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诗词 H 花隐

花隐

更新时间:2024-05-11 19:59:53


诗人: 舒岳祥
标题: 花隐
内容: 谁识菊为花隐逸,陶潜以后有濂翁。落花别有尧夫爱,此意与濂同不同。
拼音: shuí shí jú wèi huā yǐn yì, táo qián yǐ hòu yǒu lián wēng.
谁识菊为花隐逸,陶潜以后有濂翁。
luò huā bié yǒu yáo fū ài, cǐ yì yǔ lián tóng bù tóng.
落花别有尧夫爱,此意与濂同不同。
释意: :谁 (形声。从言,隹声。金文字形,象鸟在叫。①基本义什么人。《左传·隐公元年》其谁曰不然?”②什么。《说文》何也。”) 哪个人或哪些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又如那是谁;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谁承望(谁想到);谁家子(谁,何人);谁子(谁氏,何人);谁当(谁人,何人) 某人 每个人 表示疑问。指事物,相当于什么” 谁shéi(又读shuí)代词。 ⒈疑问代词。什么人~在说话? ⒉任何人这件事~都能做。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

:菊 (形声。从苃,匊声。本义植物名,通称菊花”) 同本义 采菊东篱下。--晋·陶渊明《饮酒诗》 松菊犹存。--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还束就菊花。--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菊,花之隐逸者。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又如菊实(菊花的果实、种子);菊枕(菊花枕头);菊灯(菊花形状的灯笼);菊水(在河南省西南部。古作鞠水”,也叫菊潭。”) 姓。如菊部头(菊部。宋高宗时官中伶人 菊jú菊花,多年生草本,秋季开花,供观赏。种类很多,有的花可供药用或作饮料。

:为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 为(為、爲)wéi  ⒈做,干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年轻有~。大有作~。 ⒊看成,当作认~。以~。不足~凭。霓~衣兮风~马。 ⒋充当,担任,治理能者~师。她~校长已三年。善~国事。 ⒌成,变成变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两~一斤。 ⒎被~人所耻。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何乐不~?大~不幸。广~流传。极~紧要。 为(為、爲)wèi ⒈给,替~国争光。~人民服务。 ⒉〈表〉目的~了治病救人。 ⒊向,对且~众人言。不足~外人道。 ⒋帮助,卫护~人作嫁(〈喻〉没有自己的好处,白给别人操劳)。~虎作伥(〈喻〉做坏人的帮凶)。

:花 同本义 草木花的总称 百卉含蘤。--《汉书·张衡传》。注蘤,古花字也。经传皆以华为之。” 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杜甫《北征》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买花》 如花洞(茂密的花丛。或指花丛深处);花石纲(运送花石的船队);花朝日(传说农历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花魂(花的精神、魂魄);花相(芍药的别名。古时品花,群芳中,牡丹品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称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花酒(用花酿成的酒);花气(花朵的香气);花经(品论花卉的书);花历(记载群花开落时期的历法);花口(初开的花) 花huā ⒈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鲜~儿。通常由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组成,也有缺少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有各种形状和颜色,有的有香气,一般花谢后结成果实。 〈引〉供观赏的植物栽~。 ⒉像花那样的火~。浪~儿。钢~儿。雪~飘。葱~。蛋~汤。 ⒊有斑纹的,杂色的~狗。买~布。 ⒋凝不清头昏眼~。 ⒌虚伪的,迷惑人的别耍~招。~言巧语。 ⒍作战时受的伤挂~。 ⒎指棉花弹~。轧~。 ⒏混杂的,不单纯的粗粮和细粮~搭着吃。 ⒐(也作"化")用掉,耗费~时间。莫乱~钱。 ⒑ ⒒ ⒓ ⒔

:隐 藏匿;隐蔽 隐,蔽也。--《说文》 隐,微也。--《尔雅》 隐五刃。--《国语·齐语》。注隐藏也。” 则事可以隐定。 隐忌雍蔽之人。--《荀子·致仕》。注隐,亦蔽也。” 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吕氏春秋·重言》。注隐,蔽也。” 则盘纡隐深。--《文选·嵇康·琴赋》。注隐,幽深邃也。” 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左传·文公十八年》 故隐居屠间。--《史记·魏公子列传》 可以隐形。--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日月隐耀。--宋·范仲淹《岳阳楼 隐(? ⒈藏匿,潜伏,不显露~藏。~匿。~伏。~居。~患。 ⒉不明显,不清楚~痛。~约其辞。 ⒊不说出来,不让人知道~讳。~情。~瞒。 隐yìn 1.依据;凭依。 2.筑,击。

:逸 (会意。从辵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同本义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说文》 随侯逸。--《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 马逸不能止。--《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 取之以逸逃于褒。--《国语·郑语》。注逸,亡也。” 无教逸欲有邦。--《书·皋陶谟》 见一赤兔,每搏辄逸。--《北史》 又如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窜(逃窜);逸盗(在逃的盗匪);逸禽(逃逸之鸟);逸马(奔逃的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飞(指漏网的鸟);逸逃(逃亡) 奔跑 马逸不能止。--《左传· 逸、 ⒉ ⒊佚、 ⒉ ⒋轶yì ⒈跑,逃亡奔~。逃~。 ⒉失,散失,失传亡~。~书(已散失的古书)。~史。 ⒊安闲,休息安~。劳~结合。以~击劳,取胜之道也。 ⒋超越超~。~群之才。 ⒌释放~囚。

:陶〈名〉 (形声。从阜,匋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再成丘也。--《说文》 再成为陶丘。--《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 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释名》 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陶丘北,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说文》 又如陶丘(重叠的山丘) 瓦器,陶器 器用陶匏。--《礼记·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吕氏春秋·仲冬纪》 以粟 陶táo ⒈用粘土烧制的器物~器。~俑。 ⒉烧制陶器的粘土~土。 ⒊制做陶器~人(制做陶器的人)。 ⒋造就,培养~育。熏~。 ⒌快乐,欢喜~然。乐~~。 ⒍[陶冶]烧制陶器和冶炼金属。〈喻〉培养,锻炼~冶人才。 ⒎[陶醉]欢畅饮酒,直至醉倒。〈引〉沉醉于某事物或境地不要自我~醉。 陶yáo ⒈ 陶dào 1.驱驰貌。参见"陶陶"。

:潜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潜水 隐藏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又 潜(潛)qián ⒈在水面之下活动~水。~泳∷~艇。 ⒉隐蔽,隐藏的~伏。~在。挖掘~力。 ⒊秘密地,偷偷地~逃。~移默化。 ⒋