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M 摸鱼儿(莼)

摸鱼儿(莼)

更新时间:2024-06-03 04:52:04


诗人: 王沂孙
标题: 摸鱼儿(莼)
内容: 玉帘寒、翠痕微断,浮空清影零碎。碧芽也抱春洲怨,双卷小缄芳字。还又似。系罗带相思,几点青钿缀。吴中旧事。怅酪乳争奇,鲈鱼谩好,谁与共秋醉。江湖兴,昨夜西风又起。年年轻误归计。如今不怕归无准,却怕故人千里。何况是。正落日垂虹,怎赋登临意。沧浪梦里。纵一舸重游,孤怀暗老,余恨渺烟水。——宋代·王沂孙《摸鱼儿(莼)》
释意: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文》 君无故玉不去身。--《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 五玉。--《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 王齐则共食玉。--《周礼·王府》 惟辟玉食。--《书·洪范》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 又如玉情儿(玉石的质量、成色);玉墀(白玉台阶);玉阙(宝座;皇宫);玉虚(道教指玉帝的居处);玉树(指槐树);玉砚(玉石制的砚台);玉雕(玉石雕成 玉yù ⒈一种珍贵的矿石,质细而坚硬,有光泽,微透明,可雕琢成簪、环等装饰品。〈喻〉洁白、美丽~颜。~龙。~人。 ⒉敬词~体。~照(人像照片)。 ⒊ 、穗可作饲料用。

:帘〈名〉 旧时酒家、茶馆作店招的旗帜,用布做成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唐·郑谷《旅寓洛南村舍》 帘 (形声。从竹,廉声。本义门帘) 帘子,遮蔽门窗的用具 簾,堂簾也。--《说文》 簾,户蔽也。--《声类》。 严持箧书,置饰室簾南。--《汉书》 草色入簾青。--唐·刘禹錫《陋室銘》 入其舍,则密室垂簾。--《聊斋志异·促織》 又如簾帷(遮蔽閠窗的簾子、布幕);簾籠(窗簾和窗牖);簾旌(簾端所緔之布帛);簾政(皇太後垂簾聽政,故名);簾庑(指堂前廊檐垂簾之處) 同奁” 帘( ⒈簾)lián ⒈用布、塑料、竹片、或苇子等做成遮蔽门窗的东西门~。窗~。 ⒉旧时商店门口做标志的旗帜茶~。酒~。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翠 (形声。从羽,卒声。本义翠鸟) 鸟名,翠鸟。又专指雌性的翠鸟 又如翠以羽自残(翡翠鸟因羽色之美而被残杀。比喻人因有才而遭嫉害);翠毛(翠鸟的羽毛);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翠禽(翠鸟) 翠鸟的羽毛,可作装饰品 又指青、绿、碧色的玉石 翠 青、绿、碧之类的颜色 翠 cuì ①翠绿色~竹、~玉。 ②翡翠金玉珠~。 【翠湖春晓】民族管弦乐曲。聂耳创作于于1934年。根据昆明地区的洞经调改编。生动地表现了翠湖春晨的美景和游客赏景的欢悦。 【翠绿】像翡翠那样的绿色。 【翠鸟】鸟的一种。羽毛翠绿色,头部蓝黑色,喙长而直,尾羽短。羽毛可做装饰品。 【翠微】青绿的山色,又泛指青山。

:痕〈名〉 (形声。从疒,表示与疾病有关,艮声。本义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同本义 痕,胝瘢也。--《说文》 创瘢曰痕。--《通俗文》 又如痕瑕(褊,斑点);痕挞(伤痕);痕瘕(疤痕。比喻曾犯过罪);伤痕 泛指痕迹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贾岛《江亭晚望》 苔痕上阶绿。--唐·刘禹锡《陋室铭》 空余泪痕。--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痕垢(污垢);痕印(痕迹;烙印);痕沫(水沫的痕迹);痕秽(污秽的痕迹);痕影(痕迹) 影子。特指阴影 痕hén疤,斑迹,迹印~迹。瘢~。泪~。墨~。

