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L 临江之麋

临江之麋

更新时间:2024-05-20 15:27:04


诗人: 柳宗元
标题: 临江之麋
内容: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唐代·柳宗元《临江之麋》
翻译: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

参考资料:

1、尚永亮 洪迎华 编选.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104:171-177
2、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4-211
注释:

  临江之人,畋(tián)得麋(mí)(ní),畜(xù)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yǎn)仆,益狎(xiá)。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dàn)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畋: 打猎。麋麑:麋鹿。麋,一种小型鹿类。麑,古书上指小鹿。畜:饲养。垂涎:流口水。扬尾:摇尾巴。皆:都。怛:惊吓,呵斥。自是:从此。自:从。是:这。日:天天、每天。就:接近。习示之:让狗看熟了。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之:代词,指群犬。稍:渐渐,逐渐。皆:都。如:依照。良:的确。抵触偃仆:碰撞翻滚。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仆:放倒。益:更加。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俯仰:周旋,应付。甚:很。善:友好,友善。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时:经常,常常。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众:众多。走:跑(过去)。喜且怒:既高兴又恼火。共:一起。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悟:明白。

参考资料:

1、尚永亮 洪迎华 编选.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104:171-177
2、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4-211
赏析: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文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

  这篇寓言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状物摹形生动形象,情景如见。如写主人抱幼麋归家,一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八个字活画出群犬一拥而上,急欲啖食之态。下文写麋与犬狎戏,说“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写犬畏主人,一面与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状,也十分传神。又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也很形象。

  第二,虽属寓言,状写动物,叙写却入情入理。见出作者体味物情之细,文字叙述之工。如写麇与犬习熟过程,开始入门,群犬垂涎,所以主人叱喝。之后,主人抱麋与犬习熟,由开始之不动,渐至与犬戏耍。进一步写麋渐大,与犬已熟,随意戏闹,竞忘了己之为麋,这个发展过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三,寓意深厚,对讽喻之意不作详尽展开,主要通过故事和形象本身体现出来,可让人从不同角度玩味受教。如寓言结尾只一句收束,“麇至死不悟。”寓意深沉。“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

  《临江之麋》以揶揄的口吻讽喻了社会上“依势以干非其类”的人。“忘己之麋”任性妄为,冒犯外物,以寻得快乐,可当它失去了主人的庇护,轻而易举地就被外犬“共杀食之”。更加可悲的是它至死还没有明白个中原因。古往今来,行事不知推己之本,躺在别人怀抱里讨口饭吃还自鸣得意的人,并不少见。从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中揭示出深刻的讽喻意义,正是它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1、徐建华 吕宝新.读国文 品人文(上).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175-176
2、宋思佳 许祯 注译.唐宋八大家精粹.北京:海潮出版社,2015:50
创作背景  《临江之麋》是《三戒》中的第一篇,是柳宗元谪居永州时所写。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参考资料:完善1、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4-21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麋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

注释
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
畋(tián): 打猎。
麋(mí)麑(ní):麋鹿。麋,一种小型鹿类。麑,古书上指小鹿。
畜(xù):饲养。
垂涎:流口水。
扬尾:摇尾巴。
皆:都。
怛(dá):惊吓,呵斥。
自是:从此。自:从。是:这。
日:天天、每天。
就:接近。
习示之:让狗看熟了。习:熟悉(也可作“经常”理解)。之:代词,指群犬。
稍:渐渐,逐渐。
皆:都。
如:依照。
良:的确。
抵触偃(yǎn)仆:碰撞翻滚。抵触,相互亲近地碰撞。偃仆:放倒。
益:更加。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俯仰:周旋,应付。
甚:很。
善:友好,友善。
然时啖其舌:然:表转折。时:经常,常常。啖其舌:舔它自己的舌头(想吃麋鹿)。啖:吃,这里的意思是"舔"的意思。其:自己的。
众:众多。
走:跑(过去)。
喜且怒:既高兴又恼火。
共:一起。
狼藉:散乱,这里指尸体散乱不整。
悟:明白。

参考资料:

1、尚永亮 洪迎华 编选.柳宗元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104:171-177
2、王松龄 杨立扬 等.柳宗元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04-211

赏析

  这篇文章描写了临江之麋依仗主人的宠势而傲“内犬”,最终落得个被“外犬”“共杀食之”的悲惨结局,影射了那些无才无德、依势放纵、恃宠而骄的奴才,讽刺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文章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逼真,形象传神。

  这篇寓言在艺术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有三:第一,状物摹形生动形象,情景如见。如写主人抱幼麋归家,一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八个字活画出群犬一拥而上,急欲啖食之态。下文写麋与犬狎戏,说“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写犬畏主人,一面与麋周旋,一面垂涎三尺之状,也十分传神。又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也很形象。

  第二,虽属寓言,状写动物,叙写却入情入理。见出作者体味物情之细,文字叙述之工。如写麇与犬习熟过程,开始入门,群犬垂涎,所以主人叱喝。之后,主人抱麋与犬习熟,由开始之不动,渐至与犬戏耍。进一步写麋渐大,与犬已熟,随意戏闹,竞忘了己之为麋,这个发展过程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第三,寓意深厚,对讽喻之意不作详尽展开,主要通过故事和形象本身体现出来,可让人从不同角度玩味受教。如寓言结尾只一句收束,“麇至死不悟。”寓意深沉。“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

