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S 朔风诗五章

朔风诗五章

更新时间:2024-05-20 09:32:20


诗人: 曹植
标题: 朔风诗五章
内容: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凯风永至,思彼蛮方。愿随越鸟,翻飞南翔。四气代谢,悬景运周。别如俯仰,脱若三秋。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俯降千仞,仰登天阻。风飘蓬飞,载离寒暑。千仞易陟,天阻可越。昔我同袍,今永乖别。子好芳草,岂忘尔贻。繁华将茂,秋霜悴之。君不垂眷,岂云其诚!秋兰可喻,桂树冬荣。弦歌荡思,谁与销忧。临川慕思,何为泛舟。岂无和乐,游非我邻。谁忘泛舟,愧无榜人。——两汉·曹植《朔风诗五章》
翻译: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抬头仰望那呼啸的北风,心中怀念着故都邺城。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多么希望骑上代马,迎风扬蹄,飞快地驰往洛阳。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然而在那总是和风徐徐的南方,我却要思念着那蛮北的江南。

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希望跟随在那些南飞的鸟儿身后,去实现我南征的宏图大志。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时光荏苒,从太和元年徙封浚仪至此复还雍丘已过一年。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这一别正如一俯一仰,相隔看起来并不太久,可对我来说却像过去了漫长的三年。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
回想当时“初迁”,雍丘还是百花盛开的春日。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而今我重返故地,却已是“素雪云飞”的冬季。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八年之中,就好像翻越于高山峻谷之间,尝尽了颠沛流徙之苦。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年复一年的风飘蓬飞和寒来暑往,不知何时才有我安定之所?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高山深谷阻隔,千难万险,也可以翻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你我同胞骨肉,却好像面临的是生离死别。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
你说过喜爱芳草,我就牢记着要把它们进献给你。

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谁料在它们荣华繁茂之际,你却驱使秋天的严霜,使它们归于憔悴凋零。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
你毫不顾念我的忠贞之心,还谈什么诚信?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请你明白,我忠贞的意志就像那寒霜中的秋兰,北风前的桂木,决不易改。

弦歌荡思,谁与销忧。
弹琴放歌,虽可借以倾吐心曲,但却无人能帮我除去忧愁。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雍丘之地,亦有川泽可供泛舟,可是怎么泛舟呢?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
不是我不想高高兴兴地去泛舟游乐,而是一起同游的跟我志趣不投。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
即便是有雅兴泛舟,却连个撑船的人都找不到啊。

参考资料:

1、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注释:

¹彼朔风,用怀魏都²
¹仰:向。²魏都:曹魏的故都邺城。

愿骋代马¹,倏(shū)忽北徂(cú)²
¹代马:代郡产的马。²徂:往。

凯风¹永至,思彼蛮方²
¹凯风:南风。²蛮方:南方。

愿随越鸟¹,翻飞南翔。
¹越鸟:生活在越国的鸟。

四气代谢,悬景¹运周。
¹悬景:日月。景,同“影”。

别如俯仰,脱¹若三秋。
¹脱:离。

昔我初迁,朱华¹未希²
¹朱华:指荷花。²希:通“稀”,稀少。

今我旋止¹,素雪云飞。
旋止:归来。

俯降千仞¹,仰登天阻²
¹俯降千仞:向下入深谷。²天阻:天险,指险峻的高山。

风飘蓬飞,载离¹寒暑。
¹离:通“罹”,遭到。

千仞易陟(zhì)¹,天阻可越。
¹陟:登。

昔我同袍¹,今永乖²别。
¹同袍:指诗人胞兄曹彬。²乖:离。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¹
¹贻:赠。

繁华将茂,秋霜悴¹之。
¹悴:伤。

君不垂眷¹,岂云其诚!
¹眷:顾念。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¹
¹荣:茂盛。

弦歌荡思¹,谁与销忧。
¹荡思:荡涤忧思。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岂无和乐(yuè)¹,游非我邻²
¹和乐:指弦歌。²邻:指志同道合者。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¹
¹榜人:驾船的人。

参考资料:

1、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赏析:

