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T 题琴堂

题琴堂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9:44


诗人: 连涧
标题: 题琴堂
内容: 堂下肃且清,琴声淡而古。学道则爱人,岂独闻其语。——宋代·连涧《题琴堂》
释意: :堂〈名〉 (形声。从土,尚声。尚”有高”义。本义殿堂。高于一般房屋,用于祭献神灵、祈求丰年) 同本义 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立于西堂。--《书·顾命》 吾见封之若堂者矣。--礼记·檀弓》。注堂形四方而高。” 王坐于堂上。--《孟子·梁惠王上》 燕坐于华堂之上。--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观其坐高堂。--明·刘基《卖柑者言》 华 堂táng ⒈〈古〉宫室。前为~,后为室。 ⒉正屋,高大宽敞的房子~屋。殿~。课~。礼~。会~。纪念~。 ⒊特指内室,因而以此尊称母亲令~(敬称别人的母亲)。 ⒋同祖的亲属~叔。~姐。~姨。 ⒌旧时官吏办政事的地方,又特指审案的地方公~。政事~。过~听审。 ⒍ ⒎ ①盛大的样子~ ~之阵。~~正正。 ②容貌俊伟出众的样子相貌~ ~。 ③无顾忌的样子~ ~自来去。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靬》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 下xià ⒈位置在低处,跟"上"相对~部。~面的。在楼~。〈引〉 ①时间、次序在后~午。~周。~页。~册。 ②级别低的~级。谦词~情。在~。正中~怀。 ③等级低,质量差~等品。这算~策。 ⒉低,跟"高"相对,由高到低分个高~。~楼梯。~山坡。〈引〉 ①投入,进入~矿井。~油锅。 ②去,往~乡。~车间。~基层。 ③结束,离开~课了。已~班。 ④投送,颁布~挑战书。~命令。 ⑤降落~小雨。~大雪。 ⑥向下面的~达文件。~放权力。 ⒊攻破,攻克攻~碉堡。已~数城。 ⒋方面,方位两~商议。四~观望。 ⒌让,退相持不~。 ⒍减除,卸掉减~。除~。~妆。卸~货物。 ⒎在名词后。 ①〈表〉在里面水~。头发~。意~如何? ②〈表〉某个时节时~。而今眼目~。 ⒏在动词后。 ①〈表〉动作的趋向、继续停~来。说~去。 ②〈表〉关系教导~。关怀~。哺育(之)~。 ③〈表〉完成,结果准备~资料。打~了扎实的基础。 ⒐作出~决心。~结论。 ⒑用,使用~功夫。对症~药。 ⒒处所,范围乡~。手~。 ⒓动物产卵或产仔鸭~蛋。猪~崽了。 ⒔少于不~五十人。 ⒕量词。指动作的次数打三~。挥动几~。 ⒖ ①人或物的去处、着落有了~落。 ②下降正在~落。 ⒗ ①江河的下游。 ②旧时指卑下的地位或工作。 ③卑鄙龌龊~流无耻。 ⒘ ①人的结局(多含贬义)贪官的~场--死刑。 ②演员或运动员等退场。 ③旧指到考场应考。 ⒙ 下jià 1.见"下借"。

:肃 (会意。小篆字形。表示人战战兢兢,非常畏惧小心。本义{恭敬}) 同本义 肃,持事振敬也。--《训文》 忠肃共懿。--《左传·文公十八年》 肃肃在庙。--《诗·大雅·思齐》 又能齐肃衷正。--《国语·楚语》 宽肃宣惠。--《国语·周语》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汉书·五行志》 入掖庭为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后汉书·邓皇后传》 又如肃敬(恭恭敬敬);肃迓(恭迎);肃奉(恭敬地接受或遵奉);肃括(恭敬而有法度。指人的威仪。亦有于治学和书法、文辞等);肃修(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肃 肃(胏)sù ⒈恭敬~立。~然起敬。 ⒉严正,庄重~静。严~。 ⒊ 肃xiāo 1.姓氏。

