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W 望龙池怀汝济吏部

望龙池怀汝济吏部

更新时间:2024-06-02 16:08:15


诗人: 康海
标题: 望龙池怀汝济吏部
内容: 小殿俯芳林,丹台挹翠岑。重来多好兴,孤眺惬春心。时序关华发,丘园受短吟。如何韩吏部,已放二毛侵。——明代·康海《望龙池怀汝济吏部》
释意: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翱 噂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 小xiǎo ⒈跟"大"相对 ①面积、范围小的~山。~国。~块田。 ②量少的~量。~数。~雨。一~点。 ③程度浅的~学生。 ④声音低的~声。 ⑤年幼的,排行最末的~孩子。~妹妹。 ⑥谦词~弟。~女。~号。 ⒉轻视~看。 ⒊稍微~试锋芒。 ⒋时间短~住。~歇。 ⒌ ⒍ ①矮小的人~人国(童话)。 ②旧时指被统治者或地位低下的人。 ③人格卑鄙的人无耻~人。 ⒎ ①戏曲、杂技中的丑角。 ②〈喻〉轻浮,不顾廉耻的人跳梁~丑。 ⒏ ①寻常非同~可。 ②旧时谦称自己~可愿往。 ⒐

殿 :殿 (形声。本义击声)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苍鹰搏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 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聊斋志异》 有举孝子者先上殿。--《汉书·黄霸传》 浮屠北有佛殿一所。--《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又如宫殿(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殿陛(帝王宫殿的台阶。借指朝廷);殿直(在宫殿中值勤的人);殿使(皇帝派遣的使臣);殿脚人(即殿脚女”。相传隋炀帝巡游江 都时,乘 殿 diàn ①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拜、理政事的房屋佛~、太和~。 ②在最后~后。 【殿阁大学士】官名。明太祖开始设立。主要侍从皇帝左右,备皇帝顾问。初无实权,明中叶后逐渐参与机要,实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代皇帝批答奏章,实际掌握宰相之权 。 【殿后】行军时走在队伍的最后面。 【殿军】 ①行军时走在最后的部队。 ②参加体育、文艺等竞赛的最后一名。也指获得优胜的最后一名(一般是第三名)。 【殿试】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皇帝在殿廷上亲自考核会试录取的贡士。始于唐武则天时。根据成绩分若干等次,委以不同的官职。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又称廷试。 【殿下】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俯 (会意。从页,表示与头有关,从逃省。取低头逃跑意。现在简化为从人府声”的形声字。本义低头) 同本义 俯而纳屦。--《礼记·曲礼上》 俯而阯其户。--《公羊传·宣公六年》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俯擗(低头捶胸,悲伤之极的样子);俯偻(低头曲背);俯听(俯首而听);俯鉴(低头照视) 弯腰屈身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俯步(俯身而行);俯躬(弯下身子);俯镜(弯身下视照影) 从上往下看,从高处往下看 俯(頫、俛) fǔ低头,向下,跟"仰"相对~视。~冲。~拾即是。~仰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俯tiào 1.眺。

:芳〈名〉 (形声。从苃,方声。本义花草) 同本义 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芳芷(香草名);芳苓(芳荃。香草名);芳草(香草) 香气 芳,草香也。--《说文》 芳菲菲其弥章。--《楚辞·离骚》。注香貌。” 兰芝以芳未尝见霜。--《淮南子·说林》 芳与泽其杂糅兮。--《楚辞·离骚》 兰有莠兮菊有芳。--汉武帝《秋风辞》 指春天 指女子 芳 fāng ⒈花草的香味~香。芬~。〈喻〉美好的德行或名声万古流~。  ⒉花草篱边野外多众~。

:林〈名〉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 林lín ⒈成片的树木或竹子等树~。竹~。森~。防护~。封山育~。 ⒉指林业农~牧副渔。 ⒊〈喻〉林立的、众多的,在一起的人或事石~。碑~。儒~。著作之~。 ⒋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说文》 砺砥砮丹。--《书·禹贡》 有始州之国,有丹山。--《山海经·大荒北经》 加之以丹矸。--《荀子·正论》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丹矸(丹砂);丹砂(一种红色矿物,也叫朱砂”);丹砾(矿物之丹砂,可为药用);丹铅(丹砂和铅粉,是古人校勘文字的用具) 道家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又称丹头;丹液 丹 dān ①红色~心。 ②古代道家炼的药仙~。 ③根据一定配方制成的粉末或颗粒状中成药丸散膏~、活络~。 【丹顶鹤】体长1.2米以上, 羽毛白色; 翅大, 末端黑色,能高飞;头顶皮肤裸露,呈朱红色。颈、腿长,常涉水食鱼虾。鸣声响亮。亦称白鹤、仙鹤。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丹毒】〈医〉由丹毒链球菌侵入皮肤的小淋巴管引起。多发于头部、面部和小腿。症状是突发高烧,病变部分呈片状红斑,界限清晰,疼痛。 【丹麦】全称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到北海的出口处。面积4.3万平方公里。人口507.4万(1989),丹麦人占96%以上。丹麦语为官方语言。绝大多数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首都哥本哈根。 【丹青】绘画泼墨~。丹、青古代绘画用的颜料。 【丹田】道家将人体脐下三寸的地方叫丹田意守~。 【丹心】忠心;赤心一片~。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挹 舀;酌。把液体盛出来 挹,抒也。从手,邑声。--《说文》 凡以器斟酌于水谓之挹。--《珠丛》 弟子挹水而注之。--《荀子·宥坐》。注酌也。”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诗·小雅·大东》 法流湛寂,挹之莫测其源。--《西游记》 又如挹受(汲取,承受);挹盈(舀取盈满的液体);挹酌(汲取);挹彼注此(兹)(将彼器的液体倾注于此器);挹盈注虚(取有余以补不足);挹掬(捧取);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 引;牵引 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晋·郭璞《游仙诗》 接倾城之貌,挹希世之人。--《警世通言》 又如 挹yì ⒈舀,汲取~彼注兹。 ⒉谦让,谦退~言。 ⒊通"抑"。抑制~损。 ⒋拉。 挹yī 1.拜揖。 2.推崇。

:翠 (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 鸟名,翠鸟。又专指雌性的翠鸟 又如翠以羽自残(翡翠鸟因羽色之美而被残杀。比喻人因有才而遭嫉害);翠毛(翠鸟的羽毛);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翠禽(翠鸟) 翠鸟的羽毛,可作装饰品 又指青、绿、碧色的玉石 翠 青、绿、碧之类的颜色 翠 cuì ①翠绿色~竹、~玉。 ②翡翠金玉珠~。 【翠湖春晓】民族管弦乐曲。聂耳创作于于1934年。根据昆明地区的洞经调改编。生动地表现了翠湖春晨的美景和游客赏景的欢悦。 【翠绿】像翡翠那样的绿色。 【翠鸟】鸟的一种。羽毛翠绿色,头部蓝黑色,喙长而直,尾羽短。羽毛可做装饰品。 【翠微】青绿的山色,又泛指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