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凯风永至,思彼蛮方。
愿随越鸟,翻飞南翔。

四气代谢,悬景运周。
别如俯仰,脱若三秋。
昔我初迁,朱华未希。
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子好芳草,岂忘尔贻。
繁华将茂,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岂云其诚!
秋兰可喻,桂树冬荣。

弦歌荡思,谁与销忧。
临川慕思,何为泛舟。
岂无和乐,游非我邻。
谁忘泛舟,愧无榜人。

  全诗五章,写冬寒时节诗人复还藩邑雍丘时的复杂情思。第一章以朔风起兴,抒写怀念魏都之情;第二章转入抒写自己身世飘泊的感伤;第三章慨叹自己的处境;第四章透过朔风素雪,向疑忌他的远方君王发出责询;第五章抒写对未来生活的瞻念之情。此诗时而借用典故,时而化用前人名句,时而运用对仗和比喻,显示了诗人对诗句的锤炼之工,见出曹植之诗“始为宏肆,多生情态”的特色。

  大约诗人落笔之际,正是朔风怒号之时,所以首章即以朔风起兴,抒写“用(以)怀魏都”之情。魏都洛阳,远在雍丘西北。诗人在那里,曾经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留下过少年的宏大梦想。从黄初四年(223年)七月离开那儿以来,至今又已五年了。朔风北来,听去似乎全都是往日亲朋的呼唤之声。古诗有“代马依北风”之句,说的是北方代郡的良马南来,一闻北风之声,便依恋地嘶鸣不已。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诗人因此凄楚地吟道:“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往)。”他是十分希望驱策代马,迎风扬蹄,飞快地驰往洛阳。不过,诗人此时的怀念国都,已不是为了寻回少年之梦,而是志在“捐躯济难”、列身朝廷、报效国家。每当凯风(南风)吹拂,他总要记起“蛮方”(指江南)还有“不臣之吴”。他在此年上明帝的《求自试表》中,就以“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之语,表达了愿为征吴大业效力的急不可待之情。此章结句“愿随越鸟,翻飞南翔”,亦正化用了古诗“越鸟巢南枝”之典,抒写了诗人南征孙吴的壮志和渴望。其辞促情迫,正与上引《求自试表》之语异曲同工。

  然而,诗人的这一壮志,总是化为碎坠的泡影。他的政治生涯,大多是在不断流徙的“汲汲无欢”中度过的。诗之第二章,由此转入对自己身世飘泊的感伤抒写。“四气(节气)代谢,悬景(日、月)运周”,时光荏苒。诗人于太和元年(227年)徙封浚仪,至此复还雍丘,这一别正如一俯一仰,相隔并不太久。但在痛惜于光阴流逝的诗人眼中,却是“脱(忽然)若三秋(年)”,未免生出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回想当时“初迁”,雍丘还是百花盛开的春日;而今重返故地,却已是“素雪云飞”的冬季。这四句,化用了《小雅·采薇》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自身流徙往返的凄怆之感,与千年前西周戍卒重返家园的物换星移之伤,融为一体,显得愈加深沉、酸楚。

  第三章慨叹自己的处境。

  从黄初二年(221年)以来,诗人东封鄄城、北徙浚仪、二徙雍丘。八年之中,正如翻越于高山峻谷,忽而“俯降千仞”,忽而“仰登天阻(险)”,尝尽了颠沛流徙之苦。诗人因此慨叹于身如“风飘蓬飞’,不知何时才有安定之所。这两句,与次年所作《吁嗟篇》中“宕宕当何依”、“谁知吾苦艰”之语一样,饱含着诗人无数酸辛和泪水。如果仅仅是飘徙,倒还罢了。最使诗人痛苦的是,当局还明令禁止他与同胞兄弟相往来,这简直令诗人绝望。诗中接着四句,便是诗人绝望之中的凄厉呼号:“千仞易陟(登),天阻可越。昔我同袍,今永乖别!”极言险阻之可翻越,更反衬出当局者之禁令正如无情的“雷池”,难以跨越半步。兄弟的分离,恰似生死永别,令诗人怆然泣下。

