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J 聚蚊谣

聚蚊谣

更新时间:2024-05-19 01:22:11


诗人: 刘禹锡
标题: 聚蚊谣
内容: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唐代·刘禹锡《聚蚊谣》
翻译: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天生蚊子有一定时节,我不可阻遏,为了避开你的叮刺,我只好躲进蚊帐。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等到凉风吹来,在秋天的拂晓,你这细微东西就要给丹鸟吃光!

参考资料:

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78-180
注释:

沉沉¹夏夜兰堂²开,飞蚊伺³暗声如雷。
¹沉沉:昏黑貌。²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³伺:等待,趁着。

嘈然¹(xū)²起初骇听,殷(yǐn)³若自南山来。
¹嘈然:声音杂乱貌。²歘:忽然。³殷殷: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⁴南山:即终南山。

喧腾¹鼓舞²喜昏黑,昧者³不分聪者惑。
¹喧腾:喧闹沸腾。²鼓舞:鼓翅飞舞。³昧者:糊涂人。

露华¹滴沥²月上天,利觜(zī)³迎人看不得
¹露华:露水。²滴沥:水下滴貌。³利觜:尖利的嘴。⁴看不得:看不清楚。

我躯七尺尔如芒¹,我孤尔众能我伤。
¹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

天生有时不可遏¹,为尔设幄(wò)²潜匡床³
¹遏:阻止。²幄:帐幕,指蚊帐。³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

清商¹一来秋日晓,羞²尔微形饲丹鸟³
¹清商:谓秋风。²羞:进献食物。³丹鸟:萤火虫的异名。

参考资料:

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78-180
赏析:

沉沉夏夜兰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聪者惑。
露华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看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诗歌前八句集中笔墨写蚊子的特性,活画出了腐朽官僚的丑恶嘴脸。首先,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动,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腾鼓舞”,“伺暗”而动。诗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闲堂开”,一开始就点出时间,接着写“伺暗”、“喜昏黑”,深刻地表现出了“飞蚊”那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为它们是在黑暗中活动,所以使得糊涂人辨别不清,而聪明者也迷惑起来。其次,它们特别善于聚众起哄,“嘈然歘起”,其声“殷殷若自南山来”,好像从南山传来的隆隆的雷声。这里用雷声来比喻“飞蚊”聚集的鸣叫之声,虽带夸张,但却非常形象,并且暗用了《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诗意更为含蓄、深厚。第三,它们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胧中,乘人不备,利嘴相加,给人以突然伤害。这三种特性,既是“飞蚊”的特点,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点,他们为了迫害正直的人,也像“飞蚊”那样,暗中活动,造谣惑众,纠集起来,乘机给人以致命的中伤。诗人抓住他们与“飞蚊”的共通处,进行比喻,使他们的本性更加鲜明突出,极为清楚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就比直接写他们生动得多,有力得多。从“嘈然歘起”、“喧腾鼓舞”、“利嘴迎人”这些感情色彩很强的措语中,诗人对它们的厌恶、鄙视之意,也溢于言表。在写法上,诗人纵横交错地来表现它们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变化有致,且便于夹叙夹议,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和强烈。

  从“我躯七尺尔如芒”以下四句,写诗人对待“飞蚊”的态度。从形体上看,以堂堂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飞蚊”相比,其间悬殊,不啻霄壤,诗中满含极为蔑视之意。但接着却一转,“我孤尔众能我伤”。“飞蚊”虽然小,但却很多,从数量上看,却又占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情况是“能我伤”,它们是足以给人造成伤害的,这表现出诗人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采取正确的应付措施。“天生有时”二句,就写出了诗人对付它们的办法:蚊子孳生之时是无法抵挡的,只好暂时躲进蚊帐里去。“遏”是阻止之意,“设幄”即装上帐子,“匡床”即方正的床。两句的意思,就是俗语所说的“惹不起,躲得起”。此时,作者贬官之后,待罪朗州,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明显处于劣势。那些如“飞蚊”一样的官僚把持朝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气候,诗人一时无法相与之抗衡。他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暂时的退避,这对于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当然是明智的抉择,而决不是软弱胆小。这四句写得自然流畅,明白如话,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意义,启人深思。