:且 此,这;今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毛传且,此也。” 且 将近;几乎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将要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魏禧《大铁椎传》 且jū ⒈〈古〉文言语气词。相当于"啊"匪我思~(不是我想念的啊)。 ⒉见qiě。 且qiě ⒈连词。〈表〉进一层~说。而~。并~。况~。既多~好。 ⒉副词。〈表〉暂时~慢。暂~。姑~。 ⒊连词。尚,还死~不怕,何惧困难。 ⒋副词。将,快年~八十。 ⒌〈表〉两者同时并进~看~走。~想~做。~战~退。 ⒍〈表〉经久这种鞋~穿啦。 且cú 1.通"徂"。(1)往。《诗.郑风.溱洧》"女曰觀乎!士曰既且。"陆德明释文"且音徂,往也。"(2)犹存,思念。《诗.郑风.出其东门》"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陆德明释文"且音徂,《爾雅》云存也。"一说为语助词。见朱熹集传。 2.通"粗"。见"且苴"。

:清〈形〉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沧浪之水清兮。--《孟子》 河水清且涟猗。--《诗·魏风·伐檀》 举身赴清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临清流而赋诗。--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发之欲其清。--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清直(河水清澈顺流貌);清波(清澈的水流);清泚(清清的河水);清涟(清澈的细水波);清活活(水清澈而流动貌);清照(清澈明亮);清悠悠(清澈明亮貌);清深(水色清澈); 清酤(清圣 清qīng ⒈明晰,纯洁透明,跟"浊"相对~楚。~晰。~水。~爽。天朗气~。 ⒉干净,洁净~洁。 ⒊安静,寂静~静。冷~。 ⒋太平澹然四海~。 ⒌不混杂,不混乱划~界限。分~是非。 ⒍单纯,不杂~白。~唱。~炒。 ⒎彻底查点~查。~理。~点。~仓。 ⒏除尽,除去不纯,整顿组织~除。~洗。~党。 ⒐公正廉明~廉。~官。 ⒑朝代名。清朝,公元1644-1911年。1616年建国为后金,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建都北京。第一代君主是爱新觉罗·福临。 清qìng 1.凉,寒。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说文》 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广雅·释乐》 乐琴书以消忧。--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琴史(琴和史籍);琴书(琴与书;谈论琴艺的典籍);琴床(琴案;琴几);琴柱(琴上用以系弦的柱) 某些乐器的通称 琴qín ⒈拨弦乐器,俗称"古琴"。有五根弦,后增加为七根。 ⒉某些乐器的名称口~。钢~。电子~。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

:淡 (形声。从水,炎声。本义味淡;味道不浓,不咸) 同本义 淡,薄味也。--《说文》 淡而不厌。--《礼记·中庸》 君子淡以成。--《礼记·表记》。注无酸酢少味也。” 淡也者,五味之中也。--《管子·水地》 大味必淡。--《汉书·扬雄传》。注谓无主味也。” 其水淡而清。--《世说新语·言语》 又如淡酒;淡味;淡句(平淡乏味的诗句);淡而不厌(指诗文恬淡而不乏味);淡菜 稀薄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又如淡水白酒(薄酒);淡蛾(淡眉);淡烟(轻烟);淡粥(稀 淡 dàn ①含的盐分少,不咸菜太~。 ②含某种成分少,不浓~酒、~绿、云~风清。 ③不热情冷~。 ④生意不兴旺~季。 【淡泊】不追求名利。又作澹泊。 【淡薄】 ①密度小云雾~。 ②味道不浓酒味~。 ③(感情、兴趣)不浓厚。 ④印象不深。 【淡化】 ①将海水由咸变淡。 ②文学创作上的一种新手段,即消除造作和人为的成份,追求真实、自然地表现生活。 【淡季】 ①生意不兴旺的季节旅游~。 ②某种东西出产少的季节蔬菜~。 【淡漠】 ①冷淡;不热情。 ②记忆不真切;印象不深刻。 【淡青】浅蓝而微绿的颜色。 【淡然】形容不经心,不在意。又作澹然。 【淡水资源】主要指陆地水,包括江河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和冰川、潜入地下浅层可以利用的地下水等。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 【淡雅】(颜色花样)素净雅致。 淡yǎn 1.见"淡淡"。 2.见"澹淡"。 淡yàn 1.见"淡淡"。

: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 义 而,颊毛也。--《说文》 而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 而 ér ①〈古〉你;你的余知~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必欲烹~翁。(《史记·项羽本记》) ②表示并列、转折、顺接等国富~兵强、知一~不知二。 而néng 1.能够。 2.能力,才能。 3.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