:微〈动〉 (会意。从彳。本义隐秘地行走)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伺察,侦察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无,没 微wēi ⒈细,小~细。~生物。~乎其~。 ⒉少,稍稍~笑。稍~。~有所闻。 ⒊低下,衰落卑~。衰~。 ⒋精深,奥妙精~。~妙。 ⒌隐蔽,藏匿~行。~服出访。 ⒍跟"单位量"连用时,〈表〉该量的百万分之一~米(百万分之一米)。

:断 (会意。本义截断,截开) 同本义 断,截也。--《说文》 断木为杵。--《易·系辞下》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公孙弘断发而为越王骑。--《韩非子·说林下》 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韩非子·用人》 又如断梗(断枝。比喻飘泊无定;指微贱的东西);断金(同心协力,坚固难移);断袖(旧时指男宠;比喻友情深厚);断颡(断头;砍头);断袖之宠(男宠);断头话(决绝的话);断裳(截 断裳衣) 断开;断绝 断者架木通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切肉肉断而发 断 duàn ①长形东西从中截开折~、线~了。 ②断绝~水、关系~了。 ③戒除(烟酒)~烟。 ④判断;决断诊~、当机立~。 ⑤绝对~无此理。 【断编残简】见【残篇断简】。 【断层】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一种断裂构造。根据断层两侧相对移动的性质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 【断层面】两部分岩块作相对移动的断裂面。 【断层山】地壳断裂运动形成的块状山体。可分为地垒式断层山和掀斜式断层山。前者山坡为断层崖,后者山形不对称,断裂上升一侧为断层崖,另一侧为平缓山坡。又称断块 山。 【断层崖】〈地〉断层的上升盘突露地表而形成的悬崖。是由于断层线两边岩石受差别侵蚀形成的。断层崖因受垂直于断层面的流水侵蚀而形成v形谷。 【断肠】形容极度思念、悲痛或忧伤。 【断炊】没柴没米不能做饭。形容极为穷困。 【断断】绝对(多用于否定)~不能。 【断简残编】见【残篇断简】。 【断简残篇】见【残篇断简】。 【断交】绝交。常用于国际关系中。 【断句】古书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这里的句与现代的句不尽相同。 【断裂生殖】某些生物身体断裂后,每段均能生活,生长成新的个体,称为断裂生殖。 【断路】〈理〉电路断开,电流不能通过电路形成回路。断路时,电阻变成无限大,电流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断然】 ①坚决的;果断的~措施。 ②绝对~不能。 【断头台】设于闹市街心,专用以斩杀犯人的平台。有机器铡刀斩杀和人工斩杀两种。常见于近代西欧各国,以英、法为多◇被废除。 【断弦】死了妻子。 【断线风筝】比喻一去就不再回来的人或物。 【断陷盆地】断块陷落形成的盆地。四周山地常常是高峻陡峭的断层陡崖,盆地底部多为冲积、湖积和洪积平原。如云南昆明的滇池。又称地堑盆地。 【断音】见【顿音】。 【断语】结论。 【断垣残壁】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断章取义】不顾别人文章或谈话的整体内容和精神,只孤立地截取其中个别的句段并按自己的意思加以发挥。

:浮〈动〉 (形声。从水,孚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浮,氾也。--《说文》 载沉载浮。--《诗·小雅·菁菁者莪》 浮,漂也。浮游也。--《广雅》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浮于济漯。--《书·禹贡》 过夏首而西浮兮。--《楚辞·哀郢》 浮天无岸。--《文选·桦·海赋》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油浮于水面;浮梗(随水漂浮的残梗);浮蛆(酿酒未熟时,漂浮在酒浆上的泡沫);浮没(漂流淹没);浮月(浮在水面的月影)。也指 浮 fú ⒈漂,跟"沉"相对漂~。飘~。~云。~力。〈引〉行船~长江而下。 ⒉表面的~皮。鞋上有~土。 ⒊空虚,不实在~夸。虚~。抑~华。 ⒋不沉着,不冷静轻~。~躁。 ⒌暂时,不定的~记。~支。 ⒍超过,多于~额。官~于事。 ⒎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雕塑形象。 ⒏ 【浮屠】 【浮图】 ①佛(释迦牟尼)。 ②和尚。 ③佛塔七级~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