  最后两句,诗人以坚定的信念,预言了“飞蚊”的必然灭亡:“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清商”即秋风,潘岳诗:“清商应秋至。”“丹鸟”即萤火虫。据《大戴礼记·夏小正》及《古今注·鱼虫》说,萤火虫能吃蚊子。两句说,等到秋天一来,你们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萤火虫了。前一句与“沉沉夏夜闲堂开”相照应,夏去秋来,这是季节推移,谁也无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灭亡。后一句与上面对“飞蚊”的赫赫威势的描写,也恰成对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伤”的蚊子,这时都要被吃掉了。通过这样照应、对比,不仅使全诗显得严谨、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秋日晓”三字,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出诗人政治家的乐观情怀;“羞”字,又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鄙视。诗人在身处逆境中,能够往远处想,往大处看,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颓丧,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豪爽的气度,值得推崇。全诗十四句,前十二句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读来既觉稳健,而又具有跳跃性的变化;最后两句另起一韵,且用仄声,在声情上使全诗收结得刚健有力。整篇语言较为质朴,但其中“露华滴沥月上天”、“清商一来秋日晓”等句,又富有文彩,在质朴中含着清丽,体现了诗人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78-480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刘禹锡任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时期。当时,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诗人受到牵连,被贬谪朗州。诗人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有感于腐朽官僚的狠毒,于是写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78-1802、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78-480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夏夜沉沉,清静的堂屋门窗大开,飞蚊趁着黑暗,发出雷鸣般的声响。
喧闹声突然而来,起初听了吃惊,像是隆隆的雷声从南山传来一样。
蚊子喜欢在昏暗的夜里嗡嗡地鼓翅飞舞,糊涂人分辨不清,聪明人也感到迷惘。
在露水下滴、月上中天的夏夜,尖嘴叮人,难于觉察提防。
虽然我有七尺之躯,你蚊子小如芒刺,但是我寡你众,所以你能把我伤。
天生蚊子有一定时节,我不可阻遏,为了避开你的叮刺,我只好躲进蚊帐。
等到凉风吹来,在秋天的拂晓,你这细微东西就要给丹鸟吃光!

注释
沉沉:昏黑貌。兰堂:芳洁的厅堂。厅堂的美称。一作“闲堂”。
伺:等待,趁着。
嘈然:声音杂乱貌。歘(xū):忽然。
殷(yǐn)殷:震动声,形容雷声很大。南山:即终南山。
喧腾:喧闹沸腾。鼓舞:鼓翅飞舞。
昧者:糊涂人。
露华:露水。滴沥:水下滴貌。
利觜(zī):尖利的嘴。看不得:看不清楚。
芒:草木茎叶、果实上的小刺。
遏:阻止。
幄:帐幕,指蚊帐。匡床:安适的床。一说方正的床。
清商:谓秋风。
羞:进献食物。丹鸟:萤火虫的异名。

参考资料:

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78-180

赏析

  诗歌前八句集中笔墨写蚊子的特性,活画出了腐朽官僚的丑恶嘴脸。首先,它们的重要特点是都不敢正大光明地活动,只有在“沉沉夏夜”中,才“喧腾鼓舞”,“伺暗”而动。诗歌第一句“沉沉夏夜闲堂开”,一开始就点出时间,接着写“伺暗”、“喜昏黑”,深刻地表现出了“飞蚊”那种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本性。正因为它们是在黑暗中活动,所以使得糊涂人辨别不清,而聪明者也迷惑起来。其次,它们特别善于聚众起哄,“嘈然歘起”,其声“殷殷若自南山来”,好像从南山传来的隆隆的雷声。这里用雷声来比喻“飞蚊”聚集的鸣叫之声,虽带夸张,但却非常形象,并且暗用了《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传》中“夫众煦漂山,聚蚊成雷”的典故,使得诗意更为含蓄、深厚。第三,它们都心地歹毒,在花滴露珠、月色初上的朦胧中,乘人不备,利嘴相加,给人以突然伤害。这三种特性,既是“飞蚊”的特点,也是朝中那些腐朽官僚的特点,他们为了迫害正直的人,也像“飞蚊”那样,暗中活动,造谣惑众,纠集起来,乘机给人以致命的中伤。诗人抓住他们与“飞蚊”的共通处,进行比喻,使他们的本性更加鲜明突出,极为清楚地暴露在读者面前,这就比直接写他们生动得多,有力得多。从“嘈然歘起”、“喧腾鼓舞”、“利嘴迎人”这些感情色彩很强的措语中,诗人对它们的厌恶、鄙视之意,也溢于言表。在写法上,诗人纵横交错地来表现它们的特性,既井然有序又变化有致,且便于夹叙夹议,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和强烈。

