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F 封丘作

封丘作

更新时间:2024-05-13 13:58:56


诗人: 高适
标题: 封丘作
内容: 封丘作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一)封丘县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拜迎长官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二)——唐代·高适《封丘作》
翻译: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只觉得小小城镇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却什么事都有期限。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那些下拜迎接大官长上的繁文缛节已经令我心力交瘁,奉命驱策百姓更让我感到悲哀。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回到家中向家人征询意见,全家都苦笑着说,现在竟是这样。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生计还是应该以耕田为主,世事人情都交付给那东流而去的江河之水吧。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我梦中都在想念着的故乡在哪里呢,因为奉了君王之命暂时欲去又未去。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我现在才知道梅福当年辞官隐居读书只是为了这个,我又想起陶渊明曾经弃官归田而创作的《归去来辞》。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1
2、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92
4、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68-70
注释:

我本渔樵(qiáo)¹孟诸(zhū)²野,一生自是悠悠³者。
¹渔樵:打渔砍柴。²孟诸:古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³悠悠:闲适貌。

乍可¹狂歌草泽²中,宁堪³作吏(lì)风尘下?
¹乍可:只可。²草泽:草野,民间。³宁堪:哪堪。⁴风尘:尘世扰攘。

只言小邑(yì)¹无所为,公门²百事皆有期³
¹小邑:小城。²公门:国家机关。³期:期限。

拜迎长官心欲碎¹,鞭挞(tà)黎庶(shù)²令人悲。
¹碎:一作“破”。²黎庶:黎民百姓。

¹来向家问妻子²,举家³尽笑今如此。
¹归:一作“悲”。²妻子:妻子与儿女。³举家:全家。

生事¹应须南亩(mǔ)²,世情³尽付东流水。
¹生事:生计。²南亩田:泛指田地。³世情:世态人情。

梦想旧山¹安在哉,为衔(xián)²君命且³迟回
¹旧山:家山,故乡。²衔:奉。³且:一作“日”。⁴迟回:徘徊。

乃知梅福¹徒为尔,转忆陶潜²归去来³
¹梅福:西汉末隐者。曾任南昌县尉,数次上书言事。后弃家隐遁,传说后来修道成仙而去。²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³归去来:指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1
2、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92
4、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68-70
赏析: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一)

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二)

  在封建社会方面县吏执行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参与压迫百姓。这首诗就写出了诗人任职期间在履行“拜迎官长”“鞭挞黎庶”等奉上欺下活动时内心的痛苦与矛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开头四句高亢激越,这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县尉只不过是“从九品”的卑微之职,主管的无非是捕盗贼、察奸宄一类差使。对一个抱负不凡的才志之士来说,是不甘堕落风尘,做个卑微的小吏的。他不由怀念起当年在孟诸(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混迹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乍可”“宁堪”相对,突出表现了诗人醒悟追悔和愤激不平的心情。不需要烦琐的描绘,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形象便突兀地站立在读者面前了。

  “只言”以下四句,紧接“宁堪作吏风尘下”,加以申述发挥,感情转向深沉,音调亦随之低平。诗人素怀鸿鹄之志:“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参军》)到封丘作县尉,乃是不得已而俯身降志。当初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是自投罗网,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约束人不得自由。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这对高适是莫大的屈辱,不能不“心欲碎”,“令人悲”。这两句诗可见诗人洁身自爱的操守,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对仗工整,情感激烈。

  一腔悲愤实在难以自抑,那就回家向亲人诉说诉说吧。不料妻室儿女竟都不当一回事,反而责怪自己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倒反成了笑料,这更可悲。家人的“笑”,正反衬出诗人的迂阔真率,不谙世事。既然如此,只好弃此微官,遂我初服:“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还是抛弃世情,归隐躬耕去吧。然而,眼前还是思归而不得归:梦魂萦绕的旧山不可得见;受命为官,一时又还交卸不了。没有圣明的君主在位,一个小小的县尉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汉代的南昌尉梅福,竭诚效忠,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徒劳,左思右念,倒又想起欣然而赋《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了。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评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也就是诗的情意真挚,并且气势充沛,造语挺拔。此诗很能体现这个特点。全诗运用质朴自然、毫无矫饰的语言,扣紧出仕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称心而言,一气贯注,肝胆照人,正是这诗感动读者的力量所在。全诗四段,不堪作吏是全篇的主意。开头四句,从高处落笔,自叙本来面目,说明不堪作吏的原由,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从客观现实申述不堪作吏的实情,与第一段形成强烈的对照,感情转为沉痛压抑。第三段拓展第二段的内容,表明摆脱这种不堪,提出弃官归隐的愿望。第四段就第三段的意思急转急收,因一时不能摆脱作吏的客观碍难,也就更加向往归隐,与第一段遥遥照应。结构严整而又有波澜起伏,感情奔泻而又有旋跌宕之姿。

