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D 读中兴颂碑

读中兴颂碑

更新时间:2024-05-17 17:39:53


诗人: 王洋
标题: 读中兴颂碑
内容: 峨峨蜀道艰难路,万里行人走征戍。如摇夜发川谷惊,回首长安满烟雾。朔方日已催天明,朱辉散射朝霞千。旌旗指顾豺虎静,风雨汛扫烟云清。臣能奸君子诈父,身有妖雏不知顾。江中鹿死始悲嗟,帐下豬惊犹躁怒。万年枝上春风回,明明九庙无风埃。扶鞋缀组命书重,崇邑大县华封开。如何李父干天路,祸未单诛已交恶。子仪不保坟干乾,淮阳岂为幽燕惧。太宗功业三代前,煌煌建立今古传。两宫哀笳十五曲,至今谈者犹潸然。
拼音: é é shǔ dào jiān nán lù, wàn lǐ xíng rén zǒu zhēng shù.
峨峨蜀道艰难路,万里行人走征戍。
rú yáo yè fā chuān gǔ jīng, huí shǒu cháng ān mǎn yān wù.
如摇夜发川谷惊,回首长安满烟雾。
shuò fāng rì yǐ cuī tiān míng, zhū huī sǎn shè zhāo xiá qiān.
朔方日已催天明,朱辉散射朝霞千。
jīng qí zhǐ gù chái hǔ jìng, fēng yǔ xùn sǎo yān yún qīng.
旌旗指顾豺虎静,风雨汛扫烟云清。
chén néng jiān jūn zǐ zhà fù, shēn yǒu yāo chú bù zhī gù.
臣能奸君子诈父,身有妖雏不知顾。
jiāng zhōng lù sǐ shǐ bēi jiē, zhàng xià zhū jīng yóu zào nù.
江中鹿死始悲嗟,帐下豬惊犹躁怒。
wàn nián zhī shàng chūn fēng huí, míng míng jiǔ miào wú fēng āi.
万年枝上春风回,明明九庙无风埃。
fú xié zhuì zǔ mìng shū zhòng, chóng yì dà xiàn huá fēng kāi.
扶鞋缀组命书重,崇邑大县华封开。
rú hé lǐ fù gàn tiān lù, huò wèi dān zhū yǐ jiāo wù.
如何李父干天路,祸未单诛已交恶。
zi yí bù bǎo fén gàn gān, huái yáng qǐ wèi yōu yàn jù.
子仪不保坟干乾,淮阳岂为幽燕惧。
tài zōng gōng yè sān dài qián, huáng huáng jiàn lì jīn gǔ chuán.
太宗功业三代前,煌煌建立今古传。
liǎng gōng āi jiā shí wǔ qū, zhì jīn tán zhě yóu shān rán.
两宫哀笳十五曲,至今谈者犹潸然。
释意: :峨  (形声。从山,我声。本义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 峨,嵯峨也。--《说文》 峨,高也。--《广雅·释诂四》 冠浮云之峨峨。--《楚辞·惜贤》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明·魏学洢《核舟记》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峨然(高貌);峨巍(高魇样子);峨舸(高大的船);峨冠(高的冠冕);峨冕(高冠) 峨峨 峨冠博带 峨é高。巍峨。 峨 é 亦作"峩"。 ①山势高峻。 ②引申为卓然特立。参见"峨然"。 ③矗起,高耸。 ④峨眉山的省称 【峨弁 ① 亦作"峩弁"。 ②武官戴的高冠。 【峨岷】峨眉山与岷山的并称。 【峨冠】 ① 亦作"峩冠"。 ② 高冠。 【峨冠博帶】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 【峨眉寶光】人背对太阳立于山顶,前方云层或雾层上出现的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因四川省峨眉山上最常见,故名。也称佛光。参见"峨眉"。 【峨峨】 ①亦作"峩峩"。 ②高貌。 ③盛壮,盛美。 【峨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 ,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匚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山东 ﹑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峨峨洋洋】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鎟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峨湯湯】 ① 亦作"峩峩湯湯"。 ②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峨冕】 ①亦作"峩冕"。 ②高冠。古代大夫以上所服。亦指戴高冕;受爵赏。 【峨舸】 ①亦作"峩舸"。 ②高大的船。 【峨嵋】即峨眉。 【峨然】 ①高貌。 ②卓然特立貌。 【峨髻】高高的发髻。 【峨巌】 ①亦作"峩巌"。 ②高大貌。亦以形容文笔挺拔。 【峨阨】 ①亦作"峩阨"。 ②高大的宫阙。 【峨巍】 ①亦作"峩巍"。 ② 高大貌。 【峨鬟】 ①亦作"峩鬟"。 ②高高的环形发髻。