  从“我躯七尺尔如芒”以下四句,写诗人对待“飞蚊”的态度。从形体上看,以堂堂七尺之躯与小如芒刺的“飞蚊”相比,其间悬殊,不啻霄壤,诗中满含极为蔑视之意。但接着却一转,“我孤尔众能我伤”。“飞蚊”虽然小,但却很多,从数量上看,却又占着明显的优势,所以情况是“能我伤”,它们是足以给人造成伤害的,这表现出诗人清醒的头脑。因为只有正视现实,才能采取正确的应付措施。“天生有时”二句,就写出了诗人对付它们的办法:蚊子孳生之时是无法抵挡的,只好暂时躲进蚊帐里去。“遏”是阻止之意,“设幄”即装上帐子,“匡床”即方正的床。两句的意思,就是俗语所说的“惹不起,躲得起”。此时,作者贬官之后,待罪朗州,他在政治上孤立无援,明显处于劣势。那些如“飞蚊”一样的官僚把持朝政,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政治气候,诗人一时无法相与之抗衡。他所能选择的,只能是暂时的退避,这对于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来说,当然是明智的抉择,而决不是软弱胆小。这四句写得自然流畅,明白如话,但其中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政治意义,启人深思。

  最后两句,诗人以坚定的信念,预言了“飞蚊”的必然灭亡:“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清商”即秋风,诗:“清商应秋至。”“丹鸟”即萤火虫。据《大戴礼记·夏小正》及《古今注·鱼虫》说,萤火虫能吃蚊子。两句说,等到秋天一来,你们这些小小的蚊子,都要去喂萤火虫了。前一句与“沉沉夏夜闲堂开”相照应,夏去秋来,这是季节推移,谁也无法更改,暗示出蚊子的必然灭亡。后一句与上面对“飞蚊”的赫赫威势的描写,也恰成对比,那不可一世,“利嘴迎人”、“能我伤”的蚊子,这时都要被吃掉了。通过这样照应、对比,不仅使全诗显得严谨、完整,而且也突出了“飞蚊”的可悲、可耻的下场。“秋日晓”三字,以清秋丽日的美景,烘托出诗人政治家的乐观情怀;“羞”字,又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飞蚊”的鄙视。诗人在身处逆境中,能够往远处想,往大处看,不因一时的挫折而颓丧,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乐观豪爽的气度,值得推崇。全诗十四句,前十二句四句一转韵,平仄相间,读来既觉稳健,而又具有跳跃性的变化;最后两句另起一韵,且用仄声,在声情上使全诗收结得刚健有力。整篇语言较为质朴,但其中“露华滴沥月上天”、“清商一来秋日晓”等句,又富有文彩,在质朴中含着清丽,体现了诗人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

1、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78-480
释意: :沉 (形声。从水,冘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沈,没也。--《广雅》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诗·小雅·箐箐者莪》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又如石沉大海;沉溺(沉没水中) 埋没 投水 沉 chén ①落入水中石~大海。 ②沉着;稳住~得住气。 ③(程度)深~痛。 ④分量重挎包很~。 ⑤感觉沉重(不舒服)头~。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恶习和不良嗜好。 【沉积】〈地〉由于被搬运的物质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堆积的现象。堆积下来的物质称为沉积物。其类型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又称沉积作用。 【沉积岩】〈地〉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的产物,经风力、流水等搬运后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的体积占5%,面积却占地表的75%。又称水成岩。 【沉寂】 ①非常安静~的校园。 ②消息全无音讯~。 【沉静】 ①寂静~无声。 ②(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和。 【沉疴】久积而严重的疾病。 【沉沦】陷入某种罪恶、痛苦的境地。 【沉湎】沉溺于某种事物之中。 【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沉水植物】沉没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其假根或根着生在水底物体上。茎叶柔软、细裂或带状,花有适应水媒传粉的特殊构造。如金鱼藻、眼子菜等。 【沉思】 ①默默地思考;深思~片刻。 ②〈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所作的大理石雕像名。创作于1886年。表现一位秀美、低头沉思的女性头像。 【沉吟不决】犹豫迟疑,决断不下来。 【沉鱼落雁】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落下来。形容女子绝美的容貌。 【沉郁】(情绪、格调等)低沉郁闷。 【沉冤莫白】冤屈像沉到海底一样无法辨明。常用以形容久未昭雪的冤屈。 【沉滞】凝滞,不畅通。 沉chén ⒈没入水中,跟"浮"相对~舟。 ⒉埋没,陷入,往下落~埋。~入。下~。 ⒊深,程度深~思。~痛。~醉。深~。 ⒋重,分量重~重。~甸甸。 ⒌镇定,不慌张~着。 ⒍ ①溶液中不溶解的物质往下沉。 ②沉在溶液底层的物质。 ⒎〈古〉把"沉"写作"沈"。