  诗人当然明白这悲剧是谁造成的。诗之第四章,即中断对自身飘泊痛苦的泣诉,透过朔风素雪,向始终疑忌他的远方君王,发出了责询。

  前四句运用屈原《离骚》的比兴方式,以“芳草”喻忠贞之臣、“秋霜”比小人,愤懑地大声责问:你(君王)说过喜爱芳草,我就牢牢记着要把它们进献给你;谁料到它们荣华繁茂之际,你却驱使秋天的严霜,使它们归于憔悴凋零!“君不垂眷”以下,诗人又以凛然之气,表明自己的心迹:即使君王毫不顾念,我的忠贞之心,也决无改易。请看看寒霜中的秋兰,朔风前的桂木吧:它们何曾畏惧过凝寒,改变过芬芳之性、“冬荣”之节!“秋兰可喻”二句,于悲愤中振起,显示了诗人那难以摧折的“骨气”之“奇高”。

  第五章为全诗结尾,抒写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瞻念。

  君王既不眷顾,诗人的流徙生涯定是绵长无尽的了。想到这一点,诗人不禁忧从中来。弹琴放歌,虽可借以倾吐心曲,但无知音,没有人能和他同销忧愁;雍丘之地,自然亦有川泽可供“泛舟”,但无同志,没有人能了解他临川思济的政治怀抱。在《求通亲亲表》中,诗人曾这样描述他的孤寂生涯:“近且婚媾不通,兄弟永绝。”“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这正是诗人最感痛苦的,难怪他在结句中发出“岂无和乐,游(交游)非我邻(同志);谁忘泛舟,愧无榜人(撑船者)”的啸叹了。

  前人称曹植的诗“肝肠气骨,时有块磊处”(钟惺《古诗归》)。《朔风诗》正是一首颇有“块磊”的抒愤之作。诗人抒写胸中愤懑,吸收了《诗经》、《楚辞》运用比兴的成功经验,借助于“朔风”、“素雪”、“芳草”、“秋霜”、“飘蓬”、“天阻”种种意象,情由景生,物随意驱,辉映烘托,将心中的思情和壮志、哀伤和怨愤,表现得九曲回肠、悲惋感人。诗中时而借用典故,如“代马”、“越鸟”之喻;时而化用《诗经》名句,如“昔迁”、“今旋”之比;时而运用对仗和比喻,如“别如俯仰,脱若三秋”等等,均思致灵巧、意蕴深长,显示了诗人对诗句的锤炼之工。

  诗人运笔的徐疾变化、辞气的抑扬宕跌,更表现了一种“兔起鹘落”的气象。就一章来说,诗情时有起伏。如首章前四句叙怀思,哀婉低回;后四句抒壮志,辞促情迫。就全篇来说,章与章之间,亦往复回环、顿跌奋扬,呈一波三折之形。首章徐徐振起,二章平缓悠长,三章啸叹直上,四章于结尾忽作金石掷地之声,五章复以悠悠之叹收束。这些,都可见出曹植之诗“始为宏肆,多生情态”的特色(王世懋《艺圃撷余》)。

参考资料:

1、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93-96
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67-270
3、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创作背景  魏明帝太和二年(228年)的一个冬日,北风挟裹着飞雪,刹时间便把雍丘(今河南杞县),化为茫茫白地。一年前,他才被明帝“徙封浚仪(今河南开封北)”;而今,又被责令“复还雍丘”。曹植再也按抑不住心头的悲怆,写下了名作《朔风诗五章》。 参考资料:完善1、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67-2702、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抬头仰望那呼啸的北风,心中怀念着故都邺城。
多么希望骑上代马,迎风扬蹄,飞快地驰往洛阳。
然而在那总是和风徐徐的南方,我却要思念着那蛮北的。
希望跟随在那些南飞的鸟儿身后,去实现我南征的宏图大志。

时光荏苒,从太和元年徙封浚仪至此复还雍丘已过一年。
这一别正如一俯一仰,相隔看起来并不太久,可对我来说却像过去了漫长的三年。
回想当时“初迁”,雍丘还是百花盛开的春日。
而今我重返故地,却已是“素雪云飞”的冬季。

八年之中,就好像翻越于高山峻谷之间,尝尽了颠沛流徙之苦。
年复一年的风飘蓬飞和寒来暑往,不知何时才有我安定之所?
高山深谷阻隔,千难万险,也可以翻越,
你我同胞骨肉,却好像面临的是生离死别。