  此外,这首诗结尾含蓄,扩大了诗歌的容量。诗以“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结束,既能使人想到西汉末年和东晋时期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从而与现实紧密相联系,又能令人想到梅、陶人格的高洁;既有历史的广度,又有现实的深度;耐人寻味。

  在句法上,全篇每段四句的一二句为散行,三四句是对偶。如此交互为用,经纬成文,既流动,又凝重;四段连结,造成反复回环的旋律。对偶的一联中,不仅字面对仗工整,而且都是一句一意或一句一事,没有意思重复的合掌,显得整饬精炼;更因虚词的承接照应,诗意联贯而下,语势生动自然,成为很好的流水对,读来便觉气势流转,绝无板滞之病。全诗每段一韵,依次为:仄声马韵、平声支韵、仄声纸韵、平声灰韵。这样平仄相间,抑扬鲜明,随着诗的感情变化,音韵也起落有势,增加了声调的美感。

参考资料:

1、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
拼音:

fēngqiūzuò

gāoshì tángdài 

fēngqiūzuò
běnqiáomèngzhū shēngshìyōuyōuzhě 
zhàkuángcǎozhōng nìngkānzuòfēngchénxià 
zhǐyánxiǎosuǒwéi gōngménbǎishìjiēyǒu 
bàiyíngzhǎngguānxīnsuì biānshùlìngrénbēi 
guīláixiàngjiāwèn jiājìnxiàojīn 
shēngshìyīngnántián shìqíngjìndōngliúshuǐ 
mèngxiǎngjiùshānānzàizāi wéixiánjūnmìngqiěchíhuí 
nǎizhīméiwéiěr zhuǎntáoqiánguīlái  bǎnběn 

fēngqiūxiàn
běnqiáomèngzhū shēngshìyōuyōuzhě 
zhàkuángcǎozhōng nìngkānzuòfēngchénxià 
zhǐyánxiǎosuǒwéi gōngménbǎishìjiēyǒu 
bàiyíngzhǎngguānxīn biānshùlìngrénbēi 
bēiláixiàngjiāwèn jiājìnxiàojīn 
shēngshìyīngnántián shìqíngjìndōngliúshuǐ 
mèngxiǎngjiùshānānzàizāi wéixiánjūnmìngqiěchíhuí 
nǎizhīméiwéiěr zhuǎntáoqiánguīlái  bǎnběnèr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年),高适将近五十岁时,才因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中“有道科”。中第后,却只得了个封丘县尉的小官,大失所望。《封丘作》一诗就是诗人任封丘县尉时所作,创作时间在天宝九载(750年)秋高适在封丘任上送兵到蓟北至天宝十载(751年)春天返回期间。参考资料:完善1、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9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
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
只觉得小小城镇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却什么事都有期限。
那些下拜迎接大官长上的繁文缛节已经令我心力交瘁,奉命驱策百姓更让我感到悲哀。
回到家中向家人征询意见,全家都苦笑着说,现在竟是这样。
生计还是应该以耕主,世事人情都交付给那东流而去的江河之水吧。
我梦中都在想念着的故乡在哪里呢,因为奉了君王之命暂时欲去又未去。
我现在才知道梅福当年辞官隐居读书只是为了这个,我又想起曾经弃官归田而创作的《归去来辞》。

注释
渔樵:打渔砍柴。孟诸:古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
悠悠:闲适貌。
乍可:只可。草泽:草野,民间。
宁堪:哪堪。风尘:尘世扰攘。
小邑:小城。
公门:国家机关。期:期限。
碎:一作“破”。
黎庶:黎民百姓。
归:一作“悲”。妻子:妻子与儿女。
举家:全家。
生事:生计。南亩田:泛指田地。
世情:世态人情。
旧山:家山,故乡。
衔:奉。且:一作“日”。迟回:徘徊。
梅福:西汉末隐者。曾任南昌县尉,数次上书言事。后弃家隐遁,传说后来修道成仙而去。
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归去来:指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1
2、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
3、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92
4、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68-70