:沉 (形声。从水,冘声。甲骨文字形,中间是牛,周围是水,表示把牛沉到水中。商代祭祀用牲的方法。本义没入水中) 同本义 沈,没也。--《广雅》 以狸沈祭山林川泽。--《周礼·大宗伯》。注川泽曰沈。” 泛泛杨舟,载沉载浮。--《诗·小雅·箐箐者莪》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又如石沉大海;沉溺(沉没水中) 埋没 投水 沉 chén ①落入水中石~大海。 ②沉着;稳住~得住气。 ③(程度)深~痛。 ④分量重挎包很~。 ⑤感觉沉重(不舒服)头~。 【沉痼】积久难治的疾病。比喻积久难改的恶习和不良嗜好。 【沉积】〈地〉由于被搬运的物质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堆积的现象。堆积下来的物质称为沉积物。其类型有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又称沉积作用。 【沉积岩】〈地〉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的产物,经风力、流水等搬运后沉积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的体积占5%,面积却占地表的75%。又称水成岩。 【沉寂】 ①非常安静~的校园。 ②消息全无音讯~。 【沉静】 ①寂静~无声。 ②(性格、心情、神色)安静;平和。 【沉疴】久积而严重的疾病。 【沉沦】陷入某种罪恶、痛苦的境地。 【沉湎】沉溺于某种事物之中。 【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沉水植物】沉没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其假根或根着生在水底物体上。茎叶柔软、细裂或带状,花有适应水媒传粉的特殊构造。如金鱼藻、眼子菜等。 【沉思】 ①默默地思考;深思~片刻。 ②〈美〉法国雕塑家罗丹所作的大理石雕像名。创作于1886年。表现一位秀美、低头沉思的女性头像。 【沉吟不决】犹豫迟疑,决断不下来。 【沉鱼落雁】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落下来。形容女子绝美的容貌。 【沉郁】(情绪、格调等)低沉郁闷。 【沉冤莫白】冤屈像沉到海底一样无法辨明。常用以形容久未昭雪的冤屈。 【沉滞】凝滞,不畅通。 沉chén ⒈没入水中,跟"浮"相对~舟。 ⒉埋没,陷入,往下落~埋。~入。下~。 ⒊深,程度深~思。~痛。~醉。深~。 ⒋重,分量重~重。~甸甸。 ⒌镇定,不慌张~着。 ⒍ ①溶液中不溶解的物质往下沉。 ②沉在溶液底层的物质。 ⒎〈古〉把"沉"写作"沈"。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泛指中国 蛮夷猾夏。--《书·舜典》。孔传夏,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 夏xià ⒈一年四季里的第二季~天。~种。 ⒉中国的古称华~。 ⒊朝代名。夏朝,约在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第一代君主是禹。 ⒋ 夏jiǎ 1.木名。亦作"槚"﹑"榎"。参见"夏楚"。

:夜 (形声。金文字形。从月,亦声。本义从天黑到天亮的时间) 同本义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说文》 夜,暮也。--《广雅》 夜呼旦。--《周礼·鸡人》。注夜,夜漏未尽,鸡鸣时也。” 辛卯夜,恒星不见。--《左传·庄公七年》。疏;夜者自昏至旦之总名。” 夜者阴。--《周髀算经》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卫风·氓》 昨夜见军帖。--《乐府诗集·木兰诗》 三日三夜。--《世说新语·自新》 又如夜游子(爱在晚上游荡的人);夜里个(昨天);夜合钱(妓女接客所收的报酬);夜行人(夜间秘密行事的人,如盗贼 夜(亱)yè ⒈由天黑到天明的一段时间,跟"昼"、"日"相对~间。昼~操劳。~以继日。 ⒉

:兰 (形声。从苃,阑声。本义兰草,即泽兰) 同本义 蘭,香草也。--《说文》 衡兰芷若。--《汉书·司马相如传》 兰槐之根是为芷。--《荀子·劝学》 泽兰属植物的泛称,属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山中湿地,花紫红色,其茎、叶、花都有微香。古人所谓的兰,大抵指此而言,不是指兰科的兰。如兰臭(朋友相契。引申为友 情);兰麝(兰草和麝香。都是高贵的香料,古时用来薰香) 兰花 兰属 兰(蘭)lán ⒈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丛生,叶细长,花清香。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草~、建~、墨~、蕙~等。供观赏。 ⒉兰草,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圆形,边缘呈锯齿状,有香味,秋末开花,供观赏。

