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柬藏一

柬藏一

更新时间:2024-06-01 15:17:13


诗人: 储泳
标题: 柬藏一
内容: 灵竺山前满迳苔,游春车马可曾来。共君便欲携尊去,一树海棠花正开。——宋代·储泳《柬藏一》
释意: :灵 (形声。从巫,靈声。本义巫)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 命灵氛为余占之。--《离骚》 灵连踡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灵偃蹇兮姣胶。--屈原《东皇太一》 又如灵子(指巫。以舞导引神的人) 神灵 天神曰灵。--《尸子》 灵者,神也。--《风俗通》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合五岳与八灵兮。--《楚辞·怨思》。注八方之神也。” 灵之来兮如云。--屈原《九歌·湘夫人》 又如灵神(神灵);灵祗(神明;神灵) 灵(靈)líng ⒈有效验~验。~丹妙药。 ⒉聪明,机敏,敏捷~敏。~活。~机。心~手巧。 ⒊活动迅速,准确这部仪器很~。失~。 ⒋传说中或迷信者称"神"及"关于神仙"的神~。 ⒌属于死人的~柩。移~(移动装着死人的棺材)。

:竺 (形声。从二,竹声。本义竹) 同本义 竺,竹也。--《广雅》。王念孙疏证竺、竹同声字。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 印度古译名天竺”的简称 双匣犹传竺国经。--林景熙《梦中作》 又如竺经(佛经);竺国(天竺。古印度的别称);竺域(指天竺。即今印度);竺土(指天竺国。指古印度) 山名 朝游三竺,暮宿两峰。--《西湖佳话》 古代的一种乐器 高渐离击竺。--《战国策·燕策》 非丝非竺。--宋·欧 竺zhú 竺dǔ 1.通"笃"●;深。 2.通"毒"。憎恨;憎恶。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前〈动〉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謵朋前马。 前qián ⒈跟"后"相对 ①〈表〉方向,方位~方。~面。床~。高楼~。向~走。 ②〈表〉时间~天。~年。~些时候。史无~例。 ③〈表〉次序~排。~六名。 ⒉行进~进。勇往直~。 ⒊ ⒋ ⒌ ⒍ ①前面的路程。〈喻〉未来的境遇、成就展望~程,灿烂辉煌。 ②旧时指读书或官吏企图求取的功名职位。 ⒎ 前jiǎn 1.浅黑色。参见"前樊"。 2.消灭。

:满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 满(漨)mǎn ⒈全~分。~身是泥。 ⒉足,够,符合心意~足。心~意足。非常~意。 ⒊充实,没有余地充~。布~。粮食~仓。 ⒋达到一定限度客~。假期将~。 ⒌骄傲,不虚心自~。谦受益,~遭损。 ⒍斟酒,使满~上这杯。 ⒎ 满mèn 1.通"懑"。烦闷。 2.中医学名词。胀满;壅滞。 3.用同"们"。

:迳jìng同径。

:舌苔” 舌上的垢腻 苔〈名〉 (形声。从苃,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 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 长有苔藓类植物的东西或地方 苔藓 苔tāi 苔tái隐花植物的一类,根茎叶之区别不明显,绿色,常贴生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游 (形声) 同本义 游,旌旗之流也。--《说文》 为下国缀旒。--《诗·长发》 韖厉游缨,昭其数也。--《左传·桓公十二年》 江河的一段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诗·秦风》 又如上游;下游;中游 鸟媒,猎人驯养用以招引野鸟的家鸟 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文选·潘岳·射雉赋》 古水名 姓 游 人或动物在水里浮行或潜泳 其父善游。--《吕氏春秋·察今》 子岂遽善游。 鱼游于 游yóu ⒈在水里行动,在水上漂浮,泛指游泳~鱼。泳之~之。畅~长江。 ⒉河流的一段上~。中~。 ⒊流动,不固定~人。~牧。~击队。 ⒋闲逛,从容的行走~园。~览。~玩。 ⒌远行,旅行~历。远~。外~。旅~。 ⒍交际,交往~说。交~。 ⒎纵,放纵~荡。~恣。 ⒏捕捉鸟时,用于引诱同类鸟的鸟鸟~子。 ⒐ ⒑ ⒒有关陆地上活动的,"游"与"? 游liú 1.古代旌旗上的飘带。

:春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草(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 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 同本义 春,推也。从苃屯,从日,苃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苮。--《说文》 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尔雅·释天》 春者何,岁之始也。--《公羊传·隐公元年》 为此春酒。--《诗·豳风·七月》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