赏析

  在封建社会方面县吏执行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参与压迫百姓。这首诗就写出了诗人任职期间在履行“拜迎官长”“鞭挞黎庶”等奉上欺下活动时内心的痛苦与矛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开头四句高亢激越,这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县尉只不过是“从九品”的卑微之职,主管的无非是捕盗贼、察奸宄一类差使。对一个抱负不凡的才志之士来说,是不甘堕落风尘,做个卑微的小吏的。他不由怀念起当年在孟诸(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混迹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乍可”“宁堪”相对,突出表现了诗人醒悟追悔和愤激不平的心情。不需要烦琐的描绘,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形象便突兀地站立在读者面前了。

  “只言”以下四句,紧接“宁堪作吏风尘下”,加以申述发挥,感情转向深沉,音调亦随之低平。诗人素怀鸿鹄之志:“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参军》)到封丘作县尉,乃是不得已而俯身降志。当初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是自投罗网,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约束人不得自由。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这对是莫大的屈辱,不能不“心欲碎”,“令人悲”。这两句诗可见诗人洁身自爱的操守,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对仗工整,情感激烈。

  一腔悲愤实在难以自抑,那就回家向亲人诉说诉说吧。不料妻室儿女竟都不当一回事,反而责怪自己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倒反成了笑料,这更可悲。家人的“笑”,正反衬出诗人的迂阔真率,不谙世事。既然如此,只好弃此微官,遂我初服:“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还是抛弃世情,归隐躬耕去吧。然而,眼前还是思归而不得归:梦魂萦绕的旧山不可得见;受命为官,一时又还交卸不了。没有圣明的君主在位,一个小小的县尉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汉代的南昌尉梅福,竭诚效忠,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徒劳,右念,倒又想起欣然而赋《归去来兮辞》的了。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评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也就是诗的情意真挚,并且气势充沛,造语挺拔。此诗很能体现这个特点。全诗运用质朴自然、毫无矫饰的语言,扣紧出仕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称心而言,一气贯注,肝胆照人,正是这诗感动读者的力量所在。全诗四段,不堪作吏是全篇的主意。开头四句,从高处落笔,自叙本来面目,说明不堪作吏的原由,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从客观现实申述不堪作吏的实情,与第一段形成强烈的对照,感情转为沉痛压抑。第三段拓展第二段的内容,表明摆脱这种不堪,提出弃官归隐的愿望。第四段就第三段的意思急转急收,因一时不能摆脱作吏的客观碍难,也就更加向往归隐,与第一段遥遥照应。结构严整而又有波澜起伏,感情奔泻而又有旋跌宕之姿。

  此外,这首诗结尾含蓄,扩大了诗歌的容量。诗以“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结束,既能使人想到西汉末年和东晋时期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从而与现实紧密相联系,又能令人想到梅、陶人格的高洁;既有历史的广度,又有现实的深度;耐人寻味。

  在句法上,全篇每段四句的一二句为散行,三四句是对偶。如此交互为用,经纬成文,既流动,又凝重;四段连结,造成反复回环的旋律。对偶的一联中,不仅字面对仗工整,而且都是一句一意或一句一事,没有意思重复的合掌,显得整饬精炼;更因虚词的承接照应,诗意联贯而下,语势生动自然,成为很好的流水对,读来便觉气势流转,绝无板滞之病。全诗每段一韵,依次为:仄声马韵、平声支韵、仄声纸韵、平声灰韵。这样平仄相间,抑扬鲜明,随着诗的感情变化,音韵也起落有势,增加了声调的美感。

参考资料:

1、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
释意: :封〈名〉 (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 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 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同本义 所封封域。--《周礼·春官·保章氏》 田有封洫。--《左传·襄公三十年》 使田有封洫 封 fēng ⒈加土培植树木此类树需多加~殖(殖种植)。 ⒉闭,密闭,关闭~闭。~紧瓶口。~山育林。查~。 【封锁】用强制的办法使跟外界断绝关系~锁海岛。 ⒊封起来的或用作封东西的纸、布等~包。信~。~条。 ⒋量词两~糖。三~信。 ⒌〈古〉帝王把爵位、土地或封号赐给亲属、臣子等~王。~侯。~地。~妻荫子。 ⒍ 【封建社会】君主、地主阶级占有土地、财富,掌权专政,残酷剥削、统治农民及劳动者的社会制度。 封fèng 1.菰根。 封biǎn 1.棺木下葬。

