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Y 砚瓦

砚瓦

更新时间:2024-05-20 19:49:33


诗人: 贯休
标题: 砚瓦
内容: 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傥然仁不弃,还可比琅玕.
拼音: qiǎn bó suī wán pǔ, qí rú jìn bǐ duān.
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
dī xīn méng rùn jiǔ, rù xiá gèng shēn ān.
低心蒙润久,入匣更身安。
yīng niàn yán mó kǔ, wú wéi wǎ lì kàn.
应念研磨苦,无为瓦砾看。
tǎng rán rén bù qì, hái kě bǐ láng gān.
傥然仁不弃,还可比琅玕.
释意: :浅 通践”。实行,实现 臣之梦浅矣。--《韩非子·难四》 浅 (形声。从水,戔声。本义水不深) 同本义。与深”相对 浅,不深也。--《说文》 石濑兮浅浅。--《楚辞·湘君》 审知卑城浅城而错守焉。--《墨子·备城门》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苏轼《石钟山记》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跟深”相反)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麦田浅鬣寸许 浅(淺)jiān ⒈ ⒉"浅"另见qiǎn。 浅(淺)qiǎn ⒈从面到底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小,跟"深"相对~井∮水~。巷道~。 ⒉不久,时间短年代~。结识的日子尚~。 ⒊程度不深,简明易懂~见。阅历~。学识~。功夫~。交情~。深入~出。 ⒋颜色淡~黄。~蓝。 浅jiàn 1.灭,没。 2.通"践"。灭除;践踏。 3.通"諓"。参见"浅浅"。

: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又如薄衣(单薄的衣服);薄眉(淡扫蛾眉,用浅黛画的眉毛);薄唇轻言(嘴唇薄,说话声音轻细。引申指说话刻薄);薄纸;薄肉片 土地含养分少,不肥沃的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又如土地薄;薄田(不肥沃的田地) 感情不深;冷淡 味淡 薄 báo ①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反~被、小~册子。 ②(感情)不深;冷淡他可待你不~啊! ③淡酒味很~。 ④(土地)不肥沃~地。又见bó;bò。 薄 bó ①轻微;少力量~。 ②不厚道;不庄重轻~。 ③看不起;轻视;慢待菲~。 ④迫近日~西山。 ⑤姓。又见báo;bò。 【薄壁组织】见【营养组织】。 【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小说家,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十日谈》,包括),,篇故事,反映当时意大利社会生活,表达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小说发展影响较大。另有长篇小说《菲洛克洛》、长诗《苔塞伊达》等作品。 【薄命】旧时指命运不好,没福分(多指妇女)自古红颜多~。 【薄膜干涉】当光波射到一透明薄膜(如肥皂膜、油层薄膜)时,一部分光反射,一部分光进入薄膜,发生折射,再经膜的下表面反射后经上表面折射出去,形成由同一光源发出的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两列光波,它们产生的干涉称薄膜干涉。 【薄暮】傍晚。 【薄情】心肠冷酷,不念往日情义(多指男女爱情)。 【薄物细故】微小琐碎的事情。 【薄幸】薄情;没有情义;负心。 薄 bò又见báo;bó。 【薄荷】唇形科,多年生草本。茎方,叶对生,花唇形,轮生于叶腋。茎叶可提薄荷油、薄荷脑,还可入药,解表、散风热。又叫野薄荷。

:虽 (形声。从虫,唯声。古读。本义虫,似蜥蜴而大)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战国策·燕策》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虽故(虽然);他虽身负重伤,但坚决不下火线 即使…也;纵使 虽人有百口,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先王之法,经手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仅,只 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管子》 原本,本 你那里休夸口,你虽是一人为害, 虽(雖)suī ⒈连词。即使,纵然~然。麻雀~小,肝胆俱全。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死犹生。会议~短,但可解决问题。 ⒉只,仅有~有。 虽wèi 1.兽名。

:顽 (形声。从页,元声。从页。本义难劈开的囫囵木头) 同本义 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唐·元稹《画松》 愚顽之人;顽固派 凶恶的人 岂惜战斗死,为君扫凶顽。--唐·李白《豫章行》 顽 引申为浑圆 闻平乐以下,四顾皆土山,而巉厉之石,不挺于陆而藏于水矣。盖山自此而顽,水自此而险也。--《徐霞客游记》 顽固,不驯服 顽童穷固。--《国语·郑语》 又如顽算(耍弄 顽wán ⒈愚蠢无知愚~。痴~。笨~。 ⒉固执,守旧~固。~梗。 ⒊淘气~皮。~童。 ⒋〈古〉凶暴,贪婪~贪。 ⒌通"玩"。游戏,耍弄。 ⒍