:峨  (形声。从山,我声。本义山势高峻。常峨峨”连用)泛指高大 峨,嵯峨也。--《说文》 峨,高也。--《广雅·释诂四》 冠浮云之峨峨。--《楚辞·惜贤》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明·魏学洢《核舟记》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峨然(高貌);峨巍(高魇样子);峨舸(高大的船);峨冠(高的冠冕);峨冕(高冠) 峨峨 峨冠博带 峨é高。巍峨。 峨 é 亦作"峩"。 ①山势高峻。 ②引申为卓然特立。参见"峨然"。 ③矗起,高耸。 ④峨眉山的省称 【峨弁 ① 亦作"峩弁"。 ②武官戴的高冠。 【峨岷】峨眉山与岷山的并称。 【峨冠】 ① 亦作"峩冠"。 ② 高冠。 【峨冠博帶】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士大夫的装束。 【峨眉寶光】人背对太阳立于山顶,前方云层或雾层上出现的围绕人影的彩色光环。因四川省峨眉山上最常见,故名。也称佛光。参见"峨眉"。 【峨峨】 ①亦作"峩峩"。 ②高貌。 ③盛壮,盛美。 【峨眉】也写作峨嵋﹑峩眉。山名。在四川峨眉县西南,因山势逶迤,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佛教称为光明山,道教称为"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其脉自岷山绵延而来 ,突起为大峨﹑中峨﹑小峨三峰。顶部为玄武岩覆盖,有峨眉宝光﹑舍身崖﹑洗象池﹑龙门洞等胜匚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并称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又山东 ﹑河南﹑安徽﹑福建﹑广西等省亦有形如蛾眉,以"峨眉"为名的山。 【峨峨洋洋】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鎟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 在流水,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峨峨湯湯】 ① 亦作"峩峩湯湯"。 ②形容乐声高亢奔放。 【峨冕】 ①亦作"峩冕"。 ②高冠。古代大夫以上所服。亦指戴高冕;受爵赏。 【峨舸】 ①亦作"峩舸"。 ②高大的船。 【峨嵋】即峨眉。 【峨然】 ①高貌。 ②卓然特立貌。 【峨髻】高高的发髻。 【峨巌】 ①亦作"峩巌"。 ②高大貌。亦以形容文笔挺拔。 【峨阨】 ①亦作"峩阨"。 ②高大的宫阙。 【峨巍】 ①亦作"峩巍"。 ② 高大貌。 【峨鬟】 ①亦作"峩鬟"。 ②高高的环形发髻。

:蜀 (象形。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本义蛾蝶类的幼虫◇作蠋”) 同本义 蜀,葵中蚕也。--《说文》 蜎蜎者蜀。--《诗·东山》。传桑蚕也。” 欲小则化为蚕蠋。--《管子·水池》 鳣似蛇,禹似蜀,人见蛇则惊骇,见蜀则毛起。--《韩非子》 古族名、国名、郡名 蜀,西僻之国也。--《战国策·秦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蜀江(蜀郡之内的江河);蜀魄(杜鹃鸟的代称。传说蜀君杜宇死后,他的魂魄化作杜鹃鸟);蜀王春恨( 蜀shǔ ⒈周代诸侯国之一,在今四川省成都一带。 ⒉朝代名。三国(魏、~、吴)之一,又称"蜀汉",公元221-263年。第一代君主是刘备。辖区在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后扩展到云南、贵州及陕西汉中等地。 ⒊四川的简称~道。西~。 ⒋

