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Y 元旦

元旦

更新时间:2024-05-20 10:13:58


诗人: 欧阳建
标题: 元旦
内容: 玉炉香袅笔毛濡,元旦诗骚鼓角摧。十载未穿维翰砚,一壶得中步兵厨。雪并残臈归刍狗,风引韶光到草庐。翘首白云三千里,江公多似郭公愚。——魏晋·欧阳建《元旦》
释意: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炉 (形声。从火,眗声。本义贮火的器具,作冶炼、烹饪、取暖等用) 火炉 鑪,金鑪也。--《说文》 炉,火所居也。--《声类》 邾庄公废于鑪炭。--《左传》 鑪橐埵坊。--《淮南子·齐俗》 奉炽炉,炭火尽赤红。--《韩非子》 左手抚炉。--清·张潮《核舟记》 又 炉上有壶。 又 为炉,为壶。 即炉火烧绝。--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又如炉鸭(放在火炉上烧烤出来的鸭子);炉饼(烧饼);炉的(蒸的);炉铫(煎药或烧水用的器具);炉火(炉中之火);炉灰(燃料在炉内燃烧后所剩的粉状物);炉匠(铁匠) 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土台 炉(爐、鑪)lú ⒈取暖、做饭、冶炼等用的供热器具手~。电磁~。煤气~子。炼钢~子。 ⒉"鑪"另见rfum。

:香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同本义 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 黍稷靡馨。--《左传·僖公五年》 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诗·大雅·生民》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诗·周颂·载芟》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辛弃疾《西江月》 淅玉炊香粳。--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泛指好闻的气味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梅花绝句》 又如香鼠(一种皮毛名贵的貂);香醪( 香xiāng ⒈气味好闻,味道鲜美,跟"臭"相对~气。~花。稻谷~。饭菜~。 ⒉指有香味的东西~水。檀~。洗发~波。 ⒊舒适,受欢迎睡得可~。这批货上市~得很。

:袅 以系带系马。代称马名 製,以组带马也。--《说文》。段玉裁注《百官志》注曰‘秦爵二十等…三曰簪製,御驷马者。’” 又如袅蹏(袅蹄,铸金成马蹄形。因借指金银);袅驃(古骏马名);袅骖(小马的别名。一说古骏马名。即袅驃) 缭绕;缠绕 台上炉香袅翠烟。--王明清《挥尘后录》 又如袅脚(绕腿布);袅丝(香灰的别称);袅篆(指香的烟缕) 摇曳 吹拂 荷花落兮江色秋,秋风袅兮夜悠悠。--李白《悲 袅(嫋、嬝)niǎo ⒈ ①草木柔弱细长的样子竹竿何~ ~。 ②体态柔美的样子~ ~素女。 ③烟气缭绕的样子炉烟~ ~。 ④声音婉转悠扬,绵延不绝余音~ ~。 ⑤微风吹拂的样子~ ~兮秋风。  ⒉ ①草木柔弱细长的样子柳丝~娜。 ②体态轻盈柔美的样子少女~娜。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 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 笔 bǐ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蜡~、粉~。 ②(写字、画画、作文等的)笔法运~得当。 ③用笔写出代~。 ④笔画二字有两~。 ⑤量词一~帐、一~好字。 【笔触】书画、文学作品等的笔法,格调锋利的~。 【笔调】文章风格~清新。 【笔端】写作、写字、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 【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很新颖。 【笔锋】 ①笔尖。 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气势。 【笔供】用笔写出来的供词。与口供相对。 【笔画笔顺检字法】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 【笔记文】文体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力】写字、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刚劲。 【笔路】 ①笔法。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奇特。 【笔势】 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 ②文章的气势。 【笔削】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称削◇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笔记录。削删改。 【笔意】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写字、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功力。也指诗文的意境。 【笔札】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指写的文章。 【笔战】用文章来进行辩论,打官司,与舌战相对。 【笔者】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多为作者的自称)。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毛máo ⒈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羽~。牛~。鸭~。枇杷叶背面有绒~。 ⒉特指头发鬓~。 ⒊像毛的东西 ①指庄稼草木等不~(未开垦,不长庄稼等)之地。 ②东西上长的霉菌久没见太阳,皮鞋上都长~了。 ⒋皮的,毛织品~货。~线衣。 ⒌粗糙,没有加工的~糙。~坯。 ⒍粗略,估计的~重。~利。 ⒎慌忙,急躁~ ~腾腾。~里~躁。 ⒏惊慌,恐惧她吓~了。他心里发~。 ⒐小,细~孩子。正下~ ~雨。 ⒑我国货币"角"的别称五~钱。 ⒒ 毛mào 1.人体和动植物表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禽类的羽毛。 2.特指须发。 3.借指兽类。 4.指带毛的兽皮。 5.(又读mào)谓选择牲畜的毛色。 6.去毛。参见"毛炰" 。 7.指地面所生的植物。多指农作物。 8.特指物体上长的霉菌。多呈丝状,丛生。 9.比喻多而细碎。参见"毛举"﹑"毛起"。 10.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11.未 经加工的;粗糙。 12.凝。多指物象。 13.粗略的;不纯净的。 14.粗率,不细心。参见"毛手毛脚"。 15.无。 16.方言。谓货币贬值。 17.见"毛腰"。 18.谓惊慌 。 19.副词。大约;约摸。 20.通"牦"。牦牛尾。 21.方言。恼怒,发火。 22.古兵器名。 23.中国辅币"角"的俗称。 24.中医学术语。指较浮的脉象。 25.周畿内 采邑名。姬姓。文王子叔郑为始封之君,世称毛公。西周时其地在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东迁后在今河南洛阳附近的宜阳。参阅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僖公二十四年》。 26.姓。

