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D 钓台

钓台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8:54


诗人: 陈宓
标题: 钓台
内容: 云台貂冕成堆土,钓濑羊裘照九秋。认得南柯不回音,清名万古尚流溪。
拼音: yún tái diāo miǎn chéng duī tǔ, diào lài yáng qiú zhào jiǔ qiū.
云台貂冕成堆土,钓濑羊裘照九秋。
rèn de nán kē bù huí yīn, qīng míng wàn gǔ shàng liú xī.
认得南柯不回音,清名万古尚流溪。
释意: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台〈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名〉 (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 台tāi天台山,在浙江省。 台(臺)tái ⒈高而平的建筑物戏~。讲~。阳~。了望~。 ⒉像台的东西井~。窗~。 ⒊器物的底座灯~。炮~。 ⒋敬词~兄。~鉴。 ⒌量词两~戏。三~机器。 ⒍〈古〉官署名,清代地方高级官署名中~。宪~。藩~。道~。 ⒎台湾省的简称~胞。 ⒏桌子,案子写字~。梳妆~。 ⒐ ⒑ ①飖风] ①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的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同时伴有暴雨。 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的风度。 台yí 1.我。 2.何;什么。 3.喜悦;愉快◇作"怡"。 4.姓。 5.明有台汝砺,见《明清进士题名碑录.崇祯十年丁丑科》。 台sì 1.通"嗣"。继承。 2.通"始"。开始,起头。

:貂 (形声。从豸,召声。本义哺乳动物。又称貂鼠”。体细长,色黄或紫黑,种类很多) 同本义 即解貂覆生。--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左思《咏史》 又如貂珥(喻显贵);貂扇(用貂尾做的扇子) 貂 diāo哺乳动物。体细长,嘴尖,四肢短,毛黄色或紫黑色,为珍贵的皮毛兽。

:冕 (形声。从月,免声。月是蛮 夷及小儿的头衣”,免”是冕”的本字。本义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同本义 冕,大夫以上冠也。--《说文》 故天子裯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荀子·富国》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庄子·胠箧》 古之王者,冕而前旒。--《淮南子·主术训》 服冕乘轩。--《左传·哀公十五年》 又如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为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冕版(冕顶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与服饰);冕冠(古代帝王、诸侯 及卿大夫之礼帽) 喻指像 冕miǎn〈古〉帝王或诸侯、卿、大夫等高官所戴的礼帽◇来专指皇冠加~。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成,就也。--《说文》 成德之终也。--《国语·周语》 成者功就不可易也。--《太元元错》 箫韶九成。--《书·益稷》 祝告曰利成。--《仪礼·少牢礼》 及事成。--《周礼·司书》 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落成(建筑物完工) 变成;成为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又如成习(成为习惯);成精;成仙(成为神仙) 成全

:堆 (象形。从土,隹声。本义土堆) 土墩,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逾陇堆兮渡漠。--《楚辞·疾世》 激堆埼。--司马相如《上林赋》 呼水中沙堆为墠。--《尔雅·释水》注 又如堆阜(小丘);堆埼(曲折的岸边)--多用于地名。如滟滪堆(在四川长江中);双堆集(在安徽) 常为排列的整齐有序的叠堆 堆 堆积 堆,聚土。--《说文》 又如堆堵(堆积堵塞);堆绢(堆纱花。用彩绢制成花鸟人物形状 堆 duī ①把东西聚拢在一起~放粮食。 ②聚拢在一起的东西粮食~。 ③量词。用于成堆的东西或成群的人一~粮食、一~人。 【堆砌】垒积砖石并用泥灰粘合。比喻写文章时不必要地使用大量华丽的词语。 堆zuī 1.犹堆(duī)。归里包堆,方言,意为总计。

:土〈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积~成山。 ⒉地域国~。领~。 ⒊故乡,本地的~籍。~话。乡~。年老思~。~生~长。 ⒋民间生产的,出自民间的~产。~布。~专家。 ⒌不开通,不时兴~头~脑。~里~气。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 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 ②世居本地的人。 ⒏ ⒐ 土dù 1.根。《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韩诗》作杜,义同。《方言》云东齐谓根曰杜。"一说,指根之皮 。 2.通"杜"。古水名。 土chǎ 1.见"土苴"。 土tú 1.《字汇补.土部》"土门,北方之族也。"参见"土门"。

:钩 (形声。从金,勺声。本义以钩饵取鱼) 同本义 钓,钩鱼也。--《说文》 以钓于淇。--《诗·卫风·竹竿》 子钓而不纲。--《论语》 闲来垂钓碧溪上。--唐·李白《行路难》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又如钓蛤蟆 引申为诱取 而晋献以璧马钓之。--《淮南子·主术》。注取也。” 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汉书·公孙宏传》 隐匿谋诈,所以钓战也。--《银雀山汉墓竹简》 又如钓名(作伪以求取名誉);钓奇(以奇货谋取大利);钓誉(求取名声。钓名沽誉 钓 diào ①将饵挂在钓钩上放入水中诱捕鱼虾等~鱼。 ②用手段猎取(名利)沽名~誉。 ③钓鱼钩垂~。 【钓鱼岛】中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在台湾岛东北约180公里处,面积约5平方公里。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

:濑 从沙石上流过的水 濑,水流沙上也。--《说文》 石濑兮浅浅。--《楚辞·九歌·湘君》 北揭石濑。--《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溪谷之深,流者安洋;浅多沙石,激扬为濑。--《论衡》 流得很急的水;急流 抑渕怒濑,以扬激波。--《淮南子·本经》 混涛并濑。--《文选·左思·吴都赋》 石濑汤汤。--《魏都赋》 涖涖下濑。--《汉书·司马相如传上》 何必湘渊与涛濑。--《汉书·扬雄传上》 濑lài急流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