  《临江之麋》以揶揄的口吻讽喻了社会上“依势以干非其类”的人。“忘己之麋”任性妄为,冒犯外物,以寻得快乐,可当它失去了主人的庇护,轻而易举地就被外犬“共杀食之”。更加可悲的是它至死还没有明白个中原因。古往今来,行事不知推己之本,躺在别人怀抱里讨口饭吃还自鸣得意的人,并不少见。从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中揭示出深刻的讽喻意义,正是它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所在。

参考资料:

1、徐建华 吕宝新.读国文 品人文(上).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5:175-176
2、宋思佳 许祯 注译.唐宋八大家精粹.北京:海潮出版社,2015:50
释意: :临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人,左上角象人的眼睛,左下角象众多的器物。整个字形象人俯视器物的样子。本义从高处往低处察看) 同本义 临,监临也。从卧,品声。--《说文》。按,隐几视下之称。》 临,视也。--《尔雅》 不临深豨,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上帝临女。--《诗·大雅·大明》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居高临下;如临深渊;临轩(在殿前平台上接见臣属);临下(从高望下);临见(居上视下看见) 引申为从上监视着 临长晋国者。--《国语·晋语》 临(舝)lín ⒈从高处往低处看居高~下(形容不可阻挡的形势)。 ⒉到,遇到身~其境。双喜~门。~渴掘井。 ⒊将要~走。~别。 ⒋面对,挨着,靠近~战。~街。~危不惧。 ⒌对照着字、画摹仿~帖。~摹。 ⒍〈古〉帝王上朝~朝。~政。 ⒎ ①到时候,当时事先准备好,免得~时着急。 ②暂时,短期,非经常的~时措施。 ⒏ ⒐ ⒑ 临lìn 1.哭吊死者。

:江 (形声。从水,工声。本义长江的专称) 同本义 江,江水也。犊 江之永矣。--《诗·周南·汉广》 滔滔江汉。--《诗·小雅·四月》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归》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又如江汉(长江与汉水);江水(即长江);江左烟霞(江东的山水风景。江左指今江苏、安徽等长江沿江地带);江陵(县名。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南、长江沿岸。向为我国南北陆路交 通要冲) 江河的通称 南方的河流多称江”,如珠江”、沅江”;北方的河流多称河”,如 江jiāng ⒈泛指大的河流珠~。岷~。 ⒉特指长江(也叫"扬子江")~淮地区。百万雄师过大~。 ⒊ ⒋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

:畋〈动〉 (会意。从攴田。攴”表示手的动作。本义打猎) 同本义 畋,取禽兽也。--《广韵》 畋于有洛之表。--《书·五子之歌》 以畋于云梦。--《吕氏春秋·直谏》 与使者出畋。--司马相如《子虚赋》 外绝畋猎之源。--魏征《士渐不克终疏》 又如畋弋(打猎);畋犬(猎犬);畋狩,畋猎(打猎);畋马(用于打猎的马匹);畋游(畋猎游乐);畋渔(打猎和捕鱼) 通佃”。平田;耕种 畋,平田也。--《说文》 今尔尚尔宅,畋尔田。--《书·多方》 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畋江北,缮治甲兵。--《三国志·齐王芳纪注》 又如畋 畋tián ⒈打猎。 ⒉〈古〉通"佃"。耕种。

:得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 得 dé ①〈古〉同德所识穷乏者~我与(《孟子·告子上》) ②〈古〉贪得戒之在~。(《论语·季氏》) ③得到~奖。 ④适合~体。 ⑤得意扬扬自~。 ⑥完成饭~了。 ⑦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又见děi,·de。 【得不偿失】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合于正义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和帮助,违背正义必然陷于孤立而失败。 【得陇望蜀】取得陇后,又想攻西蜀。比喻得了这个,还想那个,贪得无厌。陇古地名,现甘肃省东部。蜀古地名,现四川省中西部。 【得势】得到地位和权势(多用于贬义)。 【得体】(言语行动等)得当,恰当。 【得天独厚】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或环境。天自然的;天然的。 【得心应手】心里怎样想,手里就能怎样做。形容技艺纯熟或做事非常顺手。 【得宜】合适;恰当。 【得意忘形】形容高兴得失去常态,忘乎所以。 【得鱼忘筌】 【得鱼忘荃】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筌捕鱼用的竹器。 【得志】志愿实现(多指名利等愿望得到满足)。 得 ·de用在动词后表可能拿~动、说不~。 ②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补语走~慢、白~耀眼。又见dé;děi。 得 děi ①必须学习上~高标准。 ②需要~花时间。 ③必然夜里不穿多点~挨冻。又见dé;·de。

:麋〈名〉 (形声。从鹿,米声。本义兽名。即麋鹿) 同本义 麋,鹿属。从鹿,米声。麋冬至其角。--《说文》 夏献麋。--《周礼·兽人》。疏麋是泽解兽”。 麋何食兮庭中。--《楚辞·湘妇人》 又如麋裘(用幼鹿皮制的皮衣);麋侯(糜皮箭靶);麋田(麋群踩过的田);麋脯(干麋肉) 通眉”。眉毛 伊尹之状,面无须麋。--《荀子·非相》 又如麋寿(眉寿。长寿);麋首(长寿的人) 小兽的通称 通湄”。水边,岸旁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 麋mí

:麑ní幼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