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P 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1:01


诗人: 张元干
标题: 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内容: 微云红衬馀霞绮。明星碧浸银河水。猗枕画檐风。愁生草际蛩。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宋代·张元干《菩萨蛮·微云红衬馀霞绮》
翻译:

微云红衬余霞绮。明星碧浸银河水。欹枕画檐风。愁生草际蛩。
淡淡的云衬托着太阳沉没留下的余霞。明朗的星星就像浸泡在银河那澄澈的水里一样。斜倚着枕头看轻风在一阵阵地画着屋榭。突然因草丛里寒蛩的叫声而泛起愁意。

雁行离塞晚。不道衡阳远。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傍晚一行行大雁飞离塞上。不知道衡阳有多遥远。想回家乡但是隔着无数重山。楼高不要凭栏远眺,恐怕一望便是家乡的方向,便会更加思念家乡。

注释:

微云红衬余霞绮(qǐ)。明星碧浸银河水。欹([yī)¹画檐风。愁生草际蛩(qióng)²
¹欹枕:斜倚着枕头。²蛩:古指蟋蟀。

雁行离塞(sài)晚。不道衡阳远。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¹
¹凭栏:凭栏远眺。

释意: :微〈动〉 (会意。从彳。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伺察,侦察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无,没 微wēi ⒈细,小~细。~生物。~乎其~。 ⒉少,稍稍~笑。稍~。~有所闻。 ⒊低下,衰落卑~。衰~。 ⒋精深,奥妙精~。~妙。 ⒌隐蔽,藏匿~行。~服出访。 ⒍跟"单位量"连用时,〈表〉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百万分之一米)。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红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工声。本义粉红色) 同本义 红,帛赤白色也。--《说文》。段注按,此今人所谓粉红、桃红也。” 缙红繎。--《急就篇》。颜注红,色赤而白也。” 红,绛也,白色似绛者也。--《释名·释采帛》 红紫不以为亵服。--《论语·乡党》 又如红衣(荷花瓣儿);红香(花瓣);红脂(蟹黄) 后也指各种红色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又如红巾(红色巾。对绿林好汉的称呼,因为他们常用红巾包头,史籍上因称红巾);红灼灼(形容鲜红);红飉飉(亦作红彪彪”。形容 红gōng ⒈ ⒉见hóng。 红hóng ⒈赤,像火,鲜血那样的颜色~色。~花。火~。〈转义〉 ①革命的~军来了。~色娘子军。 ②喜庆操办~事。 ③光荣上~榜。 ④顺利,成功等~起来了。开门~。 ⑤先进的,众人尊敬的~旗手。~管家。 ⒉受宠信的人~人。 ⒊额外的利润~利。分~。 ⒋ ⒌ ①人世间。 ②繁华热闹的地方。

:衬 (形声。从衣,觝声。本义外衣内的单衫) 同本义。又称衬衫 附在衣服鞋帽里的布 垫,衬垫 衬 施舍,布施 衬托 相帮 衬 chèn ①在里面托一层~一点纸。 ②衬在里面的~衣、西服、布。 ③附在衣裳、鞋、帽等某一部分的布制品帽~。 ④映衬;衬托绿叶、红花。 【衬托】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写作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富有艺术魅力,是情节构造、意境 创造、人物描写等的有效手法。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衬字】歌词里为使韵律优美或表达意境的需要而增加的没有实义的字。如风吹那个雪花满天飘中的那个。 衬(襯)chèn ⒈里面的,托在里面的~衣。~上一层棉絮。 ⒉配搭,从旁帮助~托。帮~。相互映~。

:馀 姓。如后燕有馀蔚 馀” 馀(餹)yú简化为"余",同"余 ⒉-⒌"。

:霞 (形声。从雨,叚声。本义早晚的彩云) 同本义 霞,赤云气也。--《说文新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云霞明灭。--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失向来之烟霞。 云霞掩映。--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霞举飞升(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亦指腾云驾雾);云霞(云彩);霞彩(云霞的彩光) 霞 指像霞一样美丽的光彩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南朝宋·鲍照《登庐山望石门》 又如霞石(赤色的岩石) 霞xiá因日光斜照而呈现出红、黄、橙等色的云朝~。晚~。彩~。

:绮 (形声。从糸,奇声。糸,细丝,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 同本义 绮,文缯也。--《说文》 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汉书·地理志》 在于绮襦纨绔之间。--《汉书·序传》 缃绮为下裙。--《乐府诗集·陌上桑》 又 紫绮为上襦。 遍身罗绮者。--宋·张俞《蚕妇》 又如绮縠(有花纹的丝质衣裳);绮缟(文绘和细绘,为上等的丝织衣料);绮绘(有美丽文彩的丝织品);绮绣(彩色丝织品) 光彩 流绮星连。--《七命》。注光色也。” 又如绮合(各色锦绮 绮qǐ ⒈有花纹的丝织品罗~。 ⒉美丽,华丽,~丽。华~。〈引〉珍贵雕盘~食会众客。

:明 (会意。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小篆从月囧,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本义明亮,清晰明亮) 同本义。与昏暗”相对 杔,照也。--《说文》 照临四方曰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东方明矣。--《诗·齐风·鸡鸣》 明,精白也。--《国语·周语》 视曰明。--《书·洪范》 明则著。--《礼记·中庸》 明星谓之启明。--《尔雅》 东有启明。--《诗·小雅·大东》 在天者莫明于日月。--《荀子·天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月明星稀,乌 明míng ⒈亮,照亮~晃晃。天~。灯火通~。 ⒉清楚,懂得,了解~白。~确。~礼。深~大义。~见万里。 ⒊公开,不隐蔽,显露在外,跟"暗"相对~说。~码实价。~枪暗箭。 ⒋视力,视力好左丘失~(左丘〈古〉人名)。聪耳~目。 ⒌看得清,认得准,见识高~智。英~。心~眼亮。 ⒍次,下一个(专指日、年)~天。~年。 ⒎迷信者称神灵神~。 ⒏ ⒐朝代名。明朝,公元1368-1644年。第一代君主是朱元璋。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 日月星辰。--《书·尧典》 四曰星辰。--《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 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荀子》 又如星筹(寿算之筹);星霜(比喻年月);星桥(神话传说中的鹊桥。也作银桥);星布(天星密布);星列(天星罗列) 星宿,中国古代指星座 星xīng ⒈天空中能看见的有亮光的天体,通常是指夜间天空中有亮光的天体恒~。行~。卫~。牛郎~。月明~稀。 ⒉微小或细碎的东西~火。零~儿。 ⒊秤杆上标记斤、两、钱的小点定盘~。 ⒋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