:道 (形声。从辵,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道,所行道也。--《说文》 一达谓之道。--《尔雅》 道坦坦。--《易·履》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老子》五十三章 道听而途说。--《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道渴而死。--《山海经·海外北经》 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又如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

:艰 (形声。表示与土有关,艮声。本义土难治理) 同本义 艰,土难治也。--《说文》。段玉裁注引申之,凡难理皆曰艰。” 艰难;困难 艰,难也。--《尔雅》 艰则无咎。--《易·大有》 遗大投艰于朕身。--《书·大诰》 固国之艰急是为。--《国语·鲁语》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楚辞·离骚》 艰其昏晨之往来。--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勤且艰若此。--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艰虞(艰难困苦);艰屯(艰苦险阻);艰患(艰难祸患);艰急(困难);艰深(艰难深奥,晦涩难解); 艰(芼)jiān ⒈困难~难。~苦。~辛。~深(深奥难懂)。 ⒉〈古〉指父丧或母丧丁~。

:难〈形〉 (形声。从隹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 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难(難)nàn ⒈灾患灾~。患~。遭~。 ⒉反驳,质问,责备非~。责~。 难(難)nán ⒈艰辛,困苦,跟"易"相对艰~。困~。~题。~得。~能可贵。 ⒉敌,怨仇,使人不好办为~。这件事把他~住了。 ⒊不敢,不可,不能~办。~免。 ⒋不好~说。~听。~做。 ⒌ ①难以忍受。 ②窘叫人~堪。 ⒍ ①不容易做很为~。 ②使人为难别~为他了。 ③多亏,〈表〉谢意~为你了。 ⒎ ⒏ ①害羞大胆前去,不必怕~为情。 ②情面上过意不去这样对他,实在~为情。 难nuó 1.驱逐鬼疫◇作"傩"。 2.茂盛貌。 3.奈何。《左传.昭公十年》﹕"忠为令德,其子弗能任,罪犹及之,难不慎也。"杨树达曰﹕"按顾氏炎武云﹕言不可不慎。 非是。今定此字读如《左传》弃甲则那之那,奈何也。"见《词诠.卷二》。一说不可,不能。孔颖达疏﹕"言人居身难可不谨慎。" 4.语气助词。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万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虫名。蝎。 万,虫也。--《说文》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元稹《遣悲怀》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 (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古代的一种舞名 古州名 万mò ⒈ 万(萬)wàn ⒈数目字十千为一~。 ⒉多,一切~般。~物。千家~户。千军~马。~象更新。 ⒊极,很,绝对~端。~难。~无一失。~全之策。 ⒋ ①万分之一。 ②意外,意外的~一出错。防止~一。 ③倘若,如果~一他不干,就请别人干。 ⒌ ①千秋万代,永远存在。 ②〈表〉欢呼或棕人民~岁。

:里 (会意。从衣,里声。本义衣服的里层) 同本义 褃,衣内也。--《说文》。衣外曰表。 襦在褃也。--《谷梁传·宣公九年》注 不罹于褃。--《诗·小雅·小弁》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又如里衣(内衣,汗衫。指贴身的衣报);里外发烧(指里外都是毛皮缝制的衣服) 内,中。与外相反 褃急暴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肉里之脉。--《素问·刺腰痛篇》 约定今夜放火,里应外合。--《三国演义》 又如里向(靠里边的;里面);里势(里面);里勾外连(内外勾结);里头大叔(里头,指宫内。指慈禧最宠信的大 里(裡)lǐ ⒈长度单位1公~为1000米,合二市~,即三百丈。 ⒉〈古〉一种居民组织。五家为邻,五邻为~。今指街坊~弄。邻~。 ⒊家乡故~。同~(同乡)。 ⒋衣服里层绿衣黄~。〈引〉里面,内部城市~。手掌~。柜子~。 ⒌物体内层,跟"表"、"面"相对~层。~面。袜~儿。被盖~子。表~如一。 ⒍一定范围以内山~。那~。哪~?黑夜~。 ①靠左边,靠里的那边。 ②〈方〉内行知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