂,象张布,矢在其下。甲骨文字形,象射侯张布著矢之形。本义箭靶) 同本义。以兽皮或画上兽形的为之 矦,春饷所射矦也。--《说文》 终日射侯。--《诗·齐风·猗嗟》 射有张布谓之矦。--《小尔雅·广器》 方十尺曰矦,四尺曰鹄,二尺曰正,四寸曰质。 张矦。--《左传·成公二年》 又如侯弓(古代较射时用以射侯之弓☆,箭靶);侯道(箭靶与射者间的距离) 诸侯 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 诸侯则共熊侯豹侯。--《周礼·司裘》。注 侯hóu ⒈〈古〉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公~伯子男。秦汉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王~将相宁有种乎! ⒉泛指达官贵人~门似海。 ⒊箭靶终日射~,不出正兮(正靶的中心)。 侯hòu

使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吕〈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脊骨形,是膂”的本字。本义脊梁骨) 同本义。膂”的古字 吕,脊骨也。象形。--《说文》 氏曰有吕。--《国语·周语下》。注吕之为言膂也。” 尻髋脊膂腰背吕。--《急就篇》。颜师古注吕,脊骨也。” 我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有六种,总称六吕 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 通旅”。客舍 自今以来, 吕lǚ〈古〉我国音乐用语。指乐器声音的清浊高低,分阴阳各六,共十二音,阴的称"吕",阳的称"律",合称"律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