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C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更新时间:2024-05-20 04:58:40


诗人: 谢灵运
标题: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内容: 玉玺戒诚信。黄屋示崇高。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昔闻汾水游。今见尘外镳。鸣笳发春渚。税銮登山椒。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远岩映兰薄。白日丽江皐。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顾己枉维絷。抚志惭场苗。工拙各所宜。终所反林巢。曾是萦旧想。览物奏长谣。——南北朝·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
释意: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玺 (形声。从玉,尔声。本义印章。古时尊卑通用。自秦以后,多指帝王印玺)同本义 璽,王者印也。所以主土。从土,爾声。籀文从玉。--《说文》 货贿用玺节。--《周礼·掌节》 玺书追而与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始皇九年四月,缪毐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作乱。--《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太子妃玺,以黄金,方一寸,龟钮。--《隋书·礼仪》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李商隐《隋宫》 又如玺册(玺策。玉玺和册命文书);玺封(盖上玺印的文书封口) 玺(璽)xǐ印。秦朝以后专指皇帝的印玉~。

:戒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 戒jiè ⒈防备~备。~心常存。 ⒉警惕~骄~躁。引以为~。 ⒊革除~除。~烟。 ⒋佛教寺院中约束教徒所制定的规则受~。清规~律。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真实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诚 chéng ①真实的(心意)~心~意。 ②实在;的确;~然。 【诚笃】诚实真挚。 【诚惶诚恐】原为封建时代臣下给皇帝奏章中的套语,表示敬畏之意。形容十分谨慎恐慌不安的样子。有时含讽刺意味。 【诚然】 ①实在;的确这本书~可以一读。 ②固然(引起下文转折)你说的~有理,但他说的也不为错。 【诚心诚意】实心实意。形容十分诚挚。 【诚挚】诚恳真挚。 诚chéng ⒈真心,不虚伪~实。~挚。~信。真~。~心~意。 ⒉确实,的确~然。~说此言。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 信xìn ⒈诚实,不欺骗~守。诚~。讲~用。言而有~。 ⒉确实,可靠,不怀疑~赖。可~。相~。~而有征。~誉第一。 ⒊敬慕,崇奉~仰。~奉。~徒。 ⒋消息,记号~息。报~。喜~儿。放~号枪。 ⒌凭据~物。印~。 ⒍函件书~。送~。介绍~。 ⒎随便~手拈来。闲庭~步。~口雌黄。 ⒏ ⒐〈古〉通"伸"。伸展。 信shēn 1.通"伸"。伸直,伸长。 2.通"伸"。伸张。 3.通"身"。见"信圭"。

:黄〈形〉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騰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 黄huáng ⒈像油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金~。~金。菜花~。 ①黄的颜色。 ②腐朽堕落的收缴及焚烧~色书刊。 ⒉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此事~不了。 ⒊指黄河引~工程。 ⒋ ①菊花。 ②黄花菜,又名"金针菜"。 ⒌ ⒍ ①地下的泉水。 ②人死后埋葬的地方。迷信者所谓的"阴间"。 ⒎黄山,在安徽省~山天下绝。 ⒏黄帝(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的简称。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屋wū ⒈房子房~。茅~。 ⒉房间里~。北~。 ⒊〈方〉家这是我们的~。

:示 (会意。小篆字形,二”是古文上”字,三竖代表日月星。甲骨文本作t”,象祭台形。示”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其义多与祭祀、礼仪有关。本义地神。引申义让人看,显 示) 显现;表示 示,现也。--《华严经音义》 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说文》。古文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示,现也。--《苍颉篇》 武王示之病。--《战国策·秦策》 穷不得所示。--《楚辞·怀沙》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斩使以示威。--《三国演义》 二子心计,公无从办,特示故人 示shì ⒈表明,给人看,使人知道表~。明~。显~。告~。指~。~范。~意。~众。~威。 ⒉对别人来信或意见的敬称来~。~悉。~复。 ⒊

:崇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同本义 崇,嵬高也。--《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又如崇亘(高峻绵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耸的样子) 高;高大 崇,高也。--《尔雅》 与黄比崇。--张衡《西京赋》 崇崇圜邶。--扬雄《甘泉赋》 广与崇方。--《考工记·梓人》 大侯之崇,见鹄于参。--《仪礼·大射仪》 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明道德之广崇。--《史 崇 chóng ①高~山峻岭。 ②尊敬;重视~敬、推~。 ③姓。 【崇高】极高的;最高尚的~的敬礼、~的理想。 【崇厚】(1826-1893)清末大臣。字地山,完颜氏,满州镶黄旗人。满族。举人出身。曾任三口通商大臣。协助奕i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1878年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次年,擅自签订丧失领土、主权的《里瓦几亚条约》。遭到舆论谴责、被撤职治罪。 【崇敬】推崇尊敬。 【崇明岛】中国第三大岛。属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面积1083平方公里,属大陆岛。农产以棉花、稻、小麦为主。是上海市副食品基地之一。 【崇山峻岭】指高大的山岭。 【崇祯帝】(1611-1644)明代皇帝。即朱由检。庙号思宗。1627年即位后,杀魏忠贤,罢黜阉党,整饬朝纲,意欲图强。但随即又宠信另一批宦官,杀害抗后金将领袁崇焕。为镇压农民起义,不断加重赋役。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后,自缢于煤山(今北京景山)。明朝灭亡。 崇chóng ⒈高~高。~山。 ⒉尊重,推重~拜。~敬。尊~。推~。 ⒊〈古〉通"终"。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