:丘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同本义 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说文》 小陵曰丘。--《广雅·释丘》 丘中有麦。--《诗·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李。 是降丘宅土。--《书·禹贡》 北陵坟衍。--《周礼·大司徒》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 性本爱丘山。--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苫蔽成丘。--清·蒲松龄《聊斋 丘qiū ⒈土堆,小山土~。~陵。 ⒉姓("邱"〈古〉也作"丘")。 ⒊坟墓~墓。 ⒋废墟。 ⒌量词。〈方〉指分隔成块的水田两~田。 ⒍

:作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作坊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 作zuō作坊,旧指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榨油~。洗染~。酿造~。 作zuò ⒈起,兴起振~。枪声大~。 ⒉做成,成品~成。~品。创~。佳~。名~。 ⒊写,画写~。~词。~论文。~曲。~画。 ⒋举行,进行~演讲。~斗争。 ⒌发生,装做发~。装~。~怪。装腔~势。 ⒍ ⒎ ①功能,使人物发生影响或变化的力量起~用。带头~用。 ②用意,用心另有~用。 ⒏ ①做出成绩,做出供献大有~为。 ②当做她把步行~为强身的一种方法。 ⒐ ⒑ ①做了古人。死了。 ②创始自我~古。 作zuó 1.见"作践"。 2.见"作料"。 3.见"作兴"。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我,施身自谓也。--《说文》 观我生。--《易·观卦》 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 又如我行(我这里);我身(我自己;我这个人);我咱(我自。我,我自己);我见犹怜(形容女子容貌姿态美丽动人);我家(自己。我们家);我侬(方言。我)--按上古时代,吾” 和我”在语法上有分别。吾”不用于动词后面作为宾语 今者吾丧我。--《庄子》 己方;己国 我wǒ ⒈自称,自己~国。忘~工作。~行~素。 ⒉自己的一方分清敌~。

:本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本宗族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本 běn ①草木的茎或根草~植物。 ②事物的根本、根源正~清源。 ③本钱赔~。 ④主要的;中心的~部。 ⑤本来;原来~想给你写信。 ⑥自己方面的~班。 ⑦现今的~年。 ⑧按照;根据~着规定处理。 ⑨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练习~。 ⑩版本刻~、抄~。(11)戏剧、电影等演出的底本剧~。(12)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13)量词三~书。 【本本主义】见【教条主义】。 【本草纲目】书名。中国古代著名药物学著作。明代李时珍著。1578年成书,1596年刊行。全书分16部52类,共记述了1892种药物的名称、形状、产地、使用方法和功效等。 并记录了流传下来的古代医家、民间方剂1100多个。 【本初子午线】地球上经度度量的起始经线。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主要子午仪的经线为世界各国共同起始经线。 【本家】同一个父系祖先系统的人;同宗族的人。 【本垒打】棒球、垒球运动中,击跑者踏过所有垒位安全回到本垒,故称。又叫全垒打。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根本的和非根本的关系弄颠倒了。本末树根和树梢。 【本色】本来面目英雄~。 【本生】(1811-1899)德国化学家。研究范围涉及电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方面,在光化学领域贡献较大。此外还研究了二甲胂,证实新鲜氢氧化铁可解砷毒,发展了 碘定量法,创制了本生灯(煤气灯)、本生光度剂以及各种电池、量热器等。 【本义】一个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而言。 【本影】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如果光源是比较大的发光体,所产生的影子就有两部分,完全暗的部分叫本影,半明半暗的部分叫半影。 【本原】指一切事物的最初的根源,或构成世界的最根本的元素。 【本源】事物产生的根源。 【本质】 ①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属性和发展趋势的东西。 ②人的基本特性。 【本字】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通假字)相对。参见【通假字】。 本bēn 1.奔跑。