你说过喜爱芳草,我就牢记着要把它们进献给你。
谁料在它们荣华繁茂之际,你却驱使秋天的严霜,使它们归于憔悴凋零。
你毫不顾念我的忠贞之心,还谈什么诚信?
请你明白,我忠贞的意志就像那寒霜中的秋兰,北风前的桂木,决不易改。

弹琴放歌,虽可借以倾吐心曲,但却无人能帮我除去忧愁。
雍丘之地,亦有川泽可供泛舟,可是怎么泛舟呢?
不是我不想高高兴兴地去泛舟游乐,而是一起同游的跟我志趣不投。
即便是有雅兴泛舟,却连个撑船的人都找不到啊。

注释
仰:向。
魏都:曹魏的故都邺城。
代马:代郡产的马。
徂(cú):往。
凯风:南风。
蛮方:南方。
越鸟:生活在越国的鸟。
悬景:日月。景,同“影”。
脱:离。
朱华:指荷花。希:通“稀”,稀少。
旋止:归来。
俯降千仞:向下入深谷。
天阻:天险,指险峻的高山。
离:通“罹”,遭到。
陟(zhì):登。
同袍:指诗人胞兄曹彬。
乖:离。
遗:赠。
悴:伤。
眷:顾念。
荣:茂盛。
荡思:荡涤忧思。
和乐(yuè):指弦歌。
邻:指志同道合者。
榜人:驾船的人。

参考资料:

1、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赏析

  全诗五章,写冬寒时节诗人复还藩邑雍丘时的复杂情思。第一章以朔风起兴,抒写怀念魏都之情;第二章转入抒写自己身世飘泊的感伤;第三章慨叹自己的处境;第四章透过朔风素雪,向疑忌他的远方君王发出责询;第五章抒写对未来生活的瞻念之情。此诗时而借用典故,时而化用前人名句,时而运用对仗和比喻,显示了诗人对诗句的锤炼之工,见出之诗“始为宏肆,多生情态”的特色。

  大约诗人落笔之际,正是朔风怒号之时,所以首章即以朔风起兴,抒写“用(以)怀魏都”之情。魏都洛阳,远在雍丘西北。诗人在那里,曾经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留下过少年的宏大梦想。从黄初四年(223年)七月离开那儿以来,至今又已五年了。朔风北来,听去似乎全都是往日亲朋的呼唤之声。古诗有“代马依北风”之句,说的是北方代郡的良马南来,一闻北风之声,便依恋地嘶鸣不已。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诗人因此凄楚地吟道:“愿骋代马,倏忽北徂(往)。”他是十分希望驱策代马,迎风扬蹄,飞快地驰往洛阳。不过,诗人此时的怀念国都,已不是为了寻回少年之梦,而是志在“捐躯济难”、列身朝廷、报效国家。每当凯风(南风)吹拂,他总要记起“蛮方”(指)还有“不臣之吴”。他在此年上明帝的《求自试表》中,就以“辍食忘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之语,表达了愿为征吴大业效力的急不可待之情。此章结句“愿随越鸟,翻飞南翔”,亦正化用了古诗“越鸟巢南枝”之典,抒写了诗人南征孙吴的壮志和渴望。其辞促情迫,正与上引《求自试表》之语异曲同工。

  然而,诗人的这一壮志,总是化为碎坠的泡影。他的政治生涯,大多是在不断流徙的“汲汲无欢”中度过的。诗之第二章,由此转入对自己身世飘泊的感伤抒写。“四气(节气)代谢,悬景(日、月)运周”,时光荏苒。诗人于太和元年(227年)徙封浚仪,至此复还雍丘,这一别正如一俯一仰,相隔并不太久。但在痛惜于光阴流逝的诗人眼中,却是“脱(忽然)若三秋(年)”,未免生出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回想当时“初迁”,雍丘还是百花盛开的春日;而今重返故地,却已是“素雪云飞”的冬季。这四句,化用了《小雅·采薇》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自身流徙往返的凄怆之感,与千年前西周戍卒重返家园的物换星移之伤,融为一体,显得愈加深沉、酸楚。