:朴刀 po 杨志提了朴刀,拿了藤条,自去赶那担子。--《水浒传》 朴 〈名〉 po (形声。左形,右声。古代二字意义不同。朴”,本义树皮。《说文》木皮也。”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树木的皮,木皮 榆科,朴属植物的泛称 大木材 朴piáo ⒈姓。 朴pō 朴pò 朴(樸)pǔ ⒈未加工的木材。〈喻〉不加修饰的~素。~实。质~。淳~。 朴pū 1.击,挞。 2.打人的用具。 朴pú 1.姓。三国魏有巴七姓夷王朴胡。见《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其〈名〉 通期”。期限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变成其”。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 它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 他的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 其qí ⒈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他的,他们,他们的~貌不扬。劝~自力。促~成功。人尽~才。各得~所。 ⒉指示代词。那(这),那(这)些,那(这)样不乏~人。确有~事。 ⒊连词。如果,假使若~为难,你就不去。 ⒋文言助词。〈表〉揣测、反问、期望、命令等~奈我何?尔~勉之。 ⒌虚指,无实在意义北风~凉。夸夸~谈。 ⒍ ⒎ ⒏ ⒐ ⒑ 其jī 1.助词。用于疑问代词之后,表疑问语气。 2.用于地名。 3.用于人名『代有审食其﹑郦食其。 其jì 1.助词。常用在"彼"之后。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如,从随也。--《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 有律以如己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 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犬皆如人意。--《柳宗元《三戒》 又如如命(遵从命令);如志(随顺意愿;实现志愿);如令(从令,遵令) 好像, 如同 日初出大如车盖。--《列子·汤问》 状貌如妇人女子。--《史记·留侯世家》 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如皋雉(比喻男子以才华博 如rú ⒈像,相似,同样~像。~此。不动~山。视死~归。~ 火~荼。~出一辙。 ⒉依照,符合,按照~法炮制。~愿以偿。~实汇报。 ⒊及,比得上我不~她。 ⒋超过一年强~一年。 ⒌到,往~京。 ⒍假若,假使~果。假~。~不学习,那有知识。 ⒎词尾。〈表〉情况恰~其分。空空~也。 ⒏举例在科学上有重大贡献的人,~李四光、竺可祯、林巧稚等。 ⒐ ⒑ ①符合心意称心~意。 ②器物名。供指划或观赏用竹~意。玉~意。

:近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 同本义 近,附也。--《说文》 为其近于道也。--《礼记·祭义》 小大近丧。--《诗·大雅·荡》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 稍出近之。--唐·柳宗元《三戒》 近出前后。 稍近。 时敌军已近寨。--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逼近(靠近;接近);挨近;近傍(接近;靠近);近晚(傍晚);近火(靠近火) 引申追求,希求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又如近名(追求名誉);近利(逐利) 逼近 近jìn ⒈近,跟"远"相对~在咫尺。~几年来。~在眉睫。 ⒉关系密切,亲密,接近亲~。~亲。~朱者赤。~墨者黑。 ⒊相似,差不多太~似。性相~。年~八旬。 ⒋浅近,简单言~旨远。语言俚~(俚粗俗)。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 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 笔 bǐ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蜡~、粉~。 ②(写字、画画、作文等的)笔法运~得当。 ③用笔写出代~。 ④笔画二字有两~。 ⑤量词一~帐、一~好字。 【笔触】书画、文学作品等的笔法,格调锋利的~。 【笔调】文章风格~清新。 【笔端】写作、写字、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 【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很新颖。 【笔锋】 ①笔尖。 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气势。 【笔供】用笔写出来的供词。与口供相对。 【笔画笔顺检字法】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 【笔记文】文体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力】写字、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刚劲。 【笔路】 ①笔法。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奇特。 【笔势】 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 ②文章的气势。 【笔削】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称削◇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笔记录。削删改。 【笔意】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写字、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功力。也指诗文的意境。 【笔札】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指写的文章。 【笔战】用文章来进行辩论,打官司,与舌战相对。 【笔者】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多为作者的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