:渔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同本义 渔,捕鱼也。--《说文》 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礼记·月令》 獭祭鱼然后渔。--《诗·鲡传》 渔者走渊。--《淮南子·说林》 以渔采为业。--《汉书·王莽传》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渔樵(打鱼砍柴);渔采(捕捞采集);渔事(捕渔业);渔弋(捕鱼猎禽);渔泽(可供垂钓的水泽);渔矶(可供垂钓的水边岩石); 掠夺 民方苦于侵渔,果所在响应。--方勺《方腊起义》 又如渔色渔财(猎取美女和财物);渔猎女色(似捕鱼打 渔yú ①捕鱼。 ②捕鱼的人。 ③侵占,掠夺。 ④泛指寻觅。

:樵〈名〉 (形声。从木,焦声。本义薪柴) 同本义 樵,散木也。--《说文》 樵彼桑薪。--《诗·小雅·白华》 请无杆采樵者以诱之。--《左传·醒公十二年》 樵蒸焜上。--《汉书·扬雄传》。注木薪也。” 樵苏后炊。--《史记·淮阴侯传》 又如樵山(柴薪堆积如山);樵米(柴草与粮食);樵斧(柴斧);樵拾(樵采,采薪);樵薪(柴薪);樵苏(柴草);樵担(柴担子) 打柴的人 通谯”。楼的别名 为堑垒木樵 樵qiáo ⒈〈方〉木柴买~。 ⒉打柴,又指打柴的人~夫。 ⒊〈古〉通"谯"。谯楼。

:孟 (形声。从子,皿声。本义妾媵生的长子称孟”,正妻生的长子称伯”,后来统称长子) 同本义 孟,长也。--《说文》 孟侯。--《书·康诰》 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书·大传》 彼美孟姜。--《诗·郑风·有女同车》。传齐之长女。” 孟,姊也。--《方言十二》 惠公元妃孟子。--《左传·隐公元年》 胡卫道三子孟曰宽,仲曰定,季曰宕。--周密《癸辛杂识前集》 又如孟兄;孟孙;孟仲叔季(兄弟姊妹的长幼顺序,顺次排行为大、二、三、四) 始,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 孟mèng ⒈旧时,兄弟姐妹排行用孟(伯)、仲、叔、季为序,孟是老大~兄。~女。 ⒉四季中每季的第一个月~春。 ⒊

:诸 (形声。从言,者声。本义辩,问辩) 同本义 诸,辩也。--《说文》。按,者亦意辩词也。 诸诸便便,辩也。--《尔雅》 穷研细诸问,岂得信虚辞!--《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又如诸问(问辩) 诸 众;各 诸郡县苦秦吏。--《史记·陈涉世家》 西和诸戎。--《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 又 诸将皆失色。 诸越则桃李冬实。(诸越,即百越”,指两广地区。)--宋·沈括《梦溪笔谈》 诸峰之顶,亦低于山顶之地面。--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仆必能从 诸zhū ⒈各,众,许多~军。~位。~君。~子百家。 ⒉义同文言中的"之于"("之"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她、它")投~渤海。公~于世。付~实施。 ⒊义同文言中的"之乎"("乎"疑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有~?闻~(听说过这件事吗)? 诸chú 1.蟾蜍。

:野 (形声。从里,予声。《尔雅·释言》里,邑也。”本义郊外;野外) 同本义 野,郊外也。--《说文》 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说文》。段注 龙战于野。--《易·坤》 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书·牧誓》 七月在野。--《诗·豳风·七月》 体国经野。--《周礼》。注谓一百里以外三等采地之中。” 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野茫茫。--《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光照旷野。--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野外(郊外);野 野(埜)yě ⒈郊外,村外~外。田~。 ⒉民间,不当政的,跟"朝"相对下~。在~。 ⒊范围,界限分~。视~。 ⒋蛮横,不驯服,狂妄狠毒~蛮。~心。 ⒌无礼貌,不讲情理粗~。撒~。 ⒍不受约束,难于约束~性。莫把心耍~了。 ⒎不是驯养的,非种植的~牛。~菜。~生的。 ⒏ ⒐ ⒈熔炼金属,也指熔炼金属的工人~铸。~铁。~匠。良~。 ⒉造就,培养陶~。 ⒊喜好装饰,过分打扮~容。妖~。 ⒋艳丽,多姿佳~窈窕。 ⒌〈古〉通"野"。郊外~游步春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