:濡 古水名 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说文》 在河北省 尿 病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史记》 通儒”。儒士,学者 海内称之曰濡术之宗。--《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少以濡术。--《尉卫卿衡方碑》 假借为堧”。空地 自以城池道濡麦。--《鲁相史晨飨孔庙后碑》 濡 沾湿 不濡其翼。--《诗·曹风·候人》 春雨露既濡。--《礼记·祭义》 濡濯弃于坎。--《礼记·丧大记》 今客贤濡。--《史记·扁仓传》 又如濡墨 濡rú ⒈潮湿~衣。 ⒉浸,润泽~笔。 ⒊沾染耳~目染。 ⒋停留,迟慢~滞。~缓。 ⒌柔软,含忍~木。~忍。 濡nuán 1.水名。今河北省滦河。 濡ér 1.谓以汁调和烹煮。 濡róu 1.见"濡忍"﹑"濡愞"。 濡ruǎn 1.柔软;柔弱。 濡nuò 1.水貌。见《集韵.去过》。 2.通"糯"。黏性的。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元,始也。--《说文》。按,当训首也。 元,体之长也。--《左传·襄公九年》 始加元服。--《仪礼·士冠礼》 狄人归其元。--《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归国子之元。--《左传·哀公十一年》 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 牛曰一元大武。--《礼记·曲礼》。注头也。” 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新唐书》 又如元首(头) 天 元yuán ⒈头归(送还)其~。〈引〉居首的~首。~帅。~勋。 ⒉开始,第一~始。~旦。~月。~年。 ⒊基本,根由,根本~素。~ ~本本。 ⒋构成一个整体的~件。单~。 ⒌朝代名。元朝,公元1279-1368年。第一代君主是忽必烈。1206年蒙古族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中国。 ⒍同"圆"。货币名铜~。银~。伍拾~。 ⒎ ⒏ ⒐ ①汤元。 ②元宵节(正月十五日)闹~宵。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郑风·女曰鸡鸣》 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世说新语·贤媛》 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旦而战,见星未已。--《左传·成公十六年》 号呼达旦。--清·方苞《狱中杂记》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又如旦日(天亮时);旦明(天亮时) 早晨 旦夕得甘毳以养亲。--《史记·刺客列传》 又 旦 dàn ①天亮;早晨通宵达~。 ②(某一)天元~。 ②我国传统戏曲中扮演妇女的角色花~。 ③纤度(天然丝或化学纤维粗细程度)的单位,9000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旦数越小,纤维越细。 【旦旦】 ④〈古〉天天岂若吾乡邻之~有是哉。(《捕蛇者说》)~诚恳信誓~。 【旦日】〈古〉天明;白天~,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旦夕】 ④早上和晚上。 ②比喻极短的时间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