  第三章慨叹自己的处境。

  从黄初二年(221年)以来,诗人东封鄄城、北徙浚仪、二徙雍丘。八年之中,正如翻越于高山峻谷,忽而“俯降千仞”,忽而“仰登天阻(险)”,尝尽了颠沛流徙之苦。诗人因此慨叹于身如“风飘蓬飞’,不知何时才有安定之所。这两句,与次年所作《吁嗟篇》中“宕宕当何依”、“谁知吾苦艰”之语一样,饱含着诗人无数酸辛和泪水。如果仅仅是飘徙,倒还罢了。最使诗人痛苦的是,当局还明令禁止他与同胞兄弟相往来,这简直令诗人绝望。诗中接着四句,便是诗人绝望之中的凄厉呼号:“千仞易陟(登),天阻可越。昔我同袍,今永乖别!”极言险阻之可翻越,更反衬出当局者之禁令正如无情的“雷池”,难以跨越半步。兄弟的分离,恰似生死永别,令诗人怆然泣下。

  诗人当然明白这悲剧是谁造成的。诗之第四章,即中断对自身飘泊痛苦的泣诉,透过朔风素雪,向始终疑忌他的远方君王,发出了责询。

  前四句运用《离骚》的比兴方式,以“芳草”喻忠贞之臣、“秋霜”比小人,愤懑地大声责问:你(君王)说过喜爱芳草,我就牢牢记着要把它们进献给你;谁料到它们荣华繁茂之际,你却驱使秋天的严霜,使它们归于憔悴凋零!“君不垂眷”以下,诗人又以凛然之气,表明自己的心迹:即使君王毫不顾念,我的忠贞之心,也决无改易。请看看寒霜中的秋兰,朔风前的桂木吧:它们何曾畏惧过凝寒,改变过芬芳之性、“冬荣”之节!“秋兰可喻”二句,于悲愤中振起,显示了诗人那难以摧折的“骨气”之“奇高”。

  第五章为全诗结尾,抒写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瞻念。

  君王既不眷顾,诗人的流徙生涯定是绵长无尽的了。想到这一点,诗人不禁忧从中来。弹琴放歌,虽可借以倾吐心曲,但无知音,没有人能和他同销忧愁;雍丘之地,自然亦有川泽可供“泛舟”,但无同志,没有人能了解他临川思济的政治怀抱。在《求通亲亲表》中,诗人曾这样描述他的孤寂生涯:“近且婚媾不通,兄弟永绝。”“每四节之会,块然独处。左右惟仆隶,所对惟妻子。高谈无所与陈,发义无所与展。未尝不闻乐而拊心,临觞而叹息也!”这正是诗人最感痛苦的,难怪他在结句中发出“岂无和乐,游(交游)非我邻(同志);谁忘泛舟,愧无榜人(撑船者)”的啸叹了。

  前人称曹植的诗“肝肠气骨,时有块磊处”(《古诗归》)。《朔风诗》正是一首颇有“块磊”的抒愤之作。诗人抒写胸中愤懑,吸收了《诗经》、《楚辞》运用比兴的成功经验,借助于“朔风”、“素雪”、“芳草”、“秋霜”、“飘蓬”、“天阻”种种意象,情由景生,物随意驱,辉映烘托,将心中的思情和壮志、哀伤和怨愤,表现得九曲回肠、悲惋感人。诗中时而借用典故,如“代马”、“越鸟”之喻;时而化用《诗经》名句,如“昔迁”、“今旋”之比;时而运用对仗和比喻,如“别如俯仰,脱若三秋”等等,均思致灵巧、意蕴深长,显示了诗人对诗句的锤炼之工。

  诗人运笔的徐疾变化、辞气的抑扬宕跌,更表现了一种“兔起鹘落”的气象。就一章来说,诗情时有起伏。如首章前四句叙怀思,哀婉低回;后四句抒壮志,辞促情迫。就全篇来说,章与章之间,亦往复回环、顿跌奋扬,呈一波三折之形。首章徐徐振起,二章平缓悠长,三章啸叹直上,四章于结尾忽作金石掷地之声,五章复以悠悠之叹收束。这些,都可见出曹植之诗“始为宏肆,多生情态”的特色(王世懋《艺圃撷余》)。