:堂〈名〉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刘基《卖柑者言》 华 堂táng ⒈〈古〉宫室。前为~,后为室。 ⒉正屋,高大宽敞的房子~屋。殿~。课~。礼~。会~。纪念~。 ⒊特指内室,因而以此尊称母亲令~(敬称别人的母亲)。 ⒋同祖的亲属~叔。~姐。~姨。 ⒌旧时官吏办政事的地方,又特指审案的地方公~。政事~。过~听审。 ⒍ ⒎ ①盛大的样子~ ~之阵。~~正正。 ②容貌俊伟出众的样子相貌~ ~。 ③无顾忌的样子~ ~自来去。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開,张也。--《说文》 天门开阖。--《老子》十章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 开物成务。--《易·系辞上》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记》 开轩面场圃。--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广东军务记》 又如开城(打开城门);开门钱(男家迎亲的轿子到女家,女家开门前索取的钱财) 打开,开启 微子开封于宋。--《荀 开(開)kāi ⒈跟"关"相对。把关着的东西打开~门。~窗。~锁。〈引〉 ①放散,张开百花盛~。笑逐颜~。~口讲话。 ②化整体为部分六十四~本。 ③凝合物融化~冻(解冻)。 门、电键。 ⒉发掘,辟出,使显露出来~发。~辟。~煤矿。~荒山。~采黄金。 ⒊发动,发放,操纵~火车。~枪。~炮。~动机器。 ⒋起始~始。~头。~学。~春。 ⒌创立,建立,设置~创。~拓创新。~建。~国(建立新国家)大典。 ⒍举行~会讨论。~学典礼。 ⒎揭示,表明~诚布公。~宗明义。 ⒏通,启发,使通~通。~导。~窍。~路先锋。 ⒐列举,列出~清单。计~。〈引〉逐个付出~支。~销。 ⒑清除,革除~除。 ⒒摆脱~脱。 ⒓沸,滚喝~水。汤~了。 ⒔分离,分配分~。离~。三七~。 ⒕写~处方。~收据。 ⒖扩大,发展~拓。~展。~源节流。 ⒗广阔,爽朗,乐观~阔。~朗。 ⒘用在动词后面,〈表〉效果走~。传~了。打~窗户。张~嘴巴。睁~眼睛。放~双手。 ⒙〈外〉黄金的纯度单位,二十四~为纯金。⒚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的简称,符号k。⒛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说文》 飞鸟遗之音。--《易·小过》 明珠弹于飞肉。--《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鸟倦飞而知还。--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泛指飞翔 飞龙在天。--《易·乾》 彗孛飞流。--《汉书·天文志》。注绝迹而去也。” 又如飞虫 飞(飛) fēi ⒈鸟类或虫类等利用翅膀在空中活动小鸟群~。~蛾←蝶~。〈引〉物体在空中飘扬或行动,又指这些物体彩云~。大雪纷~。~砂走石。火箭起~。~行物。宇宙~船 。 ⒉快,极其迅速~步。~报。~舟。~腾。~跃。 ⒊极,非常这把剑~快。 ⒋形容高悬在空中的~桥。 ⒌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流言~(蜚)语。 ⒍意外的~祸。

:蚊 蚊子 飞蚊伺暗声如雷。--刘禹锡《聚蚊谣》 虽得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韩愈《醉赠张秘书》 细若蚊足。--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蚊力(比喻力量微小);蚊市(黄昏时,蚊子聚集如市。形容蚊子甚多);蚊首(比喻极细微、就像蚊首一般);蚊负(比喻能力不足而负担重任。即无法胜任之意);蚊雷(蚊子飞集 时如雷鸣的声音◇也比喻谤的言论);蚊睫(蚊子的睫毛。比喻极细微之物);蚊幌(蚊帐);蚊厨(夏天用以避蚊子的帷帐);蚊蝇(蚊虫苍蝇。亦喻纷扰的世情);蚊蚁(蚁虫蚂蚁。比 喻坏人);蚊响(蚊虫聚飞发出的声音);蚊聚(蚊虫集聚); 蚊wén蚊子,昆虫。种类很多。幼虫(孑孓)和蛹都生活在水里。雄蚊吸植物汁液。雌蚊吸人或牲畜的血液,有的还传播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消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