参考资料:

1、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93-96
2、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67-270
3、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4-257
释意: :仰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 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 同本义。跟俯”相对 仰,举也。--《说文》。按,仰即卬之或体『书皆作卬,不作仰。 驷马仰秼。--《淮南子·说山》 仰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 仰头相向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仰药而伏刃。--《汉书·息夫躬传》。注仰首而饮药。” 无敢仰视。--汉·刘向《列女传》 遂于树下仰取 仰yǎng ⒈抬头,脸向上,跟"俯"相对~首。~视。~不愧天。 ⒉敬慕敬~。慕~。久~。 ⒊依赖,依靠~赖。~仗。~人鼻息(〈喻〉依赖别人,不能自主)。 ⒋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跟"恳、祈、请"等连用,〈表〉尊敬;下行文中〈表〉命令,含"切望"义~即照办。 仰áng 1.高。 2.见"仰仰"。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彼,对此称彼也。--《玉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魏风·伐檀》 此土延续石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个事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唐·韩愈《师说》 幸而杀彼,甚善 彼 bǐ ①那;那个此一时~一时。 ②对方;他知己知~。 【彼岸】 ①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烦恼苦难好比中流,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②(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 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苏联列宁格勒市的旧称。1914年以前叫圣彼得堡。参见【列宁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在位期间(1682-1725),曾秘密到西欧考察,回国后实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对外扩张,占领波罗的海出海口 和里海沿岸地区。因不断征兵和增加赋税,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义。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作于1936年。作品写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话故事。乐曲通俗,表现力强。

:朔 (会意。从月,从屰,屰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同本义 朔,月一日始苏也。--《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朔,月初之名也。--《释名》 月言朔。--《白虎通·四时篇》 朔月奠。--《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 朔月辛卯。--《诗·小雅·十月之交》 初,藄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又如朔参官(能在朔日朝参的官员);朔望之礼(指初一、十五到祀堂 朔shuò ⒈夏历每月初一十月~。初一谓之~。 ⒉北~方。~风吹。

:风 (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 同本义 飈,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闾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风动虫生,故虫八日而化。--《说文》 立春条风。--《易·通卦验》 东北条风。--《广雅·释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淮南子·天文》 条风居东北维,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史记·律书》 今日不鴓(飈)?--《殷虚文字甲编》 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风(飈) fēng ⒈流动着的空气,多是大致与地面平行东~。龙卷~。刮~下雨。~向。~速。〈引〉像风那样快或普遍流行的~靡一时。 ⒉借风力吹干的~肉。 ⒊消息闻~而动。 ⒋表露在外的景象、品格、气概、才华、态度等~景。~格。~骨。作~。~华。~骚。 【风雅】风度文雅。 【风度】有一定特色的姿态和言谈举止。 【风采】(也写作"丰采")风度神采。 【风姿】(也写作"丰姿")风度姿态。 ⒌没有确实根据的~闻。~言~语。 ⒍习俗,流行的爱好或习惯~俗。世~。学~。移~易俗。勤俭成~。 ⒎〈古〉称歌谣,民歌采~。国~。 ⒏用于病名麻~。抽~。 ⒐ 【风险】风浪危险。〈喻〉事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波折险阻不怕担~险。 ⒑ 【风头】 ①形势的发展或有关个人利害的情势看准~头行事。 ②当众表现自己她爱出~头。 ⒒ 【风化】 ①风俗教化莫伤~化。 ②地质学上指岩石因长期遭受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等而分解崩溃。 ③化学上指结晶体在空气中失掉结晶水,因而失去结晶形状的现象。 ⒓ 【风流】 ①杰出的,业绩、才华出众的千古~流人物。 ②有才学而不拘礼法的~流倜傥。 ③像风一样流失。〈喻〉原来常聚的人,现今分散各地~流云散。 ④旧指士大夫所谓的风雅,也指乱搞男女关系~流罪过。 ⒔〈古〉通 "讽"。劝告,讽刺。 风fèng 1.刮风;吹。 2.被风吹,受风。 3.引申为乘凉。 4.教育,感化。 5.显扬,表彰。 风fěng 1.劝谏;讽谏。 2.泛指劝说。 3.讽诵。

: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管仲用之齐,子产用之郑,商君用之秦,仲长统言之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宋·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用yòng ⒈使人、物等发挥其功能使~。采~。应~。~心。~水。~机器人做工。 ⒉功能,效果~途。功~。效~。有~。 ⒊需要不~担心。你不做,还~你干啥。 ⒋化费~钱。费~。零~。 ⒌吃、喝的婉词~餐。请~茶。 ⒍因,因此~此。~特函达。 ⒎以儒者~文乱法。 ⒏ ①当权。 ②行事。 ⒐ ①居心。 ②企图。 ⒑ ①打仗。 ②指挥作战。 ③善于使用军队作战~兵如神。 ⒒

怀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怀,思念也。--《说文》 嗟我怀人。--《诗·周南·卷耳》 维以不永怀。 有女怀人。--《诗·召南·野有死麕》 惟佳人之独怀兮。--《楚辞·悲回风》 怀良辰以孤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久行怀思。--《后汉书·列女传》 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国怀乡。(国,国都)--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怀土(怀恋故乡;安于所处);怀香(怀念女色;风流);怀慕(怀念仰慕);怀乡(思念故乡) 心里存有;怀藏 怀(懷)huái ⒈胸前抱在~里。 ⒉想念~念故乡。~旧友。 ⒊心意,胸怀正中下~。襟~坦白。 ⒋揣着,包藏~抱。~疑。~恨。~怒未发。 ⒌怀胎母之~子。 ⒍安抚~敌附远(附远使远方归附)。

:魏 阙宫门的台观 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周礼·太宰》 魏阙之高。--《淮南子·本经》 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汉·班固《典引》 又如象魏(古代宫门外的阙门);魏观(即魏阙、魏象) 古国名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 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魏文侯(名斯)是毕万后代,和赵韩一起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韩魏闻之。--《战国策·齐策》 不敢加兵 魏wèi ⒈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在今河南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一带。 ⒉朝代名 ①三国(~、蜀、吴)之一,公元220-265年。第一代君主是曹丕。辖区在今黄河流域各省及淮河流域一带。 ②北朝之一,北魏,公元386-534年。第一代君主是拓跋珪。另外有东魏(534-550年);西魏(535-557年)。 魏wéi 1.独立貌。 魏wēi 1.高大貌。

:都 dou 全部 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 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如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表示已经 都 du (形声。从邑,者声。从邑”,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同本义 都 dōu ①全课程~要学好。 ②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学期里一次迟到~没有。又见dū。 都 dū〈古〉优美洵美且~。(《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②大城市。特指国都瓷~、首~。 ③姓。又见dōu。 【都城】首都。 【都德】(1840-1897)法国小说家。长篇小说的重要作品有《小东西》、《达拉斯贡的戴达伦》。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柏林之围》也是名作。 【都督】我国古代军事长官名。民国初各省也设都督,兼管民政。 【都铎王朝】英国的封建王朝。1485年玫瑰战争后由亨利·都铎(即亨利七世)创建。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国势最盛。1603年女王死后,因无直系亲属而王统中断,改由斯 图亚特王朝代替。 【都江堰】古代著名水利工程。在今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战国初期始建,后由秦国蜀郡守李冰父子完成。控制岷江激流,灌溉田地,为川西平原变成千里沃野创造了条件 。 【都灵】意大利西北部城市。是通往法国和瑞士的陆路交通枢纽。全国大工业中心之一。有许多文艺复兴时代的古迹。 【都市】大城市。 【都统】 ①我国古代官名。383年前秦进攻东晋时设少年都统。唐末设明道行营都统,为带领青年兵的统帅,后在其上设都都统。前秦末年有河西鲜卑大都统,为少数民族统治者称号。 ②清代八旗兵一旗最高长官,满语称固山额真,后改为汉名都统。 ③北洋军阀时期,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设置的最高军政长官也称都统。 【都尉】我国古代官名。始设于战国,职位次于将军。嘟 ② ③ 【嘟